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背景下职业农民的培养

2013-01-30 04:10
中国发展观察 2013年8期
关键词:农民职业培训

◎ 范 翔 陈 泽

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全面造就农村人才队伍,着力解决未来“谁来种地”问题。党的十八大明确要求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又指明了方向,要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机制,要加大力度、加快步伐发展农民合作社,着力加强农业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而且首次提出要发展“家庭农场”,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要解决职业农民的问题。

新农村背景下职业农民的涵义

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指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自此,我国的新农村建设迎来了高速发展期,是在我国总体上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新阶段后面临的崭新课题。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社会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我国现在已经跨入工业反哺农业的新阶段。因此,我国新农村建设重大战略性举措的实施正当其时。

新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离不开广大农民的参与,而且与农民素质高低有直接关系,农民的思想观念、农业知识、实践能力和管理水平都会间接地影响新农村建设的成功与否,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眼界开阔的新型农民,有专业知识,懂经营管理,能够不断汲取新的技术理念,综合素质较高的农民队伍。

职业农民首次出现在2005年农业部颁发的《关于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百万中专生计划”的意见》中。2006年年初,农业部进一步提出招收10万名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服务以及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等领域的职业农民,把他们培养成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村专业人才。2007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首次正式提出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2007年10月,新型农民的培养问题写进党的十七大报告。这是国家层面的几次重点阐述,职业农民、新型农民等概念的提出是当前新农村建设理论和实践领域的重大创新。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陈锡文对2013年一号文件解读中提到,我国现在有2.6亿农民进入城镇和二、三产业就业,人口流出的村庄出现“空村化”现象。以职业农民来解释“谁来种地”这一问题的说法得到了广大学者的肯定。中国农业大学农民问题研究所所长朱启臻教授给职业农民下的定义是,以市场运作实现利润最大化为目的、以农业为稳定职业、具有较高素质和社会责任的农民。职业农民是新农村发展的中坚力量,他们的经营理念、资金技术和抗风险能力较之传统农民都要强很多。

我国职业农民的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30多年,城镇化高速发展,农村失去了大量劳动力,在剩余的农业从业人员中职业农民成为了大家重点关注的生产群体,务农人员专业化生产、科学化管理、集约化服务的特点非常明显。以陕西为例,有关数据显示,目前陕西省农业劳动力总数1800多万人,而且一多半是女性,其中职业农民只有200万人,他们有些是种植大户、养殖大户,有些是科技服务型人才,也有些是搞经营管理的农民企业家。其中,生产型占到70%,科技服务型占17%,经营管理型占13%。通过分析职业农民的发展现状,会发现很多问题。

(1)人员素质问题成为主要发展瓶颈

我国农民受教育的程度整体偏低,科技素质还不是很高,有关数据显示,我国农民平均受教育的年限是7.8年,初中、小学文化程度占70%以上,高中文化不到18%,跟城镇受教育程度相比差距较大,农村的基础教育任重而道远。新农村建设需要有一批农业技术和经营管理过硬的复合人才,要有开阔的眼界和灵活的头脑,能够把握国家政策,而现阶段农民队伍整体受制于文化素质的影响,不利于新技术、新观念的学习和推广。

(2)职业农民的教育培训有待加强

据统计,目前留乡务农的劳动力平均年龄在45岁以上,且以妇女居多,参与技能培训的积极性不高,经营管理意识和法律意识相当薄弱,教育培训亟需加强。然而我国现有的农民职业教育培训层次很低,师资力量严重匮乏,自身的培训能力就不达标,不能适应职业农民的发展需要。培养我国的农民技能,不仅要依靠农村的基础教育,更主要的是不断完善农村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不局限于单纯的农、林、牧、渔,而应该从农业中走出来,扩展到加工、运输、服务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另外,通过问卷调查,我们了解到职业农民对于教育培训需求强烈,但他们没有时间空闲或受经济制约,不能够就读于一些职业学校,希望国家相关部门在调查研究之后,能够给予政策倾斜,以做到实际的支持职业农民的教育培训。

