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宝贵名老中医治疗慢性腹泻经验

2013-02-20 00:45韩金凤
吉林中医药 2013年6期
关键词:陈师石榴皮风药

韩金凤

(天津市武清区 武清中医医院,天津 301700)

陈宝贵名老中医治疗慢性腹泻经验

韩金凤

(天津市武清区 武清中医医院,天津 301700)

陈宝贵教授在脾胃病治疗方面重视重建脾胃生理功能,认为慢性腹泻无论寒热,大多系脾的运化功能障碍,致使脾胃升降出入气机失常,清浊失泌,治疗上当以重建脾胃生理功能为主。临证用药特点可以概括为清补兼施、重用风药、通涩相配、寒温并用、肝脾同调以达到脾胃生理功能的重建,所谓泄泻止,则运化行。

慢性腹泻;陈宝贵;防风;石榴皮;党参;黄连;干姜

慢性腹泻是指病程在2个月以上的腹泻或间歇期在2~4周内的复发性腹泻。慢性腹泻多由胃肠功能紊乱引起,多见于现代医学的慢性肠炎、肠易激综合征、胃肠神经官能症、吸收消化不良等病。症状表现有腹痛胀气,里急后重,排气排便后疼痛或消失,大便溏结不调等。中医将慢性腹泻归于“泄泻”范畴,病因主要有感邪伤食、七情失和及脏腑虚弱等。而久泻既有湿热蕴结、气滞血瘀之实的一面,也有土虚木旺之虚实夹杂的一面。李中梓《医宗必读·泄泻》[1]提及治泻有“淡渗、升提、清凉、疏利、甘缓、酸收、燥脾、温肾、固涩”九法,梅晓云等[2]认为此九法加减应用无论寒热虚实、新久泄泻均可得到治疗。虽有此九法,但陈宝贵教授认为泄泻的治疗,无论寒热,大多系脾的运化功能障碍,致使脾胃升降出入气机失常,清浊失泌,治疗上当以重建脾胃生理功能为目的。陈老治疗慢性腹泻的遣方用药特色体现在清补兼施、重用风药、通涩相配、寒温并用、肝脾同调以达到脾胃生理功能重建,泄泻止,运化行。笔者有幸侍诊于侧,感触颇深,现将陈师治疗慢性腹泻临床经验介绍如下。

1 方药组成

党参15g,防风15g,白芍15g,陈皮10g,白术10g,藿香15g,木香15g,石榴皮15g,干姜10g,黄连10g。本方党参、白术、干姜温中补脾益气,白芍养血柔肝,防风、藿香、木香芳香醒脾、温燥化湿、祛风止泻,黄连苦燥厚肠,石榴皮酸温涩肠。全方共奏温中补虚,燥湿涩肠,祛风止泻之功。

2 组方特点

2.1 清补兼施 陈宝贵教授治疗泄泻的根本目的是恢复胃肠的生理功能,基本方中党参配伍黄连最能体现清补兼施。《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清气在下则生飧泻”。正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胃肠的升降出入气机失常,才使泄泻发生。由于泄泻日久,本虚为重,湿毒久羁,标实为轻。治疗当以扶正固本为主兼以厚肠清利。陈教授多以党参配伍黄连,以党参扶正培补中气以振奋脾之运化,以黄连清利湿毒而厚肠。一补一清体现了清补兼施的用药思想。

2.2 重用风药 风药对于本病尤为适宜,风药具有胜湿止泻作用,又能鼓舞胃气,振奋脾胃功能,健运升清,还可以祛肠中之风,使肠腑传化正常。因此,风药为治疗慢性泄泻的要药,如基本方中防风。慢性腹泻时作时止,如风似动。《素问·风论》认为风性主动,云:“风者,善行而数变”,因此陈宝贵教授在遣方用药时十分注重风药的运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清气在下则生飧泻”。清气指水谷精华的稀薄精微部分,与浊气相对,是灵动滑利的精微物质,具有很强的动能。《脾胃论·天地阴阳生杀之理在升降浮沉之间论》[3]中曰:“盖胃为水谷之海,饮食入胃,而精气先输脾归肺,上行春夏之令,以滋养周身,乃清气为天者也;升已而下输膀胱,行秋冬之令,为传化糟粕,转味而出,乃浊阴为地者也”。清气本应在上,一旦在下,则打乱下焦本属沉静有序的生理状态。对风药的理解,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具有祛风作用的药。应以其对应春天之象,具有欣欣向荣的升发之性。风药能升清阳。春天具有生发之性,风药就好比是春风,把生发之气由下往上调动起来,让精气归于常道,重使春夏之职,使人体充满活力,仿佛进入春天的状态。用防风,其实就是考虑到肠道蠕动过快,如风似动,祛其风,散肝郁,升脾气,脾气升则泻止[4]。

2.3 通涩相配 陈教授在治疗泄泻之时,常在应用理气行气药的基础上,加入涩肠止泻之药,如石榴皮。石榴皮酸温涩肠,具有很好的止泻作用。《本草纲目》认为石榴皮:“止泻痢,下血,脱肛,崩中带下”,单用治疗细菌性痢疾等泄泻疾病,具有较好的疗效[5]。单兆伟教授认为石榴皮对多种致病菌有抑制作用,且能涩肠止泻,为治疗久泻久痢之要药[6]。

