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非司酮联合依沙丫啶终止中期妊娠62例临床观察

2013-02-02 05:29王景侠车敏志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14期
关键词:依沙总产出血量

王景侠 车敏志

米非司酮联合依沙丫啶终止中期妊娠62例临床观察

王景侠 车敏志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联合依沙丫啶终止中期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2例要求终止中期妊娠的妇女,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依沙丫啶终止妊娠,观察组采用米非司酮联合依沙丫啶终止妊娠。比较两组引产至胎儿娩出时间,总产程,产后出血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观察组引产时间、总产程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引产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引产后并发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米非司酮联合依沙丫啶用于终止中期妊娠疗效显著,引产时间及总产程显著缩短,并发症少,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依沙丫啶;米非司酮;中期妊娠;引产

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产前诊断技术也逐渐提高,作为计划生育补救措施的中期妊娠引产,可有效避免严重出生缺陷儿的降生[1]。中期妊娠时,宫颈成熟度差,引产产程较长,疼痛显著,使得大部分引产孕妇有极重的心理负担[2]。依沙丫啶联合米非司酮用于引产可发挥协同作用,可显著缩短引产时间,减少胎盘黏连的发生率。本研究对我院2011年8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62例要求终止中期妊娠的产妇,采用米非司酮联合依沙丫啶引产,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62例要求终止妊娠妇女,年龄19~38岁,平均年龄(25.8±5.1)岁;孕周15~25周,平均(22.8±1.3)周。所有产妇均经妇科及B超检查确诊为妊娠,血常规、心电图、肝功能等实验室辅助检查均正常。排除有药物过敏史及阴道出血史的产妇,排除有妊娠中期引产禁忌证的产妇。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2例孕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1例。两组患者年龄、孕周、产次等一般情况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依沙丫啶治疗,给予依沙丫啶100 mg于羊膜腔内注射。观察组采用米非司酮联合依沙丫啶治疗,给予米非司酮50 mg口服,2次/日,总计200 mg。服药前后2 h空腹,于服药后第3天上午于羊膜腔内注射依沙丫啶100 mg。观察两组宫腔注射至宫缩发动时间,胎盘胎膜残留情况,产道损伤情况,总产程等情况。引产时间计算是从依沙丫啶注入羊膜腔内至胎儿娩出。总产程为宫缩开始至胎盘娩出的时间。出血量采用称重法结合面积法计算。

1.3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引产情况比较 对照组引产开始至胎儿娩出时间为(42.3±15.2)h,引产成功率100%,总产程(10.3±2.5)h,产后出血量(145.3±42.6)ml。观察组引产开始至胎儿娩出时间为(30.1±10.0)h,引产成功率100%,总产程(6.0±3.0)h,产后出血量(130.2±40.3)ml。观察组引产时间、总产程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引产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引产过程中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对照组发生软产道裂伤3例,24例转清宫术,24例可见胎盘胎膜残留。观察组1例转清宫术,4例可见胎盘胎膜残留,无软产道裂伤。观察组引产后并发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对照组发生1例呕吐,2例恶心,1例皮肤瘙痒,症状均较轻,未经特殊处理自行缓解。观察组发生1例恶心,1例呕吐,1例腹泻,未经处理自行缓解。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中期妊娠引产依赖于有效宫缩、宫口扩张、宫颈软化3个要素协同作用。有报道证实[3],宫颈成熟度与引产成功率,引产开始至分娩间隔时间长短密切相关。依沙丫啶为广泛应用于引产的一种强力杀菌剂,通过注入羊膜腔内,于羊水中被胎儿吸收,使胎儿中毒死亡,同时可引起子宫平滑肌收缩,将死亡的胎儿排出体外。由于妊娠中期产妇宫颈成熟度差,宫颈柔韧度低,单纯使用依沙丫啶导致的宫缩作用,易引起宫缩乏力,产程延长,产后出血量多,部分患者甚至可能发生子宫收缩不协调而引起子宫撕裂,危及产妇生命健康。

米非司酮为抗孕激素类药物,可通过与孕酮竞争受体,干扰孕酮对妊娠的支持。研究证实[4],米非司酮主要作用机制为:①米非司酮可使蜕膜细胞蛋白合成功能受阻,使网状纤维溶解,引起蜕膜细胞变性、坏死及出血,并与绒毛膜分离,从而促进胚胎游离排出。②米非司酮可使子宫处于兴奋状态,提高内源性前列腺素水平,提高子宫肌对前列腺素的敏感性,在促进子宫收缩的同时刺激内源性前列腺素的合成,加强了子宫的收缩作用。③米非司酮可通过抑制孕酮活性及促前列腺素作用,降低胶原合成,增强分解,促进宫颈软化及扩张。

本组研究中对我院收治的62例要求终止中期妊娠的妇女,分别采用依沙丫啶与依沙丫啶联合米非司酮引产,结果显示,观察组引产时间、总产程显著短于对照组,观察组产后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两组引产成功率差异无显著性。且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提示米非司酮联合依沙丫啶用于中期引产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并发症少。

综上所述,采用米非司酮联合依沙丫啶用于终止中期妊娠疗效显著,引产时间及总产程显著缩短,并发症少,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贾京璞.3种方法终止14~20周妊娠的疗效观察.临床合理用药,2011,4(1A):87-88.

[2] 张彩菊,胡燕峰.米非司酮联合依沙丫啶用于中期妊娠引产的临床分析.宁夏医学杂志,2010,32(8):748-750.

[3] 孙丽威.米非司酮联合依沙丫啶在中期妊娠引产中的临床应用.中国医药指南,2010,8(36):274-276.

[4] 施亚.米非司酮联合依沙丫啶终止中期妊娠115例临床观察.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8):958-960.

715300 陕西省合阳县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站

猜你喜欢
依沙总产出血量
山西夏收全面完成 总产单产好于常年
2021年山西省夏粮总产24.34亿千克
山西:夏粮总产增长秋粮长势良好
不同分娩方式在产后出血量估计上的差异
依沙吖啶羊膜腔内注射配伍口服米非司酮对疤痕子宫引产的临床效果
产后出血量的评估及产后出血相关因素的探讨
67例脑出血患者超急期中风急症证候与出血部位、出血量的关系分析
HPLC法同时测定复方乳酸依沙吖啶溶液中两种组分的含量
氨甲环酸不同给药方式对心脏手术患者凝血功能及出血量的影响
米非司酮联合依沙吖啶终止中期妊娠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