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中医治疗研究进展1)

2013-01-22 08:13化金凤李廷荃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3年2期
关键词:方用坏疽通脉

化金凤,索 炜,李廷荃

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是由于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不断扩大和继发血栓引起动脉管腔狭窄甚至闭塞,出现患肢慢性或急性的缺血症状。早期可无症状,后期可引起坏疽截肢,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寻求合理有效的治法已成当务之急,而中医在本病的治疗上取得了可喜成绩。此病属于中医的“脱疽”和“脉痹”范畴,由于痰、湿、瘀、虚等多种因素所致。

1 中医辨证

中医对ASO的分型很多,目前国内尚无统一标准,陈淑长[1]把本病分为四型:脉络寒凝证,治宜温经益气、活血通络,方用阳和汤加减;脉络血瘀证,治宜益气活血、化瘀止痛,方用桃红四物汤加减;脉络瘀热证,治宜养阴清热、活血化瘀,方用顾步汤加减;脉络热毒证,治宜养阴清热、活血解毒,方用四妙勇安汤加减。侯玉芬等[2]将本病分为五型,阴寒型治以温经散寒,方用阳和汤加味;血瘀型治以活血化瘀,方用活血通脉饮加减;湿热下注型治以清热利湿、活血化瘀,方用四妙勇安汤加味;热毒炽盛型治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方用四妙活血汤加减;脾肾阳虚型治以补肾健脾、活血化瘀,方用补肾活血汤。王玉萍等[3]将本病分为三型,阳虚血瘀型,治宜温阳散寒、活血通脉,方用通脉酒;寒湿痰瘀型治宜温经散寒、补气活血、健脾利湿,方药为当归、茯苓、丹参、黄芪、薏苡仁、附子、肉桂、干姜等;血瘀热毒证治宜活血祛瘀、清热解毒,方药为当归、玄参、金银花、甘草。霍凤等[4]将本病分为两型,气虚血瘀型治宜益气活血、化瘀通络,方用益气通脉汤;阴虚毒热型治宜滋阴清热、化瘀通络,方用养阴通脉汤。

2 医家特色

赵钢等[5]提出重症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中医特色治法一下法,重症动脉硬化闭塞症病人属实证,诸痛为实,泄可去实,通可行滞,痛随利减,经络不通,应用通利之剂。通剂不仅是通利大小便,而且行气活血、通畅经络。因此采用下法,疏通脏腑以绝其源,脏腑得以宣通,气血流通顺畅,经脉通利。闫颖等[6]认为ASO病位深,瘀阻重,病程长,仅用植物药缓攻其瘀,病重药轻,恐难奏效,若加入峻攻之虫类药,收效甚捷。缓攻之品,以植物药为主,如桃仁、红花、当归、川芎等,峻攻药以动物药为主,如水蛭、虻虫、地龙等。奚九一[7]将本病分为两期:急性活动期和慢性稳定期。急性活动期以清化痰湿、软坚通脉为主;稳定期以益气补肾、软坚通脉为主。秦学贤[8]提出消、托、补三法治疗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不同阶段。①消法:用于急性发作期、血栓形成阶段,宜清热活血、利湿活血以稳定、控制病情,分为两型,热毒证以四妙勇安汤加减,湿热证以五神汤加减;②托法:用于病情稳定阶段,伤口腐肉未脱,肉芽未生,属正气虚弱,余毒未清,治以补益气血,托毒外出,运用托里消毒散加减;③补法:本病后期,气血衰弱,久溃不敛,肉芽不鲜,此时使用补益药物,扶助正气,助养新生,利于疮口早日愈合。常辨证使用八珍汤、归脾汤、杞菊地黄丸、左归丸加减。李廷荃教授[9]认为阴虚是动脉硬化性闭塞症形成的基本因素,在治疗动脉硬化性闭塞症中,不仅是阴虚证型,其他证型的治疗都应配合使用养阴增液法,运用芪芍复脉汤(黄芪30g,白芍18g,桂枝10g,当归15g,麦冬15g,玄参15g,川芎10g,全蝎10g,川牛膝15g,土元10g,乌药10g,丹参30g,三七粉3g,阿胶6g,甘草6g)为主方辨证加减,疗效显著。魏汉林[10]把本病分为三期,早期:患者无症状仅劳累后四肢酸痛,辨证后给予健脾胃、化痰湿、通血脉,代表方是六君子汤合桃红四物汤,或给予调理肝脾、行气化湿、活血通脉,代表方是柴胡疏肝散合血府逐瘀汤;中期:病情进展形成间歇性跛行等症,此时治疗重点是根据辨证使用健脾温阳、化痰祛湿、活血通脉法,代表方是阳和汤、理中汤、桃红四物汤加减、桂附地黄丸合桃红四物汤加减;晚期:形成肢端坏疽、溃疡,此时治疗重点是温阳通脉,代表方是桂附地黄汤、桃红四物汤加减,出现湿性坏疽、皮肤溃疡可用桂附地黄丸合和四妙勇安汤加减。

