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量在说明文章话语结构中的作用

2013-01-16 08:15唐世民毛艳文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2013年2期
关键词:主位信息量语篇

唐世民,毛艳文

(常州工学院外国语学院,江苏 常州 213002)

话语结构和语篇推进模式是近二十年来话语分析研究的一个核心,一直受到语言学家的高度重视。话语结构的研究多数是从主位结构、信息结构、照应和省略等角度展开的[1-2]。刘秀明认为,“主位构成一篇文章的中心内容,有预示语篇内容发展方向、构建语篇框架、预示语篇覆盖范围和预示说话者意图的作用。”[3]

主位结构是布拉格学派创始人Mathesius从交际功能角度对句子的划分。句首的成分在交际中有引出话题的作用,被称为主位,其余部分被称为述位。系统功能语法[4]的三个元功能之一就是语篇功能,它有三个组成部分,即主位结构、信息结构和衔接。

从信息结构分析,一个句子表述的思想可以分为旧信息和新信息两部分。旧信息是已向读者交代或读者已经知道的信息,新信息是读者不知道,需要向读者介绍的信息[5]。(主位结构和信息结构的详细讨论国内外已有很多学者评介,参见黄衍[6]、黄国文[7]、Goatly[8]。)

对语篇结构的进一步研究发现,何种成分充当主位受到一定的制约,表现为主位变化有一些基本模式。当两个以上的句子构成语篇时,“前后句子的主位和主位、述位和述位、主位和述位之间就会发生某种联系和变化,这种联系和变化就叫推进(progression)。随着各句主位向前推进,整个语篇逐步展开,直至形成一个能表达某一完整意义的整体”[1]。朱永生总结出4种主位推进模式[1][9],(1)主位同一型:主位相同,述位不同。(2)述位同一型:主位不同,述位相同。(3)延续型:前一句的述位或述位的一部分成为后一句的主位。(4)交叉型:前一句的主位是后一句的述位。

上述研究促进了对话语结构的认识,但这些研究尚有一些局限。第一,对语篇结构的分析还停留在语篇结构的局部。严格地说,这些分析都是针对较短话语的结构[2][3][6],例如,刘秀明[3]、胡壮麟[2]、黄衍[6]等人研究主位或衔接的语篇都是由几句组成的,而不是报纸杂志中的整篇文章。第二,还没有对语篇展开的驱动力进行研究。朱永生[1]对主位推进模式的研究反映了语篇发展的形式,但是,由于没有考虑驱动力,这些推进模式不能预测语篇发展的方向。读者根据这些模式,还无法判断一个段落或文章会怎样展开。第三,Haviland和Clark把句子信息结构分为新信息和旧信息[5],是对信息结构的一种简单化的概括。对于长度较大、包含多层思想的复杂句子,新旧信息理论就显得力不从心,因为把复杂句子的结构仅仅分析为旧信息和新信息对把握文章结构和内容是很不够的。例如,By the beginning of 1965,American officials in both South Vietnam and the U.S.had begun to focus on North Vietnam as the source of the continuing war in South Vietnam。这句有多个名词,如American officials,South Vietnam,North Vietnam,source,war,名词之间有多种关系。这么长的句子根本无法分出哪个词是新信息,哪个词是旧信息。

上述问题显示,要想分析较长的句子,直至整个语篇的结构,话语分析的理论必须能把握整个语篇的概念发展。本文旨在探讨语篇展开受什么因素制约,是否有一定的模式。本文提出,语篇话语结构的展开受概念的信息量驱动。在这个假定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反映语篇发展的语篇结构模型。本文的第二个目的是将这个模型应用于一些实际语篇,来检验这个模型在多大程度上反映了语篇的结构以及读者能否根据这个模型判断语篇发展的方向。

一、信息量驱动模型

胡壮麟等提出:“研究主位结构的意义在于了解和掌握有关中心内容的信息在语篇中的分布情况。”[10]语篇的目的是将作者心中的信息传递给读者。信息的分布实际上构成语篇的结构。但是这个思想在语言学中没有被进一步发展。本文提出,语篇结构受两个因素的影响,一个是信息量,一个是意识焦点的变换。信息量是一个概念的未知程度。一个概念在读者心中产生的疑问越大,其信息量就越大。概念的信息量可以定义为这个概念在读者心中产生的疑问多少。信息量大的未知概念,读者不知道它指什么,不知道在文中的意义是什么。作者需要将这个未知概念一句一句地解释清楚。这就形成了语篇的结构。所以,信息量决定语篇发展的方向,决定较大的思想单位如段落之间的次序等全局性的结构。它是影响语篇结构的一个重要因素。

