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新线安保工作模式探讨

2013-02-14 23:35崔卫东
铁道警察学院学报 2013年5期
关键词:新线治安安保

崔卫东

(蚌埠铁路公安处治安支队,安徽蚌埠 233000)

铁路新线安保工作模式探讨

崔卫东

(蚌埠铁路公安处治安支队,安徽蚌埠 233000)

铁路新线特别是高速铁路具有安全标准高、要害部位多、安全防控基础弱、应急处置难度大等特点,铁路公安机关必须顺应形势要求,在建设施工之初至开通运营等不同阶段,从优化外部环境、强化安全基础、推行等级勤务、警情盯控处置等方面着手,建立健全治安防控体系,形成特色鲜明、效果显著的新线安保工作模式,以确保安全。

铁路新线;安保工作;勤务模式

当前,铁路新线特别是高速铁路建设规模仍然较大。由于高速铁路具有安全标准高、要害部位多、安全防控基础弱、应急处置难度大等特点,铁路公安机关如何适应铁路建设发展的形势要求,紧紧抓住高速铁路从建设施工到开通运营的各个阶段,建立健全治安防控体系,形成特色鲜明、效果显著的安保工作模式,确保高速铁路安全,是一项重大课题。笔者现结合管内新线安保“合蚌模式”的构建实践,对此作一粗浅探讨。

一、新线安保工作的“三个外部”环境

合蚌高铁北起蚌埠,南至合肥,全长128.3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小时,是京沪高铁与沪汉蓉客运通道之间的快速连通线,也是京福高铁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线于2009年5月起开始施工建设,2012年7月联调联试,9月运营试验,10月16日开通运营。其间,在面对“7·23”事故后社会对高铁安全的关注度高、防范和控制治安问题压力大等新情况,我处在规划设计、施工建设、联调联试和开通运营等阶段,主动与有关单位有效对接,积极改善和不断优化高铁安保工作外部环境。

一是注重源头把控,始终保持与规划设计部门的联络交流渠道畅通,确保公安机关的需求纳入建设整体规划。在规划设计阶段,我处从治安、消防、装财等部门抽调专人,由分管处领导带队,主动上门与铁路规划设计单位沟通协调,全面了解合蚌高铁建设及公安机构、防护设施设置等情况。针对线路防护设施设备及派出所、警务区、治安岗亭设置等方面的问题,商请规划设计单位尽可能把公安机关提出的安防需求纳入设计方案,为随后的新线安保工作创造条件。

二是注重标准把控,建立与施工建设单位的互动关系,确保安防设施标准得到有效落实。我处自介入之日起,始终把合蚌高铁良好的物防设施建设作为治安防控基础性工作来抓。2011年3月成立了新线“基建安保办”,全程负责防护设施建设的沟通协调和督促指导。2011年9月与京福公司以会议纪要形式,参照铁道部相关文件规定,明确防护栅栏、重要行车设施等8项安全防护设施标准,并建立起物防建设协调会、隐患整改推进会、防护设施设备对接会等互动机制,及时与施工建设单位交换意见。其间,蚌埠、淮南、水家湖3个派出所各落实1名所领导、6名民警提前专职介入;完善自上而下的逐级责任包保机制,专门制作安全防护设施建设标准多媒体教学短片,供驻守一线对安防设施预制、安装等环节进行监督检查和质量把关的包保干部和民警学习使用;全面开展安防设施平推检查活动,不断督促各类隐患排查、整改工作。

三是注重动态把控,督促路内外有关单位及部门各负其责,确保各项安保措施逐步落实。在联调联试、运营试验阶段及开通运营过渡期,我处除在公安处网页开设动态发布指令的“合蚌高铁安保专窗”,严格执行每周三次视频对话的情况互通制度,制定不同警力投入比例的等级安保方案以及实行处、所、警务区三级隐患建库跟踪管理等常态举措外,重点督促铁路站段、建设单位落实治安防范之责,相继与京福公司签订安全巡护协议,与淮南西站建立商讨议事机制,与沿线综治部门及公安机关达成协作共识,及时弥补新建高铁在治安管理、安全防范等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促进新线安保工作逐步转入常态。

