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银行理性生长之路

2013-03-01 08:51卫新江
决策 2013年12期
关键词:经营银行精神

■卫新江

民营银行的出现,使得那些“蜗居”在体制内的精英们,有了一展身手的好机会,相信他们当中一定会再次出现中国的“摩根”。

“扩大金融业对内对外开放,在加强监管前提下,允许具备条件的民间资本依法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如是对民营银行定位,民营银行的设立和运营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放到金融对内开放的大背景下来考量,中央放行民营银行也属于“以开放促改革”这步棋中的一环。在笔者看来,独立人格、职业精神与稳健经营是民营银行走向成功的“铁三角”,正是凭借于此,民营银行有望异军突起,并掀开金融体制改革的新篇章。

中国的“摩根”们

有些人对民营银行的看法比较悲观,他们借用上世纪80年度经济膨胀时期倒闭的海南发展银行为例,总觉得民营银行存在着难以克服的“顽疾”,如高息揽存、高息放贷、关联交易、内部人控制、恶性竞争等,总觉得民营银行肯定搞不好。

其实,这些人只是简单地做了一下类比,岂不知现在的社会环境与当年相比已经大相径庭。法治日益健全,充满职业精神的职业经理人走上了经营的大舞台,风险意识增强使得稳健经营,已经成为一家追求基业常青企业的基本诉求。在这一社会环境下的民营银行,只能选择理性、规范经营。好比你到了旅游圣地,看到优美的风景和清洁的环境,你就不会随地吐痰一样。

法治日益健全体现在民营银行有真正独立的法律人格。官办银行最大的一个特点也是其弱点,就是它永远生活在政府的影子里。国有控股银行、城商行自然没得说,其董事长、行长直接由政府委派,包括股东代表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管理层在内的公司治理,都是在党委会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就是没有政府出资的农商行、农信社也是这样,其法人治理都是在同级政府、同级党委领导下运行的。

此次开放民营银行,可以说是千载难逢、百年不遇。

在这种运行模式下,官办银行实际上没有真正的独立的法律人格,最终沦为政府的“钱袋子”,对政府要求贷款的项目,银行不能拒绝;对政府要安排的董事长、行长、监事长,同样不能拒绝;如果经营出现巨额亏空,政府常常也不会拒绝出手援助。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说得好,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就意味着民营银行可以对政府要求的贷款项目说不,对政府要求安排的董事长、行长、监事长说不,同样政府也不必去管民营银行的巨额亏空。这样民营银行从一开始就与地方政府把边界划得清清楚楚,取得了真正意义上的独立法律人格。

职业精神使得民营银行的管理团队拒绝平庸、做出特色。改革开放35年来,在中国已经培养出一批富有职业精神的管理人才,民营银行的股东们一定会将银行的经营权,交给有着很高职业精神的管理团队。

正如平安集团收购深发展银行以后,并不是一味安排自己的人去接管这家银行,而是更多地沿用了深发展原有的国际化的管理团队,平安集团内部则是搞了一个“万佛朝宗”计划,举集团之力,做大平安银行。

在新中国成立前,民族银行业就涌现出以张公权、陈光甫等为代表的民族银行家,他们以自己的职业精神向世人显示,中国人能够在银行业做出自己的特色和贡献。民营银行的出现,使得那些“蜗居”在体制内的精英们,有了一展身手的好机会,相信他们当中一定会再次出现中国的“摩根”。

差异化经营和竞争优势

未来民营银行的经营,一定是根据自身的优势,尽可能在客户、产品、区域、运营、流程等方面,实施尽可能的差异化,做出自身的特色来。现在大银行千篇一律,同质化现象严重,民营银行如果亦步亦趋地跟随大银行,那就走进了死胡同,没有自己的经营特色和竞争优势,这是很危险的。

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和蓬勃发展,为民营银行特色化经营提供了借鉴和路径。民营银行可以做成网络银行。

11月6日,由中国平安马明哲、阿里巴巴马云、腾讯三家共同投资的,第一家完全在线没有分支机构的虚拟保险公司--众安财险开业。既然网络保险公司可以开张,为什么网络银行不能开张?这种24小时在线银行享有成本优势。

