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例小儿高热惊厥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2013-01-31 19:10邓晓燕张绍丽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3年7期
关键词:体温发作小儿

邓晓燕 张绍丽

(1 云南省西双版纳职业技术学院,景洪666100;2 云南省西双版纳州人民医院,景洪666100)

惊厥是儿科常见急症,多见于婴幼儿,任何突发高热或颅内感染均可引起惊厥,是小儿惊厥最常见的原因。如得不到及时救治,惊厥持续状态(惊厥发作持续超过30分钟或两次发作间歇期意识不能恢复者)或多次复发可使脑细胞受损,引起惊厥性脑损伤、智力障碍甚至癫痫的发生。因此,及时控制惊厥和有效预防再次发作尤为重要。现将我院治疗高热惊厥的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科2012年1-10月共收治高热惊厥患儿86例,均符合小儿高热惊厥的诊断要点,发病年龄4个月~1岁16例,1岁~3岁62例,3岁~6岁8例,男患儿46例,女患儿40例。

1.2 临床表现 惊厥多发生在体温急剧升高(39~40℃以上)、发热后12小时内,出现面肌及四肢肌肉强直性抽搐,意识丧失,头后仰,双眼上翻、凝视或斜视,个别有喉痉挛、呼吸暂停、面色发青、口吐白沫[1]。高热惊厥的患儿在发热期脑电图可见慢波活动增多或轻度不对称,枕区明显,可持续数日,一般热退1周后行脑电图检查正常。

1.3 治疗

1.3.1 止痉 地西泮每次0.5mg/kg静脉缓注(1mg/min);10%水合氯醛每次50mg/kg肌注;鲁米那每次5~10mg/kg肌注或静脉缓注,止惊药用到退热为止。针刺人中、百会、涌泉、十宣、合谷等穴位。

1.3.2 退热 用物理降温、肌注复方冬眠合剂、冷盐水灌肠等降温。

1.3.3 对症治疗 尽快找出病因给予相应的治疗。预防脑水肿的发生,如患儿出现烦躁不安、尖叫、拍打头部、呕吐要及时降低颅内压,首选20%甘露醇,每次0.5~1g/kg,6~8小时重复一次。

1.3.4 惊厥持续状态 若惊厥持续状态,容易引起缺氧性脑损伤,须尽快控制发作,常用地西泮0.3~0.5mg/kg/次,一次量不超过5mg,较大小儿不超过10mg,肌肉或静脉注射,静脉注射速度为每分钟1mg,必要时20分钟后重复使用。还可用10%水合氯醛0.5mg/kg加生理盐水保留灌肠。

1.4 临床观察 ①观察并详细记录惊厥首次发作年龄、体温、时间,明确病因。②详细询问惊厥发作的临床表现,如有双眼凝视、上翻、斜视,头后仰等,多提示非感染性惊厥;如体温过高、口吐白沫、面色发灰、呼吸频率改变等,多提示感染性惊厥。③观察意识、肌张力、反射、自主功能的变化。患儿意识可表现为过度激惹,嗜睡及迟钝、昏迷等。④观察惊厥的发作类型。全身发作有两种表现,一种是阵挛性抽搐表现为躯干四肢对称性抽动,双眼球上斜固定;另一种是强直性抽搐表现为全身肌张力增高,四肢伸直,头后仰,足趾曲,甚至角弓反张。局限性抽搐表现为一侧眼轮匝肌、面肌或口轮匝肌抽动,或一侧肢体,或指趾抽动,也伴有呼吸不规则或暂停,是呼吸肌抽搐所致,此种抽搐多见于新生儿及小婴儿。单纯性热性惊厥多数呈全身性强直—阵挛性发作,少数也可有其他发作形式,如肌阵挛、失神等。持续数分钟至10分钟,可伴有发作后短暂嗜睡。发作后患儿除原发疾病表现外,一切活动如常,没有留下任何神经系统体征。复杂性热性惊厥即一次惊厥发作持续15分钟以上;24小时内反复发作≥2次;局灶性发作,反复频繁的发作,累计发作总数5次以上。⑤注意随时观察体温变化,服用退热药,给患儿多饮水,服药1小时后测量用药效果,常用退热药的作用时间是4~6小时,一般用药1小时后开始出汗逐渐退热。

