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12年水稻生产应用品种集中展示试验

2013-02-27 06:33曹雪仙陈人慧
大麦与谷类科学 2013年2期
关键词:籼稻粳稻生育期

曹雪仙 陈人慧

(浙江省天台县种子管理站,浙江天台317200)

浙江省2012年水稻生产应用品种集中展示试验

曹雪仙 陈人慧

(浙江省天台县种子管理站,浙江天台317200)

本试验是对浙江省目前水稻生产应用品种的一次集中展示及探索相配套的水稻丰产栽培集成技术。结果表明:杂交粳稻在产量上明显高于杂交籼稻,抗倒性好,但生育期偏长。对于规模种植而言,合理搭配品种,科学安排季节,是取得丰收的关键。

水稻;品种展示;产量;特征特性

一直以来,稻米都是浙江人民赖以生存的主要食物。数据显示,浙江省稻谷产量占全省粮食总产量的83%左右,稻米占浙江省口粮用粮95%以上。因此,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对保障粮食安全,特别是口粮安全具有十分重要意义。为扩大浙江省水稻“0406”计划良种推广项目的带动力和影响力,展示浙江省水稻攻关育种的最新科研成果,摸索与展示相配套的水稻丰产栽培集成技术,筛选出适宜不同生态区推广的水稻品种,从而达到品种布局区域化,生产规模化,不断提升浙江省水稻单产和品质的目的,我们于2012年进行了本试验。

1 材料和方法

1.1 参试组合

品种数量共34个。其中杂交籼稻组合:深两优5814,扬两优6号,C两优369,Y两优1号等25个;杂交粳稻组合:甬优系列6个,春优618,浙优12,浙优18等9个;对照为两优培九(见表1)。

1.2 试验地基本情况

试验地点坐落在平桥镇山头邵、溪边张千亩超级稻示范基地。土壤为水稻土,前作水稻。有机质212~272 g/kg;有效磷5.1~10.7 mg/kg;速效钾43~82 mg/kg;阳离子交换量8.2~9.8 cmol/kg。

1.3 试验方法

本试验不设重复,大区面积667 m2,采用随机区组排列。大田移栽密度为25 cm×30 cm或25 cm×25 cm,插0.8万~1万丛/667 m2。

1.4 田间管理

统一旱育秧,分两批播种。播种期为5月18日和5月22日,秧田播种量25 kg/667 m2。

肥料施用。基肥:施鸡粪500 kg/667 m2,N-P-K比例为20∶9∶11的复合肥20 kg/667 m2;分蘖肥:于栽后15 d左右,施复合肥17 kg/667 m2,尿素10 kg/667 m2,氯化钾7.5 kg/667 m2,加丁苄除草剂100 g/667 m2;穗肥:8月5日施用,施复合肥10 kg/667 m2,氯化钾5 kg/667 m2。

病虫防治。大田综合防治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稻飞虱等共用药4次,抽穗期对杂交粳稻加防稻曲病和纹枯病各1次。

2 结果与分析

2012年是近十多年来的最有利于水稻生长的年份之一,一是夏季气候较为凉爽,有利于水稻生长;二是病虫害较轻。各参试水稻植株挺拔,长相清秀,青秆黄熟,都发挥出高产潜力。同时因夏季较为凉爽,水稻生育期较往年相对延长,收割时间推迟约7 d左右。根据各组合的熟期不同,分批次收割。

2.1 产量表现

由于肥水管理、病虫防治到位,各参试组合均发挥出高产潜力,但产量差异较大,变幅为599~856.1 kg/667 m2(见表1)。交杂粳稻:产量明显高于杂交籼稻,产量超过对照两优培九的有浙优18、甬优538、春优618、浙优12、甬优12、甬优15、甬优17。其中产量超过800 kg以上的有浙优18和甬优538,浙优18产量位居第一,达856.1 kg/667 m2,比对照增产20.3%。产量超过750 kg/667 m2以上的有甬优12、甬优15、甬优17。杂交籼稻:产量上都没能超过对照两优培九,产量突破700 kg/667 m2的有Y两优5867和两优培九。产量最低的为丰两优香1号,只有599 kg/667 m2,比对照减产15.8%。

