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武术文化休闲功能与特点的研究

2013-01-30 11:41王晓燕
浙江体育科学 2013年5期
关键词:技击传统武术武术

王晓燕

(杭州师范大学 体育与健康学院,浙江 杭州 310036)

传统武术文化属于哲学体育范畴,其实质在有关体育原理的理论语句中直接显露着中国基本哲学范畴。中国哲学中最重要的专门范畴,如太极、阴阳、乾坤、天地、气、道等深刻而浓厚地浸透在中华传统武术的语义表述之中。武术源于中华传统文化,并在中华传统文化的环境里发展与完善,其形成于发展过程中既充分涵盖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内涵,又能充分体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特征。

传统武术如同中华民族的艺术、医学一样,是中国传统哲学的生动体现和具体化。“天、地、人”是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中最关心的本质问题。所谓天地就是“生”,《易·系辞下》说:“天地之大德曰生”,而“易”就是“生生之变也”。正因为“天地者,生之本也”,那么,作为天地之物的人,就必须“参天地,赞化育”。“天道、地道、人道”及其相互关系是中国传统哲学的基本骨架,同样也构成了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根本依托和主要特点。

21世纪人类的闲暇时间不断增加,休闲生活相伴而生,休闲文化也应运而生。休闲是人之生命的一种状态,是一种人的社会化、人性化的过程,是一个人完成个人和社会发展任务的主要存在时空。现代休闲不仅是寻求快乐,更主要是追求生命的意义。休闲时代的来临,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新的气象,人们的需求更加多元,身心健康成为世人首要需求。为了主动迎合广大民众的需求,体育更广泛地纳入休闲生活,成为现代休闲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伴随着现代休闲生活的兴起、发展与完善,传统武术被推向了休闲文化与休闲生活的中心。传统武术文化休闲功能与作用倍受民众的喜爱,唤起了更多的人以更多的时间和热情参与休闲武术文化活动之中。为此,采用文献阅读和理论分析等综合方法,把中华传统武术深入到“文化”与“休闲”层次来研究,通过中华传统武术文化休闲功能与特点的系统研究,加速中华传统武术文化休闲功能的不断创新和健康发展。

1 传统武术文化休闲功能的变迁与走向

1.1 生活方式的变迁加速传统武术文化休闲功能转型

中国传统武术是在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和高度专制的社会所提供的文化氛围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历史上以个体农业经济为基础,以宗法家庭为背景,以儒家伦理道德为核心的社会文化体系对中国传统武术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传统武术与中华传统文化的高度一致、协调,一方面促进了中国古代体育的繁荣,另一方面自然生态族传统武术作为休闲手段是一种原生态的,存在着大量的与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和形式。传统武术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核心是技击性。武术的健身功能、娱乐功能、竞技表演功能、教育功能等,都是通过以技击性为动作设计原则形成的各外攻防技术动作来实现的。但在人为状态阶段,民族体育被时代所要求,为文化所驱使,出现了丰富的源于生产、生活,而又高于生产、生活的内容和形式。不过无论是何种状态,时代对民族体育的休闲化改造是必然的。“在特定民族文化的范围内,民族性是对该民族文化特征的最高层次的抽象,是普遍性;而时代性则只是文化在特定时代的具体特征,是特殊性。在世界文化范围内,民族性是特定民族全体成员所共有的精神形态的特征,是特定民族的心灵赖以与其他民族相区别的特殊性;时代性则是世界各民族在相同时代的精神的共性,是特定时代各民族的文化精神赖以相通的普遍性[1]。”

没有一种民族体育作为休闲手段时是一种原始、粗糙、低俗的形态,它都是经过人们的改造,是以符合时代价值取向的形式出现。中国传统武术经过当代的改造已经成为现代人比较时尚的一种追求返璞归真的休闲体育生活。休闲本身就是一种在生产之余的,游离于生存劳作活动之外的人类活动,因此必定与生产、生活的技能相异,表现为摒弃野性、复原人性、追求时尚、追逐乐趣的特性。然而,现今的休闲体育活动具有一个显著的特点,这就是“快餐式”。由于社会的运行速度所决定,人们已经习惯于快节奏。而且,社会也难以容纳节奏缓慢的事物,迫使着整个社会向着快节奏方向不断前进。由于生活方式的变迁加速了传统武术文化的转型,传统武术文化的休闲功能也受到这种趋势的影响,出现了大量的简便易学、灵活机动的休闲生活化的项目,比如“八式太极拳”、“健身气功”等的引领,带动着更多的中国传统武术和民族体育向着休闲生活化方向演进,并成为现代休闲体育和休闲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1.2 健康高雅的武术文化品位和休闲功能有利于人们接受和享用

