系统化护理干预对门急诊静脉输液患者的影响

2012-12-23 04:41陈小武王爱丽
中国医药导报 2012年21期
关键词:针头输液静脉

陈小武 梁 莉 王爱丽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急诊科,广东深圳 518036

静脉输液是医院门急诊医疗服务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由于静脉输液治疗是一项侵入性操作,因此有可能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甚至引起医疗纠纷[1]。近年来,随着护理专业内容的深化和工作范围的扩大,输液护理人员专业化是输液护理发展的客观需要。加强门急诊患者静脉输液的护理干预及管理,对于减少医患纠纷、提高护理满意度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研究旨在探讨实施系统化护理干预措施,对门急诊静脉输液不良反应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9月~2011年6月我院门急诊进行静脉输液患者200例进行观察,除外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活动性肝炎、手术、精神障碍或有精神病史者。其中,男108例,女92例;年龄最小3岁,最大76岁,平均(45.4±3.1)岁。全部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实施系统化护理干预措施)和对照组(根据医嘱实施对症护理),各100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疾病种类、职业分布及学历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常规根据医嘱进行随机对症护理,干预组实施系统化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内容如下:①心理护理:正确评估输液患者的心理状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护理疏导,消除患者紧张心理状态。同时了解患者的年龄、所患疾病、身体状况,树立患者及家属战胜疾病的信心,使其能更好地配合治疗和护理。②环境护理:输液环境要求空气清新、光线适宜和温湿度适当,被褥整洁、床垫软硬舒适。③输液护理:注射前主动征求患者及家属的意见,选择安全可靠的穿刺部位,做到边穿刺边交流,分散患者的注意力,迅速准确的一次穿刺成功,耐心细致地向患者及家属说明输液中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告知输入药物的种类以及输注的液体量、输液速度、穿刺部位、针头固定方式等。④巡视护理:根据输液患者的数量,轮流在不同时间段负责对输液患者进行巡视,巡视内容主要为对输液过程中出现的不适及时解决;耐心听取患者的主诉,严密观察注射部位皮肤有无肿胀,针头有无脱出、阻塞或移位,针头和输液器衔接是否紧密,输液管有无扭曲受压,输液滴速是否适宜等。⑤拔出针头的护理:输液结束时迅速拔出针头,用无菌干棉签按压穿刺点上方,减轻甚至消除拔针时的疼痛;指导患者用食指中指并拢按压针眼处3~5 min[2],至针眼局部无渗血为止;向患者交代注意事项,帮患者选择舒适的卧位。⑥健康宣教:在输液室大厅和走廊上设宣传橱窗,介绍常见病的诊治、预防、护理知识及健康饮食指导等;健康宣教内容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使患者易接受,以达到健康教育的最佳效果。

1.3 观察指标

①两组静脉输液中不良反应发生率,包括发热、穿刺失败、疼痛、严重回血、液体外渗、针头堵塞或脱落;②两组穿刺效果:静脉穿刺例次、静脉穿刺首次穿刺成功率、输液管内残余液体量;③两组护理满意度评分,设计调查问卷,全部回收,包括对输液室环境及管理、护理操作技术及护理人员的工作态度的满意度,总共100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静脉输液中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干预组静脉输液过程中出现发热5例,穿刺失败2例,严重回血3例,液体外渗导致皮肤肿胀3例,针头堵塞1例,疼痛3例,总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合计为17%,对照组出现发热9例,穿刺失败6例,严重回血6例,液体外渗导致皮肤肿胀6例,针头堵塞2例,针头脱落2例,疼痛7例,总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合计为38%,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静脉输液中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

2.2 两组穿刺效果比较

干预组静脉穿刺例次及巡视中发现输液管内残余液体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而干预组静脉穿刺首次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穿刺效果比较

2.3 两组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

干预组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中干预组在输液室环境及管理、护理操作技术、护理人员的工作态度方面评分也分别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s,分)

表4 两组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s,分)

组别 例数 输液室环境及管理 护理操作技术 护理人员的工作态度 护理满意度干预组对照组t值P值100 100 91.7±3.2 75.2±4.6 23.372<0.05 92.0±2.5 79.4±3.9 26.137<0.05 94.3±3.7 75.6±2.3 22.891<0.05 97.1±2.0 73.2±3.5 26.723<0.05

3 讨论

门急诊输液工作繁重,静脉输液是门急诊抢救患者和治疗疾病的重要操作手段之一,护理人员应该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才能确保静脉输液治疗顺利完成。

输液过程中护士通过运用娴熟的护理操作技术、配合心理护理干预,与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建立了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了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3]。输液前,护理人员应充分评估患者身体状况、患者和家属对药物治疗的认知情况,确定有无用药禁忌证存在,并收集用药前各项检查资料。如有无有药物过敏史、过敏反应类型等,根据药物特性或患者身体情况对患者进行用药宣教,同时制订护理计划(包括用药指导、询问和观察用药后的情况等),评价用药效果以及药物排序、选择输液工具、输液速度的控制、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药物起效时间、其他特殊注意事项等[4]。本组资料显示,干预组静脉输液总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明显低于对照组(38%)(P<0.05)。

另外,输液中应加强巡视,做好输液中的护理。对患者除了核对姓名后还要核实输液卡或注射单姓名、药液、剂量及浓度,防止出现同名同姓患者而接错液体。静脉穿刺中寻找位置好的血管、穿刺成功率高的血管至关重要,同时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减少穿刺次数,缩短输液时间,使输液能从开始到最后都很顺畅,减少中途重复穿刺的几率[5-6]。本组资料显示,干预组静脉穿刺例次及巡视中发现输液管内残余液体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而干预组静脉穿刺首次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本组研究显示,干预组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中干预组在输液室环境及管理、护理操作技术、护理人员的工作态度方面评分也分别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以上说明,对静脉输液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后,增加了静脉输液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提高了静脉穿刺成功率及护理满意度,使高质量、系统化的护理真正落到了实处[7-8],值得广泛推广和应用。

[1]周秀花.急救护理学[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119.

[2]陈秀霞.门急诊静脉输液病人的护理管理干预效果观察[J].全科护理,2010,8(6):1447-1448.

[3]黄晓芳.静脉输液中不良反应的护理措施[J].中国医疗前沿,2009,4(1):118-119.

[4]陈育存.护理管理干预对门诊、急诊静脉输液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2010,3(24):24-25.

[5]王惠如.护理干预对急诊静脉输液患者影响的研究[J].中医临床研究,2010,2(3):100-101.

[6]刘宝莲.静脉输液相关的不良反应及原因[J].黑龙江医药,2009,22(2):198-199.

[7]顾群,庞玉娇.医院急诊科护理人员加强输液查对工作的实施与效果[J].海军医学杂志,2010,31(4):362-363.

[8]苏秀琴,吴宏霞.浅谈静脉输液中不良反应的防护措施[J].吉林医学,2011,32(13):2719-2720.

猜你喜欢
针头输液静脉
具有喇叭口结构的防刺伤针头帽的设计与评价
小小针头不迷路
胰岛素针头可以重复使用吗
自灸也能预防输液发热反应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在为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时应用留置针改良固定法进行输液的效果
两种深静脉置管方法在普外科静脉治疗中的应用比较
静脉留置针配合可来福接头封管方法的探讨
颈枕输液袋
报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