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溜地儿上的“女粮王”
——记党的十八大代表、科左中旗农牧业局副局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党支部书记、主任梅园雪

2012-12-27 09:10通辽市委组织部
实践·思想理论版 2012年9期
关键词:中旗梅园测报

□通辽市委组织部

沙溜地儿上的“女粮王”
——记党的十八大代表、科左中旗农牧业局副局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党支部书记、主任梅园雪

□通辽市委组织部

科左中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部,松辽平原西端,土壤以沙溜地儿(即沙土地)为主。1989年,刚踏出大学校门的梅园雪想到家乡老百姓微薄的土地收入和落后的农业生产方式,毅然放弃了城市优越的工作,回到家乡,开始了她对沙溜地儿23年的改良之路、增粮之路。

改良土壤,让庄稼吃上“营养套餐”

粮食要高产,土质是关键。看到乡亲们长期单一使用氮肥,很少用农家肥,造成土地出现板结现象,梅园雪意识到,要想提高粮食产量,必须从改良土壤入手。

她找专家、查资料、搞调研,带领23名职工深入田间地头,和男同志一样下乡、蹲点、包片、搞科研,经常是风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逐村采集土壤样本,逐块给耕地进行“体检”,摸清全旗耕地的“家底”,引导农民最大限度地推广和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2002年,她带领全体职工吃住在村上,完成土壤元素分析化验1.34万项次,建设测土配方施肥村级示范地块488个,研发肥料配方5项,建立健全了“有技术指导专家、有科技示范户、有示范对比田,有技术研发团队”的“四有”测土配方施肥体系。经过一系列土壤改良措施,玉米平均产量由原先的每亩450公斤提高到了550公斤,全旗新增总产量400万公斤,科左中旗因此第一次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

结合落实高产创建项目,梅园雪又提出了农艺、农机、农技相结合直接到户,良种、良肥、良法、良师相配套直接到田间的“三结合四配套”工作法。在花吐古拉镇关家嘎查(村)实施项目时,群众起初对项目不认可,积极性不高,梅园雪一住三个月,和镇干部挨家挨户地做工作,村里孙老汉态度最顽固。为了做通孙老汉的工作,梅园雪有事没事就往他家跑,最终孙老汉同意用自己的老方法和高产创建种植法作比试。年底,经中国农科院等五部门专家实测,梅园雪实施的高产创建示范区玉米平均亩产达到919公斤,最高亩产达1125.8公斤。孙老汉彻底服了气,逢人便为高产创建活动作广告:“老黄历该翻一翻啦,现在要想多打粮还得找梅主任,她才是真正的‘粮王’啊!”

防治病害,让农民有了“庄稼大夫”

作为粮食生产大县,病虫害发生率每降低1个百分点,就可从虫口抢回上千万斤粮食。梅园雪深知这个道理,她采取健全测报员队伍,完善测报网络等多种手段,有效保证测报工作数据准确、传递及时,并在第一时间深入到病虫害较重的地块进行针对性诊治,有效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将病虫危害所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虫害监测是最脏、最累、最恶心人的工作,梅园雪常常冲在最前面。冬季,她和监测员一起选地块、挖土坑、挑虫卵,一起测算第二年虫害发生率。夏季,她带领监测员利用紫外光诱捕机诱捕成虫,进行解剖分析,统计成虫雌雄比例,查看虫卵孵化等级,据此发布虫害预警信息。每次做这项工作时,不少监测员都出现恶心、厌食等不良反应,这时她总会和大家说:“吐是免不了的,吐习惯了也就好了。”2008年,利用生物预警技术,她带领推广中心的工作人员成功预报了草地螟爆发的信息,由于处置得当,为群众减少粮食损失6亿斤。

粮食生产有了“导航仪”

在20多年的农技推广工作中,梅园雪一直坚持只有依靠科技,才能带领农民群众从根儿上脱贫致富。她走遍全旗516个嘎查村,培训科技示范户3000多户、农民技术员2500人,举办各类科技讲座500多场次。重点指导中低产户、特别是贫困户,帮助他们解决风沙干旱地区甜菜抓苗难、产量低等难题,推广甜菜新品种和纸筒育苗移栽新技术,使单产提高到3.5吨,群众增收2.5亿元。她主持实施的“农业增效工程”,为农民人均增收2870元,科技贡献率达96.4%。这些年,她主持参与的农业实用技术有30余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0项。

梅园雪身上经常带着一本黑色的记事本,里面密密麻麻地记着各种数据,哪块耕地什么土质、适用什么肥、病虫害如何,她都知道得一清二楚,像这样的本子,她不知用了多少个。常年的累积,梅园雪掌握了每个嘎查村的土壤、种肥、病虫害等基础情况。在此基础上,她筹建了“科左中旗土壤施肥查询指导系统”,并放在互联网上。如今,农民群众只要轻轻点击鼠标,就能面对自己的地块和庄稼进行一下检查,使粮食生产有了一套权威的“导航仪”。□

责任编辑:刘秉承

猜你喜欢
中旗梅园测报
梅园春色渐显
孝义市草地贪夜蛾高空测报灯投入使用
影响地面测报工作质量的因素分析及质量控制
影响地面测报工作质量的因素分析及质量控制
卜算子·游武汉东湖梅园
远方
转变形式让党课“活”起来
天祝县地面测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