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农村信息化比较研究

2013-02-15 03:33夏建群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3年2期
关键词:信息化农业农村

●汤 曼,夏建群

(1.湘潭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湖南 湘潭 411105;2.湖南理工学院 图书馆,湖南 岳阳 414000)

农业健康快速发展直接关系国人福祉,目前中国农业生产发展迅猛,但是,农业经营规模小、集约程度低、组织化程度低,[1]农业仅占国内生产总值10%,城乡发展水平差距凸显。加大农村信息化建设力度,提升农村信息化服务水平是缩小同发达国家农业差距的必然路径。通过中美农村信息服务对照研究,客观认识中国国情,为快速推进中国农村信息化服务提供参考。

1 中美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1.1 中国

(1) 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基础设施具体包括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各类设备,主要包括广播电视网、电信网和计算机网三种基础网络体系,是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条件。1994年底我国提出“金农工程”,建立了“农业综合管理和服务信息系统”,加速和推进了农业和农村信息化;2005年农业部开始实施“三电合一”项目,现已惠及全国2/3农户;中央和省级卫视农村覆盖率分别达到89.4%和64.7%,广播基本实现全覆盖;全国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拥有固定电话67部、移动电话96.1部、电视机109.1台、电脑5.4台;2008年第一季度,中国固话宽带用户数达到7160万户,同比增长28%,已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固话宽带用户市场;2009年底,全国99.3%乡镇能上互联网,98.6%乡镇通宽带,90%以上行政村具备上网条件。[2]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统计数据,截至2011年12月底,我国农村网民规模1.36亿,占整体网民26.5%,互联网普及率达到38.3%。

(2) 互联网基础资源。互联网基础资源指标包括IP地址数、域名数、网站数以及国际出口带宽数等,作为互联网的根基,其发展水平直接制约互联网整体发展品质。根据政府信息建设路线图,2014~2015年,互联网业务全面向IP v6演进过渡,新增上网固定终端和移动终端全面支持IP v6。2011年底,我国域名总数达775万个,总域名数较上半年下降1.4%,但C N域名数达353万个,较上半年增加0.7%。中国网站总数近230万个,较上半年增长25.4%;CN下网站95万个,较上半年上升2.1%;国际出口带宽139万M b p s,较上半年增长17.5%。美国Akamai公司公布的数据,2011年第四季度世界平均网速同比提升39%,达2.7Mbps,中国大陆以1.4Mbps网速排名第90位。

1.2 美国

(1)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1993年,美国提出“国内信息基础设施计划”,预计投资4000亿美元,2015年前建成由通信网、计算机、数据库和消费类电子产品组成无缝的、高速的、多功能的信息网络基础设施。1993年,美国农业部和国家电讯信息局联合实施“农村设施服务计划”;1994年提出“全球信息基础设施行动计划”,鼓励私营部门投资,促进竞争;提供开放网络通道,加强社区网络建设,保障普遍服务,从而使低收入家庭有使用因特网机会;大部分美国中等规模农场和几乎所有大型农场都已经普遍采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的拖拉机、收割机、播种机实行自动化精准作业。美国商务部国家电信和信息管理局一项最新研究显示,美国家庭宽带互联网普及率升至68%,农村家庭宽带普及率为57%。据外媒报道,美国政府将投资107亿美元打造全国性公共4 G无线网络服务,未来5年内有望涵盖98%的美国人口,尤其是农村地区用户。

(2) 互联网基础资源。美国作为互联网发源地,早在1996年就宣布启动“下一代互联网NGI”研究计划,核心是互联网协议和路由器。国际互联网上访问量最大的100个网站中,有94个在美国。美国占全球IPv6地址分配量的11%。2011年6月,美国域名总量达7660万个,域名数量遥居世界首位。美国以6.1Mbps位列全球网速排名表第13名。市场研究公司报告显示,2012年,将近3300万美国家庭将拥有速度每秒10 M B以上宽带网服务。

1.3 分析

中美基础设施方面存在巨大差异。首先,美国经济与科技实力雄厚,信息化硬件条件优越。中国总体实力有待增强,信息化硬件设施较差。调查显示,美国农村家庭不使用宽带最主要因素很大程度上不是基于成本(占24%) 或缺少电脑(占15%),而是缺乏兴趣或需求(占47%)。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报告称,3.5%的人因当地没有网络接入条件而不能上网。19.7%的人因没有电脑等上网设备。其次,美国是信息化发起者、领跑者,居主动地位,占尽先机。中国则属于后发者、跟随者,处于被动地位。全球因特网通信量90%在美国发起、终接或通过,因特网主机和用户60%以上集中于美国。因特网代码与域名政策均由美国主导,负责全球域名管理13个根服务器中有10个在美国。因此,中国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唯有经过系统规划,并经长期多主体、全方位大量资金投入才可能缩小同发达国家的差距。