意识焦点变换是指,在一个未知概念展开的时候又引入了一个新的大信息量的未知概念,新未知概念本身又需要展开,这就中断了原未知概念的展开,意识焦点暂时切换到新引进的未知概念,将其展开。然后再回到原来的展开过程中。在语篇推进过程中,意识焦点的变换体现为语篇的局部结构。

从概念信息量角度看,语篇的展开可以描述为,全文的主题总是一个有较大信息量的未知概念。它无法用一句话甚至一段话语表达清楚,所以,未知概念总是要展开为多个层级的较大思想单位如段落或句子群。未知概念必然需要不断重复,充当旧信息,并不断被附加各种描述信息。未知概念如果不重复,就没有被展开,作者的意思就不会传递出来。但这种重复是概念层次上的,不是词汇层次上的。一个概念可以在后文中表达为不同的词汇,但意识焦点始终指这个概念。

在未知概念作为旧信息被重复并得到发展过程中,很可能又引入新的未知概念。原未知概念的意义需要依靠新未知概念的解释。如果这些新未知概念不解释清楚,原未知概念就无法解释,所以,新引入的未知概念需要首先得到解释。这意味着,语篇发展会暂时中断原来未知概念的解释,意识焦点先切换到新引入的未知概念,将其解释清楚后,再回到原来的未知概念上,继续展开。按语言的线性结构,语篇的结构就是:A— x1;A—x2;A—x3(含概念B);B—y1;B—y2;A—x4。

在每个层级内部,也是信息量驱动语篇发展。上面语篇结构中的新未知概念B也是通过重复,并不断被附加描述信息得到发展。意识焦点从概念A,经过一段展开,到概念B,B再经过一段展开,又回到概念A。这就是语篇展开的概念结构。通过这种概念结构,大信息量的未知概念在多个句子的主位或述位不断重复,它的信息量逐渐释放,读者心中的疑问逐渐消解,作者的思想逐渐传递给读者。

在朱永生[1]、Danes[9]提出的主述位推进模式基础上,我们发现有三种频繁出现的语篇展开方式:

(一)平行展开方式

前一句中的大信息量未知概念A在后面几个并列的句中重复出现。这个未知概念A可以出现在第一句的主位,也可以出现在述位上。它可以重复出现在后面句的主位,也可以在后面句的述位。可以是同一个词反复出现,也可以是表达同一概念的另一个名词,重要的是概念重复。这种展开方式可以表示为图1和随后的段落(x代表对未知概念A的描述)。

图1 平行展开方式

例(1)Emotional intelligence is a difficult term to define precisely;however,the term can be generally described using five main characteristics(A).The first key characteristic(A1)of emotional intelligence is self-awareness,or knowing one's own feelings.This characteristic(A1)may,in fact,be the most important component ofemotional intelligence.Another key characteristic(A2)is the ability to manage one's emotions.Emotionally intelligent people can soothe themselves in difficult times and bounce back quickly from disappointments.

在例(1)中,“五个主要特点”(five main characteristics)是一个包含大量信息的未知概念(A),读者的疑问是“这五个特点是什么”。这么大的信息量(五个特点)是无法在一句内充分表达出来的,需要多句才能表达充分。所以,接下来的两句分别回答了“第一个关键的特点”是什么,“另一个特点”是什么。这里“第一个关键的特点”和“另一个特点”就是以平行方式将“五个特点”展开。后文还将把第三、第四和第五个特性平行展开。这个展开方式是由信息量决定的,类似的概念如“两个因素”“几个原因”等都需要用平行方式展开。

(二)延伸展开方式

一个大信息量未知概念A展开为一个句子后,新句子包含新的未知概念B。意识焦点到达这个新未知概念,由于它的疑问很大,需要立即展开。这样,该未知概念B就会首先展开,暂时中止未知概念A的展开。完成这个新未知概念B的展开后,意识焦点可以再次回到原来未知概念A,继续其展开过程。这种语篇结构体现为图2和后面的段落(x或y代表对未知概念A或B的描述)。

图2 延伸展开方式

例(2)The process of learning is essential to our lives.All higher animals(A)seek it deliberately.They(A)are inquisitive and they(A)experiment(B).An experiment(B)is a sort of harmless trial run of some action which we shall have to make in the real world;…