二、新线安保工作的“三项安全”基础

我处结合高铁物防、技防、人防变化因素,立足公安职责、监管职能、主体责任的履行,夯实治安防控基础。

一是全方位履行好公安职责,打牢区域性治安基础。2012年初,我处结合自身力量和现有条件,全面履行打击、整治、管理的分内之责,积极构建合蚌高铁无形的安全屏障。其间,我处强化基础调查,切实把沿线各类重点人员特别是精神病人纳入管控视线,建立健全资料台账,并对19名精神病人落实定期走访、常态管控等措施;强化路外安全宣传,推进宣传工作日常化,综合表演、宣讲、展板及刷标语、发资料、签协议等多种形式,经常性组织进村、到校、入户式的集中宣传活动;强化打击整治,共走访村委会、治保会40个,地方公安机关21个,项目部、施工队29个,清理废旧金属收购站186家,排查重点人员24名、案件线索78起,有效防止施工中及开通后的偷盗行为。

二是多层次履行好监管职能,打牢封闭化管理基础。我处借助全局推进治安管理转型之机,坚持人来人往与文来文往相结合,对涉及安全防护设施建设的物防设施,全程督促,协调推进,以实现物防管理闭合化。在物防设施尤其是防护栅栏建设上,分别落实预制源头把关、安装现场盯控的专门力量,实行全过程的质量跟踪,对不符合标准、达不到质量要求的,坚决更换或重建。其间,拆除、重建质量不合格的防护栅栏19处4592米,针对原防护栅栏加装刺丝滚笼设计不能满足安全需求的情况,水家湖所设计了多点固定、两环间距小于20cm、直径不低于50cm的标准图纸,经试验性安装并得到公安局领导认可后,报上海铁路设计院变更设计,并以此标准全线安装。在防护设施隐患整改上,建立了安防设施隐患的滚动排查、登记建库、分层负责、逐一对接、全程盯控的工作机制,建议并督促施工单位全线采取深埋电缆、水泥整浇的办法来解决原贯通地线安装措施不足以防割盗的问题。从2011年7月至合蚌高铁开通运营,先后对照标准,动态排查了6大类1682处隐患,发督促整改函、通知书146份,督促落实整改1630处;对短期内难以整改的,逐一督促责任单位落实临时性防护措施。

三是立体化履行好主体责任,打牢查危基础。铁路公安应承担安检、查危日常管理的主体之责。在运营试验之初,我处从站区封闭条件及安检设备、人员配备等方面入手,按照高铁安检有关配置标准和要求,逐项与有关站段协调对接,督促其配足配强。目前,合蚌高铁合肥北城、淮南东、水家湖4站安检查危设备及力量充裕。明确规定除安检通道外,其他非正常通道包括地下通道均以封堵或锁闭为常态;建立完善安检查危考核管理机制,严格安检人员勤务状态监督;推行分管所领导、客运执勤队长重点时段盯控查危区域制度,加强可疑物品检查和可疑人员盘查,落实“全覆盖”要求。

三、新线安保工作的“三级勤务”模式

合蚌高铁在联调联试至开通运营阶段,曾由京福公司出资,委托我处按照1人/公里的标准,招聘护路队员130名,负责巡防工作。但开通运营后,护路巡防队员全部撤走,且没有诸如京沪高铁的巡线保安、GPS定位巡查系统等人(技)防措施。面对不利因素,我处从创新勤务模式入手,立足常态管理,推出应对举措。

在公安处层面,突出不同时间的警务活动的作用,实行“聚焦式”勤务模式。一是实施关注度倾斜。建立并完善处领导常态包保合蚌高铁各派出所办法,明确对涉及该线治安管理、安全防控的事项,包保领导必须第一时间过问并上手。二是实行双休日驻守。机关部门排定班次,轮流派人于双休日在刘府、武店、戴集、陶家湖、合肥北城5个警务区驻守,并对驻守期间工作的量的规定和质的要求负责。三是实行往返式添乘。治安支队落实专人,在蚌埠与合肥间实行每周不少于3次的往返添乘检查,与派出所、警务区即时交流,动态调整重点部位卡控、低路基区段巡防等措施。四是实行小分队巡逻。在春运、两会等重要节点,由特警支队组织5支巡逻小分队,突出线路、兼顾站区,分别在夜间闪灯驾车巡逻、白天武装徒步巡查,以增强震慑效果。

