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影响体育高考生800米跑速度耐力的因素及其训练方法

2013-02-15 01:47吕智兵
体育研究与教育 2013年2期
关键词:耐力教练员速度

吕智兵

(山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山西临汾041004)

速度耐力是指人体在较长的时间内保持快速运动的能力。其特点是强度大、心肺功能在较短时间内无法供应足够的氧气,增强速度耐力有利于运动员把最高速度保持到终点。后程减速程度的高低水平反映速度耐力的发展状况,速度耐力与中长跑成绩呈正相关,在800米跑中速度耐力素质为该项的决定性因素。

1 对影响体育高考生800米跑速度耐力的因素分析

1.1 高中生的身体发育特点

高中阶段学生骨骼生长的速度趋缓,肌肉纤维的生长由以纵向为主生长转为横向生长为主,在肌肉纤维横断面增大的同时,肌肉体积也在迅速增加,肌肉的弹性增强。人体的心脏收缩能力显著提高,心血管功能不断增强,心率逐步下降,基本向成年人的心率发展并趋于稳定;同时,随着胸围、胸腔的扩大,肺活量有较大增加,说明高中学生已经能够承受较大强度的运动负荷,充分具备了发展速度耐力的生理基础;脑的重量已和成人基本相等,大脑皮层的神经细胞基本发育完全,联络纤维增长很快,兴奋与抑制过程逐步达到平衡,神经过程的灵活性提高,神经系统的机能逐步趋于完善;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的相互关系更为协调和完善,分析和综合能力明显提高。这一阶段处于青春期的中后期,由于内分泌活动的变化和性腺活动的加强,神经系统的稳定性受到影响,有时掌握动作的协调能力可能暂时下降,女生表现更为明显,如动力定型不稳定等。但这是暂时的现象,在体育锻炼中,耐心地掌握动作,可以提高动作的协调性。

1.2 心理因素

心理学研究表明,适度的焦虑并不会影响运动员的比赛成绩,反而会使运动员在比赛时注意力集中,头脑兴奋性高,反应敏捷,潜能发挥充分,能取得好成绩。但过度的焦虑则会使运动员在比赛时急躁不安,心慌意乱,使应有的水平发挥失常,导致比赛的失败,这与过去参加正式测试或比赛的次数、平时训练或比赛的激烈程度以及周围环境的影响有关。除了上述几种原因之外,还有其他方面的因素,如比赛对手的强弱、教练员的表情等,也是影响学生状态的重要因素。

1.3 与参加训练的时间、次数有关

大多数考生是在临考前3—4个月才开始进行训练,由于还要进行文化课的学习,所以训练时间和次数都少的可怜。基本上保持在每星期3-4次,每次训练时间两小时左右。在如此少的训练时间和频度的情况下要提高运动成绩,难度可想而知。

1.4 营养因素

高中阶段学生的营养需要,既不同于少年儿童,也不同于成年人。智力发育增强,活动量增大,体重、身高急剧增快。大约人体重的50%、身高的15%是在青春期获得的。这一时期的高中生在生理上、心理上的变化都很大,各个器官发育成熟,思维能力极为活跃,是人生中长身体、长知识的关键时刻,因此营养的供给量就显得十分重要,必须根据生理特点给予合适的保证,使他们在德、智、体等多方面均能健康地成长。高中生的年龄处于生长发育迅速、新陈代谢旺盛的时期,加之学习任务较为繁重,因此所需的热能和各种营养素也相对较成年人高,轻微的营养不良即可使其生长发育受阻,也会对学习效果产生不良的影响。作为体育高考生不仅要面对日益繁重的文化课学习,还要进行必要的运动训练,体力消耗巨大,因此营养问题也成为影响最终运动成绩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1.5 教练员因素

教练员安排的训练强度过大、进度过快过急、比赛安排过密等,都会对运动员构成压力,影响最佳竞技状态的形成。除此之外,忽视了训练与能量重新动员要适当地交替进行这一点,不但会降低运动员形成最佳竞技状态的能力,甚至可能导致运动创伤。如果运动员长期处于上述种种压力及紧张之中,就有可能发展至过度训练所引发的弊端。另外,教练员本身对运动项目知识的了解多少,教练员自身的知识与技术水平、态度、行为以及能否有效地掩饰自己的感情和面对失败的情绪等,都会影响到运动员水平的临场发挥。要解决这些问题,教练员就得设法掌握更多有关运动项目的训练知识,并且要提高教练员的自我控制能力。另外,训练的场地、器材对高考体育生速度耐力成绩的提高也有一定影响。

