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输血科的资源配置与运行管理——基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实证数据

2013-01-17 05:12杨起卢祖洵
中国社会医学杂志 2013年4期
关键词:调查表血液领域

杨起, 卢祖洵

临床医疗输血是紧密围绕着以安全为中心的,世界卫生组织给安全血液作了如下定义:安全血液是指血液中没有任何威胁到受血者身体健康的外来物质,比如血液中的寄生虫、有害药物、化学物质或对人体有害的病毒等[1-4]。安全输血已成为医院在管理医疗工作中的着重点,而医院的输血科是临床输血安全管理的主体,如何管理好输血科,建立各项规章制度是输血安全面临的重要课题[5]。本文综合分析了广西壮族自治区临床输血科的资源建设与运行管理现况,以期为临床安全输血管理提供数据和发展建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与抽样方法

研究对象为广西二级、三级医院输血科(含血库,以下均简称输血科),对广西二、三级医院的输血科硬件设备设施和人力资源状况进行调查分析。按照分层多级整群抽样的方法,从广西46家三级医院(其中34家三级甲等医院、12家三级乙等医院)、173家二级医院(其中甲等医院140家、乙等医院33家)中,依据这些医院所处的地理位置,分别按医院的行政级别、规模、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医院等级配对,按2∶1抽样。①共抽取医院109家,其中抽取三级甲等医院17家、三级乙等医院6家,二级甲等医院70家、二级乙等医院16家。②抽取医院输血科的全部专业技术人员共428人,其中三甲医院124例,三乙医院22例,二甲医院233例,二乙医院49例。

1.2 研究指标

输血科的人力资源包括:输血科人员编制、实际在岗人数、人员性别、年龄、文化程度、专业技术职称、所学专业、工作年限及接受专业培训情况等;输血科的硬件设施现状:输血科用房面积、常用设备的数量和使用年限等。另外,输血科的运行管理评价是由对医院管理方面有丰富经验的专家、学者共同讨论研究筛选。调查表由4个领域构成,第1领域是目的性要素,第2领域是组织管理要素,第3领域是人的要素,第4领域是医院输血科工作风气的要素。每个领域分别采用10个指标进行测量,其赋值从低到高依次为1~5分,各领域得分为各个指标之和。从109家研究对象中以随机抽样的方式获得26家医院,对其输血科采用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

1.3 调查方法

采用自填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机构调查表由医院输血科主任或副主任填写,并在调查前对其进行培训,统一调查方法。对不合格的调查表返回原单位重新填写。共发放机构调查表109份,收回合格机构调查表共109份。专业技术人员个人调查表由本人填写,共回收428例。

1.4 数据处理方法

以SPSS 13.0统计软件为平台,建立有关广西医院输血科人力资源、硬件设施、业务开展调查的数据库。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中位数等表示,根据正态性检验结果采用方差分析,或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用频数、构成比等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所有统计检验采用双侧检验,显著性水平定为0.05。

2 结果

2.1 输血科的硬件设施

由表1所示,医院输血科用房面积数据分布属于非正态分布,采用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结果表明不同医院的输血科用房面积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853,P=0.000)。从中位数来看,医院级别越高,用房面积越大。主要设备的使用年限,4℃冰箱和显微镜使用年限不同医院级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医院级别越高,使用年限越长。

表1 各级医院输血科硬件设施情况比较

2.2 输血科的人力资源状况

从表2可以看出,各等级医院的人力资源差异体现在年龄结构、学历层次及职称3个方面。不同等级医院的输血科从业人员的年龄均集中在31~40岁。以大专学历为主,除三甲医院有4名硕士以上学历的人员,其余等级的医院(三乙、二甲、二乙)无硕士以上学历的从业人员。各等级医院均以中级职称为主体,所占比例均超过50%,高级职称集中在三级医院,所占比例超过20%,而在二甲医院及二乙医院所占的比例分别为6.4%和2.0%。各等级医院的输血科从业人员的专业背景、从事输血工作年限、接受继续教育的次数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3 输血科的运行管理情况

在运行管理评价的目标管理、组织管理、人力管理、作风管理这4个领域的总分中,三甲医院得分远高于二甲医院,经济发达地区的医院得分远高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医院。在运行管理4个领域的平均分中,三甲医院平均分高于二甲医院,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医院平均分高于经济发达地区的医院(除组织管理领域外)。在26家医院输血科进行的管理评价4个领域得分中,三甲医院平均分高于二甲医院;除组织管理领域外,经济发达地区的医院在目标管理、人力管理、作风管理这3个领域的平均分高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医院。见表3。

表2 各级医院输血科人力资源状况 n(%)

