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乡镇文化活动中心的巩固和发展——以武义县乡镇文化活动中心为例

2013-01-28 08:25浙江省武义县西联乡文化站浙江武义321203
大众文艺 2013年8期
关键词:武义县骨干乡镇

(浙江省武义县西联乡文化站 浙江武义 321203)

武义县是浙江省经济欠发达地区,文化基础设施相对比较落后,但自从开展“浙江东海明珠工程”建设以来,武义县积极向省文化厅争取专项资金、县财政同时筹措资金1200多万元,用于全县18个乡镇、街道的文化活动中心建设(新建、扩建、改建)。目前18个乡镇、街道都拥有500平方—1000平方的文化活动中心,并配置了相应的文化活动设备,从文化活动硬件设施条件上来说,基本上可以满足当地群众对文化活动的需求,但因为“软实力”方面存在这样那样的原因,文化活动中心的管理开放、文化活动的开展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文化活动中心的管理开放不尽人意

武义县目前已建成省级10个、市级6个东海文化明珠乡镇,建成5个省级、30个市级、18个县级文化示范村,建成一般文化村180个,为156个文化低保村配送了文化活动器材。群众文化活动走上正常化轨道,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促进两个文明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但由于不少基层干部甚至领导干部对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存在重建设轻管理思想,对农村文化建设工作“谈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思想,把农村文化活动中心管理当成可有可无的临时性任务。有些乡镇文化活动中心没有配备专职管理人员,遇到上级检查或领导来视察,临时顾个人开开门,扫扫地,烧烧水;有的乡镇文化活动中心被移作它用;有管理人员的乡镇文化活动中心,由于缺乏必要的经费保障,成为村民的“避风港”:农闲时开放几日,雨雪天凑凑热闹,农忙时关门大吉;真正能正常开放的为数不多,未能真正发挥文化活动中心的文化乐农作用。

二、文化活动中心的活动内容难如人愿

发展农村文化事业,文化活动是基础,没有文化活动就没有群众文化。乡镇文化活动中心作为农村最基层的文化活动场所,起到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普及科技知识推广,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通过文化活动,能使人思想活跃,视野开阔,知识面、信息面扩大,它可以使智力资源变成物质财富。现在农村最吸引人的活动就是科技培训和娱乐健身活动,而乡镇文化活动中心恰恰能起到这方面的满足作用。

但目前大部分乡镇文化活动中心能提供的文化服务仅仅是老年人搓搓麻将、打打扑克、少年儿童跳跳绳,偶而有人晚上扭扭广场舞,远远满足不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远离文化活动中心的山区农民只能依然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的原始生活,条件稍好的最多看看电视而已。

三、文化活动中心巩固和发展的措施

健全管理制度,改善管理方法,搞好文化活动中心的管理开放工作,最大限度地满足当地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愿望,是当前乡镇文化活动中心巩固和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乡镇文化活动中心要巩固和发展,起码应该从以下两大方面去努力:

1.管理到位是文化活动中心巩固的基础

加强文化活动中心建设和管理,使农村文化生活与经济发展、农民精神需求相适应,是当地党委、政府、文化职能部门、文化干部的职责。要让文化活动长期吸引群众,需要对文化活动中心加强有效的管理来实现。必须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和一位有一定文化艺术特长、认真负责、积极热情的管理员来保障。

笔者所在的乡,2008年建成文化活动中心后,乡党委、政府从十分紧张的乡财政中“挤”出8万多元资金,配备了电视机、功放音响、民族乐器、乒乓球、台球、健身路径等活动器材。同时从经常来文化活动中心参与活动的人员中,聘用了一名管理员,每月仅给予400元补贴,使文化活动中心能做到天天开放(每天10小时以上),是全县乡镇街道文化活动中心,开放最正常,开放时间最长的乡,得到县文化主管部门的充分肯定和当地老百姓的欢迎。参与文化活动中心活动的人员开玩笑说:“领导、老板一顿钣钱,文化活动中心就能开放一年”。

