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教学之我见

2013-02-01 01:30吴晓红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2年2期
关键词:品析诵读领悟

[摘要]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历尽千年而不衰。古诗词一直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近年来更是加重了古诗词的比重,这说明古诗词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如何引导学生学好古诗词,是语文教学中一直颇具有争议的话题。本文主要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从诵读、品析、感悟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与体会。

[关键词]古诗词;初中语文;领悟;诵读;品析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它以精炼的语言、真挚的情感、丰富的想象、深远的意境传承后世,获得了恒久的生命力,历尽千年而不衰,成为中国文化史上的一朵奇葩。古诗词产生的历史悠久,语言具有凝炼的特征,并且与我们现在用语有着一定的差异,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传统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强调教师逐字逐句的讲解、分析,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更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古诗词教学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就应该挖掘出古诗词的音乐美、语言美与意境美,提高学生欣赏美、感悟美的能力。那么面对如此优秀的文化遗产,我们该如何引导学生学习古诗词呢?

一、诵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中学生应背诵一定数量的优秀古诗词,并能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这就是说学习古诗词需要注重积累,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说的也是这个道理。诵读是学习古诗词的最原始方法,也是最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诵读有助于积累,学生有了深厚的积累,就能内化为自身的财富,达到熟练运用的目的。在阅读中我们会发现很多优美的富有哲理性的诗词名句,读起来让人深感振奋,在说话和写作中恰当运用这些名句,会使语言更为生动,更富有表现力。如“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等,这样的名句是作品的灵魂,积累这样发人深省的诗句,有助于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古诗词又是古人用来表达思想情感的一种形式,它不仅仅是文字,也是音乐,因此,应将诵读贯穿于古诗词教学的始终,培养学生朗读的技巧,引导学生自主诵读,从整体上感知古诗词的音乐美感,逐步进入诗的意境。

1、读准字音。这是诵读教学最基本的环节,应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主完成。可以先听录音或者由教师范读,把字音读准,遇到不认识的字,学生可以独自查字典或者通过小组合作解决。古诗词中有一些字词的读音不容易辨析,读音不同其含义也有很大不同,因此要读准字音,不然会影响对诗词的理解。如“将(qiang)进酒”、“浩荡离愁白日斜(斜)”等。

2、划分节奏。古诗词一般都有一定的停顿规律,四言诗一般采用二二停顿,如“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五言诗一般采用二三停顿,也有二二一、二一二停顿,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七言诗一般采用二二三停顿,如“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等,这些停顿都是古人为了使古诗读起来富有节奏而制定的。同时古人还采用押韵、平仄等规则,这样古诗词易于吟咏和记忆,更使作品富有节奏、和谐之美。因此,诵读古诗词,要做到停顿正确,读准节奏,才能读出古诗词的韵律美。如“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3、体味气势。古诗词大都是古人用来抒发情感的,其中蕴含着诗人的情感,而诗人情感的变化又是通过古诗词的跌宕起伏来体现的,因此,诵读古诗词要读出它的抑扬顿挫感,体现出诗词的节奏感。同时读出古诗词气势,需要眼、手、口、耳、脑等的协调运作,也可以让学生学习古人摇头晃脑的去读,体会古诗词的节奏与韵味,自然而然地进入意境。

二、品析

1、结合作者经历及时代背景赏析

古人云:诗者,志之所使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这说明古诗词是作者经历的外在反映。所以学习古诗词,要具体地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及思想感情,只有这样,才能深入理解古诗词。如赏析《江城子·密州出猎》时,很多学生都不能领略到词中所蕴含的真意,仅仅认为词中所抒发的“狂”是一个县令出猎的意气风发。这样的理解只是停留在作品的表层,没有全面理解苏轼写这首词的真正意图。要真正深入理解这首词,必须了解苏轼的生平遭遇,这首词作于熙宁八年冬,当时苏轼在仕途上正处于低谷。苏轼不满于王安石变法,在多次碰壁之后自请外调,出任密州县令。苏轼词具有豪放风格,正是他在密州上任期间形成的。苏轼为人正直,又深受儒家仁义思想影响,在任期间仁政爱民,深受百姓的爱戴。密州上任期间,苏轼并没有完全摆脱心灵上的失意与寂寞,久久郁积于心,遇事便会发出狂澜之气。《江城子·密州出猎》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写出的痛快淋漓之作,只有了解这些,才能更好地理解词中体现的作者的英勇气概,以及为国请缨的深切之情。

