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教学中的认知主义

2013-02-01 13:36江苏省海门市冠今中学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13年1期
关键词:认知结构学习者阶段

■ 黄 芳(江苏省海门市冠今中学)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相对立。该理论认为,学习就是面对当前的问题情境,在内心经过积极的组织,从而形成和发展认知结构的过程,强调刺激反应之间的联系是以意识为中介的,强调认知过程的重要性。认为学习在于内部认知的变化,学习是一个比S-R联结要复杂得多的过程。谈理论注重解释学习行为的中间过程,即目的、意义等,认为这些过程才是控制学习的可变因素。在诗歌教学中可以有效地运用该理论。

一、强化朗读背诵,顿悟诗歌情感内涵

克勒的“顿悟“说认为,学习是顿悟,而不是通过尝试错误来实现的。顿悟是指在试误或见误之后突然觉察到问题的解决方法。它是通过学习者重新组织或重新建构有关事物的形式而实现的。顿悟说重视的是刺激和反应之间的组织作用,认为这种组织表现为知觉经验中旧的组织结构(格式塔)的豁然改组或新结构的顿悟。

诗歌教学中,顿悟说能给我们有益的启示。古人在创作诗歌时,有着特定的时代背景,不同的人读它会有不同的见解。传统诗歌教学中,教师把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强加于学生,抑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古代诗歌具有节奏鲜明、韵律和谐、琅琅上口、言近旨远等特点,这些特点需要让学生通过朗读背诵来顿悟。朗读背诵的目的是为了积累。学生积累多了,不但可以丰富自己的语言,而且能够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和顿悟能力。

在教授柳永的《八声甘州》时,我在课前播放小提琴独奏曲《思乡曲》,以便激起学生的情绪。课上我先用《思乡曲》作背景音乐示范朗读,然后学生自由诵读。要求学生用心体味,说出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这样让学生在低缓、凄婉的音乐声中披文入情、携情入境。学生基本都能顿悟到这首诗是一首怀乡思人之作,写的是暮秋时节词人登高临远时的所见、所思、所想。抒发的是羁旅之愁、漂泊之恨。然后我让学生在把握诗人感情的基础上诵读,在诵读中体味诗歌意象的抒情作用以及“从对方着笔”的抒情方法,课堂效果很好。

二、调动主观能动性,形成诗歌认知结构

瑞士心理学家J.皮亚杰和美国心理学家J.S.布鲁纳认为,认知结构就是学习者头脑里的知识结构,它是学习者全部观念或某一知识领域内观念的内容和组织。学习不在于被动地形成反应,而在于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教学应注意学习各门学科的基本结构。布鲁纳认为,发现学习的作用有以下几点:一是提高智慧的潜力;二是使外来动因变成内在动机;三是学会发现;四是有助于对所学材料保持记忆。这一理论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强调已有认知结构、学习内容的结构、学生独立思考等的重要作用。

传统的诗歌教学过分重视教师的主导地位,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甚至出现了很多“满堂灌”现象。教师为了省时、省事,常常直接把答案或解题过程告诉学生,而有意或者无意地缩减甚至放弃了学生主动思考、自主发现、提高能力的过程。这种不注重学生自主发现能力的诗歌教学,无法将学生培养成具有自主发现能力的创造性人才。

我在教授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时,先设置了三个问题:1.你觉得这首词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2.这首词的主要内容是什么?3.词中哪句话最能体现这个内容?然后播放《雨霖铃》MT V,让学生在歌声中体会这首词,并思考上面的三个问题,这样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己主动去思考,形成自己的诗歌认知结构。在学习“酒“这一意象时,我展示杜甫的“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让学生知晓古人“喜”要有酒;展示曹操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让学生知晓古人“哀”要有酒;展示李白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让学生知晓古人“愁”要有酒;展示李清照的“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让学生知晓古人“思”要有酒;展示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让学生知晓古人“送”要有酒。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能更好地形成诗歌的认知结构。

三、认清已有结构,促进诗歌认知同化

奥苏伯尔的认知同化理论是针对有意义学习而言。有意义学习与机械学习相对,指学习者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认为意义的获得过程是新旧经验相互作用的过程,学习者必须有积极主动学习的心向,在原有认知结构中找到有关的概念作为新知识的固定点(同化点、生长点),这样才能把学习材料中的潜在意义转化为自己现实的心理意义,将新知识的意义纳入到认知结构中,同时使原有的认知结构发生一定的变化。这一理论赋予了学生已有知识结构以关键地位。

