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等医学教育现状及创新性人才培养

2013-01-24 07:18刘洪雨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3年9期
关键词:医学教育医学思维

邢 影,刘洪雨

(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吉林 长春130033)

在我国,由于人口基数大、人口老龄化严重,对于医疗资源的需求逐渐增加,并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生活方式改变,疾病种类在变化等因素使得现代医学正在经历着空前的挑战和机遇[1]。高等医学教育是培养优秀医疗工作者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学生走向临床岗位前的基础学习过程,为满足日益增加的就诊人群的医疗需求,近年来各大医学高校均扩大招生人数,但扩大招生、集中培养使得传统高等医学教育的弊端、不足更加凸显[2]。

1 高等医学教育现状

1.1 理论教育体系的现状

我国的高等医学教育大多是以传统生物医学模式为基础[3],强调三段式的学习过程: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临床实习。理论课程安排过于紧凑,每学期都要安排4-7门新课程,课时很紧张,为应付考试,短时间内学生需要记忆过多的内容,常常没有真正消化理解,这种僵化的课程设置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课程内容大多属于定论的东西,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学生求同思维的训练,而忽视求异思维的培养,不利于多规格,多层次人才的成长,并且课程结构不当,专业课比例过大、必修课过多,选修课过少[4],导致学生负担重,自主学习时间少,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人特长,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才能。

1.2 实践教育体系的现状

随着医疗体系不断变化,患者安全意识及权利意识增强,传统的在临床环境中的学徒式教学受到很大限制[5],患者住院时间缩短,学生人数增加,学生锻炼的机会少,无法培养扎实的能力,难以达到教学的目标,这对医学生及患者都是不利的。在实习期间,很多获得的知识缺乏系统性,需要时间去整理消化,但日常工作过于繁重,学生常常喊累,可以自主学习、拓宽相关知识的时间不足,学习效果不好。

1.3 人文素质方面的现状

医学研究、医疗活动是以人的生命价值为第一位作为基石[6],没有了对人的尊重和关爱就没有医学,传统课程里教师专注于传输知识,常忽略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现代医学模式已不再是生物医学为主,更合理的是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7]。患者的文化水平、权利意识提高,医生主导的医疗模式已不符合现在的医疗环境,对于病情、所需辅助检查、治疗方案、可能出现的情况等都要准确的告知患者及家属,充分理解患者的情绪,以合理的方式耐心的解释,使其能充分配合医生的工作,理解患者心理的重要性不亚于对疾病本身的掌握,而学生相关沟通能力较差,不能充分理解患者的疾苦,医患关系更加紧张,形成恶性循环。

2 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创新是高水平大学建设的灵魂。人才培养创新,就是要抓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个关键[8],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数以千万计的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

2.1 改变传统教育模式,积极开展教育改革

我校积极开展医学教育改革,深入探讨、研究教育现状及可采取的措施,逐步完善课程安排,开设多个学科有机结合的综合课程,注重边缘学科的发展,精简必修课,减少讲课学时、课程间的重复,建立核心课程,培养学生横向、纵向思维方式[9]。积极探索以某一系统为中心的整合医学课程,通过竞争试讲,选拔一批具有开拓精神的中青年教师担当重任[10];同时开放网上教学系统,制作优质的教学课件,让学生的学习方式及时间安排更灵活,有助于建立合理、扎实的知识体系。PBL模式教学的运用,打破原有的以教为主的局面,学生根据具体的学习问题,确立目标,强调和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创造性地学习,搜寻相关知识、信息,总结、归纳资料,自主将问题攻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解决问题的技能,构建创新培养的知识构架。

