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络法治疗肺癌用药经验

2013-02-20 00:45章永红
吉林中医药 2013年6期
关键词:肺络癌毒行气

袁 东,章永红

(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 南京 210029)

通络法治疗肺癌用药经验

袁 东,章永红*

(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 南京 210029)

中医以“络脉络病”理论为指导,认为“肺络痹阻”是肺癌形成和发展的关键病机,提出以“通络法”治疗肺癌,具体包括行气通络、化痰通络、活血通络和搜风通络法,临床运用时需注意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灵活掌握不同药物的药性和配伍特点,以利于提高临床疗效,达到肺络通畅,邪去正安的目的。

通络法;肺癌;肺络痹阻

肺癌是临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居癌症首位。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2002年全世界肺癌新发病例约135万,病死病例约118万[1]。目前现代医学对于肺癌的病因尚未完全清楚,中医文献则散见于“肺积”“息贲”“咳嗽”“喘息”“胸痛”等疾病的记载中。其发生多因正气损伤,邪毒犯肺,导致气血痰食郁结,积聚于肺而形成[2]。《黄帝内经》曰:“肺主气”“朝百脉”。肺脉、肺络渗灌周身血气,通行荣卫,是肺司呼吸主治节的结构与功能基础,是调节全身气机气化的重要场所。肺癌结聚成块后,必然阻碍肺脉、肺络,影响气血津液运行,导致气滞血瘀、痰凝湿阻。癌毒和气、血、痰湿互结,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前后互为因果,造成恶性循环。清代医家叶天士首倡“久病入络”,认为积聚日久,邪必入络。邱幸凡[3]认为肺癌的发病机理为“肺虚络痹毒结”。因络脉遍布全身,无处不到,所以也给肺癌的转移和扩散提供了条件。所以肺络痹阻是肺癌形成和发展的关键病机,通络法是治疗肺癌的重要方法, 根据临床实际,具体有如下几法。

1 行气通络

肺癌肿块压迫肺道,阻塞气机,致肺气不利,宣降失司。症见咳喘,呼吸困难,胸部胀满憋闷,不能平卧等。药用厚朴、陈皮、佛手、枳壳、郁金、延胡索、川楝子、木香、砂仁、乌药、槟榔、大腹皮、八月扎、路路通等。行气通络药多为辛温之品,因辛药性散,善通,故肺气阻滞者最宜使用。肺为“华盖”,位于上焦,《本草纲目》言:“治肺胃之病,大都取其下气之功耳。气下则火降痰顺,而逆者不逆,呕者不呕,渴者不渴,咳者不咳”。故常取下气化痰之品,如木蝴蝶、桔梗、厚朴、半夏等。行气时宜降气不宜破气,大量使用或久用破气药容易耗损正气,加重病情,故临床须酌情使用,中病即止。

2 化痰通络

痰为阴邪,其性阴柔,久留不去,难速消散,提示肺癌的顽固性。《丹溪心法》曰:“痰之为物,随气升降,无处不到”,提示肺癌的易转移性。王沛[4]认为“怪病多痰”“凡人身上中下有块者多是痰”,肺癌的发生发展与痰凝密切相关。症见咳嗽、气喘胸闷、痰多色白、或伴胸腔积液、舌苔白腻、脉滑等。药用半夏、陈皮、薏苡仁、昆布、海藻、茯苓、天南星、白芥子、紫苏子等。肺癌见喘促、憋闷、咯痰不利、胸痛等,常用杏仁、地龙、款冬花、百部、紫苏子、川贝母、瓜蒌、紫菀等化痰散结,降气平喘。胸腔积液者常用龙葵、茯苓、猪苓、莱菔子、葶苈子、紫苏子、车前子等利水化湿。制半夏、制南星偏于燥湿化痰,脾虚痰湿者为宜;胆南星、竹沥、半夏偏于清热化痰,痰热者为宜。化痰药易耗气伤阴伤血,故常与益气养阴补血之品配伍运用。晚期肺癌因痰浊蔽窍,肺络瘀阻并发肺性脑病,病势凶险,常加麝香、冰片、石菖蒲、羚羊角等豁痰通络,醒神开窍。

