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10年来针灸治疗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2013-01-24 04:41田环环曹昺焱裴恩实黄英恒刘锦龙
针灸临床杂志 2013年12期
关键词:电针疗程针灸

高 珊,李 瑞,田环环,曹昺焱,裴恩实,黄英恒,刘锦龙,武 燕

(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100029)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一组以慢性血葡萄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由人体内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以及靶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或胰岛素自身存在结构缺陷、胰岛素受体或受体后反应异常引起的糖、脂肪、蛋白质及水电解质代谢紊乱[1]的全身代谢性疾病。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全球糖尿病的发病率迅速增长,糖尿病已成为继肿瘤、心血管病之后第三大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疾病[2]。WTO预测到2030年,全球糖尿病患病人数将达到3.66亿,其中95%的为2型糖尿病(T2DM)[3]。近年普查表明,我国糖尿病的患病率在过去20年中上升了9倍,这预示着糖尿病爆发性流行的趋势仍在继续发展。口服降糖药和胰岛素疗法是目前控制血糖最为快速和有效的方法,但是其副作用大、服用剂量不当易导致低血糖等严重后果日益显露,这种现状为中医治疗糖尿病提供了广阔的前景。针灸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绿色疗法,自古就有记载,有着疗效确切、作用持久、无毒副作用等优势,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越来越被广大的患者所接受[4]。现将近年来针灸治疗糖尿病有关研究的文献综述如下。

1 糖尿病针灸取穴规律的文献研究

Kim 等[5]通过搜索 Medline、Amed、Embase、Cinahl、The 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系统评估艾灸治疗2型糖尿病,结果显示艾灸加针刺联合治疗,最有利于控制患者血糖、尿糖、糖压血红蛋白的水平。朴耕希等[6]应用计算机在维普、万方、CNKI等文献数据库检索1989年至2006年国内期刊中有关“针灸治疗糖尿病”的临床报道,归纳出糖尿病常用的针灸处方以四肢部的穴位分布最多,其中尤以下肢穴位居多;其次为背腰部的穴位分布;再次为腹部的穴位分布。主要穴位按使用频次排序依次为足三里、三阴交、肾俞、脾俞、曲池、合谷、中脘、太溪、关元、胰俞、气海、阳陵泉、内关、胃俞、肺俞、肝俞等。认为针刺这些穴位能促进胰岛β细胞的修复及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从而来调节全身各脏腑的功能状态至生理平衡。尹真祯等[7]通过翻阅1999年至2010年来关于针灸治疗2型糖尿病的相关文献,针对相关度较高的79篇文献进行穴位和经络的筛选,结果分析得出:取穴治疗2型糖尿病相关文献所选经络、穴位覆盖面广,包含了十四经穴、奇穴、耳穴、足底穴和其他丰富多彩的生物全息疗法选穴。19个高频穴中有8个穴位是背俞穴,其次为任脉、阳明经穴。说明了近年来取穴治疗2型糖尿病的选穴原则以及人们对糖尿病病机的认识,早已不是局限于传统对消渴病“阴虚燥热”的理解,而是在新的社会环境中用发展的眼光重新理解糖尿病。

2 针灸治疗糖尿病作用机制的研究

2.1 针刺对血液生化的影响

李盈莹等[8]观测耳针治疗糖尿病大鼠后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胰岛素和C肽的变化,发现不同的监测指标均有相应的改善,表明耳针具有保护胰岛结构、改善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一定程度促进C肽的释放的作用。孙娜等[9]通过针刺糖尿病大鼠双侧后三里、胰俞穴,观察治疗前后大鼠空腹血糖的变化及各组间血糖、TC、TG、H -DLC、L-DLC的差异,结果显示治疗组血糖、TC、TG、H-DLC、L-DLC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认为针刺后三里和胰俞穴能够显著降低实验性大鼠血糖,并且能够调整脂代谢紊乱。