表3 各级医院输血科运行管理评价 分

3 讨论

对于输血科来讲,基础设施的完备是保证输血安全的硬件保障。随着社会的发展及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人们对关系到自身健康利益的医疗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达到这种要求,国内很多省市医院都意识到必须应用高科技的医疗设备和现代化医疗技术,使医院装备现代化,并在这方面积累了很多经验。一些省(市)如北京、浙江、河南、河北、江西、湖北等省市开发出了与各个省(市)实际发展相符的血液信息管理和血液预警系统[6-11],血液的信息化管理实现了区域内医院与各个血库之间的信息沟通与共享,对血液的入库、出库和使用能进行动态的跟踪化管理,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减少了人为错误。

输血科的工作人员需要掌握与输血相关工作的业务技能,通过质量监督管理体系的组织和相关培训计划,加强输血人员自身业务素质建设,保证只有培训合格而且持有相应资格证书的输血人员才能进行临床实践操作,满足不同验证、执行和管理工作的需要[12-13]。本次对109家医院输血科428人调查发现,从未接受过输血方面专业培训者有53人,占11.4%;接受过1次培训者36人占7.8%。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及涌现出的技术产品与输血工作的融合,输血科从单纯发血、配血功能向具有诊断和治疗功能转变,这对输血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鉴于目前广西大部分在岗人员均为非输血专业毕业人员,因此加强相关人员基础知识学习和输血医学专业理论知识培训显得尤为重要。

运行管理的发展经历了质量检验、统计运行管理、全面质量管理和生产管理规范阶段。我国卫生部2001年引入了世界卫生组织输血服务机构质量管理项目(WHO/BTS/QMP)[14],我国血液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大环境已较为成熟,各项标准规范也比较完善,但采供血机构是否适用以及如何有机融合,尚需进一步深入研究。要想保证输血安全性,杜绝输血传染病,加强输血运行管理,促进输血工作的规范化,必须依靠建立健全输血实验室室内质量控制来保障。

本次调查的广西自治区的数据显示,运行管理的4个领域基本上是平行的,因此,可以考虑从科室外部入手,以增强输血科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而不同级别,特别是二甲医院输血科处于停滞型和忽视人才型之间,4个领域都在标准点之下,我们需要对输血科的内部组织结构及其管理的相关方面重新认识,从而改变人的要素与输血科要素之间这种不协调的关系状态。

[1]GoodnoughLT,ShanderA,BrecherME.Transfusionmedicine:lookingtothefuture[J].Lancet,2003,361:(1):161-169.

[2]WHO.World Health Day 2000.Safe blood starts with me.Blood Saves Lives[M].Geneva:WHO,2000.8.

[3]王红梅.现代输血安全与有效管理[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22):2527-2528.

[4]Anon.The administration of blood and blood components and the management of transfused patients[J].Transfus Med,1999,9(3):227-238.

[5]Anon.Guidelines for blood bank computing[J].Transfus Mod ,2000,10(4):307-314.

[6]余薇,黄智君,熊林.江西省血站与临床输血网络信息共享的 探 讨 [J].江 西 医 药,2009,44(11)1:1125-1126.

[7]彭道波,赖福才,刘一强,等.构建科学的临床输血信息化管理新系统[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0,(6):427-428.

[8]谭斌,王立新,张雄云,等.利用实验室信息系统加强输血科管理[J].华西医学,2010,25(7):1352-1354.

[9]李喜莹,赵维齐,赵国华.完善输血科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及应用[J].北京医学,20l0,32(8):684-685.

[10]Davies A,Staves J,Kay J,et a1.End-to-end electronic control of the hospital transfusion process to increase the safety of blood transfusion:strengths and weaknesses[J].Transfusion,2006,46(5):352-356.

[11]肖源,徐钢.湖北省血液净化事业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探析[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0,27(5):277-278.

[12]Slrengers PF.Is haemovigilance improve ing transfusionp ractice?--Fhe European experience[J].Dev Biol(Base1),2007,127(7):215-224.

[13]陈平.血站质量体系与临床输血管理衔接并延伸的作用探析[J].中国医院管理,2004,24(11):30-31.

[14]卫生部医政司 WHO质量管理项目组.WHO输血服务机构质量管理项目培训[J].中国输血杂志,2006,19(增刊):53-55.

猜你喜欢
调查表血液领域
电子战领域的争锋
将现代科技应用于Hi-Fi领域 Perlisten S7tse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银屑病疗效观察
比较高通量血液透析与血液透析滤过在尿毒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20 IT领域大事记
领域·对峙
读者调查表
读者调查表
读者调查表
提升血液与血管力的10个生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