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危重患者动脉留置针的应用与护理

2013-01-21 22:47
中国临床护理 2013年1期
关键词:监护仪桡动脉危重

张 伟

急诊危重患者常需多次采集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及电解质动态监测,应用动脉留置针可避免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并对抢救、治疗及病情的动态观察极为有利。目前,临床将动脉留置针套管与传感器相连,启动监护仪校零后,可从监护仪上直接得到动脉压力波型与数值[1]。我院急诊科2010年12月-2012年9月102名危重患者应用动脉留置针,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02例动脉留置针患者,男性78例,女性24例,年龄21~82岁。其中急诊外科严重创伤休克患者45例,急诊内科慢性呼吸衰竭34例,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并发呼吸衰竭22例,心肌梗死1例。内科患者均使用呼吸机进行机械通气。桡动脉穿刺87例,足背动脉穿刺15例。动脉留置针留置时间16~70h,平均留置时间(33.0±1.5)h。

2 动脉留置针留置方法

2.1 穿刺部位

动脉留置针穿刺部位可选择桡动脉、足背动脉、肱动脉、股动脉及颞动脉。桡动脉具有损伤小、止血简单、患者活动不受限、恢复快、患者舒适度明显增加的优点[2],故临床上首选桡动脉。足背动脉因其位置表浅、易于触及,也为常选部位。如行股动脉穿刺时,进针点一定要低于腹股沟韧带2cm[3]。

2.2 穿刺方法

成人选择20~22G留置针,消毒穿刺点周围5cm范围的皮肤后,操作者左手戴手套或用安尔碘消毒食指和中指,固定于动脉搏动最明显处,右手持针翼针柄,针尖斜面向上,在两指之间与血管方向呈40°角进针,见回血后再进针少许,将套管置入,抽出针芯,快速连接三通管,用3M贴膜妥善固定。同时固定好三通管及与之相连的输液器。

3 动脉留置针的应用

3.1 采集动脉血标本

通过动脉留置针采集动脉血标本,可以反复操作,既可及时迅速取得血标本,为抢救节省时间,又可减轻患者的痛苦[4]。

3.2 监测动脉血压

目前,临床上多采用桡动脉监测血压,具有直观、准确、易于观察血压变化和动脉射血波形等优点,适用于手术患者及危重患者的血压监测[5]。测得收缩压数值较袖带测压值高。

3.3 快速补液

危重患者由于循环衰竭,外周静脉不能满足补液速度及量,动脉留置针可配合压力带从动脉处加压输液。

4 护理

4.1 保持动脉留置针通畅

防止留置针和连接系统脱落引起大出血。在穿刺部位用3M贴膜覆盖,以起到保护和固定双重的作用[6]。延长管用胶布妥善固定。对于烦躁不合作的患者使用约束带。为保持动脉留置针通畅,用加压袋将配好的肝素稀释液加压至200mmHg(1kPa=7.5mmHg),持续以3ml/h的速度进行冲洗,采血后以脉冲方式冲洗管路。如采血间隔时间>8h,需每隔8h进行脉冲式冲管1次[7]。

4.2 正确采集血标本

为保证化验结果的准确性,在从动脉留置针处采血时应避免冲洗液的影响,先用无菌注射器抽出10ml,用另一注射器按需采集血标本,取完后将之前所取的血液重新注入血管内,避免患者失血[8]。

4.3 并发症的观察与预防

4.3.1 防止动脉内血栓形成

据统计,动脉留置针血栓形成率为2%~5%[9]。导致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有置管时间过长、导管过粗或质量较差、反复穿刺及重症休克或低心排血量综合征等。应尽量一次穿刺成功,定时用肝素盐水冲管,如有血凝块不可强行推入,应尽早拔管。

4.3.2 防止动脉内气栓形成

由于冲洗装置排气不彻底,管道系统连接不紧密,更换肝素帽、抽取血标本等操作时空气易进入。应经常检查各连接处是否紧密有无漏气,确保各开关处无残气。

4.3.3 防止局部出血、血肿

提高穿刺技术,避免反复穿刺损伤血管,当患者凝血功能障碍时应避免动脉置管。患者躁动时可导致留置针或管道脱落,引起局部动脉出血,应及时巡视与处理。拔除留置针时注意加压按压,防止血肿形成。

4.3.4 预防感染

定时消毒,更换敷料,管道保持密闭,置管时间尽量缩短,注意体温变化,肝素盐水24h更换,按需做穿刺管道的培养[10]。

4.3.5 手部缺血

桡动脉穿刺前需进行Allen试验,判断尺动脉掌浅弓的血流是否足够。操作者用双手同时按压桡动脉和尺动脉,嘱患者反复握拳和张开手指5~7次至手掌变白,松开对尺动脉的压迫,继续保持压迫桡动脉,观察手掌颜色变化。若手掌颜色10s之内迅速变红或恢复正常,表明尺动脉和桡动脉间存在良好的侧支循环,即Allen试验阴性,可以经桡动脉进行穿刺置管,一旦桡动脉发生闭塞也不会出现缺血;相反,若10s手掌颜色仍为苍白,Allen试验阳性,这表明手掌侧支循环不良,不应选择桡动脉。密切观察肢端的颜色、温度,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4.4 观察压力换能器、监护仪的变化

测动脉压力时换能器的“0”点位置应平腋中线第四肋间,并根据患者体位及时调整,以保证血压读数的准确性。密切观察监护仪上动脉波形的变化。波形异常时,检查管道是否折叠、堵塞、有无气泡。

4.5 局部护理与拔管

每天更换无菌敷贴,同时观察局部有无出血、渗血、皮下血肿,一旦发生上述情况应立即拔除动脉留置针。拔除留置针后局部按压5~10min,若凝血功能不佳者延长按压时间,限制患者活动,并随时观察肢体远端的血液供应情况。

[1] 陈华慧.有创动脉血压监测在临床中的应用探讨.海南医学,2003,14(10):109-110.

[2] 王志红,黄翔,霍燕嫦,等.桡动脉穿刺与股动脉穿刺行冠心病诊治的效果比较.当代护士·学术版,2012(2):20-21.

[3] 谢屹红.动脉穿刺置管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护士进修杂志,2000,15(3):214.

[4] 王慧红.心脏术后患者直接动脉测压的护理.现代护理,2004,10(2):154.

[5] 田鹏声,李智帅,张卫.桡动脉压与袖带压差异的临床研究.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05,11(2):121.

[6] 滕中华,赵志荣.桡动脉留置针固定法.护理研究,2003,17(2B):235.

[7] 陈红芳,王慧清,李丽,等.不同冲管方式对预防有创血压动脉导管堵管的效果评价.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26A):42-43.

[8] 张传来.直接动脉压监测管道的管理.重庆医学,2005,34(4):624-625.

[9] 王永强,王东浩.总住院医师手册:重症监护.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43.

[10] 王丽华,李庆印.最新ICU专科护士资格认证培训教程.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1:85-87.

猜你喜欢
监护仪桡动脉危重
适用于航空救援的除颤监护仪设计
胎心监护仪的多发故障解析与日常维护
脐静脉置管在危重新生儿救治中的应用
镇静护理在呼吸机治疗危重患儿中的有效应用
多参数监护仪检定相关问题分析及建议
俯卧位通气对36例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影响
医用多参数监护仪计量检定中常见问题与质量控制
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1例的护理体会
探讨经桡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桡动脉急性闭塞的危险因素研究
桡动脉造影验证桡动脉变异的发生及其预测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