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合理应用

2013-01-30 14:16曾为驰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3年9期
关键词:两性霉素类药物抗菌

曾为驰

抗生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合理应用

曾为驰

抗生素类药物在预防治疗人类疾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也有其不良反应及毒副作用,因此对其合理使用至关重要。本文对抗生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其合理使用方面进行了综述。

抗生素;不良反应;合理使用

在人类与疾病的斗争中,致病性生物菌与人类抗生素的使用一直处于一种演变与发展中。抗生素自诞生以来,广泛地应用到国内外医学界,对于各种感染性疾病的治疗产生了较大的作用,也挽救了许多患者的生命[1]。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大量、广泛、长期地使用抗生素,严重地破坏了患者机体防御屏障的正常菌群,产生了大量的耐药菌株,也使患者二重感染的可能性进一步增加,同时使患者的医疗费用大幅度增加[2],还增加了患者的身心痛苦。因此,社会各界都极为关注合理、正确使用抗生素的问题。

1 抗生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

1.1 特异性反应特异性反应与患者缺乏遗传性酶系统密切相关,它是指患者使用抗生素后,出现与抗生素作用完全不同的反应。两性霉素B和氯霉素进入人体后,会迅速进入红细胞内,引起变性血红蛋白。两性霉素B和氯霉素对于酶系统正常的患者无任何影响,但对于既往存在遗传性变性血红蛋白血症者,则会出现变性血红蛋白[3]。

1.2 过敏反应过敏反应是抗生素类药物中最为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是由于患者自身的个体差异,或者药品中的杂质以及降解、聚合、分解、氧化产物在体内的作用。过敏反应主要有药物热、血清疾病、溶血性贫血、过敏性休克等[4]症状。

1.3 二重感染抗生素相关性结肠炎由产毒的厌氧芽胞梭菌处生长而来,可引起体液渗出、肠壁坏死、发热、严重腹泻等现象,甚至有可能会引起休克、失水等症状,口服万古霉素和甲硝唑可治愈;白色念珠菌感染是最为常见的真菌疾病,表现为假膜性结肠炎、口腔鹅口疮,可用抗真菌药物治疗。

1.4 毒性反应免疫系统的毒性在临床上较为少见,但时有报道,如四环素、克林霉素、氯霉素、头孢噻吩、两性霉素B均会毒害机体免疫系统。肝脏毒性中,克林霉素、林可霉素、苯唑青霉素、红霉素可引起胆汁淤积型黄疸;氯霉素偶可引起肝细胞性黄疸;两性霉素B、四环素、链霉素可引起肝细胞性黄疸;青霉素中的氨苄西林、羧苄西林、苯唑西林及头孢菌素中的头孢噻啶和头孢噻吩可引起转氨酶升高;大剂量四环素可引起浸润性重症肝炎;两性霉素B可引起中毒性肝炎[5]。肾脏毒性中,如替考拉宁、万古霉素、多黏菌素类、氨基糖苷类等抗生素通常都会损害肾脏。如头孢噻啶会损害人体的肾功能,氨基糖苷类可损害近端肾小管,偶可致蛋白尿、少尿、血肌酐值升高、血液尿素氮等。

2 抗生素类药物的合理使用

2.1 用药目的明确,合理选择有效药物[6]。抗生素都具有不同的抗菌谱,即使是广谱抗生素也有其各自不同的抑菌效果和细菌的敏感性;同时随着抗生素的长期大量使用,细菌的耐药菌株也随之增多,因此,治疗时首选抗菌药品对细菌感染极为重要。在临床使用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时,应及早分离出致病菌,并进行细菌的药敏试验,以便选择适宜有效的抗生素。

2.2 严格按照上级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医院感染管理方法,并建立完善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督管理长效机制,执行抗菌药物分级管理,不断优化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结构,确保广大患者和人民群众就医用药安全。同时,持续强化全体医务人员抗生素相关知识教育,此外,医院还定期对入院患者使用抗生素的情况进行调查,对涉及抗生素的处方,统一保存,以备后期检查。加大健康知识及乱用抗生素类药品危害的宣传,采用医患沟通等形式,宣传抗生素类药品的用途、用法和区别等,全力推动抗生素管理再上新台阶。

2.3 建立健全用药质量管理制度,医院院感管理部门应大力加强对处方和病历的抽查,重点观察抗生素应用情况,加大奖惩力度,实行质量考评。将抗生素的管理分成三线,每一线抗菌药物设定相应的权限,尤其是要限制性应用二、三线抗菌药物,选用药物的依据必须是药物敏感性试验、细菌学诊断、临床诊断等。

2.4 使用抗生素用量要适当,给药方式要正确。抗生素都有其各异的药代动力学,用药时应根据每种药物的药效学、药动学参数(药物半衰期、抗生素后效应、血浆蛋白结合率等)等知识与新进展来确定所用品种的用药方法和用药剂量。

2.5 使用抗生素必须强调综合性治疗的重要性[7]。使用抗生素时必须应用各种综合措施,以提高机体的抵抗力,如清除局部病灶、治疗原发疾病、控制高热、补充血容量、纠正酸碱平衡、电解质平衡和水平衡失调、改善微循环、加强营养等,在此基础上合理应用抗生素才能达到理想的疗效。

3 展望

抗生素类药物在治疗、预防人类疾病起着重要的作用,但也有其自身的不良反应,为了更好的利用抗生素类药物,必须做到抗生素的规范、合理应用,避免药物不良反应和耐药菌的产生。

[1] 杨利平.再谈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4, 17(2):229.

[2] 李保维.抗生素的不良反应[J].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2008,18 (1):64-65.

[3] 刘斌,彭红军.药物性肝炎136例分析[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2004,13(5):251-253.

[4] 吴文臻,刘建慧.药疹220例临床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4,13(13):1739.

[5] 苏伊新.合理使用抗生素的重要性[J].中外健康文摘(医药学刊),2008,5(1):180-181.

[6] 易立城.抗生素及其临床合理应用[J].江西医药,2008,43(3):256-257.

[7] 李英杰,丁波.浅谈合理使用抗生素[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8:139.

R969.3;R978.1

A

1673-5846(2013)09-0022-02

解放军第169医院药剂科,湖南衡阳 420000

猜你喜欢
两性霉素类药物抗菌
竹纤维织物抗菌研究进展
不同剂量两性霉素B鞘内注射联合脑脊液持续引流置换治疗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对比
夏季养鸡 可用蒲公英抗菌消炎
两性霉素B脂质体穿透真菌细胞壁将两性霉素B直接传递至细胞膜上的麦角固醇
卷柏素对唑类药物体外抗念株菌的增效作用
这类药物值得警惕
两性霉素B治疗侵袭性曲霉菌致肝损伤及影响因素分析
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常见不良反应观察
黄连和大黄联合头孢他啶体内外抗菌作用
他汀类药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