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味葛根汤配合火针治疗落枕1例

2013-01-24 05:23韦伟标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3年10期
关键词:桑枝风池火针

吴 栩 韦伟标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广东 广州 510405

加味葛根汤配合火针治疗落枕1例

吴 栩 韦伟标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广东 广州 510405

加味葛根汤;火针;落枕;验案

1 病例资料

李某,女,37岁,家庭主妇,于2013年1月25日初诊,以颈后部酸痛伴活动受限3天余为主诉。患者3天前晨起发现颈部僵硬疼痛,头向左侧倾斜,无法动弹,遇冷或活动则加剧,用热毛巾敷住患处稍有缓解,片刻如初。平素纳可,二便调,舌淡红苔白,脉沉细。查体:颈部左侧胸锁乳突肌压痛明显,局部可触及条索状隆起,左侧斜方肌紧张,X线检查示轻度颈椎生理曲度变直,余未见异常。诊断为落枕,属中医痹证范畴,证属风寒侵袭,气血凝滞。治宜祛风散寒,舒筋止痛,投以加味葛根汤:葛根40g,麻黄10g,桂枝10g,白芍15g,炙甘草6g,熟附子10g(先煎),杜仲10g,柴胡15g,桑枝6g,每日1剂,复煎1次,5剂为1个疗程。火针选穴:风池 (左侧)、后溪(左侧),常规消毒,涂擦少量万花油,以右手拇食指持细火针针柄,左手持酒精灯,注视穴位的同时将针于灯上烧灼至红亮,迅速将针刺入穴内0.3寸,并立即而敏捷的出针,每穴位相同操作3~5次,直至皮肤略微起泡为佳,随后迅速用消毒干棉球按压针孔片刻并拭干残余万花油。初诊当日治疗1次,隔3日治疗第2次,第5日复诊,患者左侧颈部疼痛缓解,其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压痛大为减轻,活动受限消失。守方继续服用,随访3日后,告愈。

2 按语

落枕属于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发病原因大多数由于睡眠时头部姿势不良,或枕头高度不当等因素,致使颈部一侧肌群在较长时间内处于过度牵拉拘急状态而造成的静力性损伤。该病症状与 《伤寒论》中:“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相似,风寒外束颈项,脉络闭阻,气血凝滞,不通则痛。主方中用大剂量葛根升津舒筋,祛风解痉,柴胡助葛根调畅气机,桂枝、麻黄、熟附子解表散寒,通络止痛,白芍缓急止痛,杜仲补肝肾,强筋骨以治病求本,桑枝引药上行,甘草调和诸药,全方标本兼顾,扶正祛邪。火针古称 “燔刺”,它是通过加热的针体,通过俞穴将火热直接导入人体,既有针刺之功,又有温灸之效,加强了对经络的疏通作用[1],正如 《医学入门》曰:“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风池属足少阳胆经腧穴,针刺风池穴可舒筋活血,通经导气,通络止痛,从而达到疏调少阳,解痉止痛的目的。如 《针灸甲乙经》云: “颈痛,项不得顾……引项筋挛不收,风池主之”。又 《灵枢·经筋》记载:“手太阳之筋……出足太阳之筋前……绕肩胛引颈而痛……颈筋急则为筋瘘颈肿。”所谓 “经络所过,主治所及”,故可治疗颈肩病症,与 《针灸大全》“颈项拘急引肩背痛取后溪”之说相符,后溪为治疗落枕要穴,具有舒经活络止痛之功。针药并用治疗落枕,临床疗效确切。

[1]马新平,李海燕.火针加毫针治疗颈源性头痛疗效观察 [J].中国中医急症,2008,17(3):318-319.

R274

A

1007-8517(2013)10-0116-01

2013.04.15)

吴栩 (1989-),男 (汉),广东潮州人,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2009级,学士,中医学方向。

猜你喜欢
桑枝风池火针
大型桑枝粉碎机推广应用成效显著
桑枝栽培大球盖菇试验示范取得成功
桑枝屑香菇种植基料配方的筛选试验
火针经筋点刺配合针刺治疗Megie综合征验案1则
从历代火针治疗病种的变化探讨火针功效的发展
抽动障碍儿童风池气池色泽与证型的相关性研究❋
三种经典题型带你玩转勾股定理
浅谈火针练针法
基于数据挖掘对郑启仲小儿风池气池诊法经验的规律研究❋
桑枝化学成分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