2.2 针刺对激素水平的影响

孙志等[10]根据T2DM胃肠热盛的病机,针刺糖尿病大鼠的后三里、内庭和胰俞穴。结果表明,针刺组大鼠抵抗素基因表达低于模型组和西药组,脂联素基因表达提高。针刺对T2DM大鼠脂肪组织抵抗素、脂联素基因表达有良好的调节作用。黄振等[11]观察电针对糖尿病大鼠胰岛素抵抗和瘦素的影响,实验分为对照组、电针组和正常组。结果显示,电针组FINS和LEP与本组治疗前和对照组相比均明显下降,而ISI则上升(均P<0.05),提示电针可增加T2DM大鼠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IR,起到治疗T2DM的作用。黄志真等[12]观测针刺对糖尿病大鼠肝脏GLUT4mRNA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双固一通”针法改善其胰岛素抵抗状态的分子机制,结果表明针刺胰俞、关元、足三里能显著增加糖尿病大鼠肝脏GLUT4基因表达,且镜下观察电针治疗后,肝脏细胞GLUT4mRNA免疫阳性物平均吸光度值有不同程度的升高(P<0.05),说明肝脏的GLUT4mRNA表达的减少导致GLUT4蛋白减少,使进入细胞的葡萄糖减少,这可能参与了胰岛素抵抗的形成和发展,可经进一步实验研究后推广应用于临床。

2.3 针刺对胰腺组织形态学的影响

薛奇明等[13]通过胆胰管注射35%牛磺胆酸钠制作SAP模型,而后电针双侧“后三里”,胰腺组织HE染色×200倍光镜观察显示:模型组胰腺腺泡细胞大量坏死,大量炎性反应细胞浸润,正常腺泡结构消失;电针组胰腺腺泡细胞坏死程度及炎性反应细胞浸润较模型组明显减轻。这为电针治疗糖尿病提供了形态学上的证据。孙志等[14]探讨针灸对2型糖尿病胰岛β细胞凋亡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将造模成功的大鼠按随机化原则分为针刺组、用药组、安慰剂组、正常组,连续4周干预。结果显示:正常组胰岛细胞形态正常,排列规整,未见凋亡细胞;安慰剂组胰岛细胞排列紊乱,可见大量凋亡细胞;用药组胰岛细胞排列紊乱,可见少量凋亡细胞;针灸组胰岛细胞排列紊乱,可见少量凋亡细胞,且略少于用药组。说明针灸、罗格列酮可明显抑制胰岛β细胞凋亡,从而有效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针灸作用似乎更强。说明针灸可有效抑制2型糖尿病胰岛β细胞凋亡。

2.4 针刺对神经内分泌的影响

董卫国等[15]观察电针对糖尿病大鼠背根神经节辅助激活因子PGC-1a的表达的影响。近年来研究证实PGC-1a可调节线粒体合成及线粒体氧化磷酸化功能,而线粒体功能异常是导致糖尿病并发症的重要途径。实验分为模型组、电针组、正常组。结果表明: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PGC-1a背根神经节蛋白表达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模型组相比,电针组PGC-1a背根神经节蛋白表达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电针能明显提高PGC-1a mRNA背根神经节及蛋白表达水平,改善线粒体功能,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秦明等[16]研究电针足三里穴对糖尿病胃轻瘫大鼠延髓多巴胺能神经元内酪氨酸羟化酶(TH)和星形胶质细胞内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足三里组TH阳性多巴胺能神经元数量明显减少,GFAP阳性产物表达明显降低,推测在针刺调节DGP大鼠中,多巴胺能神经元与其周围的星形胶质细胞之间存在密切的信息交流,共同参与对针刺信息的调控。马萍等[17]通过观察电针对糖尿病性认知功能障碍大鼠学习记忆的改善作用,及其对海马神经营养因子-3(NT-3)mRNA和免疫反应阳性细胞表达的影响,发现电针组治疗后,海马部位NT-3 mRNA和免疫反应阳性细胞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说明电针治疗能诱导糖尿病大鼠NT-3的表达,对神经系统起到保护和促进其再生的作用。马氏认为针刺可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从而调节下丘脑-垂体-胰岛轴的功能,增强胰岛素受体的敏感性,提高β细胞葡萄糖受体对葡萄糖敏感性。

3 不同针灸方法对糖尿病的临床治疗效果

3.1 针刺

赵雪梅[18]针刺治疗糖尿病380例,取三焦俞、中渚、丝竹空、阳池、地机、三阴交,并随证配穴。结果显效17例,有效14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81.6%。贾天鹏[19]以多穴快刺法治疗早期2型糖尿病,于每日在1~3 min内,针刺所有的背俞穴、华佗夹脊穴及腹部中脘、天枢、关元、气海、曲骨等穴位,毫针深刺,快进快出,同时嘱患者在治疗期间配合饮食,连续治疗4~6个疗程,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5.4%。

