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实施有效教学要素的思考

2013-01-23 02:46罗平云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师生关系教学活动目标

罗平云

(西南大学教育学部,重庆400715)

一、引言

理论层面上,随着教学理论研究的深入,实施有效教学要素的研究逐渐成为教学论所关注的课题。本文将有效教学限定为,师生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最优的速度、效益和效率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上获得整合、协调、可持续的进步和发展,从而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教学活动。[1]实践层面上,课堂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沿袭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方法,重教有余,教学手段及方法单一、呆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参与程度低,削弱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不能满足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制约和影响了教学的实效性。[2]教学有效性是否还有提升空间?实施有效教学构成要素有哪些?本文从实践的角度出发,探析实施有效教学的要素,从理论的角度出发,阐述构成有效教学的要素在实施中的具体作用,诉求实施教学有效性的希冀。

二、构成有效教学要素

通过大量研究调查发现,教学有效性是否还有提升空间的答案是肯定的,关键取决于在教学中构成有效教学的要素能否得以正确的认识。实施有效教学的要素包括:教学目标、学习方式、反思性教学、课堂评价、师生关系等。这些要素是有效教学得以达成的必不可少的因素。

(一)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教学目标是教师专业活动的灵魂,也是每堂课的方向,是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对教学计划的制定、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方向的明确、教学重点的确定等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教学目标的作用除了导向作用外,还有控制作用、激励作用、中介功能等。有效教学的实施离不开教学目标上述功能的发挥。新基础教育目标要求实现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课堂教学中强调培养学生的基础性知识,但以此否认情感、态度、技能等的价值,对学生的长足发展将是百害而无益的。为此,在课堂教学中,三维目标应得以体现,基础得以夯实。

(二)学习方式

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时的基本的认知、情感和行为取向。传统的学习方式过分突出和强调接受与掌握,使学生的学习变成仅仅是直接接受书本知识,学生的学习活动成了纯粹的被动接受和机械记忆。如此将压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单纯简单地重复和机械记忆会禁锢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和抽象思维水平的提高,使学生没有机会培养实践能力和应用探究能力。

(三)反思性教学

反思性教学是指教学主体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learning howto teach)”与“学会学习(learning howto 1earn)”结合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3]教师不断地审视自己的教学,质疑自己的教学,对自身教学观念、行为与思维方式的再认知、再创造,找出教学中低效或无效的问题,展开行动研究,生成新观念、新教法、新措施。

(四)课堂评价

课堂教学评价是根据教育目的和教学评价标准,对课堂中教学活动和效果进行的价值判断。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立足于过程,以促进人的健康发展为目的,教学评价与教学活动同时进行,贯穿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课堂评价是有效教学的保障。小测试、教师提问等均是发展性评价的体现方式,教师灵活的应用,既能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能增强学生对自我的认同度。

(五)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指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共同完成教学任务所发生的直接交往和联系而形成与建立起来的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师生关系是教学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同时也是最经常、最活跃的人际关系。师生关系对学生的影响表现为:影响学生对教师所教课程的兴趣、学习情绪、学习方法、学习效率等。

不良的师生关系表现为师生关系紧张、甚至对立,相互排斥。在师生关系紧张、甚至对立的情况下,教师是不可能有好的教学效果的,有时连正常的教学秩序也难以维持。学生由厌恶教师而导致对该老师所授课程失去兴趣,从而严重影响学习效果,最终影响学习成绩。

三、有效教学构成要素在实施中的作用

(一)明晰的教学目标是有效教学的落脚点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布鲁姆说:“有效的教学,始于期望达到的目标。学生开始时就知道教师期望他们做什么,那么他们便能更好地组织学习。”研究已经表明(Curickslmak&Kennedy,1986),教师对(教学)目标的明了程度不仅与学生的成就存在密切的关系,与学生的满意度也存在密切的关系。目标在教学中有导向功能、定向功能、测度功能。为此,教师不能认为教学目标可有可无。正确处理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做好目标整合,有效教学的目标指向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学生有无进步和发展是对有效教学质的规定,进步和发展的程度是对有效教学量的把握。学生发展什么是教学目标制定的核心。新课程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新课程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要素。情感不仅指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学习动机,更指内心体验和心灵世界的丰富。态度不仅指学习态度、学习责任,更是指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价值观,强调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科学价值与人文价值的统一;以及人类价值与自然价值的统一,从而使学生从内心确立起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有效教学特别注重教学目标和学生发展的全面性、整体性和协调性。“三维目标”是三位一体、不可分割的。三维目标不是三个目标,而是一个问题的三个方面。“知识与技能”是最基础的。在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关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二)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是有效教学的着力点

