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称霸天下,理性思维驰骋疆场——2012年各地高考作文命题透视与前瞻

2013-02-01 13:36胡家曙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13年1期
关键词:微光高考作文作文题

■ 胡家曙

一、命题形式:新材料作文题型称霸天下

新世纪以来1 0多年的高考作文题型演变,是由话题作文逐步向新材料作文转变的过程。这种转变,在2012年呈现出明显的节点,高考作文命题终于从话题作文占统治地位变为新材料作文占绝对优势:全国1 7套试卷中,1 6道作文题是新材料作文,1道题目是材料加命题作文。

把近年来的材料作文称之为“新材料作文”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有意区别于2 0世纪的材料作文;二是和早先的材料作文题明确规定文体相比,新材料作文在要求上一般“文体不限”或“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三是新材料作文提供的材料内涵相对更丰富,可切入的角度更多。

以提供材料的方式命题,主要有两种好处:能有效回避猜题押题,保证大规模考试的公平性;在考查写作能力的同时,检测考生分析问题的广度和深度。可以说,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高考作文命题必将以材料作文为主。

二、内涵解析:现实、理性和道德元素交相辉映

高考作文题目不仅体现了命题者的作文理念和语文信仰,也折射了特定时期人们对社会、人生的思考。从功能上看,高考作文在检测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还检测着人文精神、社会责任和公民意识,并发挥着政治、道德等多方面的引导作用。多年来,写作内容关注生活,关注时代,关注人生,关注道德良心,偏重理性思考,一直是高考作文命题的共同取向。

1.感悟生活,以全国大纲卷、上海卷、安徽卷为例

现实生活是我们写作材料的第一来源。对于生活,我们不仅要做见证者,做参与者,而且还要做思考者、发现者。在很大意义上,敏锐的感性和深刻的理性是高中生作文素养的重要内容。

全国大纲卷提供的题目材料由“我挑秧苗”的故事引出,命题者在题意理解上丝毫没有为难考生,结尾母亲的一段话完全概括了材料内涵,意在主张消除顾虑,集中注意力,轻装上阵。拿眼前的高考作例子,很多学生背着沉重的包袱,结果心理负担过重;如果甩掉这些包袱和压力,高考成绩肯定就会好一些。当然,也可以从更高的境界破题,比如眼下的黄岩岛事件,我国政府就是因为有足够的信心,审时度势,才显得轻松从容。写这个题目,有两个基本思路:一是讲道理,为什么要“甩掉了多余的顾虑”;另一种是讲方法,怎么样消除顾虑轻装上阵。

上海卷提供的作文材料显得很幽微,在理解上要穿越两层壳。第一,“微光”是什么?拆开来看,“微”是细小、短暂之义;“光”可以理解为理想、创意、善念、感动、喜悦,等等。第二,材料前后对照,自己舍弃了微光,却发现出现在天才的作品中,这意味着什么?可能有三种意思:自己不重视自己的微光,这些微光是美好的、重要的,天才之所以成为天才原因之一就是他们重视了这些微光。至此,我们可以从题目抽象的材料中返回到具象的生活中。怎么写这个题目呢?还是要抓住“微光”。题目讲人们对待“微光”的态度,对这种态度,我们可以结合生活现象来还原,也可以发表我们对于这种态度的看法,比如写“要珍视生活中的心灵微光”,“在心灵微光的引导下,从点滴处、寻常处、细微处寻找生活的幸福”,“用你的心灵微光照亮他人”,等等。

安徽卷作文题在多家媒体的调查中被认为是“最坑爹”“最刁钻”的题目。安徽卷2007年的“提篮春光看妈妈”,2010年的“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2012年的“不用时请将梯子横放”都让考生玄虚费解提心吊胆。理解这类复杂材料的含义,可以从不同对象或不同角度切入思考,就本题而言:从梯子看,可以从“摆正自己的位置”的角度立意,做到“能屈能伸,能进能退,能上能下,能官能民”;从两个条幅的着眼点不同看,可以写提醒别人注意安全不如自己彻底杜绝伤人隐患,切实的措施比空洞的提醒更有效;从放梯子的方法看,可以写横着放和竖着放应根据具体情况具体方法而定;从安全角度看,可以写怎么放是第二位的,安全意识是第一位的;从好几年没发生伤人事件的角度看,可以写没发生不代表不会发生,要有防患于未然的意识。

