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体育”视角下的职业实用性高职体育课程规划*

2012-12-25 06:49朱亚伟王学峰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1期
关键词:终身体育实用性课程内容

朱亚伟,王 静,王学峰

(安徽财贸职业学院 基础部,安徽 合肥 230601)

“终身体育”视角下的职业实用性高职体育课程规划*

朱亚伟,王 静,王学峰

(安徽财贸职业学院 基础部,安徽 合肥 230601)

通过分析当今高职体育课程发展现状,依据“终身体育”思想理论,从高职体育课程改革的历史必然出发,就职业实用性的高职体育课程建设,探索“共性”与“个性”并重的目标设置,职业实用性的教学内容选择和“准生活化”的教学模式转变.

终身体育;职业实用性;高职体育课程

近年来高等职业教育迅猛发展,教学改革不断突破.对于高职人才培养中如何提高准职业人的健康状况,如何适应未来职业对身体能力的需求,这是现今高职体育课程建设面临的日益紧迫的任务和急待解决的课题.

1 高职体育课程发展现状和特征

课程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达到预期教育目的的重要载体和手段,高职体育课程发展十多年来,课程改革持续进行,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洞察当今高职体育课程发展状况,呈现如下一些特征(见表1).

表1 高职体育课程发展特征

体育课程发展呈现的时代性是社会发展所带来的运动形式多样性、运动内容时尚性的需求反应.主体性是体育作为教育手段对人的本性教育的真实回归.职业性是在高职教育培养高素质职业人才的背景下的现实需要.实用性为市场经济运行中体育课程对人的培养所带来效率和效果的甄选.发展性体现了事物运行的基本规律,表现为课程内容建设是一个不断创新和演进的过程.但是当今高职体育课程起步较晚,还没有形成符合自身规律与特色的课程体系,发展存在动力不足和瓶颈效应,具体表现为:体育课程开发缺乏实效性、长远性、科学性,终身体育方向得不到保证;体育课程目标与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不一致,即缺乏职业定向性;高职体育课程改革不能有效地反映社会的变革和需求,学生整体体育素养培养缺乏有效的指导理论.

2 “终身体育”思想指导下的职业实用性高职体育课程改革是历史的必然

2.1 “终身体育”思想对课程规划的指导意义

“终身体育”是每一个生命个体在其一生中持续不断地参与体育活动并从中获得价值的过程,“终身体育”思想确定了体育是全面教育体制内的一种必要的终身教育因素.“终身体育”具有丰富的本质特征,表现为游戏性、竞争性、技能性、社交性、自然性、健康性和文化性[1].该理念从纵向寻求体育教育的连续性,从横向寻求体育教育的深化整合过程,促进人一生在动态的环境变化中对体育学习方式和生命质量的改变.

蕴含“终身体育”思想的高职体育课程规划将使受教育者形成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培养自我学习和运用体育技术、技能的能力,培养健康、文明的体育情感体验.只有通过“终身体育”思想的指导,才能对高职体育课程发展提供方向保证,才能有效地促进高职人才综合素质提高和全面发展.

2.2 职业实用性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职业实用性体育是指为提高劳动能力,根据职业需要,通过体育的形式、手段和方法,培养适应职业活动所必要的身体机能和运动能力而进行的专门化体育过程[2].纵观现行的高职体育课程体系,教学目标趋于共性,缺乏对职业素质培养的针对性;不同专业的教学内容缺少差异性,教学模式单一,未能从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未来的第一职业岗位入手,与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不相适应.

随着社会化大生产、大分工带来的工作环境的复杂性、职业的多样性和生产技术的高智能性、高强度性影响,当今的职业人要不断地适应快速变化的工作形式和社会环境,体育教育中职业实用性的目标要得到进一步扩展.培养学生良好的身体素质以适应未来职业需求,开展职业实用性体育教育无疑是一项积极有效的教育手段.如何构建高职体育课程与各专业素质发展相结合,从身体、心理、社会适应三方面满足未来职业的需要,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一价值取向正是高职体育课程改革的关注点.

3 “终身体育”思想指导下职业实用性的高职体育课程规划途径

3.1 “共性”与“个性”并重的课程目标设置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提出了五个领域的课程目标,这些是适应于高等教育体育课程建设的共性目标.人才培养的职业差异性,要求发展适合本校职教特色和人才培养方案所需的个性目标,即需要未来职业所需的个性职业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职业社会适应能力目标(如图1所示).