3 活血通络

肺主气,心主血,肺气助心行血,心血布散肺气,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血为气之母,血以载气。肺部癌块,阻塞肺络,致心血运行不畅,瘀阻于内,反影响到肺气的宣发肃降功能。章永红[5]认为,肺癌病久多瘀,而瘀毒胶结是肺癌的显著病理特征。症见胸胁疼痛,固定不移,呈刺痛,昼轻夜重,咯血,血色紫暗夹有瘀块,唇舌紫暗或有瘀斑,舌下青筋怒张,脉涩滞。药用当归尾、赤芍、穿山甲、桃仁、红花、丹参、蒲黄、三棱、莪术、水蛭等。活血通络之品分温性和凉性两种,一般气虚、阳虚者常用温性活血药,阴虚或血热妄行者常用凉血活血药。活血化瘀药还常与行气通络药相互配伍,可达活血以畅气机之功。对有出血倾向或有少量咯血者,不宜使用破血类活血化瘀药,须选用兼有止血作用的化瘀药,如三七粉、花蕊石、茜草根、仙鹤草等。

4 搜剔通络

肺癌肿块久积不去或癌毒转移他处,寻常方药不易攻除,只有用有毒甚至大毒之药才能攻克,此即“以毒攻毒”的治法。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积聚》中指出“其通络之法,每取虫蚁迅速飞走诸灵,俾飞者升,用辛散之剂,欲其积随气散,殊不知气虚者将何抵受,走者降,血无凝著,气可宣通”。故临床常用虫类药搜剔通络,软坚散结。药用全蝎、僵蚕、地龙、蜈蚣、守宫、土鳖虫、九香虫等。孙秉严[6]认为若癌毒重、病情急者,用蜈蚣、蝉蜕、僵蚕、露蜂房,有加强驱毒攻积之力。因虫类药大多为有毒中药,其有效剂量和中毒剂量很接近,故临床应用时必须慎重掌握剂量,适可而止。并应遵照“火毒治病,十去七八”“无使过之,伤其正也”的有毒中药用药原则。

5 结语

综上所述,肺络痹阻是肺癌的关键病机,气滞、痰湿、血瘀、癌毒是肺癌形成的病理因素。通过行气通络、化痰通络、活血通络、搜风通络的方法可达到疏通肺络,祛除病邪的目的。临床运用时需注意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灵活掌握不同药物的药性和配伍特点,以利于提高临床疗效。

[1]孙燕,石远凯.临床肿瘤内科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88.

[2]许彬.肺癌的中医药治疗进展[J].吉林中医药,2008,28(5):385-387.

[3]张罛.邱幸凡教授治疗肺癌的经验[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0(5):839-840.

[4]胡凯文,左明焕,肖俐,等.王沛治疗肺癌用药经验[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0,16(9):783-784,786.

[5]章迅,叶丽红,彭海燕.章永红治疗肺癌的经验[J].世界中医药,2010,5(4):250-251.

[6]高振华.孙秉严辨治肺癌经验辑要[J].吉林中医药,2009,29(5):379-380.

R734.2

B

1003-5699(2013)06-0557-02

袁 东(1984-),男,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医内科学肿瘤方向。

*[通信作者] 章永红,Tel:13951836574,E-mail:zyhong311@126.com。

2013-01-04)

猜你喜欢
肺络癌毒行气
癌毒病机辨治体系的构建
“癌毒传舍”新认识及其在肺癌复发转移防治中的应用
中医学“行气”医术初探
浅析肺络理论与应用
基于络病理论探析通络药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
癌毒理论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毒、癌毒的认识与癌症的益气清毒法防治思路*
腰背痛:揉按委中穴
应用清宣止咳除痹汤治疗间质性肺疾病(脾经伏火,肺络痹阻症)60例临床观察
健身气功·六字诀的学与练(明理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