例(2)中“所有高等动物都寻求学习的过程”以平行方式展开为“它们很好奇,同时它们也做实验”。概念A“所有的高等动物”被重复为代词“它们”。但是下一句“它们做实验”含有一个新的未知概念B“实验”。读者自然有疑问:它们是如何做实验的?未知概念B需要立即展开,于是下一句暂时中止第一句的展开,而首先将“实验”以延伸方式展开为:“实验是一种无害的尝试行为。”这种展开方式反映意识焦点的变换,即当意识焦点到达“实验”时,由于“实验”本身有较大的疑问,需要进一步解释,所以,下文展开“实验”。在这之后,意识焦点还可以再回到原来的展开过程,继续展开第一句的思想。

(三)对应展开方式

当句子结构复杂时,句子中多个不同信息量的未知概念A和B等等位于句子的不同位置,它们会在后面句中的对应位置被展开为新的对应的概念,即A、B分别出现在后面句的对应位置。前句中的概念A、B的疑问在这种对应中得以回答。

图3 对应展开方式

这个展开模式的特点是,未知概念B在后面句中的对应位置得到描述,依次被展开为B1和B2。我们提出,语篇结构存在一种跨越句子的展开方式。一般语篇推进中,前一句的主位或述位上的未知概念在下一句中的主位或述位重复,以便加以描述。但在上面这种复杂的语篇结构中,前一句中的未知概念不是在下一句的主位或述位上重复,对它的描述是通过描述成分直接出现在这个未知概念的对应位置实现的。如例(3):

例(3)By the fall of 1964,Americans in both Saigon and Washington had begun to focus on Hanoi as the source of the continuing problem in the South.As frustration mounted over the inability of the ARVN to defeat the enemy in the field,pressure to strike directly at North Vietnam began to build.

例(3)中,“ARVN不能打败地面的敌军”实际上是前面句中的“南方不断的问题”的展开,因为它占据了句中对应的位置。这种展开模式经常出现在层次较高的文章中,它不是将要解释的概念放在通常的主位或述位上,而是通过句子结构的平行和对应,反映出一个概念的展开。

二、说明文的推进动作和信号

说明文的作者需要做出一些特有的动作来把他复杂的思想层层推进,展开为一个结构复杂的语篇。这些动作需要读者能够觉察到,以便读者能够重建作者心中的语篇结构。读者的重建过程需要意识到作者发出的指令。认出语篇常用的指令对于语篇结构的重建是非常重要的。

语篇展开的一个基本动力是,信息量大的未知概念需要通过句子不断把自身的信息表达出来。大信息量未知概念包含的众多信息决定了语篇展开的多层级结构。在文章的最上层,作者需要通过“揭示”“放大”“扩展”等一系列“展开”动作把主题展开为一系列段落或句子。其他各个层次也都含有多个信息量大而需要展开解释的概念,主要是名词和动词等实义词汇。“展开”是语篇发展的一个主要动作。由于要展开的话题包含大量信息,因而一般是抽象概念。所以,名词的抽象性成为辨别作者动作的信号。前面句中的抽象名词,常常是作者要展开的起点。

话题转移是另一个基本动作。受信息量和意识焦点移动的共同影响,一个信息量大的未知概念会在一个方向、一个层次上展开很大的距离。但是大信息量未知概念自身的要求是,它需要在多个层次上得到展开。所以,概念在一个层次上完成展开之后,作者需要停止这个展开动作,并“转移”到下一个层次上,接着展开原未知概念。这个“话题转移”动作有一些常见的信号,可以为读者跟上作者的转移提供保障。例如,“下一个话题是……”,“我们接下来谈谈……”,“关于……”等,都是把读者的意识引领到下一个层次。另外,像“同时”“还有”等也经常承担话题转移的作用。

三、信息量驱动模型的应用

上文我们提出了说明文章的信息量驱动模型,这部分我们将这个模型应用于分析实际语篇的结构。以往的研究如主位理论和新旧信息理论对实际语篇结构的解释不够令人满意,除了能够说明主位述位结构属于哪个类型外,这些理论无法对语篇的走向作出预测,同时,对包含复杂内容的段落和句子,人们也无法判断新信息的位置。信息量驱动模型对语篇的走向有一定的约束,因为信息量驱动模型是从作者心中传递概念的角度描述语篇结构,因而对语篇的发展有较好的预测。如例(4):

例(4)1Most of both civilian and military members of the Johnson Administration believed bombing attacks would accomplish several things.2The bombing attacks would …3The bombing attacks would also…

在这个段落中,位于中部believed后面的宾语从句“轰炸会完成几件事情”包含最大的疑问和未知概念“几件事情”。这里“几件事情”是什么?作者需要一件一件地说清楚。所以,信息量驱动模型预测,语篇的结构是,后面的句子将提供信息,具体说明这几件事是什么,即语篇会在接下来的句子中说明,第一件事或目标是什么,第二件事或目标是什么。因为“轰炸”是文章的话题,所以,后面的几个句子应该是以“轰炸”概念作主语。当然所用的名词不一定重复,但是概念一定会重复,一直指这个未知概念。下面,我们看包括这个段落的实际的文章片段,分析其结构,如例(5)。

例(5)Air war in the North,1965

1By the fall of 1964,Americans in both Saigon and Washington had begun to focus on Hanoi as the source of the continuing problem in the South.2As frustration mounted over the inability of theARVN todefeattheenemyin the field,3pressure to strike directly at North Vietnam began to build.4Although there was near unanimity among American officials over the aerial extension of the war into North Vietnam,5serious differences arose over both the objective and the methods to be used.