1.5 诊断要点 ①首次发病年龄多在6个月至3岁的婴幼儿,常由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引起,如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咽峡炎、支气管炎等。②多发生在发热初期,尤其是发热后12小时内体温骤升期。发作次数少,持续时间短,呈全身性发作,发作后意识恢复快。③不伴有神经系统阳性体征,热退后一周脑电图恢复正常。④预后良好,部分患儿有热性惊厥的家族倾向。

1.6 护理措施[2]

1.6.1 惊厥发作时的急救护理 ①就地抢救。无论何种原因引起的惊厥,患儿多处于高度兴奋状态,轻微刺激即可使惊厥加重或延长惊厥时间,故患儿发作时间应就地抢救,不要搬运,避免各种刺激,保持安静。②保持呼吸道通畅,注意安全,加强防护。立即松解患儿衣服,头偏向一侧,清除口鼻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吸入窒息。③及时吸氧。对惊厥频繁发作,机体缺氧明显者,提高氧浓度是主要急救措施之一,一般采用面罩法持续低流量吸氧,鼻导管吸氧法0.5~1.5L/min,面罩法2~3L/min,氧浓度40%~60%。④迅速建立静脉通道。是在抢救中保证给药,供给液体及营养的途径,是获得抢救成功的重要环节。

1.6.2 一般护理 ①病室光线柔和,避免噪音及强光刺激,温湿度应恒定,室温以24~26℃,湿度以55%~65%为宜。②病情观察。详细记录惊厥发作次数;发作前有无多汗、尖叫、发作时的状态;惊厥持续的时间、间隔时间;发作部位及发作后的精神状态,有无嗜睡、昏睡或昏迷;有无发热、呕吐、腹泻;观察前囟是否膨隆,呼吸、瞳孔是否变化,及时发现脑水肿早期症状;反复惊厥不止时及时通知医生,按医嘱给予脱水剂,预防脑疝的发生。③加强监护,及时使用止惊药物,除常规监测生命体征及出入量以外,根据需要监测血气、血糖、胆红素、电解质等。④高热时忌食热量高的食物,应给予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流质半流质饮食,多喝温开水、鲜果汁、西瓜汁等,汗多时应适当补充盐分。

1.6.3 心理护理 关心、体贴患儿,并对患儿及家长进行心理辅导;向他们解释惊厥的有关知识,尤其是保持安静的重要性;介绍患儿的病情、预后及影响因素,根据不同病因,说明家长应采取的正确处理方法,对患儿的进步给予鼓励和肯定,提高应对能力,处置操作熟练、准确,取得信任,消除忧虑、恐惧心理,使之更好地与医护人员配合。

2 结果

本组患儿86例,其中6例转院,其余80例患儿体温得到及时降温,无复发及并发症,治愈出院。出院后对患儿进行仔细的临床观察,发现有10例患儿因家长忽视了体温观察使体温达39℃以上致使患儿惊厥再次发生,及时送到医院抢救后得到控制。

3 讨论

惊厥,俗称 “抽风”,是由于神经细胞异常放电引起全身或局部肌群发生不自主的强直性或阵挛性收缩,同时伴有意识障碍的一种神经系统功能暂时紊乱的状态。可因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所致,也可继发于全身各系统疾病。高热惊厥多见于6个月-3岁的小儿,在突然高热之际发作,时间几秒钟到几分钟不等,其发病机制尚未清楚,可能因为6个月~3岁小儿的大脑发育不完善,髓鞘形成不全,传导分化功能差,神经的兴奋性与抑制性神经介质不平衡,皮层抑制功能差,兴奋灶易于泛化,各种刺激易引起皮层功能紊乱,使脑的惊厥阈降低,导致神经细胞突然异常放电而发生惊厥。提供预防惊厥发作应采取的措施,如高热惊厥患儿在以后发热时,可能还会惊厥,指导家长加强小儿体格锻炼,增强体质,防止受凉,预防上呼吸道感染;做好原发病的防治,严密观察病情及护理,及时发现病情幷控制它的发展,及时降温,减少高热惊厥的发生。

[1]朱念琼.儿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58.

[2]韦统友,周琦.儿科护理学[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243.

猜你喜欢
体温发作小儿
体温低或许寿命长
PTGD联合择期LC在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的应用
夜盗小儿(下)
无创正压通气在慢阻肺急性发作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夜盗小儿
体温小问题,引出大学问
体温值为何有时会忽然升高?
小儿涵之三事
老年人的体温相对较低
辨证论治小儿慢性咳嗽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