2 信息资源

2.1 中国

1996年,农业部建成中国第一个国家级农业信息网络。目前,已建成国家农业数据中心及国家农业综合门户网站和农业监测预警、农产品和生产资料市场监管、农村市场和科技信息服务三大应用系统,建立起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技术体系、运维体系和农业电子政务标准规范体系;在农业相关领域建立33条信息采集处理渠道,8000余个信息采集点,定期采集农业相关信息,[3]已建成宏观经济、农村经济、农业生产、农产品价格、世界农产品、中国农产品贸易、农业实用科技、农业气象与遥感、农业政策法规等数据库60多个,引进国外大型农业数据库4个,涉农数据库已步入稳定建设阶段。

2.2 美国

美国是世界上信息化水平最高的国家。20世纪60年代开始利用广播、电话通信信息设施等对农业数据资源进行采集保存;1985年,美国对世界上发表的428个计算机化农业数据库进行汇编,利用自动控制技术及网络技术对农业数据资源采集整理,先后建成包括美国国家农业图书馆和美国农业部共同开发的A-GRICOLA系统、联合国粮农组织开发农业科技参考资料库AGRIS、当前信息研究系统CRIS、生命科学信息数据库BIOSIS Preview、Pest Bank、CMSMBR-CMSMBR生物网、NOAA国家海洋大气管理局数据库、农业网络信息中心等大型数据库系统和网络信息中心;[4]到1995年,正在使用或准备使用的农业专家系统就达1000多个;美国作物品种资源信息管理系统可在全国范围向育种专家提供服务,现有60万个植物资源样品信息被计算机化,可用计算机和电话存取。

2.3 分析

美国涉农数据库建设历史长、基础好,数据库建设规范系统,数据资源丰富,数据采集自动化程度高,信息资源利用已步入产业化阶段,达到精准农业使用要求。然而,中国数据库建设历史较短,基础薄弱,数据库建设缺乏统一规划与标准,数据量少,数据库资源尚处于建设过程中。

3 运行机制

3.1 中国

(1) 政府全面主持。① 组织体系。全国由农业部主管农业信息化工作,省级农业部门设立开展信息化工作的职能机构,97%的地市级农业部门、80%以上县级农业部门设有信息化管理和服务机构,70%以上乡镇成立信息服务站,乡村信息服务站点逾100万个,农村信息员超过70万人。② 资金投入。据统计,“十一五”期间全国省地县三级农业部门用于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总投资约10亿元,还远不能满足实际需要。③ 法规政策体系。已出台有关农业信息化方面法律规定,但位阶偏低,运行效率低下,尚未形成体系。尽管国务院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和《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农业部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意见》,地方各级政府也在不同层面制定了法规、规章、意见、决定等,但监督执行力度有待加强。

(2) 市场引导机制。参与农村信息化主体应该包括政府、电信运营商、涉农企业、高校及科研机构、农业合作组织及农民等六大主体,政府应更多通过政策性倡导机制鼓励农村信息化其他主体参与农村信息化进程,要加强经济激励与财政税收扶持手段,调动主体能动性,建立长效建设机制。

3.2 美国

(1) 加强政府主导。① 组织体系。以美国农业部为主导,下属国家农业统计局、世界农业展望委员会、农业市场服务局、经济研究所和海外农业局等五大信息机构各司其职,协同运作,形成国家、地区、州三级农业信息网,[5]确保对农业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提供强力支持。农业网络信息中心联盟确保农业信息资源整合和共享,政府倡导成立跨部门美国政府电子商务工作组,作为电子商务管理协调机构,具体负责制定有关电子商务政策措施,并协调督促相关部门实施。② 资金投入。美国政府每年拨款15亿美元建设农业信息网络,每年有10亿美元农业信息经费支持,占农业行政事业经费10%,美国现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农业网络,覆盖46个州、加拿大6个省和7个国家。同时政府注意吸纳企业参与农村信息化建设,共享投资收益。③ 法规政策体系。早在1848年发布的《农业法》 对农业技术信息服务做出规定。美国政府为保证信息质量真实性、有效性及保护知识产权,积极促进信息共享及维护农业信息化主体权益,建立健全农业信息化法规,形成5年修订一次的农业法案制度。设计有详细规范的农业信息调查内容和调查方法,以及规范的农业信息处理和严格的农业信息发布及惩罚制度。[6]其中, 《关于信息系统保护的国家计划》 旨在构建联邦政府信息安全模式,推动公众与民营之间自愿合作,以保护信息基础设施。

(2) 注重市场引导。通过政府强有力的经济、行政与法律支撑体系,借助市场推动力量构建起庞大、完整、规范的农业信息网络体系。[7]通过政府农业补贴、支持和财政转移支付方式支持农业信息开发,让农民受益。1998年美国的《因特网税收自由法案》对因特网接入费免征消费税,对美国部分州和地区通过因特网商业销售免征三年销售税。在电子商务建设方面,美国政府把权利分散给私有机构、企业和国际组织,让市场自由发展,只有当其必要性非常清楚时政府才采取准确行动。在电子商务发展方面,美国政府的主要作用在于营造良好的交易环境,市场交易规则主要取向于市场的声音。

