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现状及发展对策

2013-02-15 04:58郑家祯吴松海李和平卢劲梅林一心
台湾农业探索 2013年6期
关键词:科研单位科研成果科技成果

郑家祯,吴松海,李和平,卢劲梅,林一心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福建 漳州 363005)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经济取得巨大的发展,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已达到52%[1],农业科技成果也日益增多,但转化利用率低,已成为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1 福建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是指对有价值的,能形成新产品、新方法、新技术的农业科技成果所进行的试验、示范、培训及推广的活动[2]。福建省在农业科技成果争取较好的成效,对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据统计,2012年,福建省共登记各类科技成果592项,其中农业科技成果近150项。农业科技成果主要来自农业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其中科研院所、高校所占比例较大。虽然福建农业科技成果取得可喜的成绩,但仍存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低的现象,农业科技成果不能得到有效的利用。

2 福建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存在的问题

2.1 法律法规不健全

近年来,福建省政府出台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福建省科学技术进步条例》、《福建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等法律法规,在一定的程度上,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但是针对农业科技成果的保护,相关的法律体系还是不够健全,导致许多农业科技成果产品缺乏有效的保护措施,侵权行为现象时有发生,影响农业科研成果的转化。

2.2 缺乏政策引导

福建省政府在农业科技成果方面的引导性不够,特别在制定政策时,没有对农业科技成果进行倾斜,在资金资助、平台建设等方面给予扶持,一定程度上影响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3]。

2.3 分配制度不合理

许多的农业科技成果的价值没有得到体现,缺乏有效的分配制度。农业科技人员很难从研发的农业科技成果获得利益,不愿意把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给企业,当然,企业很难获得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带来的好处[4]。

2.4 成果实用性不高

科研单位在研发科研成果的时候,没有考虑企业的需求,与市场脱节,导致许多农业科研成果实用性不强,很难在企业进行推广应用,需要进一步加强联系沟通,完善科企合作的模式。

2.5 缺少成果转化的平台

福建省各地市农业科技人员研发的科技成果都是锁在研究单位的柜子里,束之高阁,较少与之交流,企业又很难得到想要的农业科技成果,主要原因缺少成果转化的平台,政府在成果转化方面没有很好起到桥梁纽带的作用[5]。

3 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思路与对策

3.1 健全相关法律体系

福建省政府知识产权部门本着加强农业科技成果的保护力度,尽快建立一套符合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法律法规,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切实保护农业科研单位、农业科研人员、企业等各个方面的利益,让整个农业科研成果能够尽快的转化,实现生产力的快速发展。

3.2 建立长效制度

福建省政府要在宏观上进行引导,出台一些有利于促进成果转化的长效机制,比如政府制定科研成果采购制度、金融政策、财税政策等倾斜性,给科研实力较强的单位与企业在研发成果、成果转化及成果应用过程中提供资金和政策的支持,保证成果转化能够达到较好的效果[6]。

3.3 完善激励机制

要建立和完善保障机制,调动科研人员、企业家的积极性,切实保障在农业科研成果转化过程中他们应所得的收益[7]。福建省政府要出台相关政策,对农业成果的有效转化给予奖励,同时,科研单位之间也要相应制定奖励措施,制定出具体明确的分配制度,建立一套激励机制,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与创造性,鼓励农业成果进行转化。

3.4 加强企业的成果研发能力

企业作为生产主体,根据自身的生产实际,与科研单位进行合作,加强企业的成果研发能力,逐渐建立起以企业自主研发体系,保证成果研究的实用性。目前,福建省正在推行科研制度改革,以前由科研单位承担的科研项目,逐步过渡到由以企业为主承担,科研单位作为协作合作的科研模式。这种模式能够激发企业创造农业成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保证农业成果的实用性,减少农业成果转化过程带来的困难[8]。

3.5 建立农业科技成果转让和交易的集合市场

在2003年,福建省发改委建立了中国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 (6·18项目成果对接会),作为福建省科研成果转化的平台,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福建省农办、科技厅和农业厅也相继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地方政府设立成果转化平台,促进当地的农业成果转化,实现科研部门与农业企业的融合。科研单位也通过电子网络设立成果转化平台,加大农业科技成果的宣传力度,实现农业科研成果的转化[9]。要充分发挥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平台优势,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的高低很大程度取决于平台的好坏,使成果转化的目标和动力达到企业的要求。这就需要成立农业科技成果交易的专业化服务公司。这类公司实际上就是西方发达国家的一类知识型服务公司,只有这样才能加速实现成果向生产力方向的转化[10]。

[1]国家农业部.全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EB/OL].[2011-09-05].http//www.moa.gov.cn/ztzl/shierwu/201109/t20110905_2197318.htm.

[2]孙进昌,张翠萍,张必正.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现状及其对策 [J].现代农业科技,2006 (11):179-182.

[3]姜安荣.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推进海峡西岸新农村建设 [J].中国农学通报,2006(11):500-503.

[4]黄碧华.福建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问题分析与对策探讨 [J].福建农业科技,2006(6):80-82.

[5]闫美玲,李功奎.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制约因素与对策 [J].江南论坛,2003 (11):27-29.

[6]靳玲品,李双群.提高农业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率的思考 [J].高等农业教育,2010(2):40-41.

[7]吕耀平,吴寿仁,劳沈颖,等.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的障碍与对策探讨 [J].中国科技论坛,2007(4):33-36,42.

[8]陈山虎,林建新.福建省农科院玉米课题组服务企业行动的成效与发展对策 [J].台湾农业探索,2011(4):83-85.

[9]王义高.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的原因与企业组织交易的有效性[J].中国发明与专利,2004 (12):88-89.

[10]万钢.加快推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J].求是,2011 (13):54-57.

猜你喜欢
科研单位科研成果科技成果
科研成果转化
嘉吉(Cargill)进军RAS饲料研发,与美国知名科研单位达成合作
科研单位人事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国科研成果震撼全球
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审批复杂 科研成果落地难
科研单位财务精细化管理探析
科技成果
科技成果
科技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