牦牛布氏杆菌病及其防治措施

2013-01-25 08:33张军良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3年10期
关键词:胎衣氏杆菌牛群

张军良

(青海省果洛州玛沁县动物卫生监督所,青海果洛 814000)

布氏杆菌病是人畜共患病,除感染牦牛外,羊、猪、野生偶蹄类、鼠类以及人类均可被感染。

1 流行病学

本病是由牛流产布氏杆菌引起,成年母牛对病原体敏感。一般经消化道、生殖道、皮肤和粘膜等感染。病牛不定期地经乳汁、精液、脓汁等排毒,更多是经过流产胎儿、胎衣、羊水、阴道分泌物等向外排菌。技术管理人员如果缺乏消毒和防护,在接产或护理病牛中易被感染。被污染的饲料、草场、用具等是传播媒介。病牛的肉、脏器、皮张等都大量带菌,所以,从事肉食品加工、皮毛加工时,要特别注意防护。

2 临床症状

母牦牛感染布氏杆菌后,会出现流产,一般发生在牦牛怀孕6~8个月时,即使不流产,也会产出死胎或弱胎,产后排出污秽灰色或棕色恶露。胎衣不下,长期排脓。产奶量减少,乳汁变质,乳房硬化,失去泌乳能力;出现关节炎,伴有皮下脓肿。

公牦牛睾丸及附睾发炎、肿痛。同时伴有体温升高,食欲不振。染病3周之后,发炎的睾丸开始硬化,较为严重的出现坏死。在鞘膜腔积液时有波动感,有的公牛阴茎红肿或出现小结节。

人感染后,常表现疲乏,伴有关节、肌肉疼痛,出现典型的“波浪热”,即人在夜间体温会骤然升高,待到早晨出汗后又会接近常温。人体温逐渐下降时,自觉症状会加剧,表现为关节肌肉疼痛加剧,还有盗汗,消瘦,四肢死力,肝肿肿大等。待到病症严重时,会丧失劳动力,还可能发生睾丸炎、流产、脑炎、胸膜炎等。

3 治疗

3.1 流产并伴发子宫内膜炎

选用0.1%高锰酸钾或者是0.2%的呋喃西林灌洗子宫和阴道。保证1~2次/d,直到无分泌为止。也可以用青霉素3 000~5 000 U/kg体重,链霉素10 mg/kg体重,肌肉注射,2次/d。益母散:益母草50 g,黄苓30 g,当归25 g,熟地25 g,白术25 g,双花25 g,连翘25 g,白芍25 g。混合研成末,开水冲后,待温涎服。

3.2 公牛睾丸炎或关节炎

秦艽巴戟散:秦艽25 g,巴戟25 g,知母35 g,黄柏35 g,防己35 g,丹皮30 g,连翘30 g,双花30 g,延胡25 g。混合研成末,开水冲,待温灌服。

4 防治措施

发现布氏杆菌病牦牛后,要立即采取隔离措施。隔离饲养1~1.5个月时,做2次血清平板凝集试验。及时淘汰阳性牛。

若经多次检疫,不断剔除阳性反应牛后,牛群内仍不断有少数牛表现为阳性牛,则可给全群阴性牛进行1次M5号菌苗注射。

当隔离的阳性牛数量较多时,则组建阳性隔离牛群,指定专人管理,加强兽医卫生和消毒工作,在兽医监督下边使用边淘汰,并逐步从阳性牛群中选出健康牛群。同时,对于阳性牛污染的畜舍、饲槽及各种饲养用具等,要用来苏儿溶液、10%~20%石灰乳、2%左右的氢氧化钠溶液等进行消毒。流产的胎儿、胎衣、羊水及产道分泌物等应妥善消毒和处理。病牛皮要用3%~5%的来苏儿浸泡后方可利用,乳汁要煮沸消毒,粪便要发酵处理。

防治和消灭布氏杆菌病,涉及到许多部门和许多环节。如划定疫区、检疫分解、划分水源草场、定期预防接种、乳肉皮毛处理、消毒杀虫灭鼠等。应积极配合各级行政和业务部门做好工作。对在疫区工作的人员,特别是放牧员、饲养员、配种员、炊事员、屠宰厂及皮毛厂的职工、畜牧兽医人员,要普及有关布氏杆菌的卫生常识,定期进行体格检查,发放必需的劳保用品,做好个人防护。

首先,提高职业人员的免疫水平,对健康的职业人员,每年要进行一次预防接种,对暴发流行地区,应对全部健康人进行免疫接种。根据本病流行的高峰季节为3~4月,宜选择每年10~12月进行免疫。

其次,接触病牛时要穿工作服、带手套、口罩,工作完毕要进行消毒。特别是处理流产病牛时更要特别注意,不能带伤进行操作,不能将工作时的衣物、用具带到食堂、伙房及宿舍。工作完毕经过彻底消毒方能吸烟、饮水和进食。

猜你喜欢
胎衣氏杆菌牛群
南方规模奶牛场胎衣滞留发病规律研究
猪布鲁氏杆菌病的流行病学、诊断与防控
胎衣加赘物预防母牛胎衣不下的效果观察
多杀性巴氏杆菌细胞分裂相关基因的筛选
牦牛产后胎衣不下的诊断及治疗措施
时间域激发极化法在内蒙古小牛群铜多金属矿的应用
与牛共眠
牛、羊胎衣不下的临床诊治
羊布氏杆菌病的诊断与防控探析
PCR检测方法在多杀性巴氏杆菌定种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