3.1.1 以终身体育发展为标志的共性目标

高职体育课程的共性目标表现为:具有一定的身体素质,基本掌握两项以上健身运动方法和技能,积极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并基本形成自觉锻炼的习惯,能够编制个人锻炼计划,具有一定的体育文化观赏能力,掌握常见运动创伤的处置方法,能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能客观地自我评价体质健康状况,能自觉通过体育活动改善心理状态,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在运动中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感觉.共性目标要求体现出“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指导理念,最终形成“终身体育”观念,以及终身体育素质和能力,将态度、情感和价值观渗透到体能练习与运动技能的学习中,实现一个人把终身体育行为作为生活目标的归宿.

3.1.2 以职业实用性为标志的个性目标

高职体育课程的个性目标是确立发展体育职业能力素质的基础,是以培养不同专业人才特性所决定的.从三维健康观划分体育职业素能目标为:职业身体素质目标、职业心理素质目标和职业社会适应素质目标.职业身体素质目标为达到职业所需的耐力、力量、速度、灵敏、柔韧等体能目标,局部身体承担负荷能力,以及与岗位工作相关的体育技能素质;职业心理素质目标为达到职业所需的发展认知、感知、记忆、想像、情感、意志、态度、个性特征等能力;职业社会适应素质目标表现为达到健康的职业体育保健能力,稳定的自我控制能力,良好的体育道德品质,正确处理竟争与合作的关系,形成有利的行为习惯,主动关心集体,积极参加社会活动.

3.2 职业实用性的课程内容选择

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开发设计必须符合高职专业特色,体现就业岗位体育综合素养需求与体育课程规划的有机结合,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内容的选择要有助于学生职业体育能力的终身发展.

3.2.1 确定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内容的依据原则

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规划、开发和选择项目内容,应从教学目标出发,遵循健身性、针对性、补偿性、趣味性、可持续性原则[3].①健身性原则:在“健康第一”思想的指导下,课程内容的设置应从健身的角度出发,考虑到学生现有的身体状况和运动技能水平;选用的教学内容能达到预期教学目标,并对学生的身心具有积极影响.②补偿性原则:职业劳动会对身体造成一定程度的不良影响,选择的体育教学内容要对以后的职业劳动具有保健、矫正和预防职业病的功能,将有利于准职业人在以后的工作中通过体育保健手段对身体功能状态的恢复.③针对性原则: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应从学生今后可能从事的职业需求出发,选择能够针对提高学生职业特殊身体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内容进行教学.④趣味性原则: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内在趋向性和内在选择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内容的选择,必须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新颖的运动项目,对于一些比较枯糙的内容要进行创新.⑤可持续发展原则:即选择的教学内容具有后延性,能为学生今后从事终身体育所用,具有学生后续进行锻炼和创新的可操作性.

3.2.2 按在校专业课程性质选择课程内容

根据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组织制定的《全国高职高专指导性专业目录》,目前全国高职高专开设的专业共分19个大类,78个二级类,532个专业.与专业相结合的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教学内容可规划为如下类型:①机械工程、生产制造等专业,需要一定身体力量、耐力、柔韧和协调性素质,课程内容可安排田径、球类、单双杠等项目教学.②电子信息、计算机应用、艺术设计等专业,因工作以伏案为主,教学内容可安排乒乓球、武术、健身操、瑜伽、形体等项目.③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多在室外工作,需要一定的身体耐力、平衡能力和悬垂攀爬能力,教学内容可安排球类、拓展运动、平衡木、单双杠、攀岩、手倒立等练习.④经济、营销、商务服务专业,多进行的是与人的交往,需在加强一般的身体素质能力的前提下,培养高雅气质和稳定的一般心理素质能力,可选择一些有氧运动、形体训练等项目.⑤环境监测、旅游等野外工作专业,发展良好的体能、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具有重要意义,可安排自行车、定向越野、野外生存、丛林穿越、急救生存等课程内容.⑥其他一些特殊专业,应根据以后具体的工作环境和工作要求进行特殊的身体教育,如公安警察专业要加强擒拿、格斗等项目教学.随着社会的发展,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层出不穷,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内容也在不断丰富发展.