(3)职业农民队伍总量仍然偏小

中央农办杨尚勤局长曾撰写专栏文章,分析了当前农村劳动力的状况,重点推介了职业农民这一发展方向。传统农民农忙时回家务农,农闲时外出打工,基本脱离了土地束缚,对于自家土地不像以前那么重视,投入不够自然也就不太计较土地产出,农村青年人中学毕业后纷纷进入城镇,大量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很少有人专心务农。职业农民则不同,他们以农业为职业,热爱农业重视农业,是建设美丽新农村,发展农业现代化的中坚力量,但现阶段职业农民队伍总量偏小,不能起到立竿见影、推波助澜的作用,眼下农村劳动力总量过剩与职业农民短缺的结构性矛盾明显存在,还需要不断壮大力量,未来大量耕地的规模化、产业化经营等待着职业农民的大显身手。

培养职业农民的路径选择

(1)提高职业农民素质,推进教育优惠政策

职业农民的发展离不开教育这一基本前提。要加快推进农民免费接受职业教育培训的优惠政策,这点可以借鉴河南省的做法。2013年,河南省夏邑县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把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与产业发展扶持政策紧密挂钩,对新型职业农民提供优惠政策。根据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需要,选派优秀农业技术专家无偿提供新型农民职业技术培训和专业技术服务,包括组建农业科技110指挥中心、村级农业技术服务站等,为新型职业农民出诊服务,解决农业生产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我们应借鉴先进省市的优秀做法,健全农民教育法律法规的体系建设。在法律法规的支撑下,积极推进教育优惠政策向农村延伸,力求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地培养职业农民,为职业农民的教育培训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2)建立健全职业农民培训体系,创新培训方式

职业农民的培训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许多部门通力合作,尤其结合我国目前职业农民教育培训投入不足、教育机会不均衡等问题,更需要政府部门进行统筹规划。建立和完善职业农民培训体系,就是要形成一种高效、协调的运行机制,大力营造对职业农民进行培训的社会氛围,鼓励职业农民采取半农半读的形式,就近接受教育培训。

要加强职业农民培训的针对性和创新性,需要根据不同地域的特点因地制宜地开展培训工作,根据不同产业职业农民的特点因人而异地运用培训方法。培训形式的选择除了常规的现场教学、案例教学外,还可增加观摩考察、互动学习等方法。在培训结束后还可以定期进行跟踪指导,切实解决农民生产过程中的具体问题。

关于这一点,甘肃省的经验值得推广。2011年6月1日起《甘肃省农民教育培训条例》正式施行,该条例从体系建设、教育培训、监督管理、法律责任方面逐一对农民教育培训问题作出说明。仅2011年一年就有12万农民享受到这一政策,已免费接受教育培训。培训采取进村入户、现场示范、参观考察、定点集中、订单培训、上岗实习等方式,在开展农业职业技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农民创业能力教育培训的同时,兼顾科学文化、法律政策、权益维护、安全生产、卫生健康等方面的教育培训。

(3)建立职业准入制度,鼓励农民获取相关证书

改革开放浪潮的推动使得我国职业准入制度初步确立,职业资格证书已成为人们就业的“敲门砖”。事实上,农业的生产和经营是一种操作性、技术性都非常强的工作,农民要想真正地迈入职业化,那么不可或缺地需要实施职业准入制度。

各省市应积极鼓励农村青年参加各类职业技能培训并获取资格证书。自2011年起,江苏省对农村劳动力参加定点培训机构培训并获得初、中、高级《职业资格证书》,规定可享受财政奖励补助政策,给予相应的资金奖励。这样一来,在切实为农民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积累农业生产经验的同时,对现代农业的发展有积极作用。

(4)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以培养职业农民

职业农民的发展不单单凭借制度、教育、培训这些硬性条件就可完成,它还需要社会环境这一软条件。长期以来,农民的社会地位低是农村劳动力离开农业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社会予以农民充分的尊重和应有的地位是职业农民成长壮大的必要社会环境。

要去除人们对农民的刻板传统印象,大力宣传务农也能致富奔小康的案例,营造城乡一体化要素流动的环境,引导社会有志青年在广阔的农村和农业领域就业创业和施展才华。要彻底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壁垒,鼓励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成为新市民的同时,也要鼓励城镇人才到农村经营农业成为新型职业农民,真正实现城乡人才双向流动。只有创造良好的职业农民成长环境,职业农民的培养才会成为可能。

猜你喜欢
农民职业培训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