因此,学习古诗词前应先让学生了解作者的经历及其创作的时代背景,学生了解了这些,能更深入地了解诗词的意义,同时还能丰富学生对诗词的作者、社会背景的了解,为欣赏此作者的其他作品打下基础,又能为欣赏同时期的他人之作做好铺垫。

2、赏析名句

古诗词讲究锻字炼词,抓住关键字词句的赏析,有助于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时赏析名句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加深对古诗词的理解。如教学王维的《使至塞上》中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句时,其中的“大”字体现出了边疆沙漠之广。在空荡的、无边的沙漠上没有什么引人注目的景观,所以烽火台上燃起的浓烟显得非常特别,称作孤烟。一个“直”字道出了无风的大漠的空旷苍凉,从中可以看出作者用词的讲究。沙漠上空荡荡的,横穿其中的黄河显得修长,用圆圆的落日体现出了亲切温暖的感觉,同时又带有苍茫的感觉。王维通过描写塞上的典型景物,表达出了诗人的孤寂之情,又形象地体现出了诗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风格。再如李清照的《武陵春》中的“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这句是写狂风过后的景象,作者避免从正面直接描写狂风、残花,而是用“风住尘香”四个字写出了一场小灾难的后果。风停之前,狂风吹花,不堪入目;风住之后,只留有尘香,更觉不堪。

三、领悟

1、抓住诗之意象

古诗词中蕴含的深层意蕴,需要用心去领悟。古人常赋予一定的物象以自己的主观情感,也就是所说的意象,意象是以个体形式存在的,多个意象连起来就营造出一种意境。根据作者表情达意的需要,意象可以分为景观类、植物类、动物类、行为类等。月意象多表示离愁,如李白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另外,同一个意象也会境点的不同而反映出不同的感情。如雁意象代表思念家乡的感情,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的“衡阳雁去无留意,燕然未勒归无计”,作者借归雁表达了自己的思乡之情,同时又勾勒出戍边将士复杂的心态。雁意象还表达思慕同伴的感情。如杜甫《孤雁》中的“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诗中的孤雁与雁群相失,思念、追赶着自己的同伴。诗人经历了安史之乱,流落他乡,加之晚年多病,更加思慕挚友重逢,这孤雁不正是诗人自身的写照吗?

2、再现诗之意境

诗词语言具有凝炼的特点,经典的诗词具有言有尽而意无穷的韵味,因此教学古诗词要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引领学生在品析古诗词精美的语言时,辅以丰富的想象,在头脑中绘出一幅幅优美的画面,再现出诗词的意境,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提高学生的分析、写作等多种能力。如教学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时,可以让学生从自己的角度欣赏,学生搜集一些资料,或多或少都能谈谈自己的感受。也有的学生采用了诗歌意境的方法,把凝炼的语言转化为文字,书写了一幅生动的画卷。

总之,古诗词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教学古诗词时,教师要引领学生深入鉴赏品味,挖掘出诗词的深层意蕴,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作者简介:吴晓红,沛县张寨镇中学,研究方向:语文教学。

猜你喜欢
品析诵读领悟
了解“SSA” 领悟全等形
对一道试题的品析与再探究
多么痛的领悟
品析一元二次不等式
如何提高文言文课堂教学的几点策略
小学经典诗文诵读与积累的实践与思考
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吃“螃蟹”之后的领悟
品析人物语言,感受美好情感——《荷花淀》课堂教学实录及点评
文言文要诵读也要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