文化站干部是当地文化活动中心的直接领导者和管理者,也是文化活动的第一线组织者。各种活动要组织、中心工作要配合,业务基础要学习,加上文艺骨干队伍组织管理、辅导,应付上级检查等等,心有余而力不足,像“陀螺”一样转,喘气的功夫都没有。对文化活动处于疲于应付的状况,直接影响了文化活动的开展,影响了文化活动中心应有的作用。文化干部专职专用(象计生、税务、土管等)成为亟待解决的、刻不容缓的“改革大事”。

2.开展活动是文化活动中心发展的动力

文化干部只有把眼光放到农村文化的实际环境中,了解掌握当地群众的需求,满足当地群众的愿望,有组织有选择地开展对口的文化活动,才会得到当地群众的支持和欢迎。否则,文化活动中心规模最大,设备最好也会“门前冷落车马稀”。

文化活动靠人来组织和参与,设施固然重要,但不是决定因素,决定的因素是人。他即参与文化活动的受众对象,特别是有一支有一定文化艺术体育特长,又有积极性的队伍。要想搞好文化活动,文化干部自己身边必须要有一支队伍,要有自己的一班人,一班得心应手的人。贺龙元帅当年“两把菜刀闹革命”、毛泽东的“小米加步枪”能打败蒋介石的“飞机加大炮”,依靠的不是设施,而是“人”!

要搞好文化活动,就需要一批群众文化活动业余骨干。群众文化业余骨干是活跃群众文化生活的嫡系部队,而骨干队伍中的“中坚”力量,则是文化活动这支部队的“指挥员”,他们作为骨干队伍的导向人群,决定着战斗(活动)的成败。

群众文化活动是群文骨干队伍产生、发展的基地。没有群文化活动就没有群文骨干队伍(没有战争就出不了英雄),群文活动是发现骨干的途径,也是提高群文骨干文化艺术水平、活动能力的捷径。

文化活动犹如战争年代的一次次战斗。一支部队长年累月不参战,就会失去士气;天天打仗而打不了胜仗,就会人心涣散,这支部队只能等着自然消亡。因此,适时开展令人满意的、可供老幼人人参加的文化活动,显得十分需要,也很有必要。

开展文化活动,设施也是第一要素。逐年配置相应的设备与器材,以适应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需求。有了良好的设施,就像战士握有精良的武器。凭借文化干部对事业的忠诚和实战经验,把工作做得有声有色。没有设施,即使有“三头六臂”也会像孙悟空没了金箍棒一样,英雄无用武之地。

活动内容要因地制宜,从当地群众的需求出发,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群众喜闻乐见、人人都可参与的文体娱乐活动。普及科学文化知识,传递经济信息,为群众求知致富、娱乐健身服务。

经费保障是文化活动中心发展的前提条件。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一定的足够的活动经费也非常重要。缺乏经费保障,你就缺乏底气,缺少勇气,很大程度上就没有了吸引力、号召力。有些人是冲着自己的兴趣而来,有些人就是冲着你的“几块钱”而来。钓鱼要有诱饵,“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在当今这个时代肯定行不通。

农村文化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新动力,具有其他社会因素无法替代的作用。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活动生活需求,是推进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要要求。文化干部应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索,找出农村文化改革的新办法,需找新路子,打开农村文化建设的新局面。

猜你喜欢
武义县骨干乡镇
持续骨牵引复位在近节指骨干骨折微创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基于ASON的高速公路骨干通信网升级探讨
乡镇改革怎样防止“改来改去”?
做人民的公仆 做事业的骨干
武义县发展电子商务的可行性分析
“老乡镇”快退休,“新乡镇”还稚嫩 乡镇干部亟须“平稳换代”
乡镇扶贫印象
让乡镇纪委书记敢亮剑
浙江省武义县“乐考”改革工作的做法和成效
水库电站前池漏水的研究及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