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网络流行语的转正与规范问题

2013-02-01 01:30郭媛媛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2年1期
关键词:网络流行语规范

郭媛媛

【摘要】网络流行语是由于互联网的盛行而出现的新兴语言现象。一些网络语言已经“转正”为正式语言,深入到社会生活中。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一些传统词语被串改、滥用,一些句法也不符合规范,一些网络词语粗俗不堪,等等。网络虚拟社会同样也需要文明和规范,很有必要密切关注网络流行语的“转正”与规范问题。据此,本文就网络流行语的转正与规范问题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关键词】网络流行语;转正;规范

一、网络流行语的产生与其发展

作为一种特殊语境下具有独特形式和规则的语言符号,其产生和发展除了受到语言自身因素的影响外,还与社会背景以及群体心理因素密切相关。

首先,网络流行语,作为现代汉语词汇体系中最为新潮和奇特的部分,其产生与发展也自然与社会这个大环境有着密切联系。网络流行语作为上层建筑,其产生和发展都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尤其是网络通信技术不断创新发展。

其次,社会政治民主化发展为网络流行语的产生营造了现实环境,由于,我国是典型的“强国家一弱社会”模式,公民的民主参与能力和公共言论空间有限。为了寻求对权力话语的平等,网民不得不通过虚拟的网络平台表达对社会的深刻观照。

第三,现今正是我国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时期,社会飞速发展,社会上的新生事物和现象不断涌现,孕育了丰富的网络语言。比如2005年网络流行语中的“海选”是因选秀节目泛滥被广为流传。2006年网络流行语中的“农妇、山泉、有点田”是对就业难现象的反映、2009年网络流行语“不差钱”是春晚小品的经典台词,而2010年网络流行语“蒜你狠系列”是对通货膨胀现象形象描述。

此外,网流行语的产生和发展也与网民的娱乐心理密切相关。娱乐的根本目的就是实现人的身心愉悦,也应当属于审美需要的一种。我国学界也有学者认为网民们上网的一个重要动机也就是找乐。在娱乐心理机制的作用下,把严肃的话题用轻松调侃的语气来评论,或者把一件小事加以无限夸大,并以此营造轻松活泼、幽默风趣的氛围便成为网络语言交流的常态。

同时,网络流行语的发展和传播体现了网民的模仿心理。当一种新的构词形式或词语被网民创造出来的时候,一旦引起网民地喜爱,就会有众多的网民模仿其构词形式或词语模式,在此基础上创造出更多的类似词语。如2007年网络流行语“很好很强大”和2008年网络流行语“很黄很暴力/很傻很天真”,后者就是对前者完美的模仿。如,“范跑跑”,源于汉川地震中,映照出人们社会价值紊乱的愤懑,“跑跑”也成了人们对人性弱点发泄的靶子。后来,又出来了“刘跑跑”,“吕传传”,“楼脆脆”,等等,应该说“范跑跑”是这一系列网络流行语的原型。

二、网络流行语的特征分析

网络流行语是与现实生活中的语言是两种不同的话语体系。其自身既有现代汉语无法替代的诸多特点与长处,比如注重创新性、简明性、形象性、娱乐性,与此同时还存在着颠覆现代汉语传统的失范现象。

1.创新性

创新性是网络流行语最显著的特点。从网络流行语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可以发现,解构传统、推陈出新的精神一直贯穿始终。形式多样、风格迥异的网络流行语是对既有语言形式的突破和颠覆,其中无不体现着网民创新的精神、活跃的思维、丰富的灵感和卓越的智慧。

2.简明性

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和传媒的发展,人们对信息传播速度的要求越来越高,对网络流行语的要求更是如此。在不妨碍沟通的前提下,尽可能简化键盘操作,用最少的符号表达最大程度的含义成为网民的一致要求。因此出现了将复杂的汉字简化为字母(漂亮妹妹一PLMM),将冗长的英文单词、短语简化为字母(oh,mygod—OMG)的网络语言现象。另一方面,虽然网络流行语是以文字形式呈现,但是它多用于网络交际,因此更偏向口语化,要求快,讲求效率。用词范围也相对较窄,句子比较短,以字、词和短句居多。