进入智能社会后,大量的脑力劳动,快捷的生活和工作压力,人们期待换换环境,呼吸一点新鲜空气,喂养一下饥饿的肌肉。而休闲时代的到来,生活方式出现前所未有的以人为本的局面,以健康、娱乐为目的的生活成为人们选择休闲的根本动力,通过体育活动促进人的身、心、群、德全方位发展。由此,中国传统武术有机会全面进入人们的生活,有机地构成了现代休闲文化和休闲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休闲时代的到来,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结果,更是人类文明的结果。休闲时代的到来,为人类生活提供了更为丰富的精神享受,使人们的生活质量得以较大程度提升。

传统武术在生存背景的转变之后,其生存方式和内容必须随机应变,以求维护自我的生存价值。人们现在看到的武术多以表演艺术为主体,很少表现出技击性。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诸多社会因素发挥着重要影响,诸如城市生活的形成、市民阶层的出现、休闲文化的诞生、民众需求的拓展、以及武术技术体系的健全等组成一种促进因素,促使武术由残酷的技击性过渡到儒雅的表演艺术性,这种转化趋势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是人类对攻击性的转化和升华的结果,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融合智慧所在,是人类文明的象征。在漫长的社会演进中,武术攻击性所表现出来的技击性逐步变异成非技击性,为竞技艺术性、休闲生活化所取代,成为人类攻击性成功升华的典型。

在人类日趋广泛交融的未来,文化的认同基准是高雅,因为休闲文化是人类文明最重要的成果之一,它属于上位文化,是在人类不断地实践过程中逐渐针对人类自身的认识过程和结果,休闲活动内容是文化的有机构成,能够成为休闲内容均为历经“自然”和“人为”过滤后的高雅元素的有机组合,只有这类元素才能够成为人类共同认同的内容。同时,在现代社会生活中,人类会更加清醒地认识阻碍人类健康发展的非文化成分,消除人类本性中的流弊,以高雅塑造人类的完美人格,构建崇高的余暇文化。“文化”与“休闲”等综合因素促使着中华传统武术必须顺应时代的要求,进行相应的演变和创新。简单与易行,实用与时尚的现代审美情趣和表现形式,成为传统武术全面传承和品味提升的重要途径。因此,中国传统武术文化与现代休闲文化和休闲生活中的不断地融合,所化传递的“正能量”有助于人类的身心健康和谐发展。健康高雅的武术文化品位和休闲功能有助于加速中华民族的文化品味的提升,有利于人们认识和践行科学健康的先进文化,有助于全人类接受并享用这种文明。

2 传统武术文化休闲功能演变与形成的特点

2.1 “养生行气”奠定了传统武术文化休闲功能演变与形成的基础

在人类文明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东方文明是一个具有远见卓识的文明,尤其是中华民族,在这个民族的体育文化中包含着丰富的休闲体育素材。中华民族传统体育中大多追求一个“养”字,此“养”乃养生、修身,实际上多是欣赏和践行休闲均衡而平安的生活。传统武术文化休闲功能的转型是主动适应当今社会环境后的演变而形成。中华传统武术的本质属性也随之发生必要的改变。现今武术中的技击性的逐渐减少,是竞技与健身、休闲与娱乐有所增加,这种转变表明中华传统武术具有很强的社会适应能力,表现最为突出的是太极类的休闲与养生活动倍受人们的青睐。

同时,传统武术是与传统中医密切相关。传统武术文化的理论是以中医的阴阳五行说、经络学说、脏象学说等基本理论为生理学的依据的。传统武术文化认为人可以通过与自然的交换,达到排除浊气,汲取真气,五脏通达,六腑协调,因而认为决定人健康和寿命的根本原因在内不在外。对身体的发展并不作过高的要求,以养护生命、祛病、防病和延年益寿为主。崇文尚柔,以静养生是其活动的特征,很少有肌肉剧烈收缩的运动方式。中医理论认为,人之一身,“惟精气神”为三宝。精气神三者是相互联系的,“精盈则气盛,气盛则神全,神全则身健;精生于气,气化于精,精化于气,气化于神”。传统武术在讲究“养生、修身”的同时,特别强调“意念”的作用和内部修炼。意念原本就是保持或追求人的思想自由驰骋。传统武术不仅重视内在的“精气神”的锻炼,而且还强调以内形于外、重在外在的攻防技击技术动作的演练,因而收到内外兼修、强身健体的健身效果。

