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应激综合症的诊断与防治

2013-01-25 08:33王成明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3年10期
关键词:劣质综合症屠宰

王成明

(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县农牧局基层动物防疫监督总站,河北张家口 075131)

猪应激综合症是猪在应激因子的作用下产生的恶性高热、突然死亡、肉质变差等综合征。应激时,患猪体温骤然升高、呼吸急促、心跳过速、肌肉僵硬、后肢强直、机体代谢紊乱、乳酸过量聚积造成代谢性酸中毒,严重时致死,出现苍白柔软、有渗出液或深色干硬的劣质肉。以瘦肉型、生长快的品种多发,在我国由于瘦肉型猪的大量引进和广泛使用,商品猪瘦肉率的大幅度提高,该病的发生率有上升趋势,应引起应有的重视。

1 病因

1.1 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是猪应激综合症发生的内因,部分猪对应激有易感性,而且呈隐性遗传。一般来说,生长快、产瘦肉率高的品种,如皮特兰猪、波中猪及杂交瘦肉型猪的发生率高于地方品种。

1.2 刺激因素

注射疫苗、长途运输、捆绑、斗架、电击、兴奋、恐惧、公猪配种、母猪分娩、使用全身麻醉剂等,都可能成为触发剂。

1.3 诱发因素

过度劳累、仔猪断奶、夏秋季的温度过高等等原因也都可能成为引发这种疾病的因素。

2 临床症状

临床以猪心性急死病和猪应激性肌变为特征性表现。

猪心性急死病多发生于3~5月龄猪,表现为突然死亡,全身疲惫无力、运动僵化、皮肤紫红等等,在数分钟内就会毙命。

轻度的应激性肌变无明显的症状,严重者伴有体温升高,背部1侧或者是2侧出现红肿,无疼痛感,皮肤红白相间,呈犬卧或跛行。哺乳母猪染病后母乳减少或无乳,公猪性欲低下。

应激时,患猪表现肌肉和尾巴震颤;体温明显升高,呼吸困难,可视黏膜发钳;继之肌肉僵硬,卧地不起,眼球突出,心跳加快,达200次/min,口吐白沫,出现休克,临死前,体温可达45℃左右。如不及时治疗,80%以上的病猪在1~1.5h内死亡。死后几分钟内就变为尸僵,此时病猪尸体的肌肉温度仍然很高。急性死亡或急宰的病猪,全身呈现劣质肉,反复发作病猪可在腿部和背腰部出现劣质肉。

3 诊断

综合症状及环境条件即可做出诊断。

4 治疗

治疗原则以镇静和补充皮质激素为主。

镇静剂要首选氯丙嗪,按1~2 mg/kg体重,肌肉注射,有预防作用。

变态反应性炎症或过敏性休克,要选用皮质激素,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

其他可应用抗过敏药,如水杨酸钠、巴比里钠、维生素C、抗生素等。为解除酸中毒可用浓度为5%的碳酸氢钠溶液静脉注射。

5 预防

第1,猪场位置与建设要合理,尽量远离闹区、交通干道,保证猪养殖环境的安静,能避免外界过多的干扰。第2,在日常饲养管理中,要改善饲养环境,减少或避免各种应激原的刺激。饲养密度要合理,猪群不可过分拥挤,夏季做好降温,冬季做好保暖,避免过冷或过热。饲养要供给全价而平衡的日粮,及充足的饮水,可以提高机体的抵抗力。在收购、运输、贮存猪的过程中,一定要补充充足的水源,尤其是在夏季,并注意定期用冷水对运输车辆进行降温处理,为了避免惊吓,可以考虑在运输之前注射一定量的氯丙嗪等药物,能够对此类疾病的预防起到一定的遏制作用。第3,屠宰过程中,肥猪运到屠宰场应让其充分休息散发体热后屠宰。屠宰过程要快,最长不能超过45min,然后迅速冷冻,以防止产生劣质肉。第4,依据该病的遗传特性,应注意选育抗应激的品种。凡有应激敏感病史或易惊恐,皮肤易起红斑、体温易升高的应激敏感猪,一律不作种用。通过基因检测可将应激敏感基因携带者直接检出,准确率达100%。对应激敏感的猪在可能发生应激前给予镇静剂,有助于降低本病的死亡损失。

[1] 于海峰.氟烷基因对猪应激综合征进而对猪肉质量与繁殖性能的影响[J].养殖技术顾问,2012,(5):245-246.

[2] 高雅英,任鑫亮.猪应激综合征的危害、遗传方式及预防措施[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2,(3):91-92.

[3] 李根才.猪应激综合症的发生机理及检测方法研究进展[J].畜禽业,1999,(3):12-14.

猜你喜欢
劣质综合症屠宰
山地盛果期劣质枣树改接换优关键技术
2020年巴西生猪屠宰量创历史纪录
昆钢2500m3高炉使用劣质焦炭生产实践
鱼类越冬综合症的发病原因及防治方法
生猪 养殖利润可观 屠宰盈利不佳
A special artist—Pigcasso特殊的艺术家
武汉书, 毁掉了多少中国人的阅读
如何鉴别海参品质
生猪屠宰价格信息
梦游综合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