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毒人员HCV感染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2013-01-17 05:12戴继舫李丽娜杨玉兰张培
中国社会医学杂志 2013年4期
关键词:共用感染率阳性率

戴继舫, 李丽娜, 杨玉兰, 张培

注射吸毒是丙肝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的高危行为,吸毒人员的HCV感染主要是血液暴露和共用针具用品传播,这成为HCV流行的主要因素[1]。丙肝在普通人群中感染率一般在3%左右,而在药物滥用人群中可能高达60%~90%[2]。据文献资料研究显示,80%的 HCV暴露者会发生慢性感染,3%~11%HCV慢性感染者在20年后转变为肝硬化,HCV是肝癌和肝功能衰竭的主要原因。据估计,静脉注射吸毒(IDUs)人群中HCV感染率全球约1 000万,欧洲和东南亚是吸毒人群HCV感染率最高的地区,其中中国(160万)、美国(150万)和俄罗斯(130万)是居前3位的国家[3]。湖北省地处中部,吸毒人群众多,尽管 HIV感染率低于0.1%,但HIV监测表明HCV感染率较高,且缺乏HCV流行学资料。本文以参加美沙酮维持治疗的吸毒人员为对象,对HCV流行状况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宜昌市疾控中心美沙酮门诊2007~2012年参加美沙酮维持治疗的吸毒人员进行基线调查。调查由经过培训的门诊医务人员进行。研究对象入选标准:符合阿片类物质成瘾者诊断标准;年龄在20周岁以上;本地居民或在当地居住6个月以上的外地户籍公民;抽取血样进行了HCV抗体检测。

1.2 数据采集与来源

1.2.1 数据采集 数据由培训过的美沙酮门诊工作人员进行填写收集。内容包括:病人基本情况(年龄、文化程度、职业、民族)、吸毒相关行为与信息(吸毒史、近半年吸毒方式、是否参与过戒毒、首次吸毒年龄、有无注射吸毒史、过去3个月是否共用过注射器、既往是否共用针具等)。

1.2.2 试剂来源 HCV检测由宜昌市疾控中心负责,HCV抗体检测采用间接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筛查,试剂是北京万泰与英科新创生产的两种筛查试剂,利用酶标仪分析结果。结果报告:先用筛查试剂-1进行初筛试验,若结果呈阴性反应,则报告“抗HCV阴性”,不再进行复检试验;若结果呈阳性反应,则进入复检试验。所有初筛阳性反应的样品使用筛查试剂-2进行复检,结果呈阴性反应,报告“抗HCV阴性”;结果呈阳性反应,报告“HCV阳性”。

1.3 统计分析

数据收集后用Excel建立数据库,统计分析用SPSS 17.0软件进行,社会人口学特征分析和危险因素的分析先用χ2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再用Logistic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本次调查共572人,平均年龄37±6.8岁,吸毒人员社会人口学特征如下:男/女约3.5∶1,以45岁、初中和高中文化程度的无业人员为主。见表1。

吸毒人群中,初次吸毒年龄平均(26±6.9)岁,<20岁87人,占15.2%,20~30岁328人占57.3%,30~40岁136人,占23.8%,>40岁21人占3.7%;吸毒年限平均(13±5)年,<10年的147人占25.7%,10~20年381人占66.6%,超过20年的44人占7.7%;从近半年吸毒方式看,单纯口吸或烫吸100人占17.5%,单纯注射247人占43.2%,注射和其他方式混用225人占39.3%;有过注射吸毒史的占517人90.4%,曾经参与过戒毒517人占90%,曾经共用过注射器的140人占24.5%,过去3月共用过的注射器的占10%;HCV感染情况经过检测,572人中HCV阳性498人,阳性率87.06%。