由于追求意念,才发展了中国传统武术文化,强调“以心会意,以意调气,以气促形,以形会神”。追求的是一种有氧运动。这也是传统武术文化休闲功能演变与形成的特点的主要原因之一。传统武术有显著的健身养生和休闲娱乐的价值,越来越被世界各国人民所认识,也为中国武术走向世界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2.2 “天人合一”夯实了传统武术文化休闲功能演变与形成的基础

中国哲学强调的是人与自然的交融和协调。认为宇宙、自然界、人都是由“气”构成的一体,作为三道之一的人,必须与天地(即大自然)保持协同,才能保全性命,维持健康。“天人合一”的观念是中国道家哲学本体论。它认为人和自然在本质上是相通的,人应顺乎自然才能获得生存与发展,并为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打下了思想基础。顺应自然的“天人合一”构成了极其重要的中国传统武术文化观念,而且这种观念使传统武术明显地刻上了“合一”的痕迹,如:形神合一、主客合一、理气合一……不主张事物的极限发展,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追求在宁静、冥想中悟道,注重人体机能与外部世界的联系与和谐。

由于,传统武术文化蕴涵着深刻的哲理思想,具有修心养性的功效,讲究人到自然中去,到阳光中去,把人的运动同周围环境密切联系起来。武术练功要求按不同的季节、时辰、时令等,根据自然界和人体机能的变化,采用不同的方法,来达到练功的目的。因而,中国传统武术中出现了西方体育少有的模仿动物活动的肢体运动,如八段锦、五禽戏、鹤翔桩、大雁功、猴拳、蛇拳、鹰拳等。传统武术练功是把人作为一个整体来训练,讲究“内练精气神,外练筋骨皮”、“内外合一,形神兼备”。其技击对象进一步被虚化、弱化、淡化,没有或少有的攻击目标,缺少或较低的诱因情境下攻击性越发内隐且内敛,非技击性越发外显。“天人合一”夯实了传统武术文化休闲功能演变与形成的基础,容宣泄、熏陶、修养为一体,成为是人类文明社会发展过程中最具东方特质的文化形态。

中国传统武术文化注重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天人合一”的思想贯穿在各种形式的“养生行气”、“自我修炼”与“自我娱乐”活动中,大大丰富了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内涵。日本的冈田武颜对此作了精辟的概括:“中国儒学的万物一体论、天人合一论,基于天人共存、人我共存的立场,是一种宽容的具有普遍性的思想,足以帮助免去现代社会的弊病。”当然,强调和谐,并不是被动地适应自然和社会,而是要发挥人的主动意识,去主动地能动地改造自然,促进社会进步[2]。

2.3 “礼仪道德”催化了传统武术文化休闲功能演变与形成的组合

传统武术文化中的“养”又是以“自养”为主,不倚他人。养生与养心、养性、养志有关,通过身体锻炼实行从外达内、由表及里的身体有形活动来促成形而上的无形精神的升华,实现理想人格的塑造。中国人遵行的“礼仪道德”和行为对传统武术文化的演变和完善发挥推波助澜作用,“技击动作”仅是传统武术作为独特文化形态的身体文化原材料之一,但它不是武术的全部。构成中国武术文化的原材料不单是技击动作,武术更多的是在改变这些原材料的文化因子。突出强调了对参加者的道德要求。再如中国的武术,很早就有礼的要求,后形成了独立的概念——武德。从文化核心要素上讲,将野蛮的行为,好胜的心态,强化在“伦理”、“道德”控制之中,反映出“谦虚”、“礼让”、“尊敬”,以及“不争”的人格魅力,才是中国武术的文化之魂[3]。

武术技击性虽然起源于人类的原始攻击本能,但是在人类进化进程中,这种技击性在钱穆先生所概括的和平文化、伦理文化、内倾文化、审美文化等稳定的中华民族社会文化导向作用和熏陶下,全社会开始了价值取向的转移,向着重方法、讲技巧、究用意、求行气、追用劲、促和谐、谈心胜、兴完善的“内圣外王”君子式的格斗较技、竞艺休闲方向转移和发展[4]。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影响下,传统武术文化十分注重道德因素的培养,强调礼仪为先,使得中国古代的一些竞技运动带有浓郁的礼仪文化色彩。取自于健身娱乐等元素的内容非常丰富,并以此较技、竞艺、休闲,体现中国武术文化之魂不是攻击性十足的搏击术,而是建立在伦理基础上的竞艺休闲技术,这种情况催化了通过非技击性的武术套路的繁荣,并成为亿万大众参与现代休闲活动的首选项目。

