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艺术设计中空间艺术的运用

2013-01-28 08:25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河南郑州450000
大众文艺 2013年8期
关键词:室内空间艺术设计园林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艺术设计学院 河南郑州 450000)

环境艺术设计实为对空间的设计。环境艺术区别于其他艺术形式的根本在于其时空特性。无论是建筑内部的室内空间,还是建筑外部的园林空间,人们都可以身临其境去观赏、去行走、去触摸、去感受、去遐想。因此,在做设计的过程中,设计师应该时时考虑人们处于某空间时生理以及心理上的感受,尤其要注重空间艺术的运用,合理地组织空间,灵活地划分空间,充分理解不同的空间对人们生理及心理的影响。设计者若能做到这一点,则无论是面对室内空间设计,还是室外空间设计,均能够应对自如。

一、空间的组合

环境艺术设计首先应考虑如何将不同的空间组合在一起,以使人们无论在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能够取得良好的感受。

1.流动空间

在空间组合时,还应注重各空间的关系,讲究空间的起承转合,增强空间的流动性。对于室外空间来说,由于相对开敞,空间的流动性较易表现。时而是疏林草地,时而是曲径通幽,时而是开阔的水面或广场,使人们在游赏过程中取得丰富的心理感受。室内空间则相对封闭,即便如此,也依然能够创造出流动空间的效果,这也是当今室内设计的一大趋势。中国传统环境艺术为此提供了典范。以苏州留园的入口处空间的处理为例,其入口空间是一处50米长的狭长空间,若不加处理,必会使人感到呆板沉闷。而设计者在50米长的过道上,充分运用艺术手段,营造出了大小不同、开敞封闭相结合、充满光影变化的若干空间,丝毫没有乏味之感,彰显出流动空间的魅力。若将其空间组合手法运用于现代室内设计中,定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使空间更富有节奏感和韵律感。

2.空间对比

空间处理的艺术性很多时候是通过多个空间的对比来体现的。如空间大小的对比、高矮的对比、明暗的对比、形状的对比、开合的对比、收放的对比、虚实的对比、闹静的对比等。不同种类的空间在人们心理上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人们置身其中便会获得丰富的心理体验。例如狭小又封闭的空间与宽阔开敞的空间组合在一起,便会给人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将较暗的空间与明亮的空间组合在一起,会给人柳暗花明的感觉。一般,在入口处常用收的处理手法,为之后的放埋下伏笔,收与放的对比与写文章时的欲扬先抑是相吻合的。设计师通过灵活合理的运用这种对比手法便会取得一定的艺术效果。

3.空间过渡与引导

同写文章一样,不同的空间转换有时可以用到空间过渡的手法,使得变化不那么突兀。对于一些重要空间,到达之前,常会设置一些引导空间,使人们做好心理准备。例如,中国国家大剧院的入口设计成水下长廊的形式,使人们以这种独特的方式进入大剧院当中来获得不同寻常的体验,仿佛是为到达另外一个世界做的引子。室内空间和室外空间之间的转换也往往需要一定的过渡处理,比较常用的手法是灰色空间的运用。灰空间是建筑内外的过渡空间,如柱廊、檐廊等空间。它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室内空间或室外空间,却对人们有着特殊的吸引力。驻足其中,宛如一处港湾,既给人们以归属感,又能满足人们眺望外部空间的需求。在中国传统园林建筑中这类空间非常常见,邀三五友人,在廊下喝茶闲聊,或独自听雨赏花,无不是一种高尚的享受。而现代商业空间也常利用这类空间,设置座椅,使消费者非常乐于停留其中。例如,咖啡厅的设计就可以有意的创造或利用这类灰色空间,使人们在这类空间中边喝咖啡,边欣赏外部的风景。而在自然风光优美的风景区,更应充分利用灰色空间营造充满魅力的人性化场所。

4.空间序列

对于一些较为庄重、纪念性较强或有着厚重历史感的空间,则应以一些特定的序列来组合空间。例如博物馆的设计一般会按照历史顺序来安排空间,而一些纪念性的园林则会将所有的重要空间和建筑都组织在一条轴线上(例如中山陵)。罗斯福纪念公园虽没有明确的中轴线但也是以罗斯福总统在任的四个时期为依据将公园分为四个主要的空间。当然这种组合方式也并非平铺直叙,它们有主次以及起承转合的变化,以此来增强总体的艺术感染力。