2.4 寒温并用 陈教授习惯用黄连配干姜治疗泄泻,黄连苦寒,能燥湿厚肠,并清化湿热;干姜辛温,温运和中。二药合用,取黄连健胃理肠,炮姜和中止泻,同时黄连制干姜之温,干姜化黄连之寒,使之苦而不寒,温而不燥。通常二药用量相等,但临证时也可根据病情偏寒偏热而酌情加减。

2.5 肝脾同调 肝与脾生理上有着相辅相成的功能,脾主运化,肝主疏泄,以共同完成水谷精微在全身的运化敷布。久泄脾胃虚弱,气血生化乏源,肝木失于阴血濡润,则肝失疏泄,气机不利,横逆克脾,脾失健运,清阳不升,精微下注大肠则生泄泻。《景岳全书》[7]云:“凡遇怒气便作泄泻者,必先以怒时挟食,致伤脾胃,故但有所犯,即随触而发,此肝脾二脏之病也。盖以肝木克土,脾气受伤而然”。陈师在治疗上针对肝郁脾虚病机,多在养胃健脾基础上佐加疏肝柔肝理气之品,以调畅中焦气机,增强脾胃运化功能。在痛泻要方基础上加党参、茯苓、山药、鸡内金、焦山楂、炒麦芽、六神曲、砂仁等养胃健脾,调补中虚;枳壳、厚朴、郁金、香附、延胡索、佛手、香橼等疏肝柔肝理气止痛。

3 病案举例

李某,男,48岁,2011年6月21日初诊,因慢性腹泻6月余就诊。自述近2个月来时有腹泻,每日3~4次,遇冷腹痛,里急后重,完谷不化。平素腰部怕冷,大便溏结不调,脘腹喜温喜按,喜热饮,舌淡苔白腻脉滑。辨证为脾肾阳虚证。治法当以温补脾肾、疏肝醒脾。处方:淫羊藿15g,补骨脂15g,山茱萸15g,石榴皮15g,防风10g,白术15g,白芍15g,陈皮10g,藿香10g,干姜10g,甘草10g,砂仁10g,7剂水煎服。2诊:腹泻减轻,手脚发凉,加桂枝10g,继服14剂。3诊:腹泻大为好转,但气短,多汗,加党参20g,浮小麦10g。14剂。经随访未复发而愈。

按:本方以温补脾肾阳虚为要旨,在痛泻要方的基础之上加淫羊藿、补骨脂温补脾肾而止泻,山茱萸补肝肾而收涩止泻,敛阳气入脾肾,石榴皮涩肠止泻,藿香化湿醒脾,砂仁化湿开胃、温脾止泻,干姜助淫羊藿、补骨脂温阳之力,甘草健脾而调和诸药,全方既温补脾肾又疏肝醒脾,补阳气而不忘收敛,止泄泻而兼以化湿,散肝郁而同顾醒脾,配伍传神,用药精准。

4 结语

陈师治疗慢性泄泻疗效快速、显著,与其精于辨证、灵活用药、处方精炼等用药特点不无关心。综观本方清补兼施,寒温并用,肝脾同调,通涩相配,善用风药,都是陈师重建脾胃生理功能的具体方法体现,亦是脾胃病治疗“和法”的灵活运用。同时陈师非常重视肝胆疏泄升发功能对脾胃病的作用,认为脾胃之病多从郁生,因肝而起者十之六七。肝与脾胃在生理上相互为用,肝气的升发调节着脾胃的升降,肝疏泄正常,则脾气能升,胃气得降,升降协调,完成饮食物的消化吸收。若肝气横逆犯脾,而致脾失健运,则会出现腹痛肠鸣、纳呆便溏等肝郁脾虚等症状。所以疏肝健脾,调和肝脾是其治疗泄泻的核心思想。

[1]包来发.李中梓医学全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221-222.

[2]彭计红,杜斌,梅晓云.读《医宗必读》治泄九法体会[J].吉林中医药,2003,23(6):10-11.

[3]金·李杲.脾胃论[M].鲁光麟,校.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21.

[4]王达.运用痛泻要方治慢性腹泻[N].中国中医药报,2012-10-08,2012-11-21.

[5]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620.

[6]陈云.单兆伟教授泄泻治验一则[J].吉林中医药,2003,23(6):9.

[7]明·张会卿.景岳全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61:420.

R256.34

B

1003-5699(2013)06-0567-02

韩金凤(1971-),女,大学本科,主任医师。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肿瘤内科。

2012-11-21)

猜你喜欢
陈师石榴皮风药
石榴皮可治腹泻
石榴皮可治腹泻
随陈聆群先生学治史
东垣倡风药在脾胃病中的运用溯源
基于“开玄府,通络脉”理论探讨风药泄浊化瘀在痛风性关节炎治疗中的应用
石榴皮验方四则
石榴皮巧治家畜疾病
风药在中医外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陈从周写《徐志摩年谱》
《蠢子医》运用风药特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