表1 各品种经济性状与产量表现

2.2 经济性状

有效穗:籼型杂交组合普遍高于13万/667 m2,而粳型杂交组合中除春优618较高外,有效穗均较低。从穗粒结构看:杂交粳稻组合无论从总粒数还是实粒数均高于籼型杂交组合,除春优618外,实粒数均在200粒/穗以上,甬优12达到300粒/穗。千粒重:变幅为33~23 g,籼型杂交稻千粒重普遍较高,最重为国稻7号,达33 g,千粒重最低的为甬优12,只有23 g。株高:株高变幅为155.8~115.8 cm,株高最高的为中浙优10号,达155.8 cm,植株最矮的为浙优12,株高只有115.8 cm(见表1)。

2.3 生育期

各参试组合的生育期相差很大,变幅为134~168 d。粳型杂交稻:生育期都较长,均超过或接近160 d,其中生育期最长的为浙优18,长达168 d。籼型杂交稻:普遍低于145 d,其中生育期最短的为钱优0506,为134 d(见表2)。

2.4 抗性

在本次展示中,由于病虫防治到位,没有出现大的病害。但Y两优1号、浙辐优12、中浙优10号、甬优13、丰两优4号均出现倒伏现象,中浙优10号倒伏严重。Y两优5867、新两优343、浙辐优12、钱优0506、钱优0508有少量杂株存在。甬优系列容易感染稻曲病,田间出现少量稻曲病病株(见表2)。

表2 生育期及品种主要优缺点

续表2

3 小结

杂交籼稻。杂交籼稻普遍分蘖力比杂交粳稻强,前期长势好,千粒重较重、生育期短等特点。杂交籼稻在成熟期后需马上收割,如延迟收割易出现倒伏及茎秆衰败现象。

杂交粳稻。杂交粳稻更能发挥杂种优势,表现为高产稳产,茎秆粗壮,株型较紧凑,剑叶挺直,叶色浓绿,分蘖力中等或弱,穗大粒多,着粒密,千粒重低等特点。相比杂交籼稻更耐低温、耐肥水、功能叶寿命长,收割时间往后延迟半个月,但植株一直保持健壮,长相清秀,没有出现倒伏、衰败现象,推广潜力较大。缺点是易感稻曲病,且生育期过长。近几年来本地区11月份以阴雨天气为主,晚稻收割过迟,收割后由于稻田湿度过大,对冬种造成很大的影响,直播麦推迟播种甚至无法播种。

综合产量、生育期、抗性等各方面农艺性状,杂交粳稻组合无论从产量、抗性、米质等方面都是其中的佼佼者,已成为浙江省的主导品种。其中浙优18表现高产、抗倒,在本地推广潜力很大。甬优538在本次试验中产量位居第二,在抗倒、其它农艺性状方面表现较好,生育期也比目前本地区主推的甬优12短7 d左右,在本地具有推广潜力。杂交籼稻方面:Y两优5867、深两优5814、C两优369、Y两优689、中浙优8号、两优培九、丰两优6号等表现较好。特别是两优培九,在本地区种植多年,产量一直很高,无论从产量、抗倒、田间抗性方面,目前为止很难有其它杂交籼稻组合超越。

现代农业发展到今天,规模经营逐渐扩大,种粮大户增加,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单一种植同一品种,易造成农事操作的紧张和抗农业气象灾害能力的降低。因此,将生育期长的粳型杂交组合与生育短的杂交籼稻合理搭配,科学安排季节,有助于减轻农业风险和缓解田间作业压力。

[1]周祖昌,陈文伟.单季晚稻甬优9号在天台的种植表现及栽培技术[J].浙江农业科学,2008(3):321-322

[2]袁琳琳,林佩佩.2011年泰州市迟熟中粳水稻品种展示试验区[J].现代农业科技,2012(13):54-55

[3]曹雪仙,庞娇霞.天台县2010年优质单季稻大区对比试验[M].种子世界,2011(2):28-29

2013-03-18

曹雪仙(1972-),女,农艺师,主要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猜你喜欢
籼稻粳稻生育期
从稻名演变看籼稻的起源
2021年无为市优质中籼稻品种比较试验
不同生育期大豆品种氮素积累特性研究
我国双季早粳稻实现“零的突破”
解读粳稻品种南方种植播期
籼稻抗倒育种研究
豫南粳稻机械化适应品种筛选及利用研究
播期播量对晚粳稻宁84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基于作物生育期的潜在蒸散的时空演变特征及R/S 分析
江西省粳稻种植面积突破6 666 h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