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语料库的英汉期刊论文英文摘要的语法衔接手段对比研究

2012-12-29 01:15鲁玉梅任培红
关键词:本族语连接词代词

鲁玉梅,任培红

(河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河南洛阳,471023)

一、国内外关于衔接理论研究简介

韩礼德(Halliday)和哈桑(Hasan)在Cohesion in English中指出“语言不是一个词一个句子的进展,而是由语篇连接起来”,任何一段能成为语篇的话语必须具有语篇性(texture)。衔接手段是体现语篇的连贯性特征的重要方式。国外很多学者对衔接理论进行研究,韩礼德(Halliday)和哈桑(Hasan)提出衔接的概念之后,著名篇章语言学家Gutwinski,Cook,Carter和McCarthy先后从不同角度对语篇衔接进行研究。近年国内学者也纷纷投入到衔接的研究中,朱永生、张德禄的《系统功能语法概论》(1989),刘辰诞的《教学篇章语言学》(1999),黄国文《语篇分析的理论与实践》(2001)等作品都对语篇的“衔接”机制进行了理论及实例分析。在衔接与翻译方面,国内学者也作了大量的研究,如李运兴的《语篇翻译引论》(2001)等;对比研究中英篇章衔接连贯也开始在国内兴起,如中山大学吴晓燕的毕业论文《中文学术期刊摘要及其英文译文的衔接手段对比研究》等。

论文摘要是学术期刊论文的精华所在,能够迅速、准确地帮助读者正确地理解和把握全文内容,一直以来它的作用都不容忽视。从语篇分析的角度看,任何一段能够成为语篇的话语都必须具有语篇性(texture),摘要作为独立、完整的语篇,在组篇方式如衔接手段上也带有它自身的特点。以往的对比研究均为英汉对比研究,笔者认为中英两种语言在衔接机制上虽然有部分相似,但两种语言各拥有自己本身的衔接体系,不能达到绝对一一对应的理想效果,本研究着眼于对一种语言的运用展开对比,以发现中国学者对于英语衔接机制的使用不足。中国学生对于英语的衔接机制不甚熟悉,因此本文将从功能语言学角度,运用Halliday提出的衔接理论对英汉期刊论文的英文摘要进行对比研究,主要分析了中国学者和本族语学者关于英语语法衔接手段的使用和选择的异同,旨在提高英文摘要的写作质量,以期最终提高国内学者的论文及研究成果在国际学术范围内的影响。

二、语料来源

本项研究的语料由英语本族语者发表的30篇期刊论文英文摘要组成本族语学者语料库(简称NSC)和30篇中国学者所发表学术期刊论文的英文摘要所组成的中国学习者语料库(简称CSC)构成。英文论文摘要主要源自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的时间较近,均为2008年到2011年间。在抽取样本时,我们遵循随机抽样的原则,尽量避免因主观因素而对语料产生的影响。另外,为避免因为学科不同造成的影响,每组语料我们分别挑选经济学和医学领域的英文摘要各15篇,而且在搜集英文摘要时,确定本族语学者语料库中的30篇英文摘要均为英语本族语者所写,使本项对比研究的可信度和效度得到保证。

三、实验结果及讨论

(一)衔接手段的总体使用情况

在Cohesion in English一书中,韩礼德将衔接划分为语法衔接和词汇衔接两大类。语法手段包括指称(又分为人称代词、指示词和比较代词)、替代、省略和连接词。期刊论文英文摘要中的语法衔接手段只有有照应和连接两种,替代和省略等现象均未出现在所收集的两组英文语料中。在表1中,对英文摘要中所分布的语法衔接手段进行了系统的统计。总体而言,英语本族语者所写的英文摘要里衔接词的使用频率为92个/千字,而中国学者在英文摘要中使用的衔接词频率为121个/千字,明显高于英语本族语者,这说明,中国学者在论文的英文摘要写作甚至是英语写作中,对衔接词的使用量过多,存在滥用现象。

从表1可以看出,照应作为一种主要的语法衔接手段,在英文摘要中所出现的频率最高,具体分为人称照应(Personal reference)、指示照应(Demonstrative reference)和比较照应(Comparative reference)三种,指示照应在实现英语论文摘要的上下文衔接关系上发挥着及其重要的作用,而这种语篇衔接关系主要是通过使用定冠词the,以及限定词this、these等指示词来实现的。首先,两种语料中所使用的照应手段里指示照应出现最多,其次为对比照应手段,而两种语料对人称照应的选择和使用上也不尽相同。其次,两种语料虽然在连接词的使用频率上相似,在连接词的选择上却小有不同。中国学者和本族语学者在实现英文摘要的衔接方面所使用增补性连接词的频率上有明显差异,虽然使用的转折和因果连接词的比例相同,但是在转折连词的选择上存在差异。下面我们将对表1中出现的差异进行进一步分析。

表1 主要语法衔接手段

(二)人称代词(personalreference)

从两种语料中检索出的人称照应词的使用情况见表2:

表2

由表2可以看出,书写英文摘要时,中国学者在使用人称代词的总体数量上远高于英语本族语者,两者在it/its及第三人称复数代词的选择上基本相同。但在人称代词选择上,英语本族语者使用不定代词one/ones的比率要远远高于中国学者,而中国学者偏爱使用的第三人称代词he/him/his,英语本族语者从来不在英文摘要中使用。期刊论文是一种比较正式的文体,其内容尤其严肃和客观,所以英语本族语者很少使用第三人称代词,而尽量使用one/ones这样比较客观表达的代词。由此可见,中国学者使用he/him/his时存在误用现象。

(三)增补连词(additives)

分析表明,中国学者和本族语学者在构建英文摘要的衔接方面所使用增补性连接词的频率上有明显差异,两种语料中的各种增补性连接词的使用情况如表3:

表3

由表3可以看出,两种语料库中出现的增补性连接词的总数量基本相同,但是中国学者在书写英文摘要时使用的增补连接词更加多样化,如除了都使用and,or之外,中国学者还倾向使用besides,in addition,that is,on the other hand等连接词,而英语本族语者更多选择使用的thus,却基本没有中国学者选择使用。

(四)转折连词(adversatives)

分析表明,虽然中国学者和英语本族语者使用的转折连词总量大体相同,但在转折连词的选择上存在差异,两种语料中的各种增补性连接词的使用情况如表4:

表4

由表4可以看出,英语本族语者在英文摘要中使用的转折连词比较单一,如however,but,而中国学者使用的连接词则比较多样,除了最常见的but外,还偏向使用though,yet,nevertheless,on the other hand,rather,at least等连接词;英语本族语者多偏爱使用however,而中国学者却使用得比较少。

四、讨论

论文摘要在有限的篇幅范围内准确而扼要地概述整个论文最主要最核心的内容。语法衔接,尤其是指示和连接在两组语料库中均表现为实现语篇连贯的最为重要和明显的衔接手段。因为两种语料库中所搜集的英文摘要的篇幅长短有所不同,从某种程度上讲,本实验所统计的结果会受到某些影响,但通过分析两组语料表明,在语法衔接手段的运用方面,两者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首先,中国学者在论文的英文摘要写作中,总体对衔接词的使用量过多,且存在滥用现象,比如中国学习者所使用的代词数量是本族语者的3.5倍;而选择连词的使用上又稍有不足,如中国学者所使用的转折连词占总衔接词的31%,而本族语者的使用比例达到46%。

其次,在英文摘要的写作中中国学者缺乏语体知识。比如,由于中文中第三人称代词“他”又可当做不定代词表泛指,而英文的正式文体中则用不定代词one表泛指,所以中国学者常常把第三人成单数“he”误用为one。又如在连接词的选择中,中国学者使用的besides,though,yet,on the other hand,at least等均为非正式语体的词,这类词多出现在口语中,对于正式语体词however,thus等,我国学者的使用尚存在不足现象。

再次,在两个语料库中,所统计的最高频连接词的使用情况大体相同。两组语料库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连接词中有五个是相同的,它们分别是and,or,but,however,because。中国学者和本族语者在表示因果语义时均倾向于选用because,表示转折语义时都倾向于选择使用however。这表明中国学者在用英文摘要写作中最常用的连接词已基本接近英语本族语学者,也说明随着英语的学习中国学者的英语水平正在逐步提高,其输出的质量也在逐渐接近英语本族语者。

本研究以英汉期刊论文英文摘要为基础,采用衔接理论,着重研究了中国学者和本族语者在摘要写作中所使用的语法衔接机制,通过对比分析及讨论,得出了以下启示:中国学者在英文摘要的撰写中总体对语法衔接手段使用过多,存在滥用现象,对某些语法衔接手段的使用又稍有不足。中国学者总体缺乏文体知识,在英文摘要这样比较正式的文体中使用口语化连接词。摘要写作者在撰写摘要时应该提高文化迁移意识,灵活变通,充分考虑到英语和汉语在衔接机制上的差别,从而增强所构建的英文摘要的语篇衔接性特征,提高中国学者的英文摘要写作水平,以期最终能提升国内学者的论文及研究成果在国际学术范围内的影响。

[1] Halliday,M.A.K.Introduction to Function in Grammar[M]. London:Arnold,1994.

[2] Halliday,M.A.K.&R.Hasan.Cohesion in English[M].London:Longman,1976.

[3] 丁言仁.Discourse Analysis[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4] 尹富林.基于语料库的英汉科技语篇衔接机制比较与翻译[J].外语研究,2010(3).

[5] 朱永生,郑立信,苗新伟.英汉语篇衔接手段对比研究[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本族语连接词代词
连动结构“VP1来VP2”的复句化及新兴小句连接词“来”的形成
代词(一)
代词(二)
这样将代词考分收入囊中
《本族语和非本族语科技写作中的词块:语料库方法在语言教学中的应用》述评
英汉本族语者对中国英语学习者的口音感知及言语理解度的对比研究
英语连接词:传统与反思
英语连接词的显功能初探
麻雀作文
最容易发的音与最难发的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