2 训练方法

2.1 发展速度耐力素质能力的训练

速度训练包括提高反应速度,动作速度和位移速度。发展速度是一个复杂的综合过程,其中主要的是肌肉力量和肌肉收缩速率的发展。速度训练采用的主要练习:(1)短距离变速跑100米至150米(30米快跑+20米惯性跑+30米快跑+20米惯性跑),3次×2—3组;(2)短距离接力跑2人×50米或4人×50米,3—4次×2—3组;(3)距离追赶跑60—100米,3—5次 ×3组;(4)短距离组合跑(20米+40米 +60米 +80米 +100米)×2—3组,或(30米+60米+100米+60米+30米)×2—3组;(5)顺风跑或下坡跑30—60米,3—4次×2—3组;(6)胶带牵引跑30米至60米,4—5次×2—3组。

发展有氧耐力,首先要解决提高最大摄氧量问题,主要的训练手段是周期性练习。练习的速度,必须控制在有氧代谢训练供能的范围之内。持续负荷训练法可作为有氧耐力训练的主要方法之一。此训练方法的特点,运动员不同间歇地连续训练较长一段时间的速度,或匀速或变速,负荷的时间不应短于30分钟,对于有一定训练水平的运动员,负荷时间约为40分钟以上。

要使训练对循环系统产生最好的影响,训练中对于氧的运输系统的要求就必须达到最大程度,以接近最大速度跑的方法,能使吸氧量达到最大值。800米运动员可以通过持续三至五分钟的反复跑(速度的掌握,要求使运动员的吸氧量接近最大值),三分钟工作三分钟休息交替进行间歇训练,可以发展氧的运输系统,1.5分钟到三分钟的重复训练在发展800米跑中,要用到乳酸性供氧系统。多次重复的间歇训练以及30分钟或更长时间的持续跑训练,能在比赛季节中保持运动员的有氧代谢能力。一个优秀的800米跑运动员能够在30秒工作期内跑200米,然后用30秒的间歇恢复期,在20分钟完成20个200米的跑量。

周训练计划是根据阶段训练计划所规定的任务、内容与要求制定的。在制定周训练计划时,要准确地掌握学生的训练情况,根据学生现有的训练水平,周密地考虑训练的运动负荷量,兼顾各专项训练。周训练计划中的800米训练安排:在第一、第二阶段,每周一般要有两次,第三阶段每周不得少于一次,训练间隔不得少于两天;必须与力量素质训练(特别是杠铃负重练习)隔开,一般安排在大强度力量素质训练前一到两天,或者周末,通过星期天的调整,以求达到超量恢复。一次训练课运动量及强度安排,体育考生800米训练,第一阶段逐渐增加运动负荷量,第二阶段在增加运动负荷量的同时加大运动负荷强度,第三阶段只上强度而不增加运动量(或适量减小运动量)。下面是第二阶段800米训练运动量及强度的课计划安排:

(1)变速跑的运动量及强度安排。每次训练课的跑量是800米专项距离的4倍左右,如采用150米、200米快速跑,中间用100米慢跑作为调整,训练量为:跑12~14个快跑150米+慢跑100米;或者跑10~12个快跑200米+慢跑100米。快跑段的强度不低于最大摄氧量的70%,慢跑段的时间不超过快跑段时间的三倍。

(2)间歇跑的运动量及强度安排。每次训练课的跑量是800米专项距离的3倍左右,如采用200米、300米、400米的间歇跑,训练量为:10~12个200米跑,或者6~8个300米跑,或者5~6个400米跑。跑的强度不低于自己最高速度的80%为最佳。如果跑的强度在70%以下,对人的机体就没有足够刺激,对提高成绩意义不大。总之,在训练时要不断实践,不断总结经验以达到最佳的训练效果。

