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预措施对降低重症监护室多重耐药菌感染的作用

2013-02-02 07:32李家花王荣赵露香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11期
关键词:监护室感染率抗菌

李家花 王荣 赵露香

干预措施对降低重症监护室多重耐药菌感染的作用

李家花 王荣 赵露香

目的评价实施多种干预措施对降低ICU多重耐药菌感染的作用。方法对2010年1月至12月在ICU住院患者进行了前瞻性监测,结果监测入住ICU患者发生医院感染51例,感染率11.43%,根据2010年的监测资料,制定综合干预措施,并于2011年1月开始重点强化实施,2011年1月至12月入住ICU患者发生医院感染28例,感染率5.77%,二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59,P<0.01)。结论实施多种干预措施, 对降低ICU多重耐药菌感染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重症监护室;多重耐药菌感染;干预措施

重症监护室(ICU)是医院内危重症患者集中的区域, 同时也是医院感染的高发区域。由于其感染的难治性、高病死率和极易流行暴发的特点,目前已成为临床治疗和感染防控中的一个难题。医院感染暴发事件中主要病原和耐药菌都集中在ICU,并有逐年增加的趋势[1]。我院对2010年1月至12月在ICU 患者进行了前瞻性监测,据监测中发现的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2011年ICU 患者多重耐药菌发病率有明显下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0年1月至12月入住ICU>48 h患者446例,其中男282例,女164例;年龄14~81岁,平均年龄56岁,2011年1月至12月入住ICU患者>48 h患者485例,其中男306例,女179例;年龄3~78岁,平均年龄54岁。

1.2研究方法 采用目标性监测方法,对ICU患者进行监测,对转出的患者随诊48 h;凡发生耐药菌感染的病例,均填写耐药菌感染调查表,并填写ICU患者日志,调查耐药菌感染率。根据2010年的监测资料,制定综合干预措施,并于2011年1月开始重点强化实施,对实施干预前后的资料进行比较。

1.3干预措施 ①强化医务人员病原送检意识,根据药敏试验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减少耐药菌株产生。②微生物室检测到多重耐药菌时,在检验报告单上注明“多重耐药菌”,并立即上报院感科,同时通知ICU。③ICU接到报告后,立即执行消毒隔离措施、严格无菌操作、手卫生等。④重点部位重点管理:据本次监测显示,耐药菌感染居前3位的部位依次为呼吸系统、深静脉置管、泌尿系统。我们制订了重点部位感染防控措施,做到重点部位重点管理。⑤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正确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预防耐药菌出现的关键。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010年1月至12月ICU患者耐药菌感染率为11.43%,2011年1月至12月耐药菌感染率为5.7%,二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59,P<0.01)。

3 讨论

多重耐药菌感染已遍布全球,逐渐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耐药菌株导致的感染治疗困难,病死率增高,给临床治疗及医院感染控制带来很大困难。加强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在医院内传播是医院管理的难题[2]。预防和控制耐药菌的传播,隔离技术的应用是关键,耐药菌株的主要传播途径是接触传播,一旦发现多重耐药菌感染或定植者,及时采取隔离措施极为重要,国内有报道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暴发事件均与未能严格落实隔离措施有关[3]。

提高细菌培养送检率是实现耐药菌感染控制和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基本条件。对可疑感染性疾病患者应尽早采集相关标本做细菌培养,以及时发现多重耐药菌感染并使用敏感抗菌药物,做到有的放矢。

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防治是一个系统工程,应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制定切实可行的防控制度,提高基本感染控制措施的执行力,是预防和控制耐药菌的产生和传播的关键。

[1] 陈萍,刘丁.中国近30年医院感染暴发事件的流行特征与对策.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0,11(9):391.

[2] 刘坤,袁晓宁,武迎宏,等.重症监护病房多重耐药菌监测与控制现状分析.中国医院管杂志,2012,32(3):78-79.

[3] 戴冬玲,陈慧红,何小帆,等.一起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爆发的现场调查. 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10,22(7):358-359.

262200 山东省诸城市人民医院

猜你喜欢
监护室感染率抗菌
重症监护室多重耐药菌感染的临床医学监护研究
重症监护室护理人文关怀在护患沟通中的作用
发展性照顾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英国:55岁以上更易染疫
48 353例幽门螺杆菌感染状况分析
竹纤维织物抗菌研究进展
夏季养鸡 可用蒲公英抗菌消炎
床旁超声与移动DR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应用比较
BED-CEIA方法估算2013年河南省高危人群的HIV-1新发感染率
黄连和大黄联合头孢他啶体内外抗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