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城市文化氛围中的图书馆服务体系发展趋势

2013-02-15 03:33陈家欣东莞图书馆广东东莞523071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3年2期
关键词:图书馆文化发展

●陈家欣(东莞图书馆,广东 东莞 523071)

1 图书馆与特色地区城市文化之间的发展趋势

图书馆是构建城市精神文化的重要阵地,是执行社会教育职能,提升市民整体精神文化水平的“终身学校”。也即是说,地区城市文化发展需要图书馆充当“传播器”,而图书馆要实现自我发展则需要紧紧依靠地区文化的发展方向,二者是相辅相成的。

1.1 图书馆发展策略应成为地区性文化发展纲要的重要组成部分

每一个城市因为所处的地理空间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及发展模式不同、历史民俗不同等差异具有了各自不同的城市文化,正如维也纳的音乐文化、北京的首都文化、香港的中西结合文化、广东地区的岭南文化等。基于经济社会自身发展需要,各个城市也渐渐形成了各自的文化发展纲要性思想,图书馆要想得到长期、可持续的发展空间,必须密切关注具体城市的文化发展纲要,将自身发展策略融入其中,实现稳步的互动发展。

新加坡的国家信息化程度居全球领先地位,在《2003年~2004年度世界经济论坛全球网络化程度报告》 中,新加坡的排名仅次于美国,排在全球第二位,有亚太地区信息集散中心的称号。20世纪90年代初,新加坡就将图书馆事业的发展纳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制定了新加坡图书馆中长期发展计划。1995年成立NLB(新加坡国家图书馆管理局),将其职责定位为:肩负“为增强公民的学习能力”、建立一个具有世界水平的公共图书馆系统的任务。它明确提出了“发展商业化信息服务,促进经济持续增长”的策略,致力于通过图书馆系统提供的信息服务激发公民的创造力、想象力,以扩张国家整体的知识能力,增强国际竞争力,并协助政府把新加坡发展成为一个知识型国家,一个优雅的社会。经过10多年的发展,在政府和社会的支持下,新加坡图书馆成为了亚太地区乃至世界范围内图书馆与城市互动发展的典范。

在我国,杭州市于2007年提出建设“生活品质之城”的目标,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1]杭州图书馆以此为契机,实施了全市“图书信息服务一证通”等工程,促进了图书信息资源在全市范围内的共享,为保障市民群众基本文化权利,提高市民文化生活品质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以其自身蕴含的文化要素和文化存续的特质对建设“生活品质城市”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突出的社会文化保障功能受到了市民的普遍肯定。杭州图书馆也因此在国内有了重要影响力。

1.2 图书馆应为地区特色产业提供文化支持

长期以来,作为文化、政治、民生等各方面支撑基础的经济发展是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点,我国也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当做根本任务。各地区在寻找、建设、发展各自的特色产业时,必不可少的是寻求以强大的文化创新能力作支撑的特色产业。图书馆拥有丰富的知识信息储备,如何将信息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为地区经济建设及经济转型提供文化支持,这是图书馆势必进行研究与探索的重大问题。在这方面,桂林市图书馆将自身发展与旅游业密切结合,走出了自己的特色。

2 图书馆体系建设趋势

2.1 行政管理制度化、规范化

部分发达国家已经建立起一套完善的、高效率的图书馆行政管理机制,确保图书馆运行顺畅。以美国为例,美国各级图书馆都有相应的图书馆委员会代理政府行使管理职能,负责本行政区划内的公共图书馆的规划、指导和管理。公共图书馆工作人员的职责、薪酬等级、岗位设置等均由图书馆委员会认可后确定。图书馆馆长的基本职责是处理馆内人事、财务、馆藏建设、设备购置及各种活动安排等业务管理。馆长对馆员的管理按双方签订的合同来执行。严格的管理制度、监察制度确保了公共图书馆廉洁、高效。

2.2 人才队伍建设科学化

2.2.1 队伍结构层次化

在国外,图书馆员资格准入制度已经十分完善,从业人员得到社会的普遍尊重,由此造就了从业人员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形成了社会环境的良性循环。如,新加坡图书馆业务部门的员工一般分为三类,即专业图书馆馆员、图书馆职员和一般工勤人员。专业馆员要求具有本科或硕士以上学历,主要从事图书馆的管理、咨询、节目组织实施等核心工作;图书馆职员一般具有大专学历,多承担日常的事务工作;工勤人员只需中学和小学学历,一般负责排架、搬运等简单劳动。

