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链球菌病的诊治

2013-01-23 17:21王庆国,丁友根,唐许
浙江畜牧兽医 2013年6期
关键词:舟山市猪链球菌涂片

猪链球菌病分为猪败血性链球菌病、猪链球菌性脑膜炎、淋巴结脓肿和关节炎等类型,以哺乳和断奶仔猪最易感。据资料报道,猪体内猪链球菌的带菌率一般为20%~40%,正常情况下呈隐性感染,如细菌产生毒力变异,则该病往往可引起生猪的大批死亡,给养猪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

1 发病情况

2013年3月,舟山市定海区小沙镇养殖户乐某反映,发现猪场有4头公猪卧地不起,精神不振,最初认为是配种过度,未加注意,3 d后死亡2头。经现场检查,发病生猪30头,临床症状表现为关节肿大,跛行,精神萎顿,食欲不振,体温42℃左右,呈稽留热,粪便干硬,表面带有粘液。

2 剖检病变

通过尸检,发现1头死猪,肺出血水肿;肝瘀血肿大,呈暗紫色;脾瘀血肿大,呈暗黄色。另1头死猪,肺、肝、脾病变不明显,左后肢关节部皮下胶冻样水肿,水肿液为淡黄色。切开关节囊有乳酪样物,关节滑液变浊,充血,关节呈浆液纤维素性。

3 实验室诊断

无菌采集2头病死猪的脾、肝、淋巴结等病料。

病猪脾、肝、淋巴结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可见单个、成双、短链球状的革兰氏阳性球菌。

采集病猪心血、肝、脾、淋巴结病料接种于血琼脂平板,培养后菌落周围观察呈β溶血。经涂片观察与直接涂片镜检一致。

动物接种试验:取纯培养物1 mL静脉注射家兔,26 h死亡。小鼠0.5 mL腹腔接种,于第4d死亡。取肝、腹水涂片镜检,均可见3~5个相连的革兰氏阳性链球菌。

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综合分析,确诊为猪链球菌病。

4 防控措施

4.1隔离饲养 可疑病猪隔离饲养,猪舍用3%苛性钠溶液消毒,用具用0.3%过氧乙酸消毒,粪便污物堆积发酵无害化处理。

4.2药物治疗 发病猪每头肌注160万IU青霉素、50万IU链霉素、5 mL水针稀释的黄芪多糖,2次/d,全场猪群进行紧急预防用药。

4.2.1饲料用药 每t饲料添加磺胺间甲氧嘧啶140 g(第1 d加倍),阿莫西林140 g,4 d后停用磺胺间甲氧嘧啶,阿莫西林继续连用2 d。

4.2.2饮水用药 每t水中添加多维100 g,小苏打280 g,连用10 d。

5 小结和讨论

乐某猪场主要发病集中在种公猪,虽经上述治疗,仍死亡生猪10余头,主要原因可能为未及时进行猪链球菌病疫苗免疫有关,因此抓好预防接种工作和环境消毒工作极为重要。猪场应认真贯彻执行“预防为主,防重于治”原则。

一是制定综合防控措施。在该病高发季节前,一般可用猪链球菌病灭活疫苗,每头注射5 mL;或用猪败血性链球菌病弱毒疫苗,每头皮下注射1 mL。免疫期5~6个月。

二是切实加强猪场饲养管理,高密度圈养是诱发该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饲养密度必须科学合理,不同日龄和不同体重的生猪应尽力做到分群饲养。保持猪舍清洁、干燥、通风,搞好环境卫生;规模猪场应坚持自繁自养和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淘汰带菌母猪、饲料中适当添加抗菌药物如磺胺嘧啶,对净化猪链球菌病有一定效果。

三是该病传染源为病猪和病愈带菌猪,病猪排泄物(粪、尿)污染的圈舍,饲料及饮水等均可引起猪只大批发病流行。传播途径多经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因此,规模养殖场应制定一套严格的定期清圈消毒制度,保持圈舍环境卫生,对发病猪应严格隔离饲养,死猪进行深埋无害化处理,以有效控制本病,防止二次污染。

王庆国

(舟山市定海区小沙镇畜牧兽医站 316000)

丁友根

(舟山市定海区白泉镇畜牧兽医站)

唐许

(舟山市定海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猜你喜欢
舟山市猪链球菌涂片
浙江省舟山市南海实验学校
痰涂片与痰培养在下呼吸道感染诊断中的比较
直肠FH检测剩余液涂片用于评估标本取材质量的探讨
卵巢肿瘤病理诊断中冷冻切片结合细胞学涂片的应用分析
我是小画家
猪链球菌与猪流感病毒混合感染促进溶血素基因缺失型链球菌侵入呼吸道分子机制的研究
半胱氨酸蛋白酶ApdS介导猪链球菌免疫逃逸的分子机制
舟山市美术教师作品选登
商品化猪链球菌疫苗分类及特点
猪链球菌病临床特征和防治对策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