2.2 恢复训练

高强度训练后,考生不能得到恢复,等于摧残考生,只有在及时得到恢复的前提下,疲劳才有价值。这就要求教练员在训练或比赛中为考生找到一种能充分保证运动时能量供应和赛后又有迅速消除疲劳的手段,但是由于考生在训练结束之后还要投入到紧张的文化课学习中,留给恢复的时间很短。因此,要在大强度训练后,实施恢复训练:(1)采取积极性的放松,加速恢复;(2)与负荷主要性质相应的能力恢复较慢,采取速度与速度耐力互补的训练方法,达到训练中能量充分供应,而不出现疲劳积累现象;(3)采取多餐少食,及时补充能量的方法,供运动员迅速消除疲劳,保质保量地完成大运动量训练。

2.3 技战术训练

800米跑的战术非常重要,许多考生由于战术安排不当,或者跑了600米就跑不动了,或者跑完800米还余有体力,这些都使自己的800米成绩受到影响。因此,考前制定好的战术十分重要,无论哪一种战术,在实施方案时都尽可能考虑下列因素:(1)起跑后要有力争抢占对发挥战术有利的位置;(2)比赛向前跑进时,要靠近内突沿,尽可能减少跑的距离;(3)途中跑的速度应比较均匀,以体力的消耗降到最低程度。战术制定后,应根据战术要求反复进行训练,使考生800米跑的速度,节奏有良好的感知能力,形成较好的控制能力。

2.4 考前心理状态的调控

考生考前首先要明确考试任务,确定适当的目标,即制定自己努力的目标。一般来说,所定的目标应留有余地,要激发良好的应考动机。考生只有具有正确的考试动机,才能积极地动员机体的最大潜能投入考试。但动机不能过于强烈,要掌握适度,否则容易造成精神过度紧张影响考试成绩。此外最重要的就是要增强考试信心,考前教师要摸清考生的思想状态,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准备工作和分析学生考试时可能出现的问题,使其树立取得良好成绩的信心。临考前,教师应带领考生熟悉考场情况,并让学生做一些练习,从而提高考生对考试环节的认识和评价,提高考生在新场地的应考信心。最后学生要掌握一些自我控制法:自我暗示法、自我情绪调整法、深呼吸法等。

2.5 营养与膳食

高考学生的营养膳食安排原则应该做到以下几点:(1)考虑他们生长发育迅速的特点,同时活动量大,因此在营养上要保证供给充足。(2)餐次的安排要科学,他们肝脏中储备的糖元不多,体内碳水化合物相对较少,又由于他们活泼好动,所以容易饥饿,应适当增加餐次,可在一日三餐之外,补充热能和其它营养素,量不在多,而在于质。(3)膳食应根据季节性和当地的供应情况,因时因地制订食谱。在调理上注意多样化,尤其是感官性状,要在色、香、味、型、声等方面引起食欲,主副食要合理搭配,注意营养平衡。

3 结论与建议

对于参加体育高考的体育考生来说,每个人的具体情况有所不同,作为教练员或体育教师要根据不同考生的特点选择科学有效适合各个考生的训练方法来提高考生的速度耐力和各方面的身体素质。并且一定要密切注意考生的速度能力与耐力能力的训练,恢复训练,技战术的安排,考前心理状态的调整以及日常营养膳食。针对高中生的特点,在体育训练过程中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1)要取长补短,加强身体素质的全面锻炼,特别要针对薄弱方面加强训练,促进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有重要作用。(2)高中阶段是人体各种素质发展较快的时期,应安排多种多样的练习方法与手段,促进身体各部位的全面发展,但是也不应过早地进行专门性的练习。(3)高中阶段是速度耐力素质发展较快的时期,应加强速度与有氧代谢的练习,促进心肺功能的发展和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

[1]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审定.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2]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审定.运动生理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

[3]张蕴琨,丁树哲.运动生物化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耐力教练员速度
行驶速度
速度
论足球教练员的角色定位
体育教练员面临的新挑战
多面好手 倍耐力全新Cinturato P6
比速度更速度——“光脑”来了
教练员的执教艺术
3000m跑,锺练耐力和意志
如何在小场地上进行耐力跑
学校外聘体育教练员的二元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