3.2 灸法

唐菊玲等[20]根据辨证取穴隔姜施灸,上腹胀满、厌食、恶心、欲呕吐者灸双侧足三里、中脘、内关、三阴交等穴;脾胃虚弱、运化失职、纳呆乏力甚者,加灸脾俞、胃俞等穴。每次4~6穴,3~5壮,每天1次,10次为1个疗程,连续 2个疗程。结果显示,痊愈占13.9%,显效占44.4%,有效占36.1%,无效占5.6%,总有效率为94.5%。宫军[21]用灸法治疗糖尿病275例,观察组取气海、关元、三阴交、阴陵泉、太溪、肾俞、命门、脾俞、中极、复溜、足三里,每次选用6个穴,每穴灸治5~10壮,各穴交替使用,1次/日。对照组口服优降糖2.5 mg,3次/日。治疗15天为1疗程。治疗组总有效率88%,优于对照组的53.33%。

3.3 电针

杨丹[22]采用电针疗法,选取脾俞、肾俞、肺俞、胃脘下俞、足三里、内关、三阴交、合谷、血海,并辨证加减,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治疗后患者空腹血糖、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沈中秋等[23]采用连续波电针刺激膈俞、肝俞、脾俞、胃俞、三焦俞、关元俞、膀胱俞、魂门、阳纲、肓门、志室等穴,同时予以TDP局部照射,每日1次,每次35 min,10次为1个疗程。经治3个疗程,显效 41例,有效 40例,无效 6例,总有效率93.1%。

3.4 耳针

姚玉芳等[24]随机分组,治疗组采用耳针,对照组口服达美康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和治疗前后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的变化。结果显示:耳针组总有效率为7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姚氏认为耳针具有降低血糖、消除或减轻临床症状的作用,且操作简便、无不良反应、经济安全,为临床治疗2型糖尿病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

3.5 穴位注射

瞿德华等[25]观察穴位注射治疗2型糖尿病,治疗组穴取脾俞、膈俞、胰俞、肾俞、三阴交、太溪,注射药物为当归注射液和维生素B12注射液,双侧穴位交替注射,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对照组常规口服消渴丸、非诺贝特降糖降脂。结果两组空腹血糖治疗前后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疗效相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3.6 穴位敷贴

闫喜英[26]治疗糖尿病108例,将田三七、荔枝、刺五加、苍耳子等共为细面敷于脐孔,配合内服降糖三消愈冲剂。结果显效占51.85%,有效占38.99%,无效占9.26%,总有效率为90.74%。

3.7 穴位埋线

张中新等[27]用黄芪注射液浸泡医用羊肠线4~6 h后埋入双侧胰俞穴,15日埋药线1次,4次为1个疗程。对照组口服消渴丸,8粒/次,3次/日,2月为1个疗程。经过1~2疗程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并且血脂、血糖下降,治疗组有效率93.32%优于对照组有效率76.45%。

3.8 综合治疗

3.8.1 针药结合 张瑞杰等[28]治疗2型糖尿病50例,针刺主穴取关元、足三里、三阴交、曲池、脾俞、肺俞、气海,口渴甚加支沟,善食易饥加中脘配天枢。每日1次,10次为一个疗程。同时配合服用天花粉、生地、山萸肉、沙参、玄参、枸杞、麦冬、五味子、丹皮、石斛、王不留行、丹参等煎制的中药,结果显效40例,有效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2.0%。宋灵仙等[29]用针灸配合西药治疗本病,随机分成3组。其中Ⅰ组为针灸配合减量西药组;Ⅱ组为针灸配合等量西药组;Ⅲ组为纯西药对照组。结果Ⅰ组、Ⅱ组的有效率与Ⅲ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表明针灸结合小剂量西药治疗也能达到较理想的降糖效果并可减少或减轻药物副反应的发生,有利于患者的长期治疗。

