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APP化与图书馆电子期刊创新服务的构建

2013-02-15 03:33蹇瑞卿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图书馆杭州310018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3年2期
关键词:期刊数字图书馆

●蹇瑞卿,刘 亚(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图书馆,杭州 310018)

随着数字阅读越来越多地被广大读者所接受,读者的阅读方式也正从个人电脑桌面向移动阅读方向发展,国外一些图书馆紧随这一潮流推出了面向iPad平板电脑、Kindle电子阅读器、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设备的电子书刊借阅服务,国内图书馆也开始尝试提供类似服务。就图书馆期刊工作来说,传统的期刊收藏与利用服务也因这一趋势开始变化。图书馆必须关注新技术在期刊工作中的应用与发展,以读者的需求驱动服务的创新,电子期刊APP服务应运而生。

APP(Application),是指在苹果 iOS、微软 Windows Phone等移动操作系统平台上运行的应用程序,其复数形式为Applications,简称“APPS”。期刊 APP化是指让出版的期刊以APP方式呈现,以便在移动平台上进行阅读,这些期刊APP可以是传统纸本期刊或现有电子期刊内容的一种新载体形式的重复,也可凭借其新的内容和形式而单独存在。由于APP化期刊的出现,图书馆利用其来开展电子期刊APP服务,是图书馆期刊服务在数字阅读环境下的一种创新。

1 期刊APP化的现状与趋势

《2011世界期刊创新报告》 指出:“杂志出版商设计平板APP出版物的实质是开发一种数字化的叙述方式——在一份出版物中,深度整合图片、声音、动作和互动等元素来为用户讲故事。这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出版形式,出版商必须要聪明且具有创新性地对APP产品进行内容编辑和艺术设计。”[1]“深度整合,前所未有”——这是对APP化期刊特点的一个概括,也是对电子期刊发展趋势的一个描述。当前,在电子期刊出版方面,很多出版商都开始考虑为不同的阅读平台提供 APP化资源,如赫斯特 (Hearst)、康泰纳仕(Conde Nast) 、 梅雷迪斯 (Meredith) 、 时代公司(Time Inc) 和新闻集团 (News Corporation) 五大出版商组成的合资企业Next Issue Media,推出一种新的电子杂志付费订阅APP,可订阅包括《纽约客》《时代周刊》《名利场》《美好家园》《人物周刊》 等32种热门杂志。[2]在学术出版领域, 爱思唯尔 (Elsevier)、《自然》 出版社 (Nature)、 美国化学会 (ACS)、 威利(Wiley) 等出版商也推出了自己的APP,[3]为读者提供旗下学术期刊的移动阅读服务。国内的龙源期刊网,也在苹果应用商店推出了“龙源杂志”APP,通过该应用程序可以免费阅读每日精品杂志文章,下载所喜欢的杂志;另一家无线阅读提供商的“VIVA畅读”APP,拥有千余种杂志组成的媒体库,主要针对时尚阅读,在近20家手机厂商、运营商及60家市场类应用商店均可下载,截至2011年底,号称拥有4600万用户。[4]

来自香港浸会大学的研究指出,虽然在2010年图书馆方面还有研究认为“移动应用仅占图书馆服务的一小部分”,但他们最新研究成果“有证据和趋势表明读者越来越多地使用移动互联网、APP、移动视频”。他们估计,移动接入访问量必将超越PC桌面浏览器的访问量,而且还认为APP理应得到图书馆的关注,图书馆作为主要并且专业的信息服务提供商,应充分意识到这一趋势并明智地作出回应。国内高校图书馆的一项研究也指出,从技术的发展趋势来看,随着iPhone等智能手机的普及,手机客户端方式正逐渐取代WAP和手机浏览器方式而成为主流,建议高校图书馆顺应趋势,主动开发手机应用服务。[5]

根据出版商对待APP的态度及APP市场快速成长的现状,并结合图书馆相关研究成果可看出,期刊APP化正呈扩大趋势,并逐步成为移动阅读平台下期刊存在的一种重要方式。图书馆应顺应这一趋势,拓展其在行业中的应用,以提升整个图书馆行业的服务水平。

