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制造”竞争力是否下降

2013-01-26 17:58
环球时报 2013-01-26
关键词:波音环球时报制造业

本报驻韩国、日本特派特约记者 莽九晨 岳 光 孙秀萍 本报记者 向 莉图片说明:日本专家对波音787客机故障进行调查。有“梦想客机”之称的波音787近来出现一系列问题而停飞检查。日本富士电视台感叹,波音787客机机体部分35%的零部件是日本制造,堪称日本技术的集结,因此波音787不断发生事故也会影响到日本技术的威信。事实上,在此之前,日本在家电、汽车等传统制造业领域也频传坏消息,一些核心技术已被韩国赶超。有分析认为,一向以品质著称的“日本制造”的神话正在走向崩溃,但也有专家指出,很多消息只是烟雾弹,日本制造和日本经济仍然有着非常强的实力。大型电子企业亏损严重 在日本很有影响的月刊《AERA》22日发表文章说,此次787客机电池事故不仅给日本两大航空公司业务造成不良影响,更让人担忧的问题还在后面。为波音787提供配件的日本企业超过60家,从故障频发的现状看,相关企业的收益必将受到影响。几天来相关日本公司的股票下挫了5%以上,锂离子电池开发企业GS汤浅的股票更是跌了10%。韩国《首尔经济》报道说,以尖端技术为豪的日本遭遇“巨大屈辱”。如果调查结果显示波音787飞机的确存在安全隐患,那么日本制造业将遭受巨大打击。 “锂电池在下一代汽车产业等领域都非常重要。日本锂电池技术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现在它出了问题,说明日本在这方面过于自负,对自己估计过高了。”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冯昭奎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说,虽然在制造业中,电池不能说占很大比重,但此事反映出日本制造业存在问题,尤其是企业经营出现了问题,经营者和管理者脱离了生产现场。而现场管理、在生产上不出现问题一直是日本企业称霸全球的秘笈之一。 除此之外,日本大型电子企业业绩近年来也大幅度下滑,出现了2012年全行业亏损的局面。索尼、夏普两公司的股价跌至历史最低。据东京电视台报道,为改善尴尬的财务状况,夏普开始处理出售不赚钱的企业;索尼公司准备出售其位于美国纽约曼哈顿的总部大楼,再以租用方式使用。东京海洋大学特聘教授小松俊明撰文指出,索尼2012年亏损5200亿日元,松下的赤字大约7800亿日元,NEC赤字约1000亿日元。而在2010年,丰田汽车公司因“刹车门”事件在全世界召回910余万辆汽车,也令“日本制造”威信受损。在全球智能手机领域,更是很难看到日本制造的身影。 根据美国竞争力评议会发布的《2013年世界制造业竞争力指数》,中国排名第一,排在第二、三、四位的分别是德国、美国和印度。日本目前的竞争力排在第10位,5年后将降到第12位,出局前十名。而2010年日本制造业的竞争力还排在世界第6位。日本媒体称,这表明日本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低下,为日本敲响了警钟。  部分技术优势被韩赶超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日本制造业竞争力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企业间技术差距在缩小。中韩两国企业近年投入到产品开发的费用猛增。据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提供的数字,日本研发经费占GDP比重从2008年最高点的3.6%逐年降低,而2010年韩国研发费占GDP的比为3.8%。尽管中国这个数字目前还不到2%,但企业在研发经费的投入上越来越重视。最典型的例子是韩国在LCD液晶面板产业超越日本。韩国企业的迅速果断投资和政府的大力扶植起到了重要作用。1995年至1996年,日本企业在液晶面板领域世界市场占有率排第一。当时,日本企业集中精力投资第2代(10.1英寸)LCD液晶面板,并计划在第2代LCD量产之后,再投资生产第3代(12.1英寸)LCD。而韩国三星等企业顶着巨大风险,直接投资第3代LCD,并取得巨大成功。2005年,韩国企业再次跨过第6代LCD,直接投资第7代(40英寸)LCD的生产,并取得成功。2008至2009年,韩国LCD占世界市场份额由40%提高到46%,而日本则由20%降至16%。 