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主要城市大学毕业生住房现状

2013-01-18 03:28□文/王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3年19期
关键词:租房异地租金

□文/王 媛 金 昊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上海)

一、引言

大部分毕业生由于缺乏工作经验,毕业时起薪非常低,属于低收入人群。尤其对于外地毕业生,异地就业,生活成本高,加之城市近两年房屋租金大幅上涨,所以大部分毕业生都面临着巨大的住房问题。本文通过走访、调查等方法深入分析毕业大学生的住房现状,以及了解毕业生在一线城市就业收入的现状,就改善他们的住房现状提出一些建议。

二、一线城市大学毕业生住房现状

据调查显示,近几年毕业生就业量最大的前10 位城市依次为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天津、成都、南京、济南、苏州。由此可看出,毕业生大多数都挤入一二线城市就业,异地就业现象很普遍。以北京、上海为例,2006~2012年房屋租金价格如表1 所示;大学毕业生起薪如表2 所示。(表1、表2)从上述两表中得出: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一套普通住宅一居室的月租,接近收入的95%。近几年房租上涨幅度远超过毕业生起薪上涨幅度。对于异地就业的学生而言,房租变动和收入变动不平衡,给他们的居住带来很大的困难,他们不得不居住在恶劣的环境下,严重地阻碍了个人的理性发展。例如北京小月河,通常是七八个人住一个宿舍,像学生宿舍一样;唐家岭,则是一个楼里,有很多的单间,“像鸟笼子似的”,通常是农民私搭乱建的,七八层的砖房瓦房,都是公共浴室、公共水房、公共厕所。

异地就业人数剧增,同时也增加了一线城市本地生的就业与住房压力,他们没有那些异地就业人员在自己家乡的好条件,甚至他们的工作还不如外地生的好,只能一直和亲人住在一起。

三、一线城市大学毕业生住房困难的原因

(一)地区差异大,异地就业人数多。大多毕业生选择在一线城市工作主要原因是一线大城市就业机会多,可供他们选择的范围广。第二原因是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一线城市就业机会多,舞台够大、工资待遇好、生活质量高、有面子。所以,“宁要北京一张床,不要外地一间房”的这种事例数不胜数。很多大学毕业生放弃了家乡的好工作好条件,甘愿跑到了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住地下室。

以上海为例,2012 年上海高校毕业生达17.8 万,其中上海生源8.78 万人,非上海生源9.02 万人,外地生源总数首次超过了上海生源,并且近几年外地生源是逐年递增。由此看出,二三线城市的大学毕业生大多都涌向了一线城市,这就直接导致了就业压力大,毕业生的收入低。同时,短期内也导致了对房屋的需求增大,其各项生活成本也高出其他城市很多,给毕业生带来了住房困难。

(二)大学毕业生收入较低。从宏观经济角度看,2008 年金融危机以后,就业形势受到了严重影响,一线大城市也受到了相应的影响,今年甚至出现了外企在上海、北京等城市辞退员工的现象,减少了就业机会。加之,近年来高校毕业生供给量不断加大,近几年来需要就业的毕业生人数高达700 多万。毕业生们大都向经济发达的地区涌入,职位的需求量减少,以及异地就业比例较高,导致了严重供给不平衡,竞争压力大,社会对大学生的薪酬也就一压再压,加上生活成本高,导致毕业生们甚至交房租都很困难。

从大学生自身角度看,为了能在一线城市找到工作,大多是专业不对口,缺乏专业理论知识,即使是对口工作,理论较强但实践经验几乎为零。同时,现在的毕业生很少能吃苦耐劳,受不了刚开始工作的辛苦,频繁的跳槽等等这些原因都导致了毕业生的收入较低。

然而,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毕业生前几年的工资涨幅远达不到房屋租金的涨幅,再加上消费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低收入不能够满足这些,使得毕业生的住房成了一大问题。

(三)大城市房地产发展快,房价飙升。虽然中国在世界中属低收入国家,但中国京、沪中心区房价已绝对遥遥领先,大城市人口数量多,而人们最基本的需求除了温饱就是住房问题了,都渴望有自己的温馨小窝,这样整体来看,房屋还是供不应求的,房价总是只涨不落。这就导致了投资性需求增加,造成房屋空置,出租房房源紧缺,新房出租率增幅并不明显,供不应求,导致毕业生租房困难。

(四)租金过高。限购令实施后,买房观望情绪增长,租房人群增加,如表1 所示,近3 年内上海涨幅已经达到了25.4%,北京涨幅已经达到了27.5%,短期内各一线城市的房租都出现了巨大的涨幅。而异地大学生主要是靠租房来生活的,巨大的涨幅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生活质量,造成了生活质量的下降。