2 期刊APP化的具体表现

从纸本期刊到传统的网络电子期刊,再到当前新出现的电子期刊APP,期刊的形式和内容也因为技术手段和数字阅读需求的不断变化而呈现出多种特性。

2.1 内容呈现方式的APP化

传统的网络化电子期刊往往以Web方式呈现,读者通过个人电脑安装的浏览器来获取期刊内容;而APP化的期刊通过APP这一特定的应用程序来获取期刊内容,读者只需要在移动设备系统上安装相应的APP客户端即可浏览期刊内容,这种APP可以是一种独立的期刊,也可以是多种期刊的集合,如Next Issue Media和国内的“龙源杂志”APP。这些期刊APP存在于诸如Apple Store,Google Play等各种应用程序商店中,以满足不同系统平台的读者需求,方便用户选择安装使用。APP客户端一旦安装,由于其主题集中、形式丰富、使用界面简单、操作容易,因此和传统电子期刊相比,读者更易获取内容,更乐于使用。

2.2 APP服务的资源化和多样化

传统期刊凭借其内容成为图书馆的一种“资源”,在APP应用中“服务即是资源”这一特性表现得越来越明显。对图书馆来说,其多样化的功能使其成为另一种“资源”,这种资源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文献,而是一种提供服务的应用程序或就是其服务本身。如当前数字阅读APP中的热门应用“Flipboard”。Flipboard是一款最初应用于iPad上的APP,有多个版本,它根据用户设定的关键字,抓取Facebook、Twitter、Google Reader、Flickr等社交网站上的相关信息,通过名为“Flipboard Page”的脚本语言,将这些内容重新渲染成与杂志类似的版面布局呈现给读者。Flipboard让更多网民接受了移动终端的数字阅读方式,将改变传统内容的出版方式。[6]

2.3 APP资源的云端化

资源云端化是指APP化期刊的内容和服务以“云”的方式存在,来源于各个应用市场或商店的APP平台,可以为使用不同平台的用户提供相同的资源利用。资源的云端化保证了在移动阅读环境下,APP资源的使用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读者可以随时随地地获取各种所需资源,满足了读者的移动阅读需求。

2.4 利用方式的移动化与终端化

APP的应用主要集中在移动阅读平台上,因此必须要依赖于终端设备而存在,和传统的电子期刊相比,其使用依赖于一定的阅读环境。读者可以利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子书阅读器等移动终端在3G、4G、WIFI等网络环境中来实现数字移动阅读,体现了其阅读方式的移动化和使用方式的终端化。

3 期刊APP化对图书馆期刊工作的影响

3.1 APP带来了期刊工作外部环境的变化

3.1.1 读者阅读方式的变化

从读者阅读来看,当今读者的阅读方式越来越倾向于数字阅读,而在数字阅读中,移动阅读的需求更为突出。移动阅读正经历着从WAP(手机访问平台)到SMS(手机短信服务)到APP的转变,更多读者开始利用各种手机、电子书阅读器等移动设备进行阅读,而期刊的APP化为移动阅读提供了内容和服务的支撑,成为推动读者阅读方式转变的重要力量。

3.1.2 阅读环境的变化

传统期刊阅读以阅览室为基地,读者到馆阅览各种纸本期刊,即使进入电子期刊时代,利用PC桌面软件来阅读电子期刊也是最常见的方式。但APP化的期刊资源,往往以“内容+平台+终端”的方式存在,因此在阅读过程中,除了可供使用的APP内容资源外,还需要搭建APP应用平台,将软硬件结合起来,提供可供阅读的设备、无线网络等物理环境。在这些条件具备的情况下,才能更好地开展APP服务。

3.1.3 读者群的变化

当前读者的阅读方式正从纸本阅读向数字阅读发展,从读者群来看,掌握信息技术,熟练使用网络、电脑、各种智能设备的青少年正成为数字阅读的主要群体,电子期刊APP的主要利用者是他们,而中老年人目前也正在适应新技术的发展,逐步融入到数字阅读的环境中。APP的使用将进一步推进期刊的APP化,同时也会使更多的读者来关注图书馆的APP服务,如果图书馆要关注各类型读者对数字阅读的需求,那么就应该考虑根据不同的需求,提供不同的服务,从而推动整个社会的数字阅读发展。

3.2 对期刊具体业务工作的主要影响

顺应数字阅读的发展趋势,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图书馆可以考虑开展电子期刊APP的相关服务,但要开展服务,就必须先了解APP的存在对期刊工作产生的影响,从而为更好地开展服务打下基础。

