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材料做“嫁衣”——谈如何利用课内素材写作

2013-02-01 13:36叶青飞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古林镇中学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13年1期
关键词:嫁衣陈旧文本

■ 叶青飞(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古林镇中学)

目前学生作文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思想和材料贫乏,作文内容幼稚、空洞,写作思维狭窄,表达的观点和运用的材料十分陈旧。本来,材料和思想是相互关联和促进的,能思考,就有材料;有材料,就促进思考。但是学生还不能把二者很好地统一起来认识。学生因时间所限,做不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更不用说博闻强记了。因此,教师在训练学生观察、思考和阅读之外,还应促使学生在写作中充分运用材料,使他们感到作文有材料可写。其实,教材是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写作素材,使文章熠熠生辉。那么,如何利用这座宝藏呢?

一、利用教材积累

通过积累,学生掌握了丰富的写作素材,使写作成为有源之水。积累之于语文学习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那么如何积累呢?其实,学生学习语文教材的过程,也是一个积累的过程。这个积累是丰富的,不仅是语言的积累,文学、文化等语文知识的积累,更重要的是阅读量的积累、写作素材的积累、生活认识的积累等,甚至包括思想感情的积累。这些方面的积累就是从教材中寻找材料,充分利用这些材料有利于充实文章内容、增加文采。

例如学生的作文片段: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是孟子说过的一句话……

“节俭是你一生中食用不完的美宴。”节俭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

“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雷锋就是这么做的……

每一小节开始,都引用了一句名言,再选用具体的事例加以展开。这些名言和事例有些直接来自于语文课文,有些则来自日常的课外阅读。经过积累和加工,它们成为了文章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为这篇文章增添了文学色彩。

二、借助教材,改革创新

教材的示例价值,即教材为学生读、写、说等语文学习活动提供示范和例子。入选教材的文本尽管也有质量的高下之别,但从整体而言,都是文质兼美的文本。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阅读和接触这些文本,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借鉴它们,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1.借助教材分析

仔细分析语文课本里的文章会发现,其中有很多你想要的材料,比如《走一步,再走一步》,从莫顿亨特的角度看,文本体现了他勇敢战胜困难的坚持和信心;从父亲的角度看,文本体现的是深沉的父爱;从杰利的角度看,文本体现的则是朋友之间深厚的友谊。通过多角度的思考,一则材料变成三则材料,学生可以按照主题的转变,将它们运用到不同的文章之中。

2.灵活运用教材

(1)在“用”字上下工夫:对所选课内素材要有较全面及深刻的理解,在具体写作时还要注意选择适当的写作角度。

例如:我们常常觉得自己是一个倒霉的人,不幸的人,可怜的人,但往往并不知道自己是在幸福之中。对比起海伦·凯勒,你有何感想?她希望得到三天的光明,她要充分利用那三天的光明,但是,想想,我们有多少个“三天”是在瞌睡之中,是在冥想之中,是在闲聊之中,是在胡混之中度过的?(可用于“时光”“生命”“幸福”“价值”等话题)

(2)在“活”字上下工夫:在运用课内素材时,表达或表现形式要灵活机动。

①整合成排比修辞格。如:“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文天祥的选择;“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的选择;“宁可饿死,也不吃美国的救济粮”是朱自清的历史选择。历览前贤,我发现选择竟有着如此丰富的蕴涵。背负着五岳的沧桑与巍峨,他们用一种亘古不变的声音呼喊:“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②合理想象情节和细节。通过合理想象情节和细节,使原来陈旧的材料能重新运用。如:学生写“刻苦”为题的文章,习惯举爱迪生做例子,但往往只写一句“爱迪生从小就喜欢搞实验,后来经过无数次的失败,终于发明了电灯”。这样的材料已经非常陈旧了,也缺乏可读性,用在文章里一点都不新颖。其实,如果学生把“发明电灯”这个细节加以合理想象,将其具体化,也就是增加其可读性,这样,材料就显得新颖多了。

猜你喜欢
嫁衣陈旧文本
春的嫁衣谁裁剪
小区管理为何容易陷入“纷争”——手段陈旧是主因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陈旧的谎言
时尚嫁衣,新娘们过来看
放血疗法治疗陈旧热痤疮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你嫁衣如火,开出倾世桃花
浮浅·陈旧·蛮不讲理——2014年江苏高考低分作文卷理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