在我国香港,专业馆员必须取得图书馆学或资讯科学的硕士学位,有一定的专业学科背景而且能够用流利的英语、粤语或普通话为读者解答咨询。

有鉴于此,我国公共图书馆也应逐步建立起合理的人才结构,应对人民群众日益提高的文化服务要求。

2.2.2 人才培养长期化

除了通过引进人才构建馆员队伍,进行在职馆员培训也是一大趋势。在职培训可采取学历教育、技能培训、专题培训等方式进行。馆员通过选择适合自己需要的方式自我增值,合理分配工作、学习时间。当前,我国各个城市公共图书馆在图书情报在职教育方面工作开展得较好,但在一些技能、专题培训方面普遍尚未形成一套长期机制,临时性、随意性较大。而新加坡图书馆十分重视图书馆员的学习与培训,有一整套成熟的经验。NLB在2006年实施了“图书馆员专业发展计划”,通过学习(课程学习、国际会议、专业指导等)、浸濡(实习等)、实践(与工作联系、自我导向学习等) 提升图书馆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从而建立了一支为其长远规划目标提供关键服务的专科图书馆员队伍。

2.3 资金来源多元化

长期以来,我国公共图书馆主要依靠政府财政扶持,但由于地方经济发展差异,造成区域图书馆事业发展不均衡,一些地区图书馆经费较少,严重制约了其发展建设。而发达国家及地区通过募集公益基金、政府减税措施、社会名人建立图书馆等方式达到了图书馆事业资金多元化、公益化的目的,形成了整个地区范围内长期的、社会化支持。这种通过社会力量,多元化筹措资金的方式,十分值得我们研究。

当前,世界各国公共图书馆基本依靠政府财政支持,但由于有着较为浓厚的公益捐助氛围,一些慈善捐助也成为了经费的重要补充。这其中,一些包含鼓励性质的减税条例起了重要作用。如1993年,美国《公司治理准则——分析与建议》 出台,该准则规定,在立法没有特别规定的情况下,以盈利为目的的公司适用的基本规则如下:“即便公司盈利和股东收益没有得到提升,公司在从事其经营行为时,可以把合理的资源投入到公共利益、人权、教育和慈善事业。”[2]

2.4 名人图书馆

在美国,最为世人所知的莫过于数量繁多的“总统图书馆”,从1940年建成第一个总统图书馆——罗斯福总统图书馆,到克林顿为止,目前美国一共有12位总统建立了图书馆。“总统图书馆”由私人投资设立,再由私人捐赠于政府,由政府负责后续资助运行。国会1955年通过《总统图书馆法案》,使这种做法合法化。这些“总统图书馆”除保有书籍外,还有总统任内的文件、私人文件、历史资料和口述档案等,只要出示身份证并且说明理由,任何人都可以阅览总统的档案。60多年来,总统图书馆收集保存了大量文献、档案、史料、纪念品等,对美国政治、历史、文化的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

我国也存在着部分以名人命名的图书馆,例如“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韶山毛泽东图书馆”,但这些图书馆基本属于公共图书馆性质,与国外捐助性质的名人图书馆不是同一概念。名人图书馆在国外即是由社会个人投资兴建的,由专项基金或其他方式维持日常工作的私立公益性图书馆。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社会部分群体已经有能力开展此项活动,社会人士捐助建立教育设施、扶助弱势群体等消息时常见诸报端,可见社会存在着巨大公益建设热情,如何加以引导进入公益文化事业则成为图书馆界应当考虑的问题。

2.5 体系建设联合化

2.5.1 图书馆联盟

图书馆联盟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是指为了实现资源共享、利益互惠的目的而组织起来的以若干图书馆为主体,根据共同认可的协议和合同,按照统一的技术标准和工作程序,执行一项或多项合作功能的联合体。图书馆联盟在较大区域内实现文献、编目、联合采购等方面有着巨大优势,诸如OhioLink、WRLC、California Digital Library(CDL) 等都是国际上区域性联盟中成功的范例。国内主要有中国数字图书馆联盟、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北京高校网络图书馆、上海教育网络图书馆等。

