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台儿庄运河花鼓的社会价值及传承与发展的思考

2013-01-28 08:25山东大学威海艺术学院山东威海264209
大众文艺 2013年8期
关键词:花鼓台儿庄歌舞

(山东大学<威海>艺术学院 山东威海 264209)

一、简介运河花鼓

运河花鼓,又称鲁南花鼓,是流传于山东省台儿庄地区的一种民间花鼓秧歌,一种民间特有的群众艺术活动。由于明万历年后,京杭大运河改道流经台儿庄地区,交通的便利带来了经济的发展,台儿庄地区逐渐变为了商业重镇,这也使得这一地区的文化生活不断繁荣,运河花鼓便是在这样的条件下产生了。

运河花鼓作为台儿庄地区一种独特的歌舞形式,是一种载歌载舞,以打击乐为主,场外擂鼓者为总指挥的秧歌群舞。运河花鼓的鼓乐队主要是由打击乐和吹奏乐组成。打击乐包括一面大鼓,两副大镲,两副小镲,一面小锣,吹奏乐由唢呐组成。

运河花鼓的道具有琼伞、腰鼓、扇花等。琼伞的伞架用竹面制成,伞的直径50厘米,伞把用木棍制成,长60厘米,黄绸蒙顶做围,围下缀一圈红色穗子。腰鼓是系在鼓手腰上的表演道具,扇花的表演道具则是彩扇。

运河花鼓的表演一般由五人组成,一琼伞,两扇花,两鼓手。花鼓开始时,鼓做上下击,持琼伞者先上场,随后鼓手和扇花上场,至台中呈“八字花”队形,唢呐每重复吹奏当地小调时,鼓手和扇花便会变换队形,如“倒退游”“十字花”队形等。在表演时,除有一部分固定的曲词外,大部分都是一些即兴演唱词曲,随意性很强。运河花鼓的表演带有台儿庄地区人民幽默、风趣的性格特征,同时又不失细腻,温柔。

二、运河花鼓的社会价值

(一)娱乐价值

运河花鼓之所以能够流传至今天,归根到底,是因为它来自于广大老百姓的生活之中,人们用欢快的运河花鼓表演来表现人民心中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精神寄托,运河花鼓一般在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前后演出,是老百姓在节日、农闲期间最喜欢的娱乐活动之一。现如今,许多运河花鼓爱好者也会在民俗节日,以及重要活动中聚集起来进行表演,把运河花鼓作为一种休闲娱乐的项目。从运河花鼓产生开始,它就用其独有的娱乐价值来丰富人们的生活,成为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民间歌舞。

(二)现实价值

运河花鼓是产生自人民群众之中的,深受老百姓的喜爱,它的表演通俗,富有感染力,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观的重要体现。同时,它能够促进不同文化,艺术、民间歌舞的相互交流,增强团结力和凝聚力,同时也能够增强人们之间的友谊。台儿庄运河花鼓曾代表山东省参加第二届中国天津国际友好城市艺术节暨“南开杯”民间广场艺术邀请赛,荣获二等奖。现在,运河花鼓多次被搬进台儿庄古城内进行文化交流表演,对于促进台儿庄地区旅游产业以及当地经济的发展都起到了促进作用,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三)研究价值

歌舞起源于劳动,和世世代代人民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运河花鼓有其自身鲜明的艺术特色,这对于研究我国的舞蹈史学、舞蹈教育学、舞蹈美学,舞蹈民俗学等舞蹈专业学科以及民间音乐与民间舞蹈的关系等不同方面的艺术研究提供了许多丰富而珍贵的素材,对于研究我国的音乐舞蹈发展脉络,思考民间歌舞的艺术特点,探究不同地区文化的异同,人们心理结构、精神趋向的不断变化,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三、运河花鼓的传承与发展

如何使运河花鼓得到更好的保护,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笔者认为,使运河花鼓不断的传承与发展,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由各级政府,文化部门和艺术工作者带头,全面系统的对运河花鼓的起源,唱腔,曲调,动作,表现方式和表演形式的相关资料进行整理研究。同时也要进行田间实践作业,积极对运河花鼓流传的周边地区进行采风,尽可能的多搜集和掌握一手资料,使运河花鼓有宝贵的史料记载。

(二) 成立运河花鼓艺术团,培养年青骨干,普及教唱活动。同时以运河花鼓艺术团为主体,积极参加各种文艺活动,真正让运河花鼓走出去,努力打造台儿庄区的文化品牌。

(三)利用高校的资源优势,在具有特色民间音乐的地方高校建立起学习传承民间歌舞的课程。运河花鼓可以借用区位优势和教育资源,在枣庄学院等一些鲁西南地区的高校建立起一些专业课程,利用音乐舞蹈系的学生们的专业优势进行认识和学习,让运河花鼓进入高校课堂,也让未来的一线音乐教育工作者更好的认识这种民间传统歌舞。重视民间艺术教育,让音乐从民间到课堂,这种传承的方式更为直接,也更加有效。

(四)积极创新运河花鼓的艺术形式和内容,艺术的发展和历史的发展一样,是一个不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过程。运河花鼓在各种文化相互交织和繁荣的今天,同样要注重创新。运河花鼓可以在保留了老艺人舞鼓风格、唱腔动作等原汁原味的同时,在伴奏乐器,演出人员,道具,演唱内容等方面进行革新,努力使其在表演形式上更加贴近新农村、新农民、新生活,表现现代人民所喜闻乐见的文化。同时也应与当地的语言特色,风土人情相结合,大力挖掘当地一些很有价值的唱腔和曲牌,认真了解运河花鼓的表演特点表现手法。通过实践去调查和思考当地的民风民俗,在遵循其艺术特色的前提下,充分汲取其他优秀的戏曲,民歌等题材,丰富和扩大运河花鼓的音乐表现力。同时要遵循理性科学发展的原则,尊重艺术的发展规律,使运河花鼓也应该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将民间优秀传统艺术因素不断发展下去。

四、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各种外来文化的不断渗透使得民间艺术的环境空间不断缩小,运河花鼓同样也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全面的了解运河花鼓,思考其现状、价值、传承与发展也是我们认真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的重要体现。认真研究、保护好运河花鼓,就是为振兴民族文化作出的积极贡献。随着国家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日益重视,政府对于各种文化的保护工作不断加强,相信运河花鼓的明天将会更加美好。

[1]杨民康 编著《中国传统声乐卷 民间歌舞》[M] 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9年第一版

[2]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编《民族音乐概论》[M] 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6年5月

[3]马盛德 金娟 著《中国民舞》[M] 苏州:古吴轩出版社 2010年5月第一版

猜你喜欢
花鼓台儿庄歌舞
从“歌舞演故事”到“故事演歌舞”——论“梅舞”的缘起与形成
浅谈藏北巴青“果谐”歌舞
姚锦新与《花鼓及其他中国歌曲》
探访“东方芭蕾”颍上花鼓灯“老带新”接力传承
歌舞欢庆“三月三”
歌舞爷爷
王企仁:创新不断的花鼓传承人
死灰里萌出了新生的嫩芽
花鼓桥
台儿庄树起民族精神的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