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中职机械专业学生就业质量的途径——以南通市通州区农业综合技术学校机械专业为例

2013-02-02 00:59季忠美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3年14期
关键词:中等职业毕业生机械

■季忠美

提升中职机械专业学生就业质量的途径
——以南通市通州区农业综合技术学校机械专业为例

■季忠美

10.3969/j.issn.1671-489X.2013.14.010

中职机械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影响学生的专业成长,更关系到学校本专业的健康发展。通过对南通市通州区农业综合技术学校机械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的调查和影响因素分析,结合学校的具体做法,提出提升中职机械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的途径。

“就业质量”一般概括为职业社会地位、工资水平、社会保障、发展空间等四大方面,具体体现在职业声望、职业期望满足程度、职业成就、职业锚、专业方向与职业的适应性、人职匹配诸方面。

机械专业是南通市通州区农业综合技术学校的重点专业,也是学校多年精心打造的精品专业。该专业自开办以来,为企事业单位输送了数以千计的一线技术工人。近几年来,随着“长三角”地区的社会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机械专业的毕业生就业遇到前所未有的难题。本文试图通过对学校机械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调查和影响因素分析,结合学校的实际做法,提出几点提升中职机械专业学生就业质量的建议。

1 中职机械专业学生就业质量现状调查

1.1 就业率高,就业质量低

中等职业教育从诞生之初,其主要社会功能就是培养服务于企业一线操作或管理工作岗位的中初级技能型职业人才,其就业最大的资本或优势就是具有一定的专业特长。通过对近几年机械专业的毕业生调查统计可知,学生在毕业前经过学校推荐和自主择业,毕业后的就业率达98%以上。但是,有70%的毕业生认为自己初次所从事的工作岗位与所学的专业不对口或根本不对口,只有30%的毕业生认为初次工作岗位与自己所学专业对口或基本对口。这说明虽然毕业生有着很高的就业率,但就业质量问题很突出,且会越来越明显地影响中等职业教育的社会选择。

1.2 社会需求量高,社会地位低

在调查中发现,目前处于待业或失业状态的毕业生几乎为零。极高的就业率说明社会对拥有一技之长的中职毕业生的需求量很高,尤其是在2008年“长三角”出现技工荒之后,更是表明我国在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型期间,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渴求。但是,由于机械类工种属于经验越多待遇越丰厚的传统行业,中职毕业生踏入岗位前没有工作经验,也没有很强的技术能力,自然不能取得丰厚的薪酬。更可惜的是,绝大部分毕业生在职业发展、业务研修、社会保障等方面都处于令人忧虑的地位,甚至部分企业至今未给他们交纳基本的保险。

1.3 就业期望值高,综合能力低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经过了两年的学校专业培训,取得了专业职业资格证书,想当然地认为将来会获得较好的工作待遇与工作环境,甚至一部分人认为自己会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当他们踏入企业却发现,一切全不是想象的那样。企业只是把他们看作获取最大经济报酬的低廉劳动力,工资待遇、工作环境、工作强度、人际关系都令他们难以适应,许多人在工作不到半年的时间内就换了工作岗位,能在同一岗位上坚持工作一年以上的不足25%。在对用人单位的调查中也普遍反映了上述问题,甚至部分单位明确表态将不再招用中职毕业的学生。

2 影响中职机械专业学生就业质量的因素

2.1 家庭或学生自身因素

目前,初中毕业生选择就读中等职业学校在绝大多数家长和学生看来都是无奈之举,只要有可能、哪怕是一点儿希望,都会选择普通高中,自身看不起中等职业教育,不理解中等职业教育,或者把中等职业教育看作无可奈何的一个过渡期,没有清楚的目标态度。南通教育网上对就读职业学校学生的家长的问卷调查显示,只有2%的家长愿意孩子将来当一线工人。另外,加之现在的学生都是独身子女,家长不愿意孩子在外吃苦,特别是机械专业的学生,稍微工作苦点儿,工资待遇少点儿,人际关系紧张点儿、工作环境差点儿,都会马上通知家长,甚至立刻辞职。

2.2 社会环境和政策措施因素

当前社会上重学历重文凭轻技术现象仍然比较严重,不但家长如此,企业也如此。就读职业学校的学生主要是中考的落榜生,还要经过五年制高职、艺术类学校的筛选才不得已读中职,其入学的成绩与普通高中学生相比,少则差100多分,多则达300分,直接影响了中职毕业生的质量。一部分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都参加了对口高考升入高一级院校了,无形中也降低了就业学生的总体质量。企业当中,技能型人才无论在薪酬还是职称晋升通道上都没有能得到充分的体现和保障。许多毕业生在企业工作几年连工资都没加过,这也是毕业生最终选择离开的一个重要原因。

2.3 学校培养因素

当前,许多职业学校对机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目标上与用人单位存在较大的差距。学校根据现有的师资力量和设备条件开设专业课程,从而忽视了课程知识与企业实际工作要求的联系程度;“重理论、轻技能”的现象还根深蒂固,“理实一体化”还只是停留在一些“表演课”和“示范课”上,没有广泛开展起来;“双师型”教师队伍还比较欠缺,教师下企业参与生产实践的还很少,理论不能与生产实践相结合;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仅停留在几堂讲座和书本上,没有贯穿于学生在校学习的全过程。