表1 吸毒人员社会特征描述 n,%

2.2 吸毒人群社会人口学特征和HCV感染单因素分析

将性别、年龄、职业、婚姻状况、文化程度等社会特征和吸毒相关因素如初次吸毒年龄、吸毒年限、是否有注射吸毒史、是否参加过戒毒、近半年来的吸毒方式(分为注射吸毒和非注射吸毒)、近3个月共用针具情况以及共用针具史进行单因素分析,发现性别、民族、年龄、吸毒年龄、文化程度、近3个月共用针具情况,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而其他因素对HCV感染有一定影响,见表2。

表2 吸毒人群社会人口学特征和HCV感染单因素分析 n(%)

2.3 HCV感染多因素分析

将单因素分析的社会特征中,对于P<0.1者,结合专业知识,将与HCV感染有关的因素进行共线性诊断,排除干扰因素,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筛选主要影响因素。结果显示,HCV感染的危险因素有婚姻状况(单身/有配偶OR=1.827)、吸毒年限(低于10年/10年OR=0.47)、注射毒品(无注射/注射OR=0.33)、近半年注射方式(无注射/注射OR=0.34)。见表3。

表3 影响HCV感染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3.1 HCV感染的主要途径

从20世纪30年代末至80年代,HCV传播方式主要是非胃肠道途径。在发达国家,主要通过污染的血及制品和注射吸毒,加强医疗机构的常规检测可以有效预防输血传播。在发展中国家和经济转型国家,HCV传播的主要原因是反复使用污染的注射器和针具,估计每年感染人数为2 300万~4 700万人。据国内学者对成都市119 518名献血员进行HCV感染的病例对照研究发现,HCV感染率为0.53%,与HCV有关的危险因素包括共用剃头刀(68.4%)、牙科治疗史(38.9%)、超过10年的注射史(29.5%)、家庭有 HBV 感染者(29.3%)、穿耳环(27.8%)、有住院史(23.1%)、针灸(14.1%)、输血(6.3%)[4]。可以看出,我国一般人群 HCV 感染途径存在多样化。目前,注射吸毒成为发达国家HCV的主要传播形式(如西欧、美国),也逐步成为转型中和发展中国家的主要形式(占40%),吸毒人群中HCV的感染率远高于乙肝和艾滋病病毒的感染率[5]。对HCV感染的流行情况,湖北省缺乏详细的统计资料,据2011年81个艾滋病监测哨点高危人群中HCV阳性检出率为5.5%(1 976/3 5902)。这些高危人群包括吸毒者、男男性行为者、女性性工作者、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孕产妇、男性长途汽车司乘人员、青年学生和流动人群等。其中,吸毒人群HCV阳性率为42.27%;其次是男男性行为者1.59%、女性性工作者0.58%、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0.66%;孕产妇、男性长途汽车司乘人员、青年学生和流动人群HCV感染阳性率低于0.5%。监测结果表明:女性性工作者和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HCV感染阳性率低,说明HCV性传播并非主要途径,而吸毒人群中HCV感染高于其他人群。本次研究也发现,572名吸毒人员中HCV阳性498人,感染率为87.06%,这些都说明吸毒是湖北省HCV感染的主要原因。

3.2 吸毒感染HCV的主要社会因素

吸毒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众多社会因素都可能影响注射吸毒行为的发生,各地研究表明,HCV感染流行因素并不完全相同。北京市对1 211名吸毒人员进行调查,有713名感染HCV,感染率为58.88%。年轻、无业是主要因素之一,年轻人感染风险更高,30以下人群是30~40岁的1.81倍(95%CI:1.13~1.92);是40~54岁的1.51倍 (95%CI:1.08~2.10),无业人员感染HCV的机会高于从业人员(OR=1.70,95%CI:1.23~2.37),提高低文化水平人群的教育、劳动技能训练有助减少HCV感染。而云南省年长、无业吸毒人员容易感染HCV[6]。本次调查中进行单因素分析时,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民族与HCV感染无关,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婚姻状况是影响吸毒人群HCV感染的主要因素(OR=1.827,95%CI:1.053~3.170),可能与单身吸毒人员(包括离婚、丧偶等)因孤独、抑郁等更容易发生注射吸毒有关。

