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景方中通草的正品研究

2013-02-20 00:45野,王
吉林中医药 2013年6期
关键词:通草木通正品

袁 野,王 良

(1.雅安职业技术学院 药学检验系,四川 雅安 625000;2.安岳县中医院临床药学研究室,四川 安岳 642350)

·方药纵横·

仲景方中通草的正品研究

袁 野1,王 良2

(1.雅安职业技术学院 药学检验系,四川 雅安 625000;2.安岳县中医院临床药学研究室,四川 安岳 642350)

通草,古今常用中药之一,由于品种繁多,所以在临床应用中常出现混淆现象。尤其在大多学者“疏方而识药物”的现实下,品种应用不当,很多经方并未体现它们应有的功效。本文通过本草资料的研究,从通草方剂品种历史溯源角度出发,研究仲景方中通草的正品,以保证仲景方原有的疗效。研究发现仲景方面的通草,应是木通科五叶木通Akebiaquinata(Thunb.)Decne.,正月采藤茎,阴干。而非五加科通脱木,也不是其他药物藤茎。

仲景方;正品;通草;五叶木通

著名中医学家孙启明教授说:“千百年来,《伤寒论》注家几百家,他们研究《伤寒论》时,只抓住“方和证”的研究,而忽略了“方和药”的研究,而忽略了“方和药”的研究,尤其是方和药物品种的研究,这是中医传统研究课题中的一大疏漏,从来的中医名家大多数人只知道疏方而识药物”。那么仲景中的通草正品是什么?为此,笔者参考“九五”国家重点电子出版物规划项目《中华医典》[1]中有关通草本草的介绍,研究仲保证仲景方原有的疗效。

1 中药正品定义

《本草经集注》序录上:“至于汤药,一物有谬,便性命及之”。《本草纲目》序例:“有一物两用者,当归头尾,麻黄根节,赤白茯苓,牛膝春夏用苗、秋冬用根之类是也”“一物之中,有根升、梢降,生升、熟降,是升降在物亦在人也”。《本草备要》药性总义:“凡根之在土中者,半身以上则上升、半身以下则下降,虽一药而根梢各别,用之或差、服亦罔效”。《本草述钩元》:“黄精钩吻,一物而异性。乌头附子,同生而异用”“一物各有一太极之理”。品种、采制、药物部分不一样,性味功效和临床应用往往具有差异。 所以已故著名三草学家谢宗万教授说:“正品中药,对中药的品种、采制、药用部分均有一定的要求,数者均符合要求,则称之为正品”。

2 研究仲景方正品的意义

中医处方从来就是在辨证论治的原则下结合本草著作中所载有关中药的药性主治来遣方用药的,如果药物与本草书中所记载的名实不符,亦即不按中医处方的意旨而调配药物,则难以获得预期的医疗效果。

宋代寇宗睪《本草衍义》序云:“疾病所可凭者医也,医可据者方也,方可恃者药也。”中医治病就是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按理法方药的总原则组方遣药。“方以法立,以法统方”,方是药的组合,药是方的物质基础。如中药正品不对,纵有良医、良方,则治病亦属惘然。所以徐大椿《医学源流论》说:“古方所用之药,当时效验显著,而本草载其功用凿凿者,今根据方施用,竟有应与不应”现象。显然,这与古方中所用之药与今药店药房所供应之品,在正品上是否名实相符,大有关系。可见现在能否保证仲景方原有的疗效,与医方中药物正品考证大有关系。

3 仲景方通草正品的研究

含通草的仲景方有当归四逆汤、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等。通草在方中起通利血脉作用。

通草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通草,一名附支。味辛平。主去恶虫,降脾胃寒热,通利九窍,血脉关节,令人不忘。生谷及山阳。”

尽管《本经》无通草之形态记载,但梁·陶弘景《名医别录》已将通草形态记录在案:“通草……一名附支,一名丁翁。生石城山谷及山阳。正月采枝,阴干。今出近道,绕树藤生,汁白。茎有细孔,两头皆通。含一头吹之,则气出彼头者良。或云即裩(裩:fu,音富,缠绕草本)藤茎。”很显然,系指木通科植物的藤茎入药,而非五加科之通脱木Tetrapanaxpapyrifera(Hook.)K.Koch无疑。

唐·苏敬《新修本草》对通草形态有更深的认识。在通草项云:“此物大者径三寸,每节有二三枝,枝头有五味。其子长三四寸,核黑穰白,食之甘美。南人谓燕覆,或名乌覆,今言裩藤,裩、覆声相近尔。”从植物形态描述及对果实、核、穰之颜色及其味道等特征分析,应是木通科植物五味木通Akebiaquinata(Thunb.)Decne.[2]而言。

木通之名始见于唐·甄权《药性论》:“木通。臣,微寒,一名王翁万年。主治五淋,开关格,治人多睡,主水肿浮大,除烦热,用根治项下瘿瘤。”

宋·苏颂《图经本草》中指出木通与通草混称混用情况。苏颂云:“通草,今泽、潞、汉中、江淮、湖南州郡亦有之。生作藤曼,大如指。其茎干大者径三寸,每节有二、三枝,枝头出五味,颇类石韦,又似芍药,三叶相对,夏秋开紫花,亦有白花者。结实如小木瓜,核黑,瓢白,食之甘美,南人谓之燕覆。正月、二月采枝,阴干用。或以为芍药苗,非也。今人谓之木通。而俗间所谓通草,乃通脱木也。此木生山侧,叶如萆麻,心空,中有瓢,轻白可爱,女工取以饰物。”苏氏将木通科木通和五加科通脱木(通草)的形态特征描述很精当,并明确指出:“古上方所用通草,皆今之木通。通脱稀有使者,近世医家多用利小便。”

从以上论述可以得知,《新修本草》以前医药文献中所述的“通草”,皆木通科木通的藤茎。据此,仲景方中的通草,应用木通科五叶木通Akebiaquinata(Thunb.)Decne.,正月采藤茎,阴干。而非五加科通脱木,也不是其他药物藤茎。 药材收购和供销部门应指明具体木通品种、采制、药用部位。医师开具仲景方时,处方用名应指明木通科五叶木通阴干藤茎。

[1]中国医药学会.中华医典(电子版)[M].长沙:湖南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1998.

[2]应俊生,陈德昭.中国植物志[M].北京:科学出版社出版,2001.

[3]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高等植物图鉴[M].北京:科学出版社出版,1974.

[4]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S].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2005:25.

R282.71

A

1003-5699(2013)06-0618-02

袁 野(1985-),男,医学硕士。研究方向:中药药理学。

*[通信作者] 王 良,Tel:13558934024,E-mail:wangliang099@126.com。

2013-02-19)

猜你喜欢
通草木通正品
冬虫夏草鉴别和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猜谜游戏谜底
浸润“正品”课程文化培育学生自信人格
通草画:穗版《清明上河图》
木通的新生
论述木通科木通人工栽培的研究概况
“海丝非遗”通草画的传承教育
白木通醇提取物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
安徽产木通属药用植物资源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