缬沙坦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3-01-29 10:47刘戈张丽峡刘淑婧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5期
关键词:心肌病缬沙坦心动图

刘戈 张丽峡 刘淑婧

缬沙坦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刘戈 张丽峡 刘淑婧

目的 研究缬沙坦治疗扩张型心肌病(DCM)的临床疗效。方法比较案例分析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收治的DCM患者86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进行强心、扩血管等常规治疗的常规组及常规治疗+缬沙坦治疗的治疗组各43例,比较组别间治疗前后超声心动图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临床症状上,治疗组症状改善更为明显,疗效上治疗组的显效率76.7%、总有效90.7%均显著高于常规组,无效率9.3%则显著低于常规组的32.6%(P<0.01)。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以缬沙坦治疗,能更为明显地改善DCM患者心功能、心肌扩张状况及心脏收缩功能,有效切断AngⅡ导致的心肌扩张的恶性连锁反应,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

缬沙坦;扩张型心肌病;DCM

扩张型心肌病(DCM)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心率失常、进行性心力衰竭、血栓栓塞及猝死等[1]。该病进展比较缓慢,病情变化不明显,因此不容易被患者觉察,具有较强的隐蔽性,是当前医学临床治疗的一个难点之一。在进行常规强心、利尿、扩张血管等治疗之外,采用缬沙坦治疗对改善症状、提高治疗成功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笔者在此结合我院近年采用缬沙坦治疗DCM的临床实例来探讨其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入选资料为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间收治的严格符合WHO关于心肌病诊断标准的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86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经心电图、心血管造影、彩超等常规检查,严格排除严重脏器功能障碍、心动过慢、感染、合并急性并发症、低血压及对临床所用药物过敏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将86例患者均分为常规组和治疗组各43例,组别间在患者基本资料上差异不明显,见表1。

1.2 治疗方法 常规组患者进行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主要包括利尿、强心、扩血管、抗心律失常治疗等。深静脉血栓形成及血管栓塞患者采用华法令进行抗凝治疗。嘱咐患者注意充分休养,并适当给予维C、辅酶A等有改善心肌代谢作用的药物。

治疗组在常规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缬沙坦(生产商: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0217),口服1次/d,80 mg/次。患者病情恢复稳定并日渐好转后药量改为160 mg/次。连续治疗3月。

1.3 疗效判定 治疗前后均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密切观察并记录三项指标: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室后壁厚度(LVWP)。

治疗3月后,2组均按照心功能分级改善状况进行疗效判定,其中心功能分级改善≥2级为显效,改善>1级为有效,分级不变甚至恶化为无效。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组别间项目比较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为α=0.05。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患者症状改善情况 治疗前后2组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显示,在LVWP、LVEDD、LVEF三项指标上,2组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其中治疗组改善更为明显,且治疗后治疗组的改善效果更是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见表2。

2.2 组别间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的显效率76.7%、总有效90.7%均显著高于常规组,无效率9.3%则显著低于常规组的32.6%(P<0.01),见表3。

表1 组别间基本资料比较

表2 治疗前后患者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比较(±s)

表2 治疗前后患者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比较(±s)

注:t1、P1为组别间治疗后的比较结果

组别 项目 LVWP(mm) LVEDD(mm) LVEF(%)常规组 治疗前20.3±7.5 69.8±4.6 32.6±6.8 (n=43) 治疗后 17.0±4.3 65.3±6.8 27.4±6.2 t值 9.2635 8.1262 10.2358 P值 0.0457 0.0411 0.0365治疗组 治疗前 19.26.6 71.16.3 31.85.9 (n=43) 治疗后 11.86.1 62.34.5 25.15.7 t值 13.2514 14.3329 18.9631 P值 0.0086 0.0071 0.0059 t值1 15.2698 8.6323 8.5674 P值10.0064 0.0452 0.0428

表3 组别间临床疗效比较(例,%)

3 讨论

DCM的病理生理改变为双心室或左心室扩张伴随心源性猝死,临床上表现为心室腔明显扩大、心功能不全,严重者甚至会导致恶性心律失常甚至猝死。DCM的致病机理为:血管紧张素受体Ⅱ(AngⅡ)通过血容量作用及循环血流动力学来影响血管和心脏功能,从而直接或通过增殖效应促进心血管的肥厚。此外,AngⅡ与特异血管紧张素受体(ATI)相结合后,会引发更为强烈的促进血管增生及血管收缩作用,加快钠水潴留,加重心功能不全[2]。因此,DCM的临床治疗重点为抗心律失常及充血性心力衰竭。

缬沙坦是临床较为常用的特异性AngⅡ受体阻滞剂,它能通过与ATI的竞争性结合来抑制AngⅡ对DCM患者病况的影响,具有显著的扩张血管和改善心功能作用。其具体作用为减轻患者心脏的负荷,改善肾排钠量,抑制血管平滑肌及心肌的异常性增生,减轻或避免血管性水肿或干咳等不良反应[3]。

结合本文研究可知,在常规DCM治疗基础上,配合以缬沙坦治疗能够更为明显的降低患者的LVWP、LVEDD、LVEF,临床疗效更为显著。表明在常规抗心力衰竭的基础上,配合以缬沙坦治疗能更为明显地改善患者心功能、心肌扩张状况及心脏收缩功能,减轻心脏负荷,同时有效切断AngⅡ导致的心肌扩张的恶性连锁反应,是一种高效、安全的治疗方法。

[1] 郭山岭.缬沙坦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临床观察.中国实用医药,2011,8(10):456-458.

[2] 吕亚林.缬沙坦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临床疗效评价.中国实用医药,2011,5(06):76-77.

[3] 汪砚雨.缬沙坦在扩张型心肌病中的临床应用.中国医药导报,2009,5(03):89-90.

472000河南省三门峡市黄河三门峡医院内科

猜你喜欢
心肌病缬沙坦心动图
超声心动图诊断Fabry病1例
王新房:中国超声心动图之父
从缬沙坦结晶母液中回收缬沙坦
伴有心肌MRI延迟强化的应激性心肌病1例
早孕期超声心动图在胎儿严重先心病中的应用
超声心动图诊断Loffler心内膜炎1例
缬沙坦和雷公藤多苷联合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蛋白尿的效果
补硒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效果研究
丙种球蛋白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疗效观察
缬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高血压合并蛋白尿46例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