四、大学生的住房保障困境

(一)重庆公共租赁房的启示

1、准入门槛低,高校毕业生亦能享受公租房。重庆市探索出的公共租赁房住房保障模式为年满18 周岁,具有租金支付能力的新就业大中专及职校学生、区县以上政府引进的专业人才、外地来渝工作人员(含外籍人士)提供了住房保障。只要在本市无住房,有稳定就业岗位和收入来源者均可申请,不受户籍限制,门槛低,可以为刚毕业收入比较低的大学生提供住房,这一点属全国首例。而上海公租房申请条件苛刻:一是有本市城镇常住户口或《上海市居住证》,连续缴纳社会保险金达到规定年限;二是已与本市就业单位签订一定年限的劳动或工作合同。对于这两条,刚毕业大学生几乎达不到。

表1 上海、北京普通住宅一居室租赁价格(单位:元/月)

表2 上海、北京应届大学毕业生平均起薪(单位:元/月)

2、供给大。重庆用3 年建3,000 万平方米公租房,规模相当于一个200 万人城市的住房量,数量达到60 万套左右,供给量很大,高校毕业生申请获批的概率大。而北京、上海的公租房供给量很少,毕业生即使满足申请条件,获批的可能性也很小。

3、租金低。重庆公租房租金相当于同类商品房出租价格的60%,而上海公租房租金相当于同类商品房出租价格的80%,甚至会高出周边的普通商品房的租金,这对于低收入的毕业生来说几乎没有意义。

4、区位比较合理。重庆公租房很多都在主城区,区位较合理,能够满足人们生活需求;上海公租房过于集中,到达市中心以及商业中心的交通通达性不够。

住房保障是重大民生工程,重庆市大力探索公租房建设,有效解决城市中低收入毕业生的住房困难。重庆公租房有很多闪光点值得其他城市借鉴。一线城市应学习这方面的经验。

(二)其他一线城市面临的限制条件。“重庆模式”事实上非常具有重庆特色,并不是所有城市都可以轻易复制。一是重庆市正努力把农村人口,转为城镇户口,但一线城市的城市化进程已经趋于成熟,不具备重庆这样的城市人口基数,一线城市人口过于饱和;二是重庆还不是主要的大学生导入城市,主要以人口输出为主,这种现状恰与一线城市相反;三是重庆市政府为公租房建设储备了大量的土地,有足够的空间,而一线城市高密度居住,是不具备这种条件的。

综上所述,大城市要因地制宜,根据城市的特点有选择性的效仿,构建出真正适合的公租房。

五、解决毕业生住房问题的对策

对于毕业生面临的住房困境,不仅要依靠政府的救助,大学生还要从自身方面改善,转变自己的就业观念、增强企业责任感;平抑房地产租售价格等方面进行疏导。

(一)转变大学生就业观念。事实上,一线城市的地方财力和承受程度都有限度,一些发展中的二三线城市拥有较高的收入,居住成本也较低,生活压力较小。所以,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与能力,到需要我们的城市和岗位去就业,而不是仅局限于一线城市。

(二)增强企业责任意识,完善住房公积金的征收和管理。21 世纪是人才竞争的时代,对于企业而言,人才是企业发展的重要资源,企业也要增强对毕业生的关怀意识,留住人才,为人才的发展,可为外地租房者提供住房补贴,这样可缓解大学毕业生过高的租金带来的生活压力。

对于政府而言,也应当对这部分人群给予关注,采取有效手段改善其基本生活条件。本文认为,政府可以适当的放宽公积金支付政策,允许符合条件的大学生用住房公积金来缴房租,从而减轻这些人才的房租支付压力。另外,政府还可以对向符合条件的大学生提供住房的房东免征所得税。

(三)完善住房市场,平抑房地产租售价格。扩大中小户型,低价房供应量。大力向毕业生推出50m2~90m2的住房,这样能保证双方的利益。同时,还应完善房屋租赁市场监管机制,进行有效的立法保证;加强行政许可与行政执法的力度以及鼓励房地产开发商进入租赁市场,应鼓励房地产开发商由“只售不租”向“租售并举”转变。扩大房源,为大学毕业生提供更多的优质住房。

六、结语

大学毕业生是住房需求最活跃的群体之一,只有解决大学毕业生住房问题才能促进房地产市场的稳定与可持续发展。大学生是发展经济、创造价值的主力军,只有切实解决大学毕业生住房问题才能使社会经济发展保持稳定快速增长,对实现我国宏观经济目标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1]宋英潇.我国大学毕业生住房保障制度研究[J].住宅产业,2008.9.

[2]石婷婷.大学生就业后的住房贫困现象探析——基于浙江普通高职毕业生的调查[J].浙江社会科学,2010.5.

[3]张建坤,姚燕,现阶段大学毕业生住房问题分析及对策.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5.

猜你喜欢
租房异地租金
新政府会计制度下保障性住房租金会计核算案例
大树爷爷收租金
租房也是家 “租一代”90后的租房观
●对租赁双方签订的租赁合同约定有免收租金期限的,免收租金期间如何缴纳房产税?
租房客
аРЕНДа жИЛЬя В пЕКИНЕ
推进医保异地结算 稳字当先
如何开拓异地市场?
破除异地结算的地方抵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