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示了中华文明内在的危机性——解读吴稼祥《公天下》

2013-01-18 08:44高全喜
西部大开发 2013年3期
关键词:吴氏剖析短板

□ 文/高全喜

书评二

《公天下》

作者:吴稼祥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公天下》这本书,吴稼祥写得很苦,很伤元气,故而在书的题记中,他有这样的感慨:“此书,朝成夕死可矣。”

多学科高度融汇

《公天下》为我们描述的是中华共同体的四千年政治制度的机制功效及其升降浮沉。具有中国政治史的学科视野,贯穿其中的既是一部基于中国政治演变的制度史,又是一部具有政治学原理性质的理论性著作。最后还是一部贯穿着中西政治文明的比较学著作。不理解世界史,就不可能读懂《公天下》。所以它又是一部比较史学的著作。

本书共提出两个问题,一是中国是一个“超大规模国家”。这一点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突破性。本书从政治结构、王朝兴衰两个层面,剖析作为“超大规模”的中国政治体,可以说是独此一家。吴稼祥检索历史,提炼出一些核心变量指标,并赋予吴氏专有的一些概念术语和原理构造,归纳出具有独特概括性的中国政治结构演变、王朝兴衰的规律。这些都是“超大规模国家”结构中所呈现出的中国问题之真章。二是明确得出了中国这样一种超大规模国家的结构演变,最终已经走进了死胡同。也就是说,四千年的国家治理方式,终究破不了自己衰败之难题。本书将中国四千年政治历史作为一个整体的研究对象,用一个大网把中国四千年政治历史全给覆盖住了。这是吴稼祥的贡献所在。

两个理论短板

第一,吴氏剖析中国四千年政制,到明末即戛然而止,在我看来,没有考察清朝历史,尤其是晚清政制,是吴氏理论的一大短板。有了清朝三百年,才有可能建立起吴氏眼里未来的超大规模的多中心治理和双主体主权的现代国家。

第二个短板,在我看来,他对于所谓的“多中心治理和双主体法权”在理论层面的分析论述上,显得较为肤浅和单薄。吴稼祥擅长的是使用锋利的小刀,淋漓尽致地剖析中国政治。他的公天下的逻辑支撑,所谓的“多中心治理和双主体主权”,仅仅提供了一层干瘪的概念,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都显示出明显的理论知识之不足。

猜你喜欢
吴氏剖析短板
基本实现现代化需要补足哪些短板?
轮椅上的好医生,发明“吴氏膏药”
剖析高考数列创新题
立新标 补齐劳动防护短板
DCT的优势与短板并存
集合中的错解剖析
王安石用善良赢得真爱
北宋宰相王安石:用善良赢得真爱
创作剖析
“角”的常见错解剖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