2.人生思考,以浙江卷、福建卷为例

人的思想有时候指向身外的社会,有时候指向自己的内心,对于人生的思考实际上是在客观社会和个人主体之间作出一种关系的理解和调适。

浙江卷作文题由女儿的故事引出网民的三种议论,要求在网民的议论中选取一种看法,写一篇文章。这个题目的关键在于理解“在路边鼓掌”和“在路上跑”的含义,前面女儿的故事恰好为这种理解提供了基础。故事中,女儿显然是“在路上跑”的人,她乐观幽默、热心助人、守信用、好相处;而全班同学则是看着女儿跑的鼓掌者,这里的鼓掌其实就是评价鼓劲。至此,我们可以理解“在路上跑”比喻的是生活的行动者、创造者,“在路边鼓掌”比喻生活的旁观者、评价者。在这种理解的基础上,我们还可以拓展一点,从历史的角度立意,思考定位英雄和普通民众的关系。写作中,可以选择甲、乙、丙其中之一的态度,也就是在上述角色中选择一种评判倾向作为文章主题。当然,从更深刻更辩证的角度看,生活中我们每一个人其实既是跑步者也是鼓掌者:你在你的项目上跑步,他在他的项目上跑步;他为你鼓掌,你为他鼓掌。

福建卷作文题的材料是作家冯骥才的两句话。这两句话既是对比式的,也是比兴式的,思考的重点显然应放在后一句上。两句话似乎都在强调速度,但前者强调速度带来的时间,后者强调速度带来的长度。简单地说,可以立意:“珍惜时间,用有限的时间走更多的路”;“要让人生的价值变大,那就应该用最短的时间跑完每一个赛程,从而在有限的时间里跑更多的赛程”。往深处想,人生的赛跑到底是什么?人生的路程到底怎样计算?这就要归结到人生的意义上。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人生的意义却可以是无限的,“多少路程”关键是看你在有限的时间里怎样使生命内涵更丰富,在有限的时间里如何最大限度地提高生命的高度和密度。比如最近很感人的杭州司机吴斌,他的生命虽然短暂,却在路程上走得比一般人更有价值。

3.时代理念,以山东卷、广东卷为例

关注生活必然关注时代,关注时代,就要求学生从书本中抬头看窗外,要求学生超脱小我看到更广阔的时空。近年来,高考命题关注时代生活中的某些独特角度或元素,但又会回避当下的热点,以躲避押题。

山东卷摘取孙中山先生的一段话,虽然属于文言,但仔细阅读并无大的理解障碍,它强调的天下意识、人生信仰、奋斗精神,容易引发考生的思索与联想,体现了很强的现实性。这段话可以分两方面的元素:首先是“以担当中国改革发展为己任”,表示人生观、价值观;其次是后面的文字,包括“不能以困难而缩步”“精神贯注”“猛力向前”“应乎世界进步之潮流”“终有最后成功之一日”。所以,就材料本身,可概述为“改革成功不能缺少的各种因素”,推而广之也可以理解为“做事成功不能缺少的重要因素”。题目要求“选准角度,自定立意”,还可以围绕改革中的某一方面问题深入讨论。

广东卷作文题提供了两段材料,主题是“选择出生的时代与地点”,第一段材料从文化的角度列举了一个具体的点;第二段借居里夫人讲了三种选择,包括怀念过去、向往未来、直面现实。其实,选择出生的时代与地点本身不是问题的实质,为什么要这样选择才是思考的关键。这个题目兼具文化意蕴、生活体验、时代精神和理想情怀等多种升华可能性,还为有个性积累的考生提供了一个考场胜出的绝佳机会。如果写出在某时某地一些独特的人事、风物、文化,不仅是选择这个时代与地点的理由,也是打动阅卷者的捷径。

4.道德引导,以全国课标卷、重庆卷为例

对善与美的关注和引领,是高考作文命题的一贯重点。近年来,社会道德问题常常聚焦在爱心、责任、回报等话题上,这方面的现象和思考必然映射到高考作文中,这既是人间美德的讴歌和弘扬,也是对消极现象的围堵和校正!

全国课标卷作文材料讲述了一个修船工补船的故事。这个故事聚焦主流价值取向,有着强烈的现实针对性。因为种种原因,有的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有的人自私冷漠恩将仇报,这种情况甚至引起了人们的普遍敏感。越是在这种情况下,故事中的两个人物的品质越发显得可贵。首要人物显然是油漆工,从他的角度可以谈“莫以善小而不为”,可以谈举手之劳可能形成巨大恩惠;也可以从另一个人物船主的角度立意,他知恩图报,同样值得赞赏。在很大意义上,给好人以好报是鼓励人们主动做好事的重要动因。发散一点想问题,作文还可以联系社会公德、社会责任感和安全意识等问题写出新意。

重庆卷作文题材料是一个“肉类加工厂的故事”,如此翔实地叙述一个故事,在高考作文命题中为数不多。不过,材料的内容脉络很清晰,可以以两个主要人物为视角提炼寓意。从被困工人的角度,他的经历关键是两点:平时主动跟别人问好,危难时被人解救。如此,可以想到:平日的微小善意是一次次储蓄,日积月累之下,会变为危难时的重大财富;无心之善,冥冥之中自有善报。从保安的角度,他的经历也对应两点:平时受人尊重,关键时主动救助对方。由此,可以想到善于感受、善于思考、自觉回报等主题。也可以把两个人结合起来想问题:和谐的人际关系需要每一个人主动付出,也会使每一个人的生活更美好。

