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基础课程创新教学模式探索

2013-02-02 00:59丁欣霞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3年14期
关键词:所教教学计划电工

■丁欣霞

电工基础课程创新教学模式探索

■丁欣霞

10.3969/j.issn.1671-489X.2013.14.016

结合电工基础教学,就创新教学的教学计划、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考核模式进行分析,对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电工知识应用能力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等进行探索,为开展创新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出自己的观点。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教育问题的思考就不能离开创新这个重大的课题。重视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不仅关系到素质教学的质量,而且关系到21世纪人才的培养方向和国家的发展。思考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所在。新形势下的“创新”教学,是指通过对中小学生施以教育和影响,使他们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能够善于发现和认识新知识、新思想、新事物、新方法,掌握其中蕴含的基本规律,并具备相应的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基础。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所教电工基础课程的特点,对创新教育模式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得到一些有益的体验。

首先,创新教育并不是指中小学中的“小发明,小创造”,创新教育是对学生综合素质进行培养,主要由三方面要素构成:一是创新人格;二是创新思维;三是创新技能。

其次,对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培养要从每一个教育工作者自身做起,要有创新的教学模式,这包括有创新型的教学计划、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和考核方式等。

1 电工基础创新教学计划的制定

在制定电工基础教学计划时,为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要充分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电工课的知识结构及特点,结合现代化工业机电设备和未来工业的发展情况,开展电工课的教学,制定具有创新意识的教学计划。在制定创新教学计划时,要做好教学内容的分析,要充分明确教学目标、教材内容和学科的发展状况,在所教内容上尽量多传授新知识和电工领域内的先进知识,不能局限于教材。要明确所教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更要做好知识的前后衔接,做到所教内容的阶段性、连续性和完整性。在教学中突出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对教材内容权衡轻重、分清主次、有增有删、有详有略。结合学校附近且学生熟悉的工矿企业的机电设备,做好教学内容与社会中工业应用技术的密切联系,并适时带领学生对该工矿企业进行参观实习,让学生体会到所学知识的社会价值。在制定教学计划时,要为学生的创造思维留有充分的想象空间,做到知识学有所用、学有所得。

如在制定变压器部分教学计划时,可以列举各种类型的变压器,提出电源频率对变压器的影响这个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然后对学生提出设计一个工作频率为1 KHz,输出电压为500 V的变压器的设计方案。学生完成后,教师再分析照相机闪光灯升压电路的例子。

2 电工基础创新教学目标的确立

创新教学目标是创新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在创新教学活动中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导向功能,指引着教学活动的方向;激励功能,教学目标的实现对师生双方都能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评价功能,是评价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调节功能,影响并制约教学程序的设定和教学策略的选择等一切具体的课堂教学环节。因此,在备课中应该先确立教学目标,然后才是为了达成目标而选择教学策略、拟定教学程序,最后为实施目标而进行教学活动。

首先,创新教学目标的制定应该以学生为主体,这是电工课中最基本的理念。创新教学目标的实现应该是学生学习过程的变化或结果,而不是教师的行为,也就是说只有当学生的行为产生了与教学目标相一致的变化时,才算完成教学任务。

其次,创新教学目标应该以注重学生的能力为重点,不能以学生记住了电工学中的公式、定理和做题多少为目标。实施创新教育就是要从培养创新精神入手,以提高创新能力为核心,带动学生整体素质的自主构建和协调发展。创新教育的过程,不是受教育者消极被动地被塑造的过程,而是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使教学过程成为受教育者不断认识、追求、探索和完善自身的过程,亦即培养受教育者独立学习、大胆探索、勇于创新能力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及实践能力。

例如,在讲授电子技术部分内容时,笔者制定的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理解放大器的构成原理,能够分析和制作一些简单的电子电路,并在学期末以电子电路的制作水平作为考核的重要依据,理论检查不再作为考核的唯一目标。

3 电工基础创新教学的授课方式

3.1 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电工基础创新教学传授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首先要注重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创新思维源于常规的思维过程,又高于常规思维,它是指对某种事物、问题、观点产生新的发现、新的解决方法、新的见解的过程。如在讲授基尔霍夫定律时,可以结合能量守恒与物质守恒的基本原则,得出基尔霍夫定律的电流守恒与电压守恒的规律,并结合这一定律解释电工学中的其他定律的根源。

3.2 注重案例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要针对所教内容精选案例,案例要注重知识性、先进性、科学性和普及性。案例的知识性是指所选案例要包含所教知识,并且是所教知识的应用和加深;案例的先进性是指案例中含有最新技术,代表学科的发展趋势,为学生之后的继续学习提供学习方向;案例的科学性指所举案例通俗并有科学依据,既包含日常的生活常识,又包含电工学中的科学原理,有效地改变理论灌输的枯燥性、乏味性;案例的普及性是指所举案例来自学生的日常生活,学生在理解案例时有基本的生活基础,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在分析三相交流电相电压与线电压关系时,学生往往对相电压的合成难以理解。教师可结合物理课中力的合成原理进行分析,利用物理中对两个夹角为120°的力求合力的原理,推导出线电压是相电压的 3倍。这种利用案例的教学方法,更好地使学生在思考中加深对基本概念、理论的理解,从而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电工基础创新教学的考核方式

考核是评价和改进教学、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是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习和教学的指挥棒,有不同的考核方式,学生就会有不同的学习方法。一个行之有效的考核方法,既能检查学生的理论学习情况,又能引导学生向创新思维、创新能力方向努力。要推行创新教学就首先要改革考核方式,笔者在电工基础考核时采用课题型的考试方式,试卷包括理论和制作两部分:理论部分只考核一些基本的定律与知识;制作部分在实验室中完成,在实验室内学生利用实验设备,完成一个考核课题的设计与制作。课题的设置要考核学生知识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能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思维。

如笔者在考核中提出设计一个控制水塔的控制系统的课题,学生在完成这个课题时,可以用水位开关控制继电器实现,可以用电子技术设计电子开关实现,也可以用单片机等多种手段完成课题。考试中学生可以参考网上资料,但得有自己的观点,并完成制作。这种考试方式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之后创新性的工作提供帮助。

“创新决定未来”,在知识经济迅速崛起的今天,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提高民族创新能力的关键是人才,基础在教育,时代需要创新教育,创新是教育的希望所在。只有打破传统教育的禁锢,每个教育工作者从自己的工作着手做一些有益的探索,笔者相信一定能开创一个全新的教育局面,为建立新型的创新型国家作出自己的贡献。

[1]谢文明.基于创新教育的《机械基础》课程改革刍议[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5).

[2]李曜升.感悟美国的创新教育[J].中国教育政策评论,2009(Z).

潍坊市科技中等专业学校)

猜你喜欢
所教教学计划电工
赏析几道与2021有关的特色试题
在“圆周角”教学中的一些思考
《30米快速跑》单元教学计划
特变电工
特变电工
特变电工
糊涂的维修工
学科德育的发力点在哪儿
像历史学家一样阅读:深度学习与启示——以美国《埃及金字塔》教学计划为例
教师专业化视角下的“美国史教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