二、空间的分隔

1.运用多种分隔形式

在大空间中划分出若干个小空间是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要经常遇到的问题。对于室内空间来说,空间的分隔手段一般是通过墙体、家具、各种高度的隔断或屏风、室内绿化等来完成,空间的分隔相对较明确。室外空间的分隔一般可通过地形的变化、各类建筑、植物、山石、景观设施、雕塑等实现,空间分隔得更加灵活、通透。空间因分隔物的高度、材料不同,可分为实隔和虚隔。实隔指实实在在的分隔,既阻隔人们的视线,又阻隔交通,使人们无法通过隔断,所分隔出的空间封闭性较强,如各类封闭的房间、天井、密林围合的空间等。虚隔则更侧重心里感觉上的分隔,有的只阻隔交通,不阻隔视线,如利用玻璃、漏窗、水面、绿篱、栏杆及各种低矮的隔断等来分隔空间,有的只在人们心理上产生一定的分隔感,如通过底界面或顶界面的变化、以及用柱子、疏林等进行空间的分隔。

2.创造渗透空间

在进行空间分隔时,为了增强设计的艺术性,设计师要考虑到空间围与透的关系,灵活的使用实隔和虚隔。例如,密斯的经典作品——巴塞罗那展览馆就很好的处理了空间围与透的关系,极具艺术性的进行了空间的分隔。通过自由设置的玻璃墙和延伸出的屋檐,不着痕迹的划分出了室内外空间,达到了室内外空间的融合与渗透。而内部空间则通过大理石墙面进行了自由划分,创造出极富流动感的空间。人们置身其中,变能感受到丰富的空间变化带来的趣味性。江南古典园林经常使用很多透空的门窗使分隔的各空间互相渗透,进行对话。许多个相互渗透的空间在一起便会产生深远的感觉。江南古典园林建筑善于将室外空间引入室内,强调视线的连续性,使人们透过开敞的隔扇、漏窗或者柱廊而获得室外一景,使室内外空间进行渗透,创造出了丰富的层次感。贝聿铭设计的香山饭店以及苏州博物馆新馆,充分吸收了江南古典园林的精髓,在进行空间分割时使用了富有江南园林韵味的漏窗,使室内外空间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是现代渗透空间设计的典范。

3.虚空间的运用

虚空间无需依赖界面的围合产生,更多的是通过暗示、虚拟等手法在人们的心理上营造一种空间感。例如,不使用隔断,可以通过地面图案或材料的变化,也可以通过吊顶形式的变化等同样可以在人们心理上开辟出一处空间。镜子内部的空间也是一种典型的虚空间,虽然这个空间不过是现实空间的镜像反映,但在人们在心理上确实对空间进行了拓展,使实际空间看上去刚大。若在风光良好的餐饮空间中使用玻璃墙,则无须进行太过复杂的设计,顾客便能享受到良好的餐饮环境,边进食边观赏外部的风景,这也属于虚空间的运用。在园林景观中,借远处的景观来扩大本空间的案例更是不胜枚举。例如拙政园借北寺塔影,颐和园远眺西山,寄畅园借惠山山景等。明月清风花香更是随处可借。远景如画般融入了本空间,虽为虚空间却能起到实际的视觉效果,人们在此空间,却能感受到彼空间,空间的意境由此而生。对于讲求诗情画意的园林来说,意境还可通过匾额和楹联来体现,人们从中感受到的则是更为广阔的精神世界,与古人对话,而这些,则是虚空间的极致了。

[1]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分析.中国建筑出版社.2000年12月

[2]傅立宪.环境艺术中空间与场所探析.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06)

[3]潘祖平.中国传统环境艺术中的空间观念.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

[4]李克.环境艺术空间设计的韵律美.文艺研究.2005(04)

猜你喜欢
室内空间艺术设计园林
幼儿园室内空间色彩设计研究
《室内空间设计》
湖南师范大学作品
陶瓷艺术品在室内空间中的应用探讨
清代园林初探
室内空间设计之住宅设计
古代园林里的“美人”
和千年园林的今世之约
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混沌之美”解读
河北师范大学艺术设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