由美国学者、著名的学习专家德加戴尔1946年首先发现并提出的,其将学习方式分为七种,其中前四种被称为“被动式学习”,后三种被称为“主动式学习“教学有效性从低到高的顺序是,被动听讲、阅读、视听结合、动作演示、合作讨论、实践操作、讲给他人听。如图1:

图1 知识在人的头脑中的留存率

从图表中得出,效率最低的是被动听讲,而效率最高的是讲给他人听。要做好讲给他人听这项工作必须突出“说”的地位,其重要性体现在:一是“说”要求知识同时输入和输出,不仅输入时要编码(动脑),而且输出时也要编码,多次用脑加工知识,使知识更加系统化。二是说用使用声带与口腔等器官,加深知识在大脑皮层上的痕迹。三是说给别人听,要想方设法让人听懂,因此需要根据听者的特点组织语言,使用智慧。四是说者还要让别人爱听,话语中带有感情,越动感情的东西越能记住。五是说与出声思考,是思维逻辑与言语逻辑的统一。六是说即主要的交往和互动形式。主动学习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将其内在的潜力得以最大的发挥。

(三)坚持反思性教学是有效教学的生长点

反思性教学是提高教师教学有效性的一种强有力措施。诸如,教师在批改作业这个行为上,教师本本改,细细批,学生发到手只是看分数,如此对批改作业的意义就大打折扣。诚然,多批改作业不坏,但是对提高学生学习水平促进不大,而且把教师的很大精力花在批改作业上,无法用更多精力从事备课与进修提高,白白耗费了教师大量宝贵的时光,实在有点得不偿失,或者说是无效劳动。还“责、权”于学生,真正让学生学会学习。教师全批全改,实际上是越俎代庖,减少了学生通过自己纠错而得到发展的机会,让学生亲力亲为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高度信任。同时减轻了教师的不必要付出,把教师从无效或低效劳动中解放出来。学生互阅作业,需要对学生进行简单培训,课堂上互批作业,对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标记,其次,教师应抽查学生作业,并做问题记录。同伴评价,教师给学生的反馈形成了具有特色的自我评价,然而,学生不可能总是很好地接受教师的反馈,尤其是那些学习成绩不太好的学生。有时学生更倾向于接受同伴,而非教师,鉴于此,学生互阅作业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四)发展性教学评价是有效教学的保障

评价要由以前的标准化评价改变成发展性评价,发展性评价标准是由单一、绝对标准向多维、弹性标准转变。评价主体由单一主体向多元主体转变。评价者与被评价者的关系由上而下、权威式的关系转向平等的关系。从方法取向来看,评价应由单纯的量化评价转向质性与量性相统一。评价的重心由知识量的多少转向能力、情感的培养。评价结果的反馈应讲究艺术性,体现正向价值。评价的终极点是指向学生的发展。

(五)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有效教学的关键点

和谐的师生关系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能起到积极的影响。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和谐的师生关系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情绪,师生心理相容能提高教学效果。学生喜欢教师,就相信教师讲授的道理,愿意学习教师讲授的知识,自然就对教师讲的课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亲其师、信其道”。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师生互爱互敬,心心相通,就能高效率地完成社会对教师的任务,甚至能使教学活动成为师生之间充满情感交流的多向活动。[4]在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中,教师的品行、对待学生的态度、行为是影响师生关系的主要因素。但教师尊重与赞赏学生是关键。哥顿认为:只有教师考虑如何同学生建立和谐的关系,使彼此都能尊重对方的需要,那么像数学、化学等学科都能使学生感兴趣而认真学习。反之,师生问关系如果使学生觉得自己被压抑、被误解、被羞辱、被贬抑,那么即使像体育、绘画、音乐之类轻松的学科,学生也会对之无兴趣而不愿学习。师生之间应该是坦诚相对、彼此关怀、独立而不依赖、尊重对方、彼此适应对方的需求。

【1】宋秋前.有效教学的涵义和特征 [J].教育发展研究,2007,(01):45-48.

【2】刘秀凤.体验式教学在“基础”课中的应用[J].教育与职业,2011,(32):149-151.

【3】熊川武.反思性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4】祝静.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及提高策略 [J].教学与管理,2010,(3):128-129.

猜你喜欢
师生关系教学活动目标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浅谈和谐师生关系的作用
掌握谈心艺术 建立融洽师生关系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三喻文化与师生关系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设计探讨
浅谈技校的师生关系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