根据信息量驱动模型,决定语篇结构走向的是句子中包含较多信息量的未知概念,预测语篇走向就是要找到句1中的大信息量在哪个名词上。句 1有多个名词,the fall of 1964,Saigon,Washington,Hanoi,the source of the continuing problem,the South,其中,Saigon,Washington,Hanoi,the South都是专有名词,所含的信息比较确定。普通名词只有“1964年的秋天”和“持续问题的来源”。根据主位结构理论,“秋天”位于主位上,“持续问题的来源”位于述位,但是这个判断无法预测语篇展开的方向。根据信息量驱动模型,从信息量和疑问角度来看,“持续问题的来源”比“1964年的秋天”明显有更大的疑问,包含更大的信息(1964年秋天较确定,为人所知,而持续问题的起源则是人们不知道的),因而这个概念是推进语篇展开的主要动力。后文应该说明“问题的起源”是什么或“问题”本身是什么等。句2表面上,作者没有回答,但句2的名词短语“ARVN不能打败地面的敌军”与句1中的“持续问题的来源”的位置一样。这两个名词位于句中同样的位置,表明“ARVN不能打败地面的敌军”是“持续问题的来源”的展开。语义上,“不能打败敌人”确实是“一个问题”,这印证了基于信息量的判断。句3有两个概念“直接打击的压力”和“开始形成”。主位述位理论认为,主位通常是旧信息,述位通常是新信息,但句3主位上的概念“直接打击的压力”并不是旧信息,主位理论无法应用。根据信息量驱动模型,主位上的这个概念,与处于述位的“开始形成”的语义相比,显然含有更大的未知信息,如打击的压力到底是怎样的。所以,主位上的这个大信息量概念“直接打击的压力”,决定下文要将它适当展开。

句4中“空战的延伸”的语义等同于句3中的“直接打击”,因而是概念上的重复“空战的延伸就是直接打击”。同时,如本模型所预测,“压力”(pressure)由“意见一致”(unanimity)得到了解释,美政府官员意见一致,就是压力的一种表现,是对前面概念“直接打击”的展开。

从信息传递角度看,在对“压力”解释的这句中,同时又出现两个信息量大的未知概念“意见一致”和“分歧”,它们都有自己的疑问点。一致意见的内容是什么,分歧又是在哪些人之间,双方的观点是什么。就是说,从信息驱动力来看,这句中的两个抽象概念“意见一致”和“分歧”本身包含极大的疑问,需要在后文中采用延伸方式分别展开和解释。这就决定了后文中应该有两个大的单位,分别说明一致的意见是什么和分歧双方的分歧点是什么。在对“意见一致”和“分歧”进行延伸展开时,下文应以两个平行方式分别展开这两个意识焦点。信息量驱动模型的这一预测正是文章的实际展开内容,如例(6):

例(6)6Most members of the Johnson administration believed bombing attacks [A] would accomplish severalthings.7They [A] would demonstrate clearly and forcefully the United States'resolve to halt North Vietnam aggression and to support a free Vietnam.8At the same time,they[A]would provide a boost for the sagging morale of the South Vietnamese.9They[A]would also make Hanoi pay an increasingly high price.10Particularly among civilian advocates,the motivation for such a campaign was psychological rather than military,11the primary objective not being Hanoi's capability but its willingness to support the war.12“In a very real sense,”explained Maxwell Taylor,“the objective of our air campaign is to change the will of the enemy leadership.”