3.3 分析

美国信息化建设注重社会化大分工。国家从宏观上推动,重点在政府和公益性机构的网络建设及应用、政策法规制定、普及宣传与培训等方面投入,重点资助信息技术研发,地方政府着眼于本地平台建设,通信信道建设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企业内联网由用户负责,并充分利用现有网络资源实现内联网与因特网的互联,有计划地放开信息服务业。已形成从法律、科研、教育和推广等各方面全方位强化信息服务的保障体系。

相对国外的建设经验,我国政府在资金投入有限背景下不宜大包大揽,应建立多元化融资体系,重在宏观调控,为信息化提供外部保障,让市场供求成为发展原动力的协调运行机制。不妨借鉴“网络+公司+农户”的沙集模式,依靠信息化带动产业化,产业化促进信息化,政府主导,调动其他主体参与的积极性,方能取得良好的整体效果。

4 信息素质

4.1 中国

(1) 农技服务人员。现代农业信息服务体系主要通过信息导向、咨询服务为领导决策服务,为基层和农民服务,这就要求信息人员具有较高信息素养。据测算,截至2008年,全国共有农村实用人才820万人,农业科技人才62.6万人。与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相比,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仍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农村实用人才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整体素质偏低,示范带动作用不明显;农业科技人才科研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不强,高层次人才匮乏,推广队伍作用发挥不充分;人才地域、行业分布不合理,欠发达地区人才严重不足;人才培养开发、激励保障机制还不健全;投入不足,工作条件相对艰苦,人才流失严重。

(2) 农民信息素养。广大农村地区经济条件限制,思想观念传统,农民受正规教育与业余培训机会稀缺。通过普查可知:中国农村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不到7年,小学以下文化程度占54.17%,未受过技术培训达76.4%;文化水平普遍较低,信息利用能力欠缺,知识储备不足。同时,中国家庭承包式体制,人均占有农地面积狭小,经营效益、信息效用不高,需求不强烈,信息依赖度缺失,农村网民主要以休闲娱乐为主。

4.2 美国

(1) 农技服务人员。美国联邦政府推广机构有500多人从事推广工作。州一级推广机构设在州立大学农学院,有推广专家4000多人,均为大学博士或教授;县级推广站有推广人员12000多人,其中25%为博士学位,硕士占绝大多数;县级以上推广人员均为国家公务员,拥有较高社会地位和福利待遇。美国推广工作宗旨在于通过教育向农民传播知识,已形成科研、教育、推广三位一体推广模式。

(2) 农民信息素养。1862年美国国会通过赠地法案,通过土地划拨与转让方式取得资金创办大学,解决农民及其子女免费上大学问题。美国农业人口仅占全国人口1.8%,其中20%农民有大学学历。农民具有较高文化素质,较好地满足了农场式生产方式和精准作业方式对农民的素质要求。

4.3 分析

面对中美人员的信息素质差异,政府应制定专门的农村信息服务人才培养政策与计划,通过政策、法制、经济投入来保障人才建设的长远性、有效性,塑造一支高素质的农村信息服务队伍。同时,加大广大农村远程教育工程建设,强化农民信息技能培养,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5 结语

如果说美国农业信息化是在农业现代化、信息技术水平高、市场经济高度发达背景下与其整个社会信息化其他产业同步发展,那么中国农业信息化则是在农业现代化、信息技术局部发展、市场体制逐步形成过程中,落后于整个社会工业信息化,呈反哺式发展态势。中国农村信息化总体落后美国20~30年的事实促使我们要奋起直追,在政府主导下充分调动其他主体的积极参与,循序渐进,取长补短,逐步构造出一个强大的农业信息化服务体系。

[1]王栓军,等.中国农村信息化建设战略探析[J].中国农学通报,2009,25(18):431-434.

[2]农业部.推进农业信息化,促进现代农业发展[E B/OL].(2010-08-09) [2012-04-15].http://www.gov.cn/gzdt/2010-08/09/content_1674641.htm.

[3]郭永田.中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成效与展望[J].电子政务, 2012(21) : 105-112.

[4]曾小红,王强.国内外农业信息技术与网络发展概况 [J].中国农学通报, 2011, 27(8) : 468-473.

[5]赵静,王玉平.国内外农业信息化研究述评[J].图书情报知识, 2007(6) : 80-85.

[6]赵慧清等.借鉴发达国家经验构建我国农业信息化体系 [J].陕西农业科学,2006(5):127-129.

[7]范凤翠,等.国外主要国家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及特点的比较研究 [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6(6):175-176.

猜你喜欢
信息化农业农村
国内农业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