3.2.1 对采编工作的影响

传统的电子期刊采购方式已经和纸本期刊有很大不同,更多采用数据库包库采购的方式,在线获取期刊资源。而APP化期刊的引进才刚刚开始,需要利用各种APP应用商店采用免费或付费的方式获取,由于其在业内的使用还不是很普及,因此其采购模式和方法还有待进一步实践与研究。从编目来看,目前图书馆网络电子期刊标引已经得到重视,国外已经普遍开展,但国内的电子期刊编目还处在理论探讨及实践摸索阶段,尚未有专门的编目标准、编目原则及规则出台。[7]而电子期刊APP作为新生事物,如何对其进行“期刊”的定义,如何在图书馆的书目系统中加以揭示,值得进一步去思考。

3.2.2 对服务工作的影响

由于APP服务是移动阅读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电子期刊APP又呈现出各种不同的特性,因而,电子期刊APP服务必将给图书馆的期刊管理与具体服务工作带来新的不同。利用电子期刊APP服务,可以实现读者的移动阅读、个性化的定制阅读,丰富图书馆的服务手段和内容,提高图书馆的服务层次。

3.2.3 对馆员素质的要求

数字阅读对馆员的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馆员具备一站式服务的视角,在服务理念、专业水平、技术素养等方面满足全新角色要求。从事电子期刊APP服务的馆员要在设备操作、系统维护、软件安装与使用方面具备一定的知识和技能,能指导或培训读者使用,能针对不同的读者提供不同层次的个性化服务。

4 图书馆构建电子期刊APP创新服务的思考

通过了解期刊APP化的具体表现和对图书馆期刊工作的影响,有助于把握期刊APP化的这一期刊发展新趋势及其给图书馆期刊工作带来的新变化,从而制定相应策略,推进图书馆期刊服务的创新与发展。

4.1 大胆引进,开展电子期刊APP服务

美国图书馆协会主席莫利·拉斐尔(Molly Raphael)在接受采访中提到:“成功的图书馆正投入大量的时间拓展其移动应用服务,这是因为它们所服务的社区选择了在图书馆利用这些服务。你会发现,出现了专门收集提供移动应用程序软件下载服务的图书馆的网站聚合,这些网站的出现正是因为人们逐步意识到了如今人们利用图书馆的方式所发生的转变。投资搭建不同的服务提供形式本身就是一项战略决策。”读者阅读需求的变化要求图书馆更多地关注新技术发展及其在图书馆的可能应用。因此,开创新的服务方式,大胆引进APP资源,开展APP服务,应成为图书馆的一项任务,推动图书馆服务工作的创新。

4.2 积极构建电子期刊APP服务的内容、平台与阅读环境

4.2.1 内容、平台建设

APP化的期刊资源往往以“内容+平台+终端”的方式存在,在阅读过程中,需要将软硬件结合起来,因而需要构建一定的阅读环境。要开展电子期刊的APP服务,首先必须要有服务的内容,要根据实际情况,探索适合图书馆的APP内容及服务模式,服务的内容可以采用自建或引进的方式来获取。可以对本馆的特色资源进行APP化,如制作特色资源的APP;或对本馆现有的期刊服务APP化,如将馆藏期刊目录查询、导航APP化;或引进出版商的各种电子期刊APP、网络阅读的APP服务等。除了构建本馆单一的APP平台,还可以利用图书馆联盟的方式构建一个资源共享的APPS大平台,让资源在业内被充分地挖掘揭示,以大平台的方式为读者服务。

4.2.2 构建阅读环境

根据期刊APP化的特性,结合图书馆的实际情况,构建电子期刊APP服务的阅读环境可以根据图书馆的类型,采用不同的方式来开展,在当前,有两种方式是APP服务最好的孵化床,一是公共图书馆目前倡导建设的“公共电子阅览室”,二是高校图书馆的“信息共享空间”。从公共图书馆读者对移动阅读的需求来看,读者使用手机等移动设备较多,对休闲娱乐性内容获取较多,为公共馆开展电子期刊APP服务提供了条件。如东莞新型公共电子阅览室,通过有线网络和无线网络的集成,以及纸质媒体、固定终端和移动手持终端的集成,构建了一个多形态、立体式的数字文化空间。这就已经具备了利用APP来提供服务的良好环境。在高校,信息共享空间一般都是基于Web2.0的虚拟空间的构建,具有无线网络、先进实用的软硬件设备资源,不仅满足现代用户获取信息的需要,还为利用、交流、生产信息提供了便利条件,同时满足了现代用户讨论学习、共享集体智慧、增强社交能力的需求,是一个集学习、研究和社交于一体的公共场所。部分高校图书馆已经开始为信息共享空间集中引进各种移动设备,开拓新的服务模式,APP资源与服务的提供将使高校读者的移动阅读需求得到更好的满足。对于一些小型图书馆、图书室,由于物理空间和馆舍条件的限制,如果能推广利用手机、平板电脑、电子书阅读器等移动设备来开展电子期刊APP服务,或许能吸引更多的读者,提高图书馆的使用率。

