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的发展概况

2013-01-27 05:01李惠斌温速女
中国民间疗法 2013年9期
关键词:养生学保健方法

余 翔 李惠斌 温速女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广东 广州 510405)

中医养生的发展史

中医养生具有很长的历史,自古以来,人们把养生的理论和方法叫做“养生之道”。《素问·上古天真论》[1]云:“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此处的“道”,就是养生之道。能否健康长寿,不仅在于能否懂得养生之道,而更为重要的是能否把养生之道贯彻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去。历代养生家由于各自的实践和体会不同,他们的养生之道在静神、动形、固精、调气、食养及药饵等方面各有侧重、各有所长。从学术流派来看,又有道家养生、儒家养生、医家养生、释家养生和武术家养生之分,他们都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养生理论和方法,丰富了养生学的内容。

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养生学吸取各学派之精华,提出了一系列养生原则,如形神共养、协调阴阳、顺应自然、饮食调养、谨慎起居、和调脏腑、通畅经络、节欲保精、益气调息、动静适宜等等,使养生活动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例如,饮食养生强调食养、食节、食忌、食禁等;药物保健则注意药养、药治、药忌、药禁等;传统的运动养生更是功种繁多,如动功有太极拳、八段锦、易筋经、五禽戏、保健功等,静功有放松功、内养功、强壮功、意气功、真气运行法等,动静结合功有空劲功、形神桩等。无论选学哪种功法,只要练功得法、持之以恒,都可收到健身防病、益寿延年之效[2]。针灸、按摩、推拿、拔火罐等亦都方便易行、效果显著。诸如此类的方法不仅深受中国人民喜爱,而且远传世界各地,为全人类的保健事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中医养生学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历代养生家、医家和广大劳动人民通过长期的防病保健的实践,不断丰富和发展了摄生保健的内容,逐步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和系统的养生方法,对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做出了卓越贡献,并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中医养生的发展现状

中医养生学对人类防病治病、延缓衰老、提高人口素质、加速人类进步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在当今世界各国政府正为庞大的医疗费用开支而头痛之际,中医养生在减少医疗费用、减轻财政压力方面亦具有极大的作用。中医养生学提倡未病先防,强调修身养性,动静结合,饮食调理,同时还讲究四时不同的养生方法,并辅以药物、食疗、针灸等手段从而颐养天年[3]。

现代人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生活压力、工作压力也越来越大,养生的理念顺应了时代的要求。现在有很多人开始练习太极拳、八段锦、易筋经等保健功法,另外人们对很多滋补品的需求大大提高,这些因素都为中医养生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空间和条件。

中医养生的发展前景

中医养生学的基本思想是强身防病,强调正气作用,防微杜渐治未病;把握生命和健康的整体观念及辨证思想;重视心理因素贯穿始终;把人类、社会和环境联系起来,去理解和对待人体的健康和疾病。当代医学模式已由生物医学模式演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主要任务是控制和降低慢性病的发病率,其特征是从治疗扩大到预防,从生理扩大到心理,从个体扩大到群体,从医院扩大到社会[4]。当前首先要处理好医疗和预防的关系,把整个卫生事业纳入预防的轨道,推行“三级预防”。在“三级预防”中,一级预防是最积极的预防,是社会预防的主干,是预防的前沿,其基本思想是防患于未然,采取的主要手段是增进健康和采取特殊的预防保健措施。中医养生学的思维方式与现代科学发展的思维方法是一致的,中医养生学将在今后人类防病保健事业中占有重要地位[5]。

中医养生学着重研究和指导常人的保健问题,它的基本任务概括起来有三个方面:一是以科学的观点和方法全面地、系统地发掘、整理、研究、总结、提高传统养生理论和方法;二是结合现代科学手段,对传统的行之有效的方法进行分析研究,探讨其实质;三是针对当前人们面临的新问题,结合现实情况,提出新理论,创立新方法,进行更大范围的推广,使之成为个体养生和群体保健的指导原则。中医养生学是一门古老而又新兴的学科,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它并非已完美无缺,如何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使其内容更加完整、更加科学化,尚需作深入的探讨。此外,还有很多散在民间的养生经验方法和措施,有待进一步收集、整理和提高[6]。所以,我们不仅要把古人养生的宝贵遗产很好地继承下来,并且在养生实践中,运用现代科学知识与方法,进一步充实、丰富、发展中医养生学,把它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21世纪人类将迎来生命科学变革的时代,“有病求医”变成“预防为主”,人类不吝为健康投资,保健品市场将风光无限,药食同源的“食补”、“食养”、“食治”的滋补品,不仅适合于中国人一贯的健康理念,而且顺应世界回归自然的新趋向。中医养生逐渐成为现代人生活中的一种时尚,人们追求健康,注意保健的意识越来越强,所以中医养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综上所述,中医养生从出现到不断向前发展,经历了很多的考验与认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相信中医养生并且用亲身行动投入到养生健身中,中医养生的思想顺应世界回归大自然的新趋向,中医养生将在未来疾病的预防和健康保健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1]王洪图.内经讲义[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2]刘占文.中医养生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3]林乾良.养生寿老集[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

[4]苏静.中医养生理论在全民健身中的价值[J].临床合理用药,2011,4(16):121-122.

[5]孙得利.浅谈中医养生[J].中医临床研究,2012,4(2):101.

[6]李付英,马萍.中医养生在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国医论坛,2010,25(5):50.

猜你喜欢
养生学保健方法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2(一)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三)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二)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一)
“健康中国2030”背景下传统体育养生学发展的路径抉择
论深入研究传统体育养生学的必要性
论《太一生水》的“生命生成论图式”特征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赚钱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