语文教师在诗歌教学上耗时甚多,在高二时甚至有一个学期的时间讲授《唐诗宋词选读》,但是学生的诗歌鉴赏水平还是得不到提高,高三时很多学生见到诗歌鉴赏题仍然不知所云。其原因就在于我们没有以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为诗歌教学的基础,进而确定学生的起点行为或倾向。在诗歌教学中,脱离了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水平、教学目标太高,学习者都会感到吃力而且有可能失去对诗歌的兴趣;教学目标太低,则降低了教学的效率,容易引起教学活动中学生精力的不集中。

因此,在诗歌教学中,教师要认清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学生是一个不平衡的群体,他们的智力存在差异,有着各自独立的思想意识和兴趣爱好、认识能力和个性特点。认清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后,教师可以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设计不同的问题、表现出不同的态度,给他们创造发展的条件;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尽可能做到区别对待、因材施教。只有这样,才能使新的诗歌知识与学生头脑中旧有的诗歌认知观念成功同化。

要实现这样的目标,进行良性的小组合作学习至关重要。我在诗歌教学中采用异质分组法,即每一小组的学生中,既有成绩好的学生,也有成绩不好的学生,而不必要求座位靠近。明确小组合作学习中每个成员的职责,进行一定的分工。每个小组的报告员由成绩不太好的学生轮流担任,小组长则由小组成员轮流担任。这样,每组成绩好的学生必须使本组成绩不好的学生都理解后,才能实现本组与其他组竞争的目标。实行这样的小组学习,可以使成绩好的学生有事可做,成绩不好的学生得到其他同学的帮助,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实现诗歌认知同化的目标。

四、做好信息传输,实现诗歌心智加工

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论认为,学习的实质是信息的心智加工。加涅提出了学习过程的基本模式,认为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即学习者对来自环境刺激的信息进行内在的认知加工的过程,并具体描述了典型的信息加工模式:信息输入,编码,加工,贮存,提取,输出。认为学习可以区别出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学习过程实际上就是学习者头脑中的内部活动,与此相应,把学习过程划分为八个阶段:动机阶段,了解阶段,获得阶段,保持阶段,回忆阶段,概括阶段,操作阶段,反馈阶段。并指出每一阶段有其各自的内部心理过程和影响它的外部事件。

诗歌教学中,信息加工理论可以给我们非常重要的启示。我在讲授《鉴赏诗歌的形象》一课时,首先设计了一段导语来激发学习动机:“古诗歌是我国文学殿堂中的一枝奇葩,渗透到了我们成长的每一阶段,从牙牙学语时跟母亲背诵‘床前明月光’‘离离原上草’到求学阶段接触的《诗经》以及唐诗宋词元曲,可以说是包罗万象。所以很多同学也会活学活用。可是谈到考试中的诗歌鉴赏,大家的感受是‘爱她不容易’呀,今天我们就利用这一节课和大家共同探讨在诗歌鉴赏中如何把握形象。”

在了解阶段,我和学生共同回忆诗歌形象的概念、分类。在获得阶段,我和学生共同探讨了鉴赏诗歌体察鉴赏诗歌形象时的切入点,如抒情主人公,意象、意境的特点等。如果学生能了解常见意象的含义,如望月常用来抒思乡之离愁,折柳相送多为分别之时,这对鉴赏诗歌作品的内涵有很大帮助。在保持、回忆阶段,我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让各小组比赛,看哪组总结的景象、物象的含义多。在概括阶段,我让学生自己概括本堂课所学知识,并用图表的形式形成鉴赏诗歌形象的认知结构。在操作反馈阶段,我用幻灯片展示李清照(一说无名氏)的《点绛唇》(蹴罢秋千)一词,提问:诗中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抓住了哪些特点表现的?并让学生分组讨论,推荐同学回答。本节课我运用信息加工理论,帮助学生找到了鉴赏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归纳了常见形象所蕴含的含义,帮助他们更准确地把握诗歌内涵。学生反应积极,较好地实现了既定的教学目标。

参考资料:

1.汪凤炎、燕良轼《教育心理学新编(修订版)》,暨南大学出版社。

2.李泽厚《美的历程》,安徽文艺出版社。

猜你喜欢
认知结构学习者阶段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在学前教育阶段,提前抢跑,只能跑得快一时,却跑不快一生。
负迁移与语文认知结构的“千丝万缕”
构建认知结构培养解题能力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
托马斯·阿奎那的人类认知结构
大热的O2O三个阶段,你在哪?
两岸婚恋迈入全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