2.2 注重实践技能的提高

新的教育模式下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至关重要,其中包括临床的技能提高,科研动手能力的提高两方面。为增加学生的临床实习机会,我校率先引进临床模拟操作系统,包括内科体格检查、外科手术操作和标准化病人的诊治等等,更具探索性、综合性,并配备经验丰富的临床教师来指导临床学习,使学生早期接触临床操作,形成设计严密、措施完善、可操作性强的临床能力培养体系,学生将理论知识结合其中,不断拓宽知识面,在学习中认识到操作的重要性,学生在临床操作、理论结合下自主分析病情、拟定治疗方案,培养良好的临床思维[11]。我校连续两年参加由教育部高等学校临床医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的“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大赛总决赛赢得了团体二等奖,在活动中学生得到充分的锻炼,大大提高了学习的兴趣。科研动手能力的提高则需要学生积极参加到老师的科研工作中,熟悉科研思路,掌握基本技能,同时学校广开渠道,设立创新基金,学生根据自身的能力申请项目,极大激发了学生的科研热情。

2.3 思维方法的培养

创新性人才必须有创新性思维[12],讲究思维的开拓、灵活;培养反常思维、发散思维,善于总结,逐步提高。学生不必不如师,敢于向老师提问,这对于学生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加速新的医学知识的发掘、积累及使用,为医学界培养出色的接班人奠定了基础。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打破常规思维习惯,有侧重性的制定培养方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分别培养科研型、临床型人才,满足未来不同的需要[13]。

2.4 注重人文教育是创新的关键

对于高等医学院校,人文素养的培养至关重要[14],它取决于人的爱好、兴趣、情操,在学习过程中需要一颗充满热忱的心,积极向上,乐于助人。对患者关心、耐心、爱心。我校将人文教育深入到日常课程中,逐渐的影响学生价值观、医学道德等品质,树立更好的服务患者的信心。今年我们在学生中设立志愿者协会,组织学生在空闲时间到医院充当引导患者就医的志愿者,使他们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完成就医、诊疗,极大提高了就医效率,增加了患者的满意度。

医学的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还需要不断地探索和完善。医学人才的培养要以社会需要为导向,树立素质教育的现代教育理念,注重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医学人才,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突破将人才培养仅局限于专业知识教育的框架,坚持强化理论基础,拓宽专业知识面、突出应用技能、注重科技创新、提高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指导思想,为学生提供个性发展、学术进步的优质环境,为我国的医学事业增添色彩。

[1]余 震,夏凯愉,温建明,等.我国临床医学教育之现状及其策略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1):27.

[2]李兆松,王忠彦,吕海波.试论医学模式转变与医学教育改革[J].西北医学教育,2005,13(2):124.

[3]张晓兰,徐慧娟,周道清,等.影响医学人才培养质量的因素与对策[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11,47(6):552.

[4]罗志勇,王 斌,赵建琴,等.教学模式改革要适应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J].大连学院学报,2005,4(5):98.

[5]范慧慧,朱 军.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向在高等教育课程改革中的体现[J].医学教育探索,2009,8(4):349.

[6]周道清,孙立荣.新形势下医学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9):42.

[7]朱文华.21世纪高级医学人才素质教育及实施的基本途径[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01,37(3):247.

[8]蔡小霞,肖德生,李君荣,等.构建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的医学教育模式[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5,(5):316.

[9]曾志嵘,周增恒,文民刚,等.高等医学院校人才培养创新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6,26(3):4.

[10]臧伟进,王 渊,程彦斌.医学人才培养立体化教学环境的思考和探索[J].西北医学教育,2005,13(3):260.

[11]都文霞,梁执群,陈培刚.临床医学专业实践环节教学改革的尝试[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5,(3):59.

[12]汪强武,李殿明,王启之.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医学生的创新思维[J].中华全科医学,2012,10(1):141.

[13]张 晓,昝加禄,梁 楠.加强医学生创新素质培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J].西北医学教育,2008,16(1):6.

[14]林琴棋.探寻医学人文与新型医学人才培养[J].中国卫生产业,2011,8(6):69.

猜你喜欢
医学教育医学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本刊可直接使用的医学缩略语(二)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医学的进步
提升医学教育能级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2019年第一批口腔医学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