在派出所层面,突出不同空间的线路防控重点,实行“差异性”勤务模式。针对各自管辖特点,新组建的淮南东及蚌埠南、水家湖3个派出所依据辖区“风险源”管控,相应拟定各自的勤务模式。水家湖所针对辖区合蚌高铁与既有淮南线85.6%的线路相邻并行的情况,将两线的7个警务区整合为3个,每个警务区配备警力4名,设低路基(复杂区段)巡防、重点部位卡控及线路基础工作3个类别,定人、定责、定量开展工作,实施“双线管理”模式。此外,正确处理“风险源”控制责任归属,对站内高铁与既有淮南线间无隔离的隐患,明确了施工单位整改前由淮南西站在车站两端设岗防控,防止闲杂人员进入高铁。淮南东所综合管辖线路分布、治安特点等因素,在2个警务区各配备警力3名,制定岗位工作规范,细化应知、应会、应做标准,实行分管所领导、线路大队长双向“对接式”巡防模式。蚌埠南所管辖的合蚌高铁系高架区段,实行由所部日勤及值备力量“兼顾式”管控模式,以夜间驾车巡逻、路外安全宣传等日常工作为主。

在警务区层面,突出提升警务效益的内在需求,实行“实战化”勤务模式。统一警务区办公设施设备标准,均开通2M公安网络,配齐警用车辆等,满足工作所需;建立主动的、实战化勤务机制,明确线路民警工作重点向敌社情调查、重点人员管控、路外安全宣传等基础性工作延伸的导向,相应制定警务工作规范,严格管理考核制度,实现警力与警情最大程度的融合与匹配。

四、新线安保工作的“三类警情”盯控

我处以建立健全合蚌高铁路内联控、路外联防机制为主攻方向,促进涉及高铁各类警情盯控及处置的合成化。

一是建立综治平台,主动化解涉路矛盾。我处借助与安徽省政法委及沿线各地综治部门、公安机关的良性互动关系,积极争取支持。自合蚌高铁施工建设至开通运营以来,省政法委、公安厅治安总队分别多次下发专门通知,部署沿线地方有关部门配合铁路安全宣传、治安整治,开展涉路矛盾化解等工作,并在多次联系协作中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群防群治格局。其间,通过路地配合,有效化解了多起沿线村民阻挠施工、施工承包人员因讨要工程款扬言上道滋事等警情。

二是建立预警平台,及时消除危险。我处以防范闲杂人员进入高铁甚至上道滋事等问题为重点,加强与高铁沿线基层组织信息互通、协作互动制度建设,先后与9个乡镇、42个村委会建立定期走访关系,推行乡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户、复杂区段居民包片,切实把高铁沿线治安防控落实到对重点人员、特殊群体的管理与服务上,力争使沿线易发、多发的危险在第一时间得到消除。

三是建立联动平台,有效应对突发情况。针对合蚌高铁设施设备目前尚未完全移交铁路管理使用单位的情况,我处建立与京福公司及有关站段之间的应急联动机制,制定和完善合蚌高铁列车因故障中途停车、发生旅客滋事、列车晚点旅客拒绝下车等突发性情况的工作预案,明确各派出所常态储备3至5人的机动力量,作为紧急情况的先期力量,随时做好应急处置准备,并在今年春运中联合处置了多起列车晚点、旅客滞留的突发情况。

责任编辑:何恒攀

D631.4

A

1009-3192(2013)05-0008-03

2013-08-16

崔卫东,男,蚌埠铁路公安处治安支队支队长。

猜你喜欢
新线治安安保
中军军弘集团秦皇岛安保公司 以党建为统领 打造“军”字品牌安保企业
荣乌新线高速公路安全预警和主动管控系统
Me & Miss Bee
乘坐地铁
跟踪导练(一)
治安文化与治安秩序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研究*
做好企业治安保卫工作的认识与实践
新线引入高铁枢纽电务改造工程实施方案研究
如何找准安保与宣传的平衡点——以G20杭州峰会安保宣传为例
“猴”安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