4.2.3 重视对馆员的技术培训

图书馆服务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人”,馆员的素质决定了图书馆的服务水平。传统的期刊服务,倾向于管理期刊,创建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而现在的移动阅读下的期刊服务,除了关注传统的内容之外,还要关注读者的更多需求,提供更深层次的阅读服务。因此,图书馆要对馆员进行网络、软件、具体的APP应用的相关技术培训,通过学习,让馆员掌握新技术在图书馆的具体应用,能够熟练使用不同系统平台的移动设备,解决相关的技术问题,并能够指导和培训读者来利用设备和各种新服务,从而为图书馆更好地开展APP服务打下基础。

4.3 开展电子期刊APP服务面临的一些问题和对策

虽然国内外部分图书馆已经开始尝试开展电子期刊APP服务,但由于APP作为一种新的应用技术,在图书馆中使用仍然会面临一些问题。

(1) 读者接受度的问题。虽然数字阅读是大势所趋,但是对读者来说,纸本阅读的体验暂时还无法被替代,同时由于读者对新技术的了解和图书馆对新技术的应用可能不同步,也会导致读者对新服务的接受度不强,从而使新服务的利用率不高,成为摆设,甚至被外界认为是“赶潮流”。对这一问题,图书馆应该加强宣传,通过APP服务的实践及效果来宣传图书馆的新服务,推动数字阅读的普及,提高读者的接受度。

(2)APP应用目前更重视个人用户,对于图书馆用户还没有好的应用模式。图书馆可以从读者需求出发,试探性地开展相关服务,随着APP市场的发展壮大,图书馆用户增多,图书馆的需求自然会得到各方的关注。

(3) 目前APP的获取,多是利用APP应用商店来免费或付费获取,对图书馆来说,免费使用可能涉及版权保护的问题,而付费又没有专门的适合图书馆用户的采购模式,所以阻碍了图书馆的APP服务提供。图书馆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版权许可的范围内,通过试用、附赠等方式灵活地获取APP资源,开展服务。

(4)APP对设备的依赖和对阅读物理环境的要求限制了图书馆开展电子期刊APP服务。图书馆可以结合本馆实际情况,少量多批次逐步引进硬件设备,或主要提供内容资源,设备依靠读者自备来尝试解决。

(5)APP技术发展的不确定性。在当前形势下,APP是移动平台的热门内容之一,但新技术的产生和发展有可能影响到APP服务。不过从因特网的演变来看,即使APP消失,这也不过是某一名词的消失,其在移动应用中的地位和作用肯定会有其他类型的服务来替代。只要移动设备、数字阅读、读者移动阅读需求存在,这种应用就不会消失。因此,图书馆应把握住数字阅读、移动阅读的大趋势,大胆采用新技术来拓展图书馆的服务范围,创新图书馆的服务模式。

[1]移动终端能否救赎期刊业 [EB/OL].[2012-02-13].http://www.greentimes.com/green/tonglian/kdyy/2011-11/30/content_158246.htm.

[2]终于有了看电子杂志的理由? [EB/OL].[2012-04-12].http://www.bookdao.com/article/37466/.

[3]JournalApps-Library Apps-Research Guidesat Illinois Instituteof Technology[EB/OL].[2012-04-19].http://guides.library.iit.edu/content.php?pid=1570 89&sid=1336527.

[4]VIVA手机杂志 [EB/OL].[2012-05-15].http://www.vivame.cn/mag/wap/web2/contents?id=31365.

[5]谢蓉,金武刚.高校图书馆如何推广手机阅读——基于对在校大学生手机阅读的调查结果[J].图书情报工作, 2011(14) : 20-23.

[6]flipboard阅读重组社交元素 [EB/OL].[2012-03-26].http://www.bookdao.com/article/20283/.

[7]邱萍.电子期刊组织揭示方法的比较研究 [J].现代情报, 2010(9) : 151-153.

猜你喜欢
期刊数字图书馆
期刊更名启事
期刊简介
期刊问答
图书馆
答数字
数字看G20
去图书馆
成双成对
数字变变变
期待您的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