3.形象性

网络流行语大都充满了想象和联想,使用方言口语、谐音符号、象形符号、拆分汉字等改造方式为网络流行语增加了色彩和情绪,丰富了网络流行语的表达效果和感染力。克服了网络环境限于文字交流的局限,拉进了交流双方的距离。例如,通过联想,利用不同事物问的相似点,用另一个事物来描绘所要表现的事物,“怀才就像怀孕,时间久了才能让人看出来”。

4.娱乐性

网络流行语也充分体现了娱乐性的特点。比如,“很黄很暴力”、“神马都是浮云”、“生活像一张茶几,上面摆满了杯具”、“名花虽有主,我来松松土!”等许多网络流行语妙趣横生、别具情趣,读来让人会心一笑、忍俊不禁。

5.不规范性

在网民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建构网络流行话语的过程中,难免存在着构词不规范和使用不符合现代汉语的词语规范要求和语法规定的失范现象。因为这种不规范很容易造成信息在传播过程中形成受到变异语码的干扰,形成信息过载和阅读障碍,破坏了现代汉语的纯洁性。网络流行语一直以来被传统的现代语言学家所垢病。

三、网络流行语的转正与规范

1.区分网络流行语的规范对象

网络语言使网民们为了提高网上交流速度而出现并使用的一种多形式、符号混用的一种语言形式。网络语言具有生动传神等特点,并且网络语言极其相关符号反映了他们的文化生活极其智慧。也由于网络语言具有的以上许多特点和长处,才使得网络语言得以生存和发展。但是,在网络语言中也存在大量的不符合汉语一般规范的现象,如:一些简缩词的过于简洁化,这给语言参与者带来了极大地交流障碍,“7954”表示“吃酒误事”、“酱紫”表示“这样子”等等。还有一些网络语言夹杂了数量众多的错字、别字等等。对于网络语言我们既不能全盘否定,也不可以通通接受。因此,本文认为应该加强引导并适当规范。

2.尊重客观事实,谋求可持续发展

互联网这个特殊的语用环境中自然出现的网络语言,说明了大众的语言实践和时间本身就是一种规范选择。语言工作者的规范化主张和举措只有先顺应这种选择,才能发挥作用;反之则很可能沦为笑柄。而且,语言系统滋生也就有一定的自我协调和兼容的能力。所以,对语言规范来说,尊重本身就是一种极好的可持续发展。

我们应该承认网络语言存在的合理性,应该认识到规范的网络语言的快速发展和不断壮大是语言本身发展的需要。因此,为了使网络语言更好地为网民交际和丰富汉语服务,我们在规范网络语言的标准方面,也应该与时俱进,随着时代的发展做出相应的调整。

3.顺应社会需求,建立良好的语用次序

从大多数语言使用者的心理及行为分析,对词语的选用,人们常常有双向的需求:对网络语言的期待和对交际简便本能需要。对这一问题,可以从两个层面来考虑,宏观上要重在开放,别在最初的语言实践上设置障碍,规定什么词能用,什么词不能用,其实阻挡是无济于事的;因为网民的选择,即网络语言的约定俗成是第一性的,规范往往是第二性的。微观上则应谨慎细致,可以分层次、分类别地进行调研,然后再根据不同层面的情况反复斟酌、个别处理;以达到总体上能宏观把握;具体中又可有效引导的目的。在尊重群众认可的原则下,可以对它们进行分级处理,对那些己稳定化的网络语言,可以心平气和来认同和接纳;对于网络语言中那些品味低俗的语言滥用现象,语言行政机构和教育部门应该双管齐下来进行引导。

总之,我们不能脱离客观语言事实来强制制定规范,而是忠实地记录语言事实,冷静地分析,由此达到为语言服务的目的。语言是人们交际的工具,随着通讯水平的提高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流行语每时每刻都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新鲜变化。流行语是向前发展的,在人本主义的感召下,相信人们对语言会有更大的发挥,一旦依靠自身的强大“再生”能力被固定下来,那么它就会从“偏离”走向“零度”,从异化走向常规与规范,这也符合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对立与互补、转换的辩证法思想理论揭示网络流行语存在和发展的一些规律和原因,对于规范现代汉语、构建现代汉语词汇、发挥流行语的社会文化价值都有所帮助。

猜你喜欢
网络流行语规范
来稿规范
来稿规范
来稿规范
来稿规范
来稿规范
从目的论角度谈网络流行语的英译
网络流行语言的变迁及其特点
网络流行语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
网络流行语对大学思政教育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