3.2.3 以职业岗位为导向的课程内容

不同的职业岗位对人的体育素质有不同的要求:①技术操作工人,工作要求身体进行大量的技术操作,以及同他人的集体合作,体育课程应重点开设发展体能和身体协调能力的内容,同时加强集体协作能力的提高.②一线管理人员,具有一定的工作压力,需要较高的心理品质和强健的身体素质,在体育课程内容的选择中应加强一般身体耐力训练和有氧运动的内容.③服务人员需保证有一个健康的体格外,温和的容颜、高雅的气质、较好的身材能给服务对象以亲和力,在体育教育内容中,应增加形体、气质修养方面的锻炼.④野外工作人员,因在野外环境中劳动,工作环境恶劣、条件艰苦,存在着不可预测的危险性和突发性,应提高身体适应多变的外界环境以及抵御不良外界环境影响的能力.⑤特殊职业人员,由于特殊行业岗位对身体和心理的特殊要求,表现出特殊的身体训练.每一体育项目运动所发挥的运动效益是多元的,在为发展具体的职业岗位素能服务中,应加强开发各个体育项目的多元运动价值.3.2.4 按职业岗位需求的技能类型规划课程内容

职业技能体育训练可分为体能类、技能类、心理类、局部身体负荷类.体能类的课程主要包括对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以及体能储备能力的提高,开展一些发展耐力的项目.技能类的课程包括发展反应能力、身体各部位的协调配合能力、身体平衡能力,以及力量、柔韧素质的发展.心理类包括提高自信、坚强、果断、吃苦耐劳等意志品质的体育课程训练.局部身体负荷类包括站位类、坐位类、手脚负荷类等,课程内容应发展局部身体承担相应工作负荷的能力,消除疲劳和恢复身体功能.

3.3 以“准生活化”为模型的课程类型转变

体育运动进入人们的生活,造就了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4].体育生活作为恢复人的本质和人的价值体现,对职业人的未来职业规划意义重大,是未来职业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今学校体育教学是以国家制度强制执行的,如何使学生在学校形成体育习惯,掌握定向职业体育素能和形成终身体育意识,为以后所从事职业服务,这是体育课程类型转变的必然结果.将在校的体育课程“生活化”,对接毕业后的社会生活,无疑会缩短学生适应社会,提高体育生活效率的有效途径.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指出:要把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课外体育锻炼、校外(社会、野外)活动、运动训练等纳入体育课程,形成课内外、校内外有机联系的课程结构.“准生活化”课程模型以基础课程为基础,即以体质健康标准为基础的体质、体能教育;积极拓展选项课、选修课、健康与保健课的学科课程,重点发展俱乐部制、协会制的活动课程.体育教学不能局限于固定的传统课堂,要转变观念,遵循学生生活的逻辑,以学生职后的现实生活为源泉和基础,以学生生活的时间、空间为线索,设置真实而生动的生活情景和任务型的课程内容,为学生职后的生命发展奠定终身的体育素能.

4 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1)在高职体育课程建设中,应防止三种终身体育观理解误区:运动项目终身化、发展手段狭隘化和形成阶段特定化,即将运动的体育项目视为一成不变、厮守终身,将教学作为促进终身体育发展的主要手段,将学校体育课教育作为终身体育形成的唯一阶段.

(2)在实用性体育课程建设中,应防止体育项目实用唯一化、泛化的错误认识.误将职业岗位素质培养只与特定的体育项目对应,使不同体育项目的功能得不到发挥和开发;也不能把每个项目课程的功能扩大化,认为不同的职业素质每个项目都具有培养功能.

(3)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的规划是一个渐进、持续发展的过程,各校要结合各自的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特色,与时俱进,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开发适应自身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

[1]史利.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应与终身体育、职业体育相结合 [J].职业技术,2011(5):76.

[2]贾书申.高职体育与健康 [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0:13.

[3]羌梦华,凌齐.高职院校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0,26(3):88.

[4]卢元镇.体育社会学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3.

A Study of the Practical PE Course Planning for Vocational Colleg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ife-long Sports

ZHU Ya-wei,WANG Jing,WANG Xue-feng
(Department of Basics,Anhui Vocational College of Finance and Trade,Hefei 230603,China)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for vocational colleges,on the basis of the theory of“life-long sports”,and starting from the historical certainty for the reform of the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for vocational colleges,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co-important goals of“common features”and“individual features”,the choice of the practical teaching content fo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quasi-real life mode in terms of the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of practical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for vocational colleges.

life-long sports;vocational practicability;physical education course for vocational colleges

G807.01

A

1009-1734(2012)01-0120-04

2011-12-10

安徽省职业与成人教育学会教育科研项目(BCB09024).

朱亚伟,讲师,从事学校与社会体育研究.

猜你喜欢
终身体育实用性课程内容
基于“课程内容六要素”的绘本文本解读路径探析
医学论文实用性的判断
医学论文实用性的判断
水彩画课程内容与教学体系改革的必要性
医学论文实用性的判断
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内容的构建
依标明辨 巧用萃取——谈如何将文本内容萃取成课程内容
给会计初学者的几点实用性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