3.8.2 针灸并用 赵蓉[30]取穴上以补气益气养阴为主,主穴:肾俞、关元、太溪、三阴交,配穴:口渴多饮者加肺俞、承浆;多食善饥、消瘦者加中脘、足三里;多尿者加复溜、水泉。主穴针后加灸,配穴均用平补平泻,留针30 min,每日1次,30天为一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显效73例,有效55例,无效22例,总有效率85.3%。张慧岭等[31]于每日上午7~9时进行针灸治疗,选取主穴:胰俞、肺俞、肾俞、足三里、三阴交,配穴由辨证选穴:阴虚躁热型加合谷、鱼际、太溪;气阴两虚型加气海、关元;阴损及阳型加关元、命门。气海、关元、命门加灸,共治疗 42例,总有效率90.5%,认为择时针灸可以提高本病疗效。

3.8.3 针刺联合刺络拔罐 郑海鹰等[32]以膈俞刺血拔罐,胰俞穴温针灸,大椎、合谷、足三里、三阴交、肾俞、肝俞、脾俞、太渊、太溪、中脘穴等平补平泻,每天1次,20次为1个疗程。经过1~3个疗程的治疗后,显效82例,有效18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92.6%。

3.9 特殊疗法

3.9.1 平衡针 王文远等[33]采用平衡针治疗糖尿病,针刺降糖穴为主,血压高配降压穴、血脂高配降脂穴、心脏供血不足配心病穴、肝功能不正常配肝病穴、消化功能障碍配胃痛穴。通过3个月的治疗后有效率达 94.8%。

3.9.2 针刀 彭杰[34]应用针刀松解为主治疗糖尿病50例,用针刀按常规入路方法对病变压痛点进针切割、剥离、松解后出针,并辅以拔罐疏通及手法复位进行脊柱调衡治疗以加强疗效,5天治疗1次,3次为1疗程。结果收治的50例患者,治愈35例,显效12例,好转3例,总有效率100%。

4 小结

综上所述,近年来针灸治疗糖尿病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如果能早期诊断,坚持积极治疗,临床症状大多可以得到改善和恢复。针灸具有药物无法替代的优势,且历史悠久、疗法较多、操作简便,具有广阔的前景。但仍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比如针灸治疗糖尿病的机理尚未完全阐明,且机理探讨多停留在针灸前后指标的观察。随着现代医学的广泛应用,可进一步借助分子生物学手段来探讨及论述。其次,针灸治疗糖尿病缺乏统一、客观、为医学界公认的疗效评价标准。对于针灸疗效的评价应该建立在科学的具有现代水平及国际标准化的基础上,力争疗效和成果评价具有高度的可靠性。再次,在动物实验研究中,对动物血糖值的判断标准各不相同且缺乏系统而统一的指标来指导动物实验,这还需进一步开展动物实验研究,以提高针灸治疗糖尿病的实验研究水平。虽然存在以上诸多问题,但是针灸治疗糖尿病的疗效肯定、无副作用,具有相当的优越性和实用性而越来越受到世界医学界的普遍关注,作为糖尿病的基本疗法之一,值得临床推广。

[1]童昌珍.内科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430

[2]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Diagnosis and classification of dia2betes mellitus[J].Diabetes Care,2006,29(Suppl1):S43 -8

[3]Choibh,Kimcg,Limy,et al.Curcumin down - regulates the multidrug-resistance mdr1b gene by inhibiting the PI3K/Akt/NFkappa B pathway[J].Cancer Lett,2008,259(1):111 -118

[4]Pandey A,Tripathi P,Pandey R,et al.Alternative therapies useful in the management of diabetes:A systematic review[J].J Pharm Bioallied Sci,2011,3(4):504 - 512

[5]Kim TH,Choi TY,Shin BC,et al.Moxibustion for managing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a systematic review[J].Chin J Integr Med,2011,17(8):575

[6]朴耕希,徐玉东,刘艳艳,等.近20年糖尿病针灸治疗处方特点分析[J].上海针灸杂志,2010,29(4):262 -264

[7]尹真祯,周双琳,张红林,等.近十年针灸治疗2型糖尿病相关文献的经脉、穴位筛选[J].首都医药,2012(2):19 -22

[8]李盈莹,王黎,鞠琰莉.耳针对糖尿病大鼠胰腺的保护作用[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29(1):26-29