2.5.2 总分馆体系

建立总分馆体系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已有时日,如纽约图书馆、台北市立图书馆、新加坡图书馆、香港公共图书馆等皆是如此。在我国,尝试在市(县) 一级图书馆建立统一采购、统一编目、协同发展的总分馆体系,在可预见的一段时间内将是主要办馆思路。

3 现代城市文化建设中图书馆服务体系发展趋势

3.1 加强图书馆数字化建设

信息化已经影响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给传统的阅读习惯带来了深刻变革。图书馆面对这种挑战,只能通过升级自身数字化软硬件来加以应对,一方面结合馆舍条件,引进新型数字化硬件设备,打造现代、舒适的文化休闲场所;另一方面,升级改造软件设施,为深入开展数字化服务提供平台保障。如:上海图书馆于2009年推出了“电子书阅读新体验活动”,[3]读者可以把上图数字图书馆中的中文图书下载到数字移动阅读器中,享受电子图书随身读的快乐。香港则有自己的“图书馆电脑系统”,是全球最大的中英文双语兼容的图书馆电脑系统之一。新加坡图书馆在世界上第一个使用“射频识别RFID系统”,为市民提供网络和多媒体服务。

3.2 图书馆培训与市民教育

图书馆讲座是传承学术、传播知识的载体,是一种便捷、有效的学习方式,越来越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欢迎。近年来,国内众多公共图书馆依据本地区文化特色和市民的实际文化需要来制定讲座主题,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品牌文化产品。如广州图书馆的“广州文化讲坛”、浙江图书馆的“文澜讲坛”等。

3.3 地区产业与特色图书馆建设

与特色产业相对应,发展特色图书馆在国内外已是普遍使用的方法之一,它们或以某一主题范围为对象,或以某一学科体系为对象,或以某一名人为对象,全面、系统地收集、提供有关文献信息资料。如前苏联的“莫斯科旅游图书馆”,美国的“总统图书馆”,香港的“时装图书馆”,台湾的“纺织图书馆”、“电影图书馆”、“摄影图书馆”、“美术图书馆”等等都颇具特色,很有影响。国内特色馆发展则集中在20世纪90年代,1999年温州市图书馆针对当地经济特色,与温州鞋革协会联合创办了我国首家鞋专业特色图书馆——中国鞋都图书馆,借助独特的资源和优质的服务吸引了众多的鞋业人士,为温州打造“鞋都”的特色产业作出了突出贡献,自身也得到了更大的发展支持和空间。

3.4 图书馆服务渠道的多媒体化

2010年,国务院关于印发《推进三网融合总体方案》 的通知正式出台,拉开了我国“三网合一”的序幕。现代城市图书馆应当紧跟时代趋势,探索各种媒体服务渠道,将数字文献、媒体视频等多媒体服务更快地推送给民众。目前,除了开通数字图书馆外,手机阅读、数字电视推广等也是图书馆服务的渠道。

杭州图书馆与杭州数字电视联手打造城市信息文化平台,在物流配送体系上实行“点菜式”图书借阅快递服务,远程咨询及数字图书馆服务体系提供免费在线阅览,9小时实时在线咨询、24小时内限时回复等服务。该馆与数字电视有限公司合作在数字电视的《教育充电馆》 频道上开通了“文澜书话”栏目,联手打造城市文化平台。另外,杭州图书馆还将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内容逐步纳入“文澜书话”栏目,通过“电视”这一最普及的媒体,传播先进文化、丰富广大基层群众的文化生活。

[1] 郭春莲.图书馆,建设品质城市的文化基石[J].云南图书馆, 2009(2) : 11.

[2] 朱圆.美国公司法中的社会责任条款探析[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8(5) : 25.

[3] 上海图书馆推出数字移动阅读器外借服务[ EB/OL].[ 2012-02-11]. 人 民 网 .http://society.people.com.cn/GB/41158/8887131.html.

猜你喜欢
图书馆文化发展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谁远谁近?
图书馆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去图书馆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