3 提升中职机械专业学生就业质量的途径

3.1 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加强职业观教育与就业指导

中等职业教育要使自己培养的机械类学生能够满足企业的要求,必须在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等方面主动适应市场变化,而且专业建设应该与地域经济发展同步,要根据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及时调整专业结构。例如,在2006—2007年间,南通沿江船舶工业规模迅猛发展,一大批高科技、高附加值、代表世界造船先进水平的大型油轮、集装箱船舶、海洋工程平台订单等涌向南通造船厂。学校及时调整专业,开设“船舶制造与修理专业”,当年招生就达到300多人。

此外,还要加强对机械专业学生职业观与就业观的指导,要让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清晰的规划,让学生懂得“先就业、再择业、最后创业”的道理,更要让学生学习许振超、徐虎等杰出工人的事迹,让学生知道,在平凡的岗位上也能做出不平凡的贡献。

3.2 加强专业技能的培训,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职业技能知识是职业岗位所需要的技术知识,也是从事专业工作必须要掌握的技能,无论是机械加工制造专业、船舶制造与修理专业,还是数控技术应用等,学好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术,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才能更好地工作。中职校的学生在学历文凭、专业理论知识上不如大学生,但如果在实际动手能力上能胜过他们,也是一样能立足岗位,取得较好报酬的。例如,学校专门为机械类学生配备了专职的车工实训指导教师,所有的机械类班级学生轮流到车间实习,一次集训就是半个月,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操作的要领。另外,还组建了汽修、数控、焊接等课外兴趣小组,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

当然,在加强专业技能培训时,还需要让学生懂得与人合作、与人相处,正确地处理人际关系,自我学习、自我提高,通过学习与思考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3.3 加大硬件设施投入,提升教学实训整体实力

机械类专业的硬件设施投入费用很大,高端的设备更新也很快,所以不太可能得到及时更新。为了能让学生的实训跟上企业的实际。一方面,学校积极向教育主管部门和行政部门争取经费,添置新设备;另一方面,将企业的设备引入学校来。例如,2008年,学校新开设汽车驾驶与维修专业,通过争取,不但配置了20万元的实训车间,有关部门还将即将报废的4辆汽车无偿赠送给学校供学生实习。此外,学校与南通明德船舶重工进行校企合作,企业将焊接机、切割机等设备武装到学校实习工厂。这些硬件设施的投入,解决了学生的实训设备问题,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实践能力。

3.4 密切校企合作办学,适应行业企业人才需求

机械专业的学生校外实习一直是学校的难题。因为学生的实习会打乱企业的生产,还会损耗企业的材料和设备,所以很多企业不愿意接受学生实习,或者不会派老师傅指导学生生产实践。为此,学校采取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的方式为企业“订单培养”学生,凡是本专业的毕业生优先提供该企业选择,为企业服务。学校先后与南通明德船舶重工、南通熔盛船舶重工、南通一品机械、南通红星机械等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学生到二年级时,轮流分批到企业进行生产实习,企业派老师傅指导,加强实践操作,两三个月后再回到学校学习,工学交替。毕业后,学生几乎不要过渡期,就能非常快地适应企业的生产了。

3.5 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提升职教师资质量

学生之所以毕业后无法适应企业的要求,一方面是学生转换角色需要一个过程,另一方面是学校的课程开设与企业的生产有着较大的差距。所以,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非常迫切。学校主要采取“内培与外引”的方式:内培主要是安排学校的机械专业课教师利用假期参加企业的生产实习与技术创新,参加国家、省、市的三级培训,甚至到国外考察学习;外引主要是引进本行业专家和技术骨干参与学校的课程改革或担任专业课的兼职教师,让他们把生产一线最先进的设备和操作技术传授给学生,开拓学生的视野。近几年,学校先后聘用汽修专业的吴卫国副教授、数控专业的管永铭厂长、机械专业车床加工骨干吴建华师傅等多位技术能手担任学校专业课教师,促进了学校理论教学与企业生产一线的“无缝”对接。

以上几点仅仅是南通市通州区农业综合技术学校在提高机械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方面的一些做法,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总之,只要职教工作者从“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明天”的思想出发,想方设法,多方面开拓渠道,相信机械专业毕业生就业的前景一定会更加的美好。

[1]王宇波.中职教育就业问题的归因分析与对策思考[J].职教论坛,2012(36):29-34.

[2]汪小义.影响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原因分析及对策思考[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2(12):130.

[3]陈嵩.2009年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J].职教论坛,2010(13):45-51.

南通市通州区农业综合技术学校)

猜你喜欢
中等职业毕业生机械
9岁的高中毕业生
2021年广州市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学校名单
2021年广州市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学校名单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探索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探索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调试机械臂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简单机械
按摩机械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