2.4 “自我修炼”与“自我娱乐”拓展了传统武术文化休闲功能演变与形成的组合

人是艺术的中心,是艺术的源头和归宿。人所创造的艺术直接与美联系在一起,凡是艺术的东西都会使人产生美的感悟,正如尼采(Nietzsche)所言:“没有什么是美的,只有人是美的:在这一简单的真理上建立了全部美学,它是美学的第一真理。”人类所创造和从事的体育是一项人与美联系最密切的实践活动,它是一种与健康生命有关的艺术实践。武术是智慧的中华民族所创造的人体艺术,作为中华民族体育有机组成部分,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和教育手段,在其发展历程过程中,必须顺应当时的社会需要,并服务于社会。随着时代的发展,武术的艺术性、休闲性逐步取代了技击性,成为人们观赏和习练的根本出发点。

同时,传统武术的主要目的在于祛病、防病、延年益寿,这种作用主要靠自身的修炼领悟来完成,不是借外力之功,更不是通过与人较力较气来实现。传统武术文化活动的方式表现出“自我修炼”的特点,即以个体活动为主,讲究自我锻炼,并不提倡相互争斗和相互对抗,较心较智,较人格的高度,较修养的深浅。同时,现代生活传统武术文化正从“自我修炼”转向“自我娱乐”,演变发展而成的各种“养生气功”、“配乐太极”、“养生保健”等。由个体向群体、由封闭向开放方向发展的传统武术转向休闲与娱乐,既有利于人们从习武中获得身心的愉快,也有利于人们对武术的参与或观赏中获得艺术的享受,并在社会大众休闲娱乐生活中得到发展,有利于中国武术走向世界。

综观人类文化发展的历史,中国武术同国外其他体育项目一样,都与国家或民族的政治、经济、科技与文化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与相互影响。因此,中国武术和国外其他体育项目都是社会发展与文化发展的产物,同属于世界体育文化的范畴。而历史上任何一种优秀文化不仅是一个国家或民族高度发达的象征,而且将会成为世界人民的共同文化财富。传统武术文化所蕴含的物质与精神的休闲功能,有利于传统武术文化从地域性起源到全球化,符合人类文明进化特征的属性具备恒常特征,构成人类永恒的生活伴侣。加速中华民族的文化品味的提升,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和谐发展,有助于全人类接受并享用这种文明。

3 结束语

融入全球化是当代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时代特征,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与进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闲暇时间的增多,唤起了更多的人以更多的时间和热情投入到对休闲武术文化的参与中。伴随着全球化的进程,以西方文化为主导的大众娱乐逐步成为当代世界的强势文化而不断扩张。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面临的一些尴尬及冷落,正是这种强势文化无孔不入的结果。世界文化多元化是人类文化生态形式平衡发展的基础,也是人类文化多样化得以传承发展的有力保障。传统武术是中华民族长期发展的一个文化形式,它蕴涵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只有不同民族之间相互学习借鉴,才能保持各民族独有的自身活力并呈现出良好的人文社会环境。

关注中华传统武术融入到“文化”与“休闲”层次的研究,就是创建持久的现代休闲生活情境中传统武术文化内容和优雅的文化品味,营造“动”、“静”相宜的武术休闲文化的境界。既能引导和吸纳广大的民众参与武术休闲文化活动,使其成为人们生活方式的组成部分。又能促进人们构建科学、合理、卫生的生活方式,加速中华传统武术的不断创新和健康发展。传统武术文化休闲功能所呈现出蓬勃生机的正能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1]许苏民.人文精神论[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49.

[2]伍晓军.体育文化学[M].北京:军事谊文出版社,2002:260.

[3]王岗.对“技击是武术本质特征”的另类思考[J].武术科学,2007(11):1.

[4]邱丕相.中国武术文化散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62.

猜你喜欢
技击传统武术武术
中华武术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人文视域下武术技击术规则的演变与发展
基于养生视域论传统武术的现代传承与发展
云南彝族传统武术溯源
传统武术在高等教育中发展研究
二十四式太极拳技击含义探析
少林拳实战技击精粹(上)
南派洪家拳之技击基础
新型涵道武术擂台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