3 专方验方

各医家通过临床观察,得出了诸多专方验方,治疗ASO疗效显著。王立敏等[11]应用六虫胶囊(蜈蚣、水蛭、山甲、地龙、全蝎、地鳖虫、马钱子)治疗闭塞性动脉硬化症,有溃疡或坏疽者,给予生肌玉红膏换药。方豫东[12]运用扶阳软坚饮 (熟附片15 g,炙麻黄10g,细辛5g,干姜10g,海藻30g,生牡蛎30g,垂盆草30g,炙甘草10g)治疗本病。侯玉芬等[13]应用补阳还五汤加减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2个月,药渣煎煮后待水温降至40℃以下,浸泡患足30min~40min,配合溶栓胶囊。姜凯等[14]应用活血通脉汤配合前列腺素E1治疗闭塞性动脉硬化症。郑茹文等[15]治疗闭塞性动脉硬化症,在静脉输注脉络宁注射液、复方丹参注射液的同时加服固本通脉汤(熟地、续断、桑寄生、山药、茯苓、白术、陈皮、黄芪、牛膝、地龙、淫羊藿等)。张宏亮[16]运用活血降脂方(山楂60g,银杏叶15g,当归20g,丹参30g,延胡索20g,牛膝15g,桃仁15g,红花15g,水蛭15g,地龙30 g,土鳖虫15g,全蝎10g,壁虎6g,三棱15g),用以治疗本病效果甚佳。孔庆瑞[17]破栓复脉方(桃仁12g,红花9g,赤芍15g,水蛭6g,蜈蚣2条,全蝎8g,黄芪15g,当归15g,土茯苓16g,川牛膝15g,延胡索15g,郁金15g,柴胡9g,甘草8g),效果显著。

4 外治法

4.1 外敷药、外洗药 是中医治疗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独特疗法,其作用直接,见效快,外敷疗法包括外用膏药、油膏、药粉、酊剂、洗药等,未溃期采用冲和膏、红灵丹油膏外敷,已溃期可用毛披树根煎水浸泡后,外敷生肌玉红膏等[18]。尚德俊等[19]对于ASO阴寒证,常用方剂回阳止痛洗药、温脉通洗药等熏洗,以温通血脉,扩张周围血管,促进肢体血液循环,改善患肢缺血状态。吴玉泉[20]应用中药温经复脉汤熏洗治疗Ⅱ期闭塞性动脉硬化症,在扩血管药物基础上,煎水熏蒸患处,每次30min。董明霞等[21]使用大通洗剂(川乌12g,制草乌12g,乳香12g,没药12 g,羌活18g,独活18g,防风18g,细辛12g,炙麻黄12g,赤芍18g,葛根24g,桂枝18g,全蝎12g,制马钱子3g,血竭面1g,鬼箭羽100g,鸡血藤100g,清风藤100g)治疗双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闭塞症,效果佳。

4.2 清创换药法 包括 “蚕食法”和“鲸吞法”。所谓“蚕食法”即像蚕食桑叶般分次、逐步清除坏死组织。所谓“鲸吞法”,即是在麻醉下尽可能彻底地清除坏死或变性组织,以防病情扩散,利于康复。

4.3 针灸治疗 采用体针、耳针、穴位注射等,周金凤[22]运用温阳通络针刺法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取命门、足三里、三阴交、解溪、太溪、太冲穴等穴位,通调阳气,温通血脉,补益肝肾。一些学者用针灸治疗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研究结果证实确有疗效,具有明显降低血脂、血黏度的作用。

