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领域理论及其中国意义的开拓性研究——杨仁忠《公共领域理论与和谐社会构建》评介

2013-02-01 04:50李燕华
关键词:市民矛盾领域

公共领域是当代社会政治理论研究的一个前沿性问题。探讨公共领域理论的中国意义尤其是公共领域与和谐社会构建之间的关系,对深化公共领域问题研究、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都有重要意义。杨仁忠撰写的专著《公共领域理论与和谐社会构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一书对该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诸多重要理论成果。

公共领域是一个源自西方社会的理论话语。作者运用社会史与观念史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公共领域的不同历史形态、特征及形成机制,从康德公共性思想、阿伦特公共领域的政治性、哈贝马斯市民社会理论等方面论述了现代公共领域思想的理论特征、发展走向及局限。在此基础上,作者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从市场经济的基础动力、市场社会的型塑机制、市民社会的社会资源基础、现代民主政治的系统结构等方面论述了现代公共领域生存发展的社会机制,并基于规范性与经验性的结合对公共领域概念予以了政治哲学的界定,认为“公共领域是一个介于国家权力领域与市民社会(私人领域)之间的一块社会中间地带,是一个既独立于国家权力系统又超越了市民社会狭隘性的社会交往、文化批判和社会生活领域”。公共领域的内在价值是通过特定的感性形式表现出来的,它们作为公共领域的媒介构成了公共领域的现实性存在——公共场所、公共传媒、社团组织、社会运动,它们也构成了公共伦理和公共理性的公共领域运行机制。

作者的研究没有止于西方社会,而是着眼当今中国的社会现实,对公共领域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和谐社会并不是一个没有矛盾冲突的社会。公共领域在化解和调处当今中国经济领域、政治领域、社会思想文化领域的矛盾过程中能够发挥国家权力系统所难以发挥的独特作用:公共领域可通过促进市场发展、规制市场逻辑、维护个人权利,而发挥调处经济领域矛盾的作用;公共领域可通过弥补社会管理制度的不足而促进社会管理模式及管理理念创新,进而缓和社会矛盾;公共领域可通过为社会公众提供通畅的利益表达渠道、恰当便捷的利益表达方式,而调处社会思想文化领域的矛盾;公共领域可通过其信息预警功能、社会矛盾缓冲机制、社会冲突的减压平衡机制,而发挥其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作用。

猜你喜欢
市民矛盾领域
几类树的无矛盾点连通数
电子战领域的争锋
再婚后出现矛盾,我该怎么办?
矛盾的我
对矛盾说不
2020 IT领域大事记
领域·对峙
话剧的盛会·市民的节日
打造城市名片 方便市民出行
新常态下推动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