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外音乐交流对我国音乐教育产生的影响

2013-01-28 08:25贵阳学院音乐学院贵州贵阳550005
大众文艺 2013年8期
关键词:乐歌学堂交流

(贵阳学院音乐学院 贵州贵阳 550005)

龙国洪 (贵州省花灯剧院有限责任公司 贵州贵阳 550002)

一、中外音乐交流在当前的表现形式

中外音乐交流史上出现过两次繁荣时期,一次是南北朝隋唐时期的中外音乐交流,另一次开始于清朝末年的学堂乐歌。特别是学堂乐歌因出于“洋为中用”的思想观点,随着当时 “西学”在我国的传播而兴起于各地的新式学堂,它促使我国古代音乐向近代音乐进行转折。学堂乐歌开创了我国学校音乐教育的开端,对于后来的国民音乐教育也有深远的影响。学堂乐歌对我国音乐教育的主要贡献在于:将西方的音乐理论与中国当时推行的白话文相结合,使音乐便于传播,达到了通过音乐进行新文化启蒙和宣传爱国主义精神的目的。其次,学堂乐歌将西方的合唱音乐带入中国,被李叔同等音乐家运用于音乐实践,使合唱音乐在我国得到长期的发展,并在群众文化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再次,我国的音乐教育在此时受到西方音乐教育体系专业化、理论化的影响,开始探索系统化的民族音乐理论建设道路,促进我国音乐教育向着现代音乐教育的方向发展。

建国后至今,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以更加开放的胸怀容纳其他国家和民族优秀的音乐文化。各种中外音乐交流日趋频繁,这些音乐交流活动形式多样,从音乐交流活动的主办方来说主要有官方组织和民间学术团体组织等形式。官方主办的音乐交流活动有:各种国际性的音乐表演、音乐比赛;国家与国家之间的音乐文化互访活动(如:国家文化部组织音乐家出国访问交流,向其他国家展示我国的音乐文化,用音乐架起国与国之间文化沟通的桥梁,促进彼此的和平友谊);国际性音乐教学交流活动,特别是在中外大学之间开展的各种音乐学术交流活动,让我们及时了解到当今国际上最新的音乐教育理念、音乐教育方法、音乐教学思路。这方面的学术交流活动多以学术讲座、音乐会、大师班课程等形式呈现,信息交流量大,教学效果突出,使学习者有机会站在音乐教育研究领域的前沿看待问题。民间学术团体组织开展的交流活动表现出更多的自由性和灵活性。还有得益于互联网技术发展带来的全球音乐文化共享,使得中外音乐文化交流更具大众性、平民性。

二、对外音乐交流对我国音乐教育产生的影响

我国的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说:“人类是互相依存的,是相辅相成的;人类各民族各国家的文化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是浑然一体的。”人类文化的发展史亦是各民族文化的交流史。尤其是在如今的信息社会,全世界因互联网联系得更加紧密,人们之间的交流比以往更为频繁。各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在交流中相互碰撞,相互渗透,相互影响。我国音乐教育也不可能孤立于世界音乐教育的文化环境之外,必然在这种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世界音乐教育环境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在坚持发展民族音乐的同时向着多元化的音乐教育方向发展。面对这种多元化的音乐教育发展方向,我们不应固步自封,不应妄自菲薄,应以开放的胸襟去接纳多元化的音乐文化,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去拓展学习的空间。就像冯文慈先生说的那样“对于中国古老的音乐遗产和优秀的音乐传统,应该自尊、自信;对于外国音乐中进步、优美而又适合我国需要的部分,应该虚心学习”。我们很多音乐教育家正是持学习和接纳的态度在音乐教学实践中辩证地吸收外国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方法,将我国的音乐教育事业不断向前推进。例如对我国音乐教育事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萧友梅、吴伯超、王光祈、贺绿汀、廖辅叔、周小燕、周广仁等老一辈音乐教育家,他们学贯中西,孜孜以求地在推进我国音乐教育事业向前发展的道路上探索。

我国音乐教育事业发展离不开一代又一代善于学习中外音乐文化、勇于在民族音乐事业上开拓创新的音乐教育工作者,更离不开各种对外音乐交流带来思想观念上的碰撞。通过众多的对外音乐交流实践,我们收获了以下几方面的认识:一是不断更新音乐教育理念。例如美国哈佛大学“零点项目”中的“艺术教育与辍学率”指出艺术教育能够“延缓孩子辍学时间和延长在校学习时间”的事实,间接证明了艺术教育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降低辍学率的影响。为我们揭示了音乐教育在音乐学习之外的积极作用;二是及时引进先进的音乐教育方法。例如我国从国外引进的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柯达伊音乐教学法、达尔克洛兹体态律动学,经过实践已经广泛应用于我国的音乐教学,并取得不错的教学效果;三是积极拓展音乐教学思路。以前,音乐教学的主要模式是在学校音乐课堂开展的教学活动,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为人们带来了大量的学习资源,提供了广阔的教学平台,音乐教学的课堂从固定的音乐教室延伸到网络中的远程音乐视频教学;四是根据教学需求灵活选择外国音乐教材。如在儿童学习钢琴初级阶段常用的外国钢琴教材有《约翰—汤姆森简易钢琴教程》《巴斯蒂安钢琴教程》;五是增加音乐教师的培养力度。音乐教师是音乐教育的具体实施者,推动音乐教育事业的进步必须依靠受过专业训练的音乐教师。十年前,我国西部山区基础教育中的音乐教学工作因师资的缺乏,学校其他老师可以挤占音乐课。现在,只要是乡镇一级的中小学都有了专门的音乐教师,每周有固定的音乐课,从事教学工作教师受过专业音乐教育,能够较好的完成音乐课的教学。

我国音乐教育发展史可以说就是一部中外音乐文化交流史。从中国音乐教育发展的轨迹我们可以看到中外音乐文化交流产生的影响,我们应该辩证的认识这种影响,在交流中汲取对我国音乐教育有用的东西,使我国音乐教育事业健康、积极的向前发展。

[1]冯文慈《中外音乐交流史》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8

[2]郭兰兰《美国艺术教育的几个热点问题》[J]教育学报.2011,(06)

猜你喜欢
乐歌学堂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寄秋声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龙榆生与钱仁康:新体乐歌的创作实践研究初探
绝配
森林学堂
宝宝国学堂
宝宝国学堂
“交流”等5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