[9]孙娜,高秀娟,崔建美,等.针刺对1型糖尿病大鼠血糖血脂的影响[C].首届皇甫谧故里拜祖大典暨《针灸甲乙经》学术思想国际研讨会论文集.平源:中国针灸学会,2012

[10]孙志,马丽,韩海荣.针刺对2型糖尿病大鼠抵抗素、脂联素及其基因表达的影响[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0,16(6):532-534

[11]黄振,阮继源.电针对实验性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素抵抗和瘦素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2,30(10):2332 -2335

[12]黄志真,梁凤霞,王华.不同强度针刺对糖尿病大鼠肝脏GLUT4 mRNA 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2):427-429

[13]薛奇明,李宁,薛平,等.电针“足三里”对急性胰腺炎大鼠血清促炎因子及胰腺核因子-kB活性的影响[J].针刺研究,2011,36(4):272-277

[14]孙志,韩海荣,马丽.针灸对2型糖尿病胰岛β细胞凋亡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6):966 -967

[15]董卫国,陈跃,施红.电针对糖尿病大鼠背根神经节辅助激活因子PGC-1a表达的影响[J].福建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21(3):31-33

[16]秦明,杨琦,王景杰.电针足三里穴对糖尿病胃轻瘫大鼠延髓多巴胺能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活性的影响[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2,12(6):1006 -1008

[17]马萍,纪中,于航,等.电针对糖尿病大鼠学习记忆障碍及海马NT-3表达的影响[J].中国比较医学杂志,2008,18(8):14-17

[18]赵雪梅.针刺治疗糖尿病38例[J].中国针灸,2005,25(2):133-134

[19]贾天鹏.多穴快刺法治疗早期2型糖尿病[J].医学信息,2011(2):527-528

[20]唐菊玲,鲁辉霞,詹秋芳.隔姜灸治疗糖尿病胃轻瘫36例[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1,18(1):79 -80

[21]宫军.灸法治疗2型糖尿病275例临床观察[J].吉林中医药,2008,28(8):593

[22]杨丹.针刺治疗2型糖尿病100例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03,22(12):3 -4

[23]沈中秋,杨敏,宋梦玉.电针加TDP治疗Ⅱ型糖尿病87例[J].上海针灸杂志,2004,23(2):17

[24]姚玉芳,王茎,黄学勇.耳针对2型糖尿病患者糖代谢的影响[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4,23(1):28 -30

[25]瞿德华,刘晓辉.穴位注射对Ⅱ型糖尿病血糖胰岛素血脂影响的临床观察[J].中华实用中医药杂志,2004,17(15):2303 -2304

[26]闫喜英.降糖三消愈冲剂配合中药贴敷治疗糖尿病108例临床观察[J].临床医学,2007,27(11):93

[27]张中新,刘建玉,李民兰.胰俞穴埋药线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报道[J].针灸临床杂志,2005,21(6):40 -41

[28]张瑞杰,周亚杰.针药治疗糖尿病50例疗效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07,23(8):34 -35

[29]宋灵仙,王哲慧.从三焦经穴论治糖尿病92例[J].针灸临床杂志,2005,21(4):4 -6

[30]赵蓉.针灸治疗糖尿病150例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6,22(4):233

[31]张慧岭,薄丽亚.逢时针灸治疗糖尿病临床观察[J].中国针灸,2003,23(1):13 -14

[32]郑海鹰,马辉,付博.针灸治疗2型糖尿病108例疗效观察[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7,21(7):104

[33]王文远,毛效军,张利芳,等.平衡针治疗2型糖尿病235例临床研究[C].第四次全国民间传统诊疗技术与验方整理研究学术会论文集.开封:中华中医药学会,2011

[34]彭杰.针刀松解为主综合治疗Ⅱ型糖尿病50例[J].中医外治杂志,2006,15(5):31

猜你喜欢
电针疗程针灸
电针基于不同参数治疗坐骨神经损伤的实验研究进展
面向未来的中国医学——针灸篇
俯卧位手法整复结合电针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
碘131治疗要“小隔离”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on treating obesity and adipose-incurred illnesses
Acupuncture as a potential approach to improving the health of women with obesity
中药面膜祛除黄褐斑
中药外敷治疗乳腺炎验方
中医针灸的发展与传承
电针与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