5.辩证观念,以江苏卷、江西卷为例

新《课标》提出:“应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这个要求在高考作文命题中得到了广泛的落实。2012年高考作文题,除了例举的两个题目,其他像全国大纲卷、天津卷、上海卷、浙江卷、福建卷、辽宁卷、湖北卷、重庆卷、四川卷等作文题也有显著的理性特色。

江苏卷作文题是本年度高考唯一的材料加命题的题目,因为有“忧与爱”的题目,前面的三句话就成了引子和例子,它们可以开启思路,却不一定要成为作文的内容。因为是关系型作文题,构思时必须兼顾双方,不能顾此失彼。在内容上,如果以记叙为主,最好先回避大家可能写的东西,写得别致一些阔大一些,如写对祖国的忧与爱,对大自然的忧与爱等。实际上,作为关系型作文题,写议论文更容易写周全写深刻。

江西卷高考作文命题连续两年大小作文同行,也连续多年规定文体,可谓独树一帜。应该说,这种对作文基本能力的全面关注和重点检测,更能考查考生的作文素质。在这一意义上,江西卷的坚持值得称道,也可能得到其他省市效仿。2012年江西卷作文题材料由两句相对的话组成:前面一句“有人说,不要老想着你没有什么,要想到你拥有什么”,意在强调知足与感恩,也可以理解为给自己正确定位;后一句“有人说,不要老想着你拥有什么,要想到你没有什么”,意在强调不要满足,不断追求,也可理解为要看清自己的长处与不足。按通行习惯,这样的材料,可以重点写第一句,也可以重点写第二句,但如果两者兼顾,就会更见辩证。从对象上说,可以写一个人,也可以写一个群体,甚至地区、国家。

三、前瞻应对:把握趋势性,提高针对性

1.关注现实生活,提高分析问题能力

不管作文材料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其联系的必然是我们的现实生活。近年来,高考作文命题指向稳定在四个方而,即关注生活、关注人生、关注时代、关注道德。在材料组织和呈现,以及考查侧重点上,又一直重视理性思维和辩证能力。所以,高考作文复习,应突出“发现+思考”,要以自觉的主体态度关注社会、思考人生,要敏锐地发现生活中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培养自己的理性思维和辩证思维能力,敢于发表自己的态度。同时,在素材储备上,要对应上述范围,突出重点,并训练材料的应用和变通能力。

2.突出审题能力,提高多角度构思能力

材料作文写作的基础是审题,尽管新课程理念强调不在审题上为难考生,但在具体命题中,很难保证不出现有理解困难的题目;另一方面,同一则材料,理解的精确程度也会直接影响立意和构思的质量。在材料作文的构思训练上,要侧重训练学生多角度思考的能力,围绕一则材料,要有意提出多种构思方案,在比较中优选最好的构思。对于材料作文,好的角度,好的构思,是提高得分的关键。

3.全面进行文体训练,突出议论文写作

近年来,绝大部分地区高考作文要求文体不限(诗歌除外),这就给了不同内容、不同题材平等的展示机会,所以在文体训练上,我们首先应该全面覆盖,尤其是记叙文、议论文、议论性散文几个常见文体要熟练掌握。在此基础上,要突出两点:一是突出议论性文体写作,这不仅是高中作文训练的相对重点,也是高考作文命题偏重理性的机智应对;二是突出自己的长项,正因为文体不限,所以要在平时练就自己的拿手文体,这样在高考中就能驾轻就熟,取得优势。

4.预判可能变化,适当注意应对

高考命题一贯保持以继承和稳定为主、适当变化和创新的习惯。我们不仅要明确不变的大势,也要有一定变化的预判。比如,在命题形式上,虽然2012年几乎全部是新材料作文,但2013年是否还是这样,就很难说;如果要变,可能回头的应该是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在体裁要求上,多年来一直文体不限的要求是否会在部分地区有所变化,也应该预防,主要是要落实记叙文和议论文的规范要求。另外,我们也不妨抽出时间看一些怪题、难题,以提高应变能力,平时训练难度适当超过高考,临考时会更加轻松自如。

猜你喜欢
微光高考作文作文题
2021年《路》刊高考作文题全覆盖
微光奕奕
高考作文的得分点
高考作文如何用“词”
追光
高考作文两关注
微光
流淌的微光(组诗)
2016高考作文题:在复杂要求中寻求平衡
你眼里的2016高考作文是怎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