日本某公司一位工程师告诉《环球时报》记者,日本企业患了大企业病,所有决策必须要在参与某一工作的所有相关人员都知道关于生产制造的所有情报的基础上,才能作出决定。在这种情况下,很难在国际竞争中取胜。某日本大企业退休工程师佐佐木对《环球时报》记者说,目前世界范围内制造某种产品并非完全靠技工的技术是否完善,而要靠数码和电动化。日本不是失去了制造技术,而是没能跟上制造业的发展步伐,在数码化、电动系统化方面滞后,也就是技术革新没有符合时代的需要。冯昭奎说,日本老一辈的中小企业主非常善于钻研技术,经常一辈子就专注于一项研究并做到极致,但随着老龄化的到来,这一代人逐渐退出,年轻人又不那么刻苦,有的不愿意继承父辈的事业,造成人才断层。真正的增长点在海外 尽管媒体普遍认为日本制造面临危机,但日本制造在日本民众心中的地位依然没有动摇。就在波音787事故发生之后,日本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小仓智昭公开表示,这也许并非日本制造的问题。佐佐木说,他感觉这次787电池事故不是日本制造的问题。波音787的制造过程是分散的,多数零件外包,而不是由日本厂家最后统合。而日本制造的特长是在一家企业,总体把握产品的安全和质量。《环球时报》记者的邻居、一位50多岁的主妇表示,日本制造还是让她安心,只要消费得起,就买日本制造。没钱了再考虑买廉价的他国制造。 《环球时报》记者每年必参加在东京举行的“机械要素展览会”,这里是国际公认的了解日本企业技术现状的最佳地点。记者从展会上发现,日本在机械电子零部件等所谓生产“要素产业”依然具有竞争力;精细加工的优势尚存;产品开发以及售后服务的特色依旧保持;在新型材料领域,日本依然是世界的主要供货商。韩国《每日经济》报道,日本制造业研发主要是企业研发部门和生产一线员工共同推动,最终技术掌握在相关企业手中。亚洲其他国家制造业的技术研发主要依靠大企业、研究所和大学,并且有很大一部分的技术需要由国外引进。日本JCC新日本研究所副所长庚欣表示,目前日本在机器人、照相机产品等领域技术优势依然明显。日本工业化起步很早,拥有一大批顶尖的大企业和顶尖技术。 “认为日本制造不行的观点是‘一叶障目,不见森林,是片面的,不准确的。”中国商务部研究院日本问题专家唐淳风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说,人们从媒体上看到的很多数据其实是不真实的,很可能是日本政府故意放的烟雾弹,不能就此认为日本经济或日本制造业不行了。比如,日本汽车企业在北美、南美等地区的销量太大,会引起当地企业的反弹,认为抢了当地人的饭碗,就会在国际上带来麻烦,日本就可能会人为压低相关数值。 其实,日本经济、制造业真正的增长点是在海外而不是日本国内。唐淳风说,“在当今世界,日本是唯一一个产业布局全球化最彻底的国家。”如果单从国内看,日本经济好像在下降,但实际上,目前,日本企业的海外产值是日本国内的十倍以上。日本国民生产总值(GNP)早就是世界第一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西方国家大肆叫嚣“日本威胁论”,日本在逼迫之下,于1985年签订了《广场协议》,自此日元大幅升值。为规避风险,转移国际上的压力,日本政府下令禁止企业在国内买房、炒股,要求企业到海外发展,政府为此提供零利润贷款。日本企业还在海外购置资源资产(包括房屋等不动产、无形资产等)和金融资产,从上世纪90年代初到现在的20年间,日本企业海外净资产增长了60倍。唐淳风说,日本企业在中国乃至世界各地建厂赚钱,但产品出口时打的不都是“Made in Japan”,而是“Made in China”或其他国家制造,直接后果就是目前全世界都能看到“Made in China”。西方由围剿日本变成围剿中国了。另外,日本把开发新技术新产业放在国内,劳动密集型产业大量转移到海外,导致国内产业空洞化,国内老百姓收入多年不变,但开销在增大,带来的结果是日本整体国力在增强,但老百姓的痛苦指数在增加。▲

猜你喜欢
波音环球时报制造业
空难过后,波音帝国的黄昏来了
2019长三角制造业企业100强
2018上海民营制造业企业100强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
2014上海制造业50强
订《环球时报》 看2010年的世界
订《环球时报》 看2010年的世界
订《环球时报》 看2010年的世界
本报五一期间休刊
巴基斯坦波音777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