5 结语与展望

动脉硬化闭塞证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23],中老年患者居多,由于本病初期症状不显著,未受到重视,导致病情发展,最终引起坏疽,甚至截肢、死亡。因此,提高人们的医学常识、防病意识,及早防治动脉硬化闭塞症,将降低此类患者的致残率、死亡率。而西医多采用手术和介入,适应证局限,容易引起术后血栓,多数患者不愿接受,因此,多数患者把希望寄托于中医。中医治疗动脉硬化闭塞证疗法多样,重在整体治疗,疗效稳定,安全可靠,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可对患者进行个体化治疗,辨证给予口服中药,外加熏洗外敷针灸等,可以减少患者痛苦,早期治疗,避免手术创伤。但中医也不是万能的,一旦患者出现了坏疽感染等严重危及生命的情况,慎用熏洗疗法和贴敷疗法,缺血肢体创面,忌用腐蚀性和刺激性药物,还是应该及时给予必要的抗炎、手术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动脉硬化闭塞症治疗方面,中医证型尚未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没有一种公认的合理有效的药物,中药重复性差,西医治疗方法单一,费用较高,特别是手术患者痛苦大。为了更好地提高疗效,走一条中西医结合之路成为一个发展的必然趋势。

[1]徐旭英.陈淑长教授诊治动脉硬化闭塞症经验[J].云南中医药杂志,2010,31(3):3-5.

[2]侯玉芬,刘明,周黎丽.实用周围血管疾病学[M].北京:金城出版社,2005:1.

[3]王玉萍,李中玉.中医药辨证治疗动脉硬化闭塞症160例[J].河南中医,2006,26(1):52.

[4]霍凤,甘学培,杨国欣.中医药治疗动脉硬化闭塞症200例临床观察[J].中国自然医学杂志,2000,2(5):83.

[5]赵钢,吕勃川,孙秋.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治疗体会[D].中华中医药学会周围血管病分会第二届学术大会论文集,2009:22-26.

[6]闫颖,王倩.虫类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体会[J].陕西中医,2011,32(2):235.

[7]奚九一.奚九一谈脉管病[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4:11.

[8]韩颐.秦学贤治疗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经验[J].北京中医药,2011,30(2):105-106.

[9]化金凤,李廷荃.阴虚与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关系探微[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14(6):91-92.

[10]魏汉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中医治疗方法探讨[J].湖北中医杂志,2012,34(2):44.

[11]王立敏,王铁牛,赵红放,等.六虫胶囊治疗肢体动脉硬化闭塞症131例疗效观察[J].河北中医,2008,30(3):249.

[12]方豫东.扶阳软坚饮治疗肢体动脉硬化闭塞症[J].中国临床医学,2010,17(4):588-589.

[13]侯玉芬,张玉冬,程志新,等.补阳还五汤加减配合溶栓胶囊治疗闭塞性动脉硬化症73例[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7,25(3):425.

[14]姜凯,黄丽秋,高凯,等.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47例[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25(2):103.

[15]郑茹文,任青松.固本通脉汤治疗动脉硬化闭塞症50例[J].山东中医杂志,2009,28(7):469.

[16]张宏亮.活血降脂方治疗动脉硬化闭塞症297例[J].河南中医,2005,25(6):46-47.

[17]孔庆瑞.破栓复脉方治疗肢端动脉缺血性坏疽[J].中国中西医结结合外科杂志,2010,16(4):503.

[18]陆德铭.中医外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218.

[19]尚德俊,赵绚德.中西医结合治疗动脉硬化闭塞症[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0.

[20]吴玉泉.温经复脉汤治疗Ⅱ期闭塞性动脉硬化症32例临床观察[J].北京中医药杂志,2009,27(6):453.

[21]董明霞,陶云,吴之煌.外洗法治疗双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闭塞症[J].北京中医药报道,2005,24:220-221.

[22]周金凤.温阳通络针刺法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初探[J].上海针灸杂志,2009,28(3):160-161.

[23]吴庆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诊治进展[J].继续医学教育,2007,20(9):98-101.

猜你喜欢
方用坏疽通脉
支气管哮喘基本用方
三款药膳,养血安神
立普妥联合降脂通脉汤对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的疗效评估
延续性护理在糖尿病足溃疡及坏疽合并感染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腹泻
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腹泻
路艺主任医师糖尿病足治验
药品包装用复合膜与通脉颗粒的相容性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坏疽合并下肢神经病变的效果观察
通脉降糖胶囊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