如上所示,“意见一致”这个概念展开为句6中的“约翰逊政府的大多数成员相信”,这部分位于主位上。而在述位上,“轰炸会完成几件事情”中的“轰炸”在语义上等同于前面的“直接打击”和“空战的延伸”,因而是这个概念的重复和展开。句6中的“完成几件事情”则是新信息,包含着大信息量。这个概念因而成为意识焦点,由于是几个事情,因而下文需要用平行展开方式将这几件事情展开。句7、句8、句9即是分别对这个概念的展开。特别地,句8和句9中的“同时”(at the same time),“还有”(also)是话题转移的信号,告诉读者这两句分别是前面句6的平行展开,而不是句7的延伸展开。至此,“一致的意见”就阐述完毕。接下来应阐述分歧,分歧双方是哪些人,及双方的观点。

句10中“非军方”(civilian)语义上与“军方”(military)的对立意味着这句不是延伸展开前面几句的意思,而是话题转移到另一个层次上。这里话题转移更可由“特别是”(particularly)和“而不是”(rather than)辨别出来。句10中的“这样一个战役”语义上等同于前面的“轰炸”,是这个概念的重复。句10述位上的“心理上的”因包含很大的疑问“动机是心理上的是什么意思”,随即展开为句11。“心理上的”进一步在句12中得到展开。至此,分歧点概念的内容也介绍完毕。

这些不同的展开结构可以更形象化地表述为图5的图形。

图5 话语展开结构

四、结语

信息量驱动模型是从作者要表达概念的展开角度,通过信息量驱动的过程描述语篇的话语结构。它与朱永生[1]、Danes[9]等提出的主位推进模式在许多方面是一致的,但是它比主位推进模式更有解释力和预测力,因为主位推进模式的作用是将话语结构分类,它不能使读者预测语篇展开的方向和结构。信息量驱动模型通过概念包含的信息量使读者能够预测语篇结构如何展开,包括语篇有可能在几个层次上展开、每个层次会走多远、在何处停止、话题转到何处。语篇展开受到的这些限制直接有助于读者的理解。

语篇中未知概念除了像上述在不同层级上展开为不同的词汇外,还有一种展开方式,即未知概念直接展开为回答未知概念的句子。例如,当未知概念是“原因”“后果”“事实”等等时,这些概念可以直接展开为一个个的句子,表示原因、后果是什么,而不必重复使用“第一个原因是”“第一个后果是”等词汇来引出具体原因或后果等。例如,例(7)中的句1“人们想要孩子的原因有许多种”,疑问最大的概念是“想要小孩的不同原因”。根据信息量驱动模型,这个未知概念“原因”可以通过重复,在下文中出现在主位或述位上展开,如one reason for people having no children is…Another reason is…One reason that people have children is… Another reason is that。但是这个未知概念的展开也可以不重复“原因”,而直接展开为多个句子,每个句子即是表达一个原因。这时,信息量驱动模型仍然是适用的,只是未知概念“原因”体现在每个句子中,而不是反映在词汇中。

例(7)People have many different reasons for wanting children.Some really like children and want an opportunity to be involved with their care.Some women strongly desire the experience of pregnancy and childbirth.For people coming from happy families,having children is a means of reliving their earlier happiness.For those from unhappy families,it can be a means of doing better than their parents did.

上述几个分析表明,信息量驱动模型较好地反映了语篇展开的一般原则,有很大的实用性。它不仅可以预测文章的走向,而且能够更清楚地辨认语篇的结构。未来研究可以将这个模型应用于英语教学,通过检验大量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从实证上检验这个模型的真实性和实用价值。

[1] 朱永生.主位推进模式与语篇分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5,103(3):6 -12.

[2] 胡壮麟.语篇的衔接和连贯[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

[3] 刘秀明.英语主述位结构对语篇理解的影响[J].外语学刊,2010,153(2):51 -54.

[4] Halliday M A.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London:Edward Arnold,1985.

[5] Haviland S E,Clark H H.What's New?Acquiring Information as a Process in Comprehension[J].Journal of Verbal Learning and Verbal Behavior,1974(13):512 -521.

[6] 黄衍.试论英语主位和述位[J].外国语,1985,39(5):32 -36.

[7] 黄国文.系统功能语法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

[8] Goatly A.Critical Reading and Writing:An Introductory Coursebook[M].London:Routledge,2000.

[9] Danes F.Functional Sentence Perspective and the Organization of the Text[M].Prague:Academia,1974.

[10] 胡壮麟,朱永生,张德禄,等.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主位信息量语篇
网络新闻语篇中的主位与主位推进模式特征研究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基于GIS和信息量法的四川峨眉山市地质灾害易发性定量评价
基于信息理论的交通信息量度量
主位述位理论在大学英语四级听力中的应用
主位结构下莎士比亚《Sonnet 18》及其中译本分析
主位结构下莎士比亚《Sonnet 18》及其中译本分析
希拉里败选演讲稿的主位及主位推进模式分析
如何增加地方电视台时政新闻的信息量
基于联合熵和交互信息量的视频篡改检测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13年2期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的其它文章
“翏”字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