吸毒行为对HCV感染的影响中,云南调查显示,吸毒人群HCV阳性率为77.7%,注射吸毒超过5年占57.1%,33.7%共用针具,55.6%注射吸毒每天超过3次,注射吸毒时间长短和注射吸毒的频次是HCV感染的主要原因,HCV感染原因与HIV并不一致[7]。香港对567名注射吸毒人员调查发现,平均吸毒17年,62%共用针具,76%前3个月有注射吸毒史,HCV阳性率为85%。HCV感染与注射时间长短、最近是否注射、曾经共享针具和多种毒品共用是主要原因。上海吸毒人员 HCV阳性率51.3%、昆明为55.5%,多数人并不知道其血清状况,即是否感染HCV;HCV状态与注射吸毒和使用时间长短明显相关,但与个体危险性行为或HCV感染知识水平无关[8]。澳大利亚对382名吸毒人员进行调查,HCV阳性率70%,HCV感染与关押监禁(RR=1.34,95%CI为1.19~1.52)、与他人共享针具(RR=1.23,95%CI为1.07~1.42)、注射时间7.6年以上(RR=1.21,95%CI为1.07~1.37)等因素有关,与纹身无关,31%的注射吸毒人员在1年左右发生HCV阳转,53%在2年左右发生阳转[9]。

综上所述,吸毒人群HCV感染影响因素复杂,但最主要与是否发生注射行为、注射吸毒频次和吸毒时间长短有关。本次调查也发现,吸毒年限10年以上、单身、既往注射毒品和半年内注射毒品是主要危险因素。研究结果提示,尽管湖北省吸毒人群HIV感染不高,但HCV感染率很高,两者传播方式有明显差异,应该加强吸毒人群的HCV感染防治。

[1]Villano SA,Vlahov D,Nelson KE,et al.Incidence and risk factors for hepatitis C among injection drug users in Baltimore,Maryland[J].J Clin Microbiol,1997,35(12):3274-3277.

[2]李玲.武汉市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梅毒及丙肝感染现状分析[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0,27(4):249-251.

[3]Nelson PK,Mathers BM,Cowie B,et al.Global epidemiology of hepatitis B and hepatitis C in people who inject drugs:results of systematic reviews[J].Lancet.2011,378:571-583.

[4]He Y,Zhang J,Zhong L,et al.Prevalence of and risk factors for hepatitis C virus infection among blood donors in Chengdu,China[J].J Med Virol,2011,83(4):616-621.

[5]张玉芹,管瑞锋,刘丽,等.丙肝患者社会支持与生活质量相关性研究[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2,29(3):196-197.

[6]Lavanchy D.The global burden of hepatitis C[J].Liver Int,2009,29(1):74-81.

[7]Zhou YH,Yao ZH,Liu FL,et al.High prevalence of HIV,HCV,HBV and co-infection and associated risk factors among injecting drug users in Yunnan Province,China[J].PLoS One,2012,7(8):e42937.

[8]Hser Y,Du J,Li J,et al.Hepatitis C among methadone maintenance treatment patients in Shanghai and Kunming,China[J].J Public Health,2012,34(1):24-31.

[9]Miller ER,Hellard ME,Bowden S,et al.Markers and risk factors for HCV,HBV and HIV in a network of injecting drug users in Melbourne,Australia[J].J Infect,2009,58(5):375-382.

猜你喜欢
共用感染率阳性率
破伤风抗毒素复温时间对破伤风抗毒素皮试阳性率的影响
视频宣教结合回授法对肺结核患者病原学阳性率的影响
英国:55岁以上更易染疫
48 353例幽门螺杆菌感染状况分析
抗核抗体谱IgG 检测在自身免疫疾病中的应用分析
破伤风抗毒素复温时间对破伤风抗毒素皮试阳性率的影响
GSM-R网络新设共用设备入网实施方案研究
某地区体检女性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及亚型的分析
淋球菌和沙眼衣原体在男男性行为者不同解剖部位感染率的系统分析和Meta分析
多种方法解“妇人洗碗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