P2P公司、支付行业的迅猛发展,说明银行的存款、贷款、结算三大传统业务完全可以在线。现在民营网络银行需要解决的还有两个问题:一是网络远程开户,二是无卡取钱。远程网络开户在证券行业已经成为现实,4G牌照的发放和网络推广使得远程开户更为便捷;无卡取钱已经在招商银行等网点开始了。如此看来,一家网络银行就可以顺理成章地开业了。

民营银行可以做成数据银行。马云旗下的阿里巴巴金融,依托于阿里巴巴网站10年庞大的电子商务数据库,建立了一套贷款风险控制机制,包括贷前风险评估、贷中风险监控预警和贷后风险处理等标准流程。阿里贷款对传统贷款的颠覆就在于以数据取代了原先的抵押物,在传统金融基本放弃信用贷款的时候大力发展信用贷款。

民营银行的股东,最好有类似阿里巴巴这样的电子商务平台公司,其掌握的海量数据可以直接作为信用贷款的“凭据”,从而克服中小企业和小微客户缺乏抵押物的“软肋”。

民营银行可以不断创新客户体验。最近发生在支付宝和微信支付上的事情充分说明,竞争能给客户带来全新的体验,最大的受益者还是客户。

微信推出扫码支付之后,支付宝推出声波支付,只要是手机播放一段超声波,就可以实现资金的划转,后者声称在没有网络的情况下,声波支付也是可以操作的,而扫码支付必须在线操作。无论是声波支付,还是扫码支付,带给客户的都是全新的体验和感知。

未来民营银行还可以借鉴P2P那种抢拍的模式,来发行自己的贷款或存款产品,采取透明交易的方式,每天向客户发送债权列表,让客户知道自己的钱贷给了哪些客户,项目的风险如何等等。

民营银行走的一定是在职业精神照耀下的理性成长之路。

“宁可不做,不可乱做”

有人担心,民营银行会不计成本地吸收存款、拼命做大资产规模,为追求高收益过多地把贷款投向高风险的项目。持有这种看法的人,还是自我心理定位于上世纪80年代个体工商户,确实那个时代,坑蒙拐骗是私营经济的普遍现象,但今天的民营银行经营势必回归理性。

风险丛生的经营环境,使得民营银行必须高度重视自身的经营风险。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等大的国际金融危机,使得国际银行界对风险的监管要求日益提高;国内宏观调控、产业政策、监管政策等的变化,使得银行业的经营风险日益增多。

今年6月份的“钱荒”就告诫银行家们,不能过多地把资金运用于理财市场,否则会出现流动性风险。现在的银行业人士谈起风险,总是战战兢兢,再没有改革开放之初那样莫名的豪情与冲动。出身草根、无依无靠的民营银行一定会严把风险关,做到“宁可不做,不可乱做”。

民营银行的股东不会用“快马加鞭”的方式来考核管理层。能成为民营银行股东的民营企业家,都是久经商场的行家里手,他们能够理解不适当地对管理层提出过高、过份的考核指标,最终只能损伤民营银行发展的元气。假如真有过高的考核要求,充满职业精神的管理层自觉难以完成之时,他们可能选择蒋百里式的以“自杀”(辞职)为由的抗拒,使得民营银行的考核更为可行。

在民营银行回归理性的过程中,来自心理和精神层面的两个因素特别有意义。一个是对银行牌照的珍惜在股东层面产生的责任感;另一个就是对职业精神的追求,在管理层面产生的对职业声誉的维护。

此次开放民营银行,可以说是千载难逢、百年不遇。那些能够有幸取得民营银行牌照的企业家对此特别重视,自觉肩上责任巨大。对那些具有职业精神的管理者来说,离开体制内到民营银行来创业,是体现自身价值和职业能力的一次绝好的机会。

这两股愿力的合流,民营银行怎能没有好的前程?民营银行走的一定是一条在职业精神照耀下,在法治保障、风险防范基础上的理性成长之路。

猜你喜欢
经营银行精神
虎虎生威见精神
这样经营让人羡慕的婚姻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拿出精神
10Gb/s transmit equalizer using duobinary signaling over FR4 backplane①
保康接地气的“土银行”
“存梦银行”破产记
银行激进求变
“特许